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某位歷史人物在義大利統一的過程中,曾率領千名志
願軍攻占兩西西里王國,而後將土地獻出來,自己背
著一袋豆子到鄉下隱居。請問:這應該是指何者?
(A)俾斯麥 (B)梅特涅 (C)加富爾 (D)加里波底。
22. 西元1870年德法戰爭後,有三個國家因此改變政治面
貌,其中那兩國獲得統一?
(A)德國和法國 (B)法國和義大利
(C)德國和義大利 (D)法國和比利時。
23. 隨著社會變遷,最後會由強者生存,並主導世界。這
種主張助長了白人的優越感,成為維護帝國主義政策
的說詞。請問:這是什麼主義?
(A)共產主義 (B)人文主義
(C)自由主義 (D)社會達爾文主義。
24. 下列哪個國家除了侵略印度,
也曾在十九世紀末占領附圖中
的深色區域?
(A)德國 (B)英國
(C)法國 (D)西班牙。
25. 小新在網路上找到一張法國總
督府的照片,此建築物位於東
南亞地區,始建於西元1868年
,是十九世紀法國侵略亞洲的
大本營。如果小新想要參觀這座建築物,他應該前往
下列哪個國家?
(A)緬甸 (B)越南 (C)印尼 (D)菲律賓。
26. 這個地區號稱「歐洲的火藥庫」,也是引爆第一次世
界大戰所在地。請問:這是指何地?
(A)小亞細亞 (B)伊比利半島
(C)義大利半島 (D)巴爾幹半島。
27. 西元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訪問塞拉耶佛
時,被某國的民族主義者暗殺身亡,此事件成為引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請問:此起暗殺事件與哪
一個國家有關?
(A)塞爾維亞 (B)希臘 (C)保加利亞 (D)羅馬尼亞
28. 一位君王說道:「我們乃是世界上的偉大民族,將會
帶領斯拉夫的小兄弟們抵禦侵略,並積極發揚斯拉夫
文化,聯合斯拉夫民族進行反抗西方世界的鬥爭。」
由上述內容可知,此位君王應該是下列哪一國人?
(A)英國 (B)俄國 (C)法國 (D)德國。
29.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愈演愈烈,參與國家愈來愈多
,與各國間彼此拉攏同盟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請問
:面對皇儲遭到暗殺事件,奧匈帝國拉攏哪一國的勢
力來面對俄國?
(A)義大利 (B)德國 (C)西班牙 (D)美國。
30. 十九世紀帝國主義持續擴張之際,由於各國在爭奪殖
民地的過程中,常因彼此間的利益衝突,導致國際情
勢關係緊張,因此列強紛紛以結盟的方式維護自身的
權益與安全。請問:下列哪一個國家不屬於「三國同
盟」的其中一國?
(A)德國 (B)奧匈帝國 (C)俄國 (D)義大利。
31.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期間,美國本來嚴守中立,後來
決定投入戰爭,除了受德國潛艇攻擊的損害外,還因
為德國哪個措施的施行違反其利益?
(A)建立共產政權
(B)煽動墨西哥反美
(C)鼓吹日耳曼民族的團結
(D)支持俄國占領巴爾幹半島。
32. 美國總統威爾遜在一次大戰全面停戰之前,即提出了
「十四點原則」,作為交戰國議和的基礎。請問下列
哪一項屬於威爾遜所提出「十四點原則」的內容?
(A)孤立主義 (B)婦女權利
(C)民族自決 (D)姑息政策。
33. 國際聯盟主要因為哪個因素,使其對侵略國家無法進
行有效制裁,造成威信日趨低落?
(A)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 (B)沒有組織軍隊的權限
(C)美國主導組織的運作 (D)民族主義過度的高漲。
34. 「俄軍在戰線上陷入膠著。國內更是因為支援戰爭而
導致民生崩潰。此時,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推翻
政府,建立共產政權」關於此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敘述應指西元1917年的十月革命
(B)此政府應指沙皇尼古拉二世領導的政府
(C)俄國隨後成為一戰的戰勝國,共產政權向外擴張
(D)列寧推行計畫經濟,並提出「和平、土地、麵包
」的口號。
35. 共產國際有統一的理論綱領和嚴格政治約束,統合各
國發展的方向與步驟,其目標是推翻現狀、奪取國家
政權為任務。過了幾年,其支部黨竟然遍布於全世界
,六十餘國的部黨之中,掌握超過十個國家的政權。
這個組織是由誰創設的?
(A)孫中山 (B)羅斯福 (C)列寧 (D)史達林。
36. 西元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的股市面臨崩盤的困
境,股票價格跌落的速度連股票行情的顯示器都跟不
上,這次的股市危機使美國持續了四年的經濟蕭條。
請問:這與美國抱持什麼樣的政策有關?
(A)姑息主義 (B)孤立主義
(C)民族主義 (D)極權主義。
37. 美國羅斯福總統曾經主持「爐邊閒談」的廣播節目,
在節目當中不斷的對美國人民信心喊話,陳述他即將
推動的新政之內容及理想,獲得當時大多數美國民眾
的支持。請問:羅斯福推動新政的背景為何?
(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B)經濟大恐慌爆發
(C)共產國際散布世界 (D)歐洲的極權政治興起。
38. 一次大戰後,義大利的經濟瀕臨破產,使得當地的共
產黨趁勢而起,各地騷亂、罷工不斷,因而有人以法
律、秩序和財產的保護者自居,獲得民眾普遍支持,
並以「恢復古羅馬光榮」為口號發動政變,建立法西
斯政權。此人物為何?
(A)希特勒 (B)羅斯福 (C)史達林 (D)墨索里尼。
39. 「懷抱著對戰敗後果長達十五年的憤懣不平,德國人
民的反應幾乎是一致的,在西元1933年的選舉當中有
96%的合格選民出來投票,其中有92%的人贊成國會的
單一納粹黨候選人名單。」由上述引文可知,希特勒
的上臺與德國人對下列何者的不滿有關?
(A)《凡爾賽條約》 (B)三國協約
(C)計畫經濟 (D)經濟大恐慌。
40. 希特勒掌握德國的政權後,推動各項政策,包含興建
大型建設解決失業問題,建立極權統治,整頓軍備,
積極對外擴張等。然而,他也剝奪某一種族的人權,
甚至大量迫害該族,使得該族不是遭到屠殺就是遠走
他鄉。請問:這是哪一民族?
(A)華人 (B)印第安人 (C)猶太人 (D)印度人。
祝各位同學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