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三年____班____號 姓名:
1. 考古學家經過不斷的挖掘,最終在臺北西邊確定此處
是一個遺址,這個遺址的特色是出土大量的貝塚,驗
證了此地曾是古湖。此外,這個遺址也顯示當時人們
有農耕生活及製作陶罐等技術。上述遺址應為何者?
(A)圓山文化 (B)大坌坑文化
(C)卑南文化 (D)長濱文化。
2. 臺灣有句俗諺:「一個某(妻),恰贏三個天公祖。」
這是說娶到一個老婆更勝過供奉三尊神明。這句諺語
反映出當時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的狀況,很多男人
成為生活不安定的「羅漢腳」。請問:這種情形應是
臺灣史上哪一個時期的社會現象?ˉ
(A)鄭氏治臺時期ˉ(B)清領時代前期ˉ
(C)清領時代後期ˉ(D)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3. 某人曾寫了一首詩,用以表達自己的心境與面臨的情
勢,其大意是說:雖然王室政權在中原氣數已盡,然
而文化傳承仍保留在此海外之地;我的雄心未曾稍減
,日夜整軍備戰以謀恢復故土。由詩的內容判斷,此
人應是下列何者?
(A)鄭經 (B)郭懷一 (C)丘逢甲 (D)林獻堂。
4. 阿裕要寫一篇臺灣史報告,他主要以《熱蘭遮城日記
》、聯合東印度公司檔案等史料作為參考依據。依此
判斷,他寫的是臺灣哪一時期的歷史?
(A)荷蘭統治時期 (B)清領時代前期
(C)清領時代後期 (D)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5. 附圖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某時期臺灣歷史所畫的示意
圖。由圖片內容推斷,老師最可能是講述何時歷史?
(A)十三世紀 (B)十五世紀
(C)十七世紀 (D)十九世紀。
6. 十七世紀時,有封信函中提到:「今年有兩艘船前往
我們統治的雞籠,除了補給外,也負責購買中國商品
運回我國的根據地馬尼拉,但船隻卻遲遲未回;且原
先每年從中國與澳門前來馬尼拉貿易的船隻也還沒進
港。我擔心若進口貨物不足,我們會蒙受許多的損失
。」根據上文判斷,此封信函最可能是下列何者之間
的通信?
(A)葡萄牙使節給明朝皇帝
(B)鄭經給英國東印度公司
(C)臺灣長官給巴達維亞總督
(D)菲律賓總督給西班牙國王
7. 臺灣早期以陰曆記日,並作為日常活動的依據。直到
何時,才開始改用陽曆,推動星期制?ˉ
(A)鄭氏治臺ˉ(B)清領時期ˉ
(C)日治時期ˉ(D)中華民國在臺灣。
8. 臺南地區目前仍留有一座日人八田與一的銅像,當年
建立這座銅像,主要目的是為感念他對臺灣哪一方面
的貢獻?ˉ
(A)軍事ˉ(B)治安ˉ(C)水利ˉ(D)教育。
9. 有一份文獻資料描述臺灣某時期的情形:「此時期的
公共衛生設施十分健全,設置了自來水、下水道、公
立醫院,還有每年春、秋二季的定期大掃除,鼠疫、
霍亂等傳染病都近乎絕跡,成功改變了從前衛生設備
缺乏、住家內外髒亂的情況。」上文所述的時期最可
能是下列何者?
(A)荷蘭統治時期 (B)鄭氏統治時期
(C)清朝統治時期 (D)日本統治時期。
10. 人物的日記、書信、回憶錄及口述訪談等,往往被視
為歷史研究的重要資料。若欲透過事件參與者的觀點
,來了解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的政治、社會運動情況,
下列何者最為合適?
(A)《雷震回憶錄》
(B)陳誠書信、電報
(C)《張學良口述歷史》
(D)蔣渭水〈入獄日記〉
11. 1970年代初期,中東爆發戰爭,沙烏地阿拉伯領導主
要石油輸出國發動石油禁運,報復支持以色列的西方
國家,石油價格因此在短期內大漲,造成全球性的經
濟危機。當時臺灣推動下列哪一項措施,降低了此危
機對國內經濟的衝擊?
(A)加入國際組織 (B)設立科學園區
(C)實施十大建設 (D)推行土地改革。
12. 附圖是老師列舉的臺灣某時期社會運動,它們共同的
訴求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武裝行動要求獨立 (B)號召民眾扶清抗日
(C)捍衛原住民的文化 (D)爭取政治參與權利。
13. 歷史學者曾指出:「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種侵略性的
武裝移民與軍事占領。」上述朝代的封建擴張,主要
是向附圖中哪一方向?
(A)甲 (B)乙 (C)丙 (D)丁。
14. 月華到博物館參觀展覽,導覽手冊上有雲岡石窟、龍
門石窟的照片及玄奘西行取經的歷程簡述等。下列何
者最可能是這項展覽的名稱?
(A)兩漢經學的承先啟後
(B)蒙古西征與科技交流
(C)佛教在中國的傳布發展
(D)北宋與草原民族的互動。
15. 圖是某機構的性質及工作內容示意圖。據此判斷,該
機構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郊 (B)公行 (C)市舶司 (D)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16. 明清之際,西方文物曾大量傳入中國,而中國思想與
技術也傳至西方,這樣的文化交流,因清代發生哪一
事件而告中斷?ˉ
(A)實施禁教,驅逐西洋傳教士ˉ
(B)大興文字獄,排斥西學洋教ˉ
(C)厲行海禁政策,阻止外人入境ˉ
(D)積極經營西域,防止歐人東進。
17. 有篇介紹某位清末歷史人物的文章,其中有兩段敘述
如下:
(1)「他跟一批有志之士上書請願、組織學會、辦報
紙,鼓吹政治革新的理念,大談救國思想。」
(2)「他得到皇帝支持,推動政治改革,卻因保守派
發動政變,使他的理想曇花一現最後亡命海外」
根據上述資料判斷,文章介紹的歷史人物是誰?ˉ
(A)李鴻章ˉ(B)張之洞ˉ
(C)康有為ˉ(D)孫中山。
18. 附圖是某本中國歷史書中的圖片,這幅圖最可能是說
明下列哪一主題?
(A)咖啡的種植與改良 (B)番薯的引進與推廣
(C)蓬萊米傳入與影響 (D)茶葉的栽培與運銷。
19. 有一位學者提及:「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江浙地區
出產要販售給西方國家的生絲不從上海出口,而要搬
運到路程有十倍之遙的廣州,光是運費及利息就使成
本約增加了35%至40%。」上述情況的出現與下列何
者密切相關?
(A)朝廷規定廣州一口通商,外商只能在廣州貿易
(B)廣州位於中國海岸線中點,和外國交易最便利
(C)上海為列強租界,禁止中國貨物由此運送出口
(D)上海遭受太平天國侵擾,僅能由廣州海運出口
20. 「某年,美國空軍飛臨敵區臺灣進行偵查空照,並於
年底開始對臺灣各地的市街、車站、糖廠進行轟炸,
臺灣西部縱貫公路與鐵路受創嚴重。」上述情況的發
生,與下列何者關係最密切?
(A)韓戰 (B)盧溝橋事變
(C)珍珠港事變 (D)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
21. 民初巴黎和會期間,北京爆發大規模的學生示威遊行
。造成此次學生運動的主因為何?
(A)中國與列強重新訂定條約,被迫租借沿海港灣
(B)對外戰爭再度失利,必須賠償各國龐大的費用
(C)和會贊成袁世凱稱帝,中國重新恢復君主專制
(D)和會同意日本要求,由日繼承德國在山東特權
22. 「當時,先是段祺瑞與黎元洪彼此意見不合,繼而張
勳藉機推動復辟。段祺瑞驅逐張勳後,卻拒絕恢復國
會與約法,引發孫中山在南方號召護法。其他還有張
作霖、馮國璋等占據地盤,中國動盪不安。」這是描
述下列哪一時期的政治情勢?
(A)清末革命與立憲的對峙
(B)洪憲帝制實施下的紛擾
(C)民初軍閥混戰的亂象
(D)北伐期間的國共鬥爭。
23. 民初新文化運動期間,有人反對中國傳統思想與制度
,並主張全盤西化。請問:在此種風氣下,如果當時
市面上有下列四本書,哪一本較易受到全盤西化論者
所排斥?ˉ
(A)《科技與社會改造》ˉ
(B)《民主主義在中國》ˉ
(C)《儒家文化思想精義》ˉ
(D)《馬克思的世界革命》。
24. 以下是一位旅行者在上海的見聞:「上海的工廠地帶
可以看到轟炸的痕跡,有來到了戰場的感覺。但是如
果來到租界區,興盛的商業中心立即映入眼中。在此
,歐、美國家的主要銀行林立,國民政府的官方銀行
―中央銀行,以及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仍然繁忙地
繼續營業,處理租界區內法幣的發行與交易。」此人
最可能是在下列何時參訪上海?
(A)1830年代 (B)1890年代
(C)1930年代 (D)1990年代。
25. 圖是參考某段期間中國人口死亡率估算值而繪製的曲
線圖,圖中甲、乙二點之間死亡率的變化,最可能與
下列何者有關?
(A)人民響應抗美援朝,參與韓戰而造成傷亡慘重
(B)大躍進運動期間,政策失當所導致的嚴重饑荒
(C)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鬥爭造成眾多人口死亡
(D)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政府鎮壓大量抗議群眾
26. 「學校師生要向日本天皇及當時在位的滿皇帝遙拜,
唱國歌,背誦溥儀的詔書,且學生必須學習日語,並
被灌輸『日滿一體』的思想。」上述情況最可能發生
於下列何時何地?
(A)1915年的臺北 (B)1920年的香港
(C)1940年的瀋陽 (D)1945年的重慶。
27. 「天花、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首次隨歐洲征服者
傳達至此,在第一波天花疫情中,至少半數的墨西哥
與祕魯原住民病死,無力抵抗歐洲人的攻掠。征服者
在這些地區『神奇的勝利』主要是病毒的勝利,所以
病毒是新世界真正的征服者。」上文所述該地區原住
民發生的情況,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密切關係?
(A)英國人殖民北美洲時導致的變動
(B)法國發布《人權宣言》的時代背景
(C)葡萄牙派遣達伽馬海外拓展的手段
(D)西班牙人入侵美洲時所造成的傷害。
28. 以下是某時期歐洲的情況:「由於常受到政府的迫害
,基督徒不敢公開集會,所以他們就偷偷地聚會,討
論耶穌的教誨、分發聖餐,並相互鼓勵。這情形持續
幾個世紀後,基督教終於得到官方承認,獲得合法的
地位,後來甚至成為國教。」該時期最可能是下列何
者?
(A)古典希臘 (B)羅馬帝國
(C)中古西歐 (D)文藝復興。

29. 附圖是玲玲在書上看到的漫畫,這幅畫最可能是介紹
下列哪一古文明?
(A)波斯 (B)雅典 (C)蘇美 (D)埃及。
30. 圖是某史事的起源地區與傳播方向示意圖,下列何者
最足以呈現該史事的內涵?
(A)研究古典文獻,強調人文主義
(B)路德教派改革,主張因信得救
(C)議會政治興起,發展責任內閣
(D)機器取代人力,出現工廠制度。
31. 安姆是位武士,平日信奉婆羅門教,相信輪迴、聽從
祭司的指示,他的身分從出生那一刻便被決定了。依
此判斷,安姆所處的社會實行哪一種制度?
(A)禪讓制度 (B)天皇制度
(C)種姓制度 (D)宗法制度。
32. 這個國家仿效羅馬帝國擴張的模式,在各個征服地區
建立城市,作為行政、軍事和經濟中心:部分征服地
區是以既存的城市為基礎,如墨西哥城;多數征服地
區則是建立新的城市,城內有著規則的街道網絡,如
位於加勒比海的聖雅各騎士城(今多明尼加共和國境
內),及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城等。這個國家最可能是
下列何者?
(A)十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B)十三世紀的印加帝國
(C)十六世紀的西班牙 (D)十九世紀的美國。
33. 下圖是某一帝國的疆域演變圖。甲區成為該帝國領土
,與下列何者關係最為密切?
(A)蒙古帝國的擴張
(B)奧匈帝國的瓦解
(C)拜占庭帝國的衰亡
(D)亞歷山大帝國的崛起
34. 「1733-1738年間,凱伊發明了飛梭,提高了織布效
率;1738年,惠特製成了滾筒式紡紗機;1760年,織
布工人哈格里夫斯改造出立式的新型紡紗機,使紡紗
效率提高十幾倍……。」以上技術的發展,開啟了下
列哪一史事?
(A)工業革命 (B)科學革命
(C)地理大發現 (D)英法百年戰爭。
35. 一位歐洲人士曾說:「威爾遜總統曾堅持要建立國際
聯盟,但現在美國竟然拒絕加入這個組織,不與我們
共同邁向世界和平!」上述言論的出現,與下列何者
關係最密切?
(A)門羅宣言的提出,阻止歐洲在美洲的發展
(B)門戶開放政策的推行,緩和歐 美在華衝突
(C)美國孤立主義瀰漫,不願意介入歐洲事務
(D)馬歇爾計畫在西歐實施,導致美國的獨霸。
36. 「1930年代,美國遭逢經濟危機,當時羅斯福政府受
經濟學者凱因斯的理論影響,推動相關方案,以紓緩
國內困境。」上述方案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提高關稅,以保護本國產業
(B)擴張殖民地,取得重要資源
(C)企業收歸國營,實施共產主義
(D)推展公共建設,以消費刺激經濟。
37. 有一個人對當時世界局勢的觀點如下:「美國透過馬
歇爾計畫和柏林空運行動,把錢送到歐洲,……此時
共產黨正在全世界蔓延。」上文所指的時代背景應是
為何?
(A)美、蘇冷戰 (B)珍珠港事變爆發
(C)《門羅宣言》發表 (D)獨立國家國協成立
38. 附表是某一主題的相關代表性事件整理,此主題最可
能為何?
(A)工業革命的發生 (B)共產制度的式微
(C)民族主義的沒落 (D)區域統合的挫敗
39. 二十世紀初,歐洲有「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兩
大聯盟組織;到二十世紀中葉,又出現「北大西洋公
約組織」與「華沙公約組織」兩大集團。這些國際結
盟是屬於下列何種性質的組織?
(A)經濟互惠 (B)文化交流
(C)軍事合作 (D)社會救助。
40. 附圖是1949年至1990年間歐洲部分地圖,圖中深灰色
的區域曾屬同一國家,但在此期間卻依虛線為界,分
屬不同政權。此長期分裂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與下
列何者有關?
(A)第三世界的出現 (B)種族隔離的實施
(C)宗教信仰的差異 (D)冷戰局勢的發展。
祝各位同學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