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埔心國中 九年級 110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73.64 KB
頁數
3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3-21,离现在 3 22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彰化縣立埔心國民中學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三年________ 姓名:
1. 十八世紀中葉,美洲大多數地區為英國的殖民地,但
因為英國所實施政策的因素,讓美洲殖民地的人民非
常不滿,進而宣布脫離英國獨立。請問:上文中提及
的「政策」所指為何?
(A)徵稅問題 (B)蓄奴問題
(C)專制統治 (D)階級問題。
2. 英國政府的態度在此事件後開始轉變,從一開始的極
力安撫,變為強力鎮壓,使得北美十三州殖民地與英
政府的關係急轉直下。請問:事情發展應為何者?
(A)波士頓茶葉事件
(B)殖民地政府開始向歐洲各國購買美洲土地
(C)起草《獨立宣言》
(D)開始制定憲法。
3. 英國與美國都是現今世界上重要的民主國家,下列關
於兩者的比較,何者不正確?
(A)英國制定世界第一部成文憲法
(B)美國獨立後,建立三權分立的聯邦政府
(C)美國以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為原則,建立
聯邦政府
(D)美國的獨立建國,堪稱為啟蒙理想的實現。
4. 十八世紀中葉,北美洲殖民地代表在下列何處發表《
獨立宣言》?
(A)倫敦 (B)紐約 (C)費城 (D)巴黎。
5. 法國大革命常被認為是美國獨立後另一重大民主運動
的接續。下列何者是法國大革命最初的起因?
(A)拿破崙稱帝後的恐怖獨裁統治
(B)保守歐洲君主國家的聯軍干涉
(C)三級會議對於平民的賦稅壓迫
(D)教士階級對於宗教壓迫的不滿。
6. 揭開法國大革命的序幕是指下列哪一件事?
(A)巴黎群眾將路易十六處死
(B)羅伯斯比的恐怖統治
(C)巴黎市民攻陷巴士底監獄
(D)拿破崙征俄失敗。
7. 歐洲各國君主人心惶惶,在這種心態上使得他們的態
度趨於一致,著手發動聯軍企圖撲滅法國大革命的燎
原之火。但這些軍事干涉行為,反倒促使法國人民抵
抗的決心。請問:導致歐洲各國君主人心惶惶的原因
應為下列何者?
(A)組國民會議 (B)頒布《人權宣言》
(C)廢除君主制度 (D)攻陷巴士底監獄。
8. 法國大革命後改行共和政體,而革命卻走向激進。哪
一位法國統治者施行恐怖政治,大肆處決異議分子?
(A)拿破崙 (B)羅伯斯比 (C)梅特涅 (D)路易十六
9. 拿破崙崛起於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其豐功偉業
足以證明他的英雄角色。關於拿破崙的成功與失敗,
一直是歷史愛好者樂於討論的主題。以下關於拿破崙
的敘述,何者正確?
(A)終生捍衛自由民主,反對帝制的實施
(B)多次與反法聯軍結合,抵擋國內的反抗勢力
(C)《拿破崙法典》本身過多嚴峻條文,體現了法國
大革命的基本精神
(D)最後一役敗於滑鐵盧,被流放到南大西洋小島。
10. 十九世紀初,奧國首相梅特涅曾主導一場會議,會議
內容是要討論拿破崙戰爭之後的歐洲政治問題。請問
:這場會議是下列何者?
(A)維也納會議 (B)大陸會議
(C)國民會議 (D)三級會議。
11. 維也納會議的原則是「正統」。請問:其意為何?
(A)由政府控制一切經濟生產活動
(B)國家元首應由選舉產生
(C)建立三權分立的政府
(D)恢復被拿破崙推翻的王室統治。
12. 「工業革命」之所以稱之為「革命」,意味著這時期
造就了一個突破性的進展,使人類告別了某種既往的
形式,進入新的時代發展,促使人類的發展更為迅速
。然而,「工業革命」突破性的進展為何?
(A)火車被發明與使用 (B)開始以機器動力取代人力
(C)煤礦與鐵礦被大量開採 (D)電燈的使用。
13. ()政治相對穩定 ()對私人財產的限制 ()農業
需要大量人力 ()最早通過專利法 ()煤礦資源豐
富。上述哪幾項條件是工業革命出現於英國的原因?
(A)甲乙丁 (B)甲丁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14. 一間手機廠商的廣告標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一語道破「需要是發明之母」這句話。如果不是因為
對速度、產量的需求,人類不可能有生產上的突破,
更不會有製造業的出現。請問:促成工業革命的出現
,應該歸功於下列哪個產業的突破?
(A)鋼鐵產業 (B)運輸產業
(C)煤礦產業 (D)棉紡織業。
15. 工業革命帶來許多影響,其中,馬克思所提倡的共產
主義,是為了解決工業革命帶來的哪個問題?
(A)社會人民迷戀各種娛樂活動
(B)都市中各種環境汙染
(C)貧富懸殊、勞資對立
(D)資本家閒錢過多。
16. 下列哪一項不是工業革命對世界所造成的影響?
(A)交通運輸革新
(B)娛樂活動受到資本家的壓抑
(C)工人階級的出現
(D)各國相互競爭,為世界投入不安定因素。
17. 十九世紀初期,有位革命家趁拿破崙占領伊比利半島
的時機,反抗在美洲的殖民統治,在美洲各地領導獨
立戰爭,被譽為美洲的解放者,請問下列選項中何者
最有可能是此革命家?
(A)拿破崙 (B)玻利瓦 (C)俾斯麥 (D)加富爾。
18. 十九世紀初期,工業革命傳入德意志地區,然而當時
德意志各邦林立,關卡龐雜,妨礙了工商業的發展。
於是普魯士提出一個政策,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促進
工商業的發展。這是指哪一項政策?
(A)發動戰爭,積極對外擴張
(B)倡導關稅同盟,統一關稅
(C)解散德意志帝國,各邦分別獨立
(D)發動德法戰爭,尋求統一。
19. 俾斯麥主政,對於德意志的建立和歐洲勢力皆有舉足
輕重的影響。下列關於俾斯麥的敘述,何者錯誤?
(A)被稱為「鐵血宰相」
(B)與法國交戰,提倡民族愛國心
(C)以德意志皇帝的身分領導國家
(D)促成普魯士成為統一德意志地區的核心。
20. 某位歷史人物曾經是燒炭黨人,後來覺得暴動、暗殺
不是正當的作法,因此另外成立青年義大利黨,鼓吹
義大利統一,並以「恢復古羅馬光榮」為號召。請問
:這應該是指何人?
(A)加富爾 (B)加里波底 (C)馬志尼 (D)俾斯麥。
2
21. 某位歷史人物在義大利統一的過程中,曾率領千名志
願軍攻占兩西西里王國,而後將土地獻出來,自己背
著一袋豆子到鄉下隱居。請問:這應該是指何者?
(A)俾斯麥 (B)梅特涅 (C)加富爾 (D)加里波底。
22. 西元1870年德法戰爭後,有三個國家因此改變政治面
貌,其中那兩國獲得統一?
(A)德國和法國 (B)法國和義大利
(C)德國和義大利 (D)法國和比利時。
23. 隨著社會變遷,最後會由強者生存,並主導世界。這
種主張助長了白人的優越感,成為維護帝國主義政策
的說詞。請問:這是什麼主義?
(A)共產主義 (B)人文主義
(C)自由主義 (D)社會達爾文主義。
24. 下列哪個國家除了侵略印度,
也曾在十九世紀末占領附圖中
的深色區域?
(A)德國 (B)英國
(C)法國 (D)西班牙。
25. 小新在網路上找到一張法國總
督府的照片,此建築物位於東
南亞地區,始建於西元1868
,是十九世紀法國侵略亞洲的
大本營。如果小新想要參觀這座建築物,他應該前往
下列哪個國家?
(A)緬甸 (B)越南 (C)印尼 (D)菲律賓。
26. 這個地區號稱「歐洲的火藥庫」,也是引爆第一次世
界大戰所在地。請問:這是指何地?
(A)小亞細亞 (B)伊比利半島
(C)義大利半島 (D)巴爾幹半島。
27. 西元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夫婦訪問塞拉耶佛
時,被某國的民族主義者暗殺身亡,此事件成為引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請問:此起暗殺事件與哪
一個國家有關?
(A)塞爾維亞 (B)希臘 (C)保加利亞 (D)羅馬尼亞
28. 一位君王說道:「我們乃是世界上的偉大民族,將會
帶領斯拉夫的小兄弟們抵禦侵略,並積極發揚斯拉夫
文化,聯合斯拉夫民族進行反抗西方世界的鬥爭。」
由上述內容可知,此位君王應該是下列哪一國人?
(A)英國 (B)俄國 (C)法國 (D)德國。
29.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愈演愈烈,參與國家愈來愈多
,與各國間彼此拉攏同盟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請問
:面對皇儲遭到暗殺事件,奧匈帝國拉攏哪一國的勢
力來面對俄國?
(A)義大利 (B)德國 (C)西班牙 (D)美國。
30. 十九世紀帝國主義持續擴張之際,由於各國在爭奪殖
民地的過程中,常因彼此間的利益衝突,導致國際情
勢關係緊張,因此列強紛紛以結盟的方式維護自身的
權益與安全。請問:下列哪一個國家不屬於「三國同
盟」的其中一國?
(A)德國 (B)奧匈帝國 (C)俄國 (D)義大利。
31.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期間,美國本來嚴守中立,後來
決定投入戰爭,除了受德國潛艇攻擊的損害外,還因
為德國哪個措施的施行違反其利益?
(A)建立共產政權
(B)煽動墨西哥反美
(C)鼓吹日耳曼民族的團結
(D)支持俄國占領巴爾幹半島。
32. 美國總統威爾遜在一次大戰全面停戰之前,即提出了
「十四點原則」,作為交戰國議和的基礎。請問下列
哪一項屬於威爾遜所提出「十四點原則」的內容?
(A)孤立主義 (B)婦女權利
(C)民族自決 (D)姑息政策。
33. 國際聯盟主要因為哪個因素,使其對侵略國家無法進
行有效制裁,造成威信日趨低落?
(A)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 (B)沒有組織軍隊的權限
(C)美國主導組織的運作 (D)民族主義過度的高漲。
34. 「俄軍在戰線上陷入膠著。國內更是因為支援戰爭而
導致民生崩潰。此時,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推翻
政府,建立共產政權」關於此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此敘述應指西元1917年的十月革命
(B)此政府應指沙皇尼古拉二世領導的政府
(C)俄國隨後成為一戰的戰勝國,共產政權向外擴張
(D)列寧推行計畫經濟,並提出「和平、土地、麵包
」的口號。
35. 共產國際有統一的理論綱領和嚴格政治約束,統合各
國發展的方向與步驟,其目標是推翻現狀、奪取國家
政權為任務。過了幾年,其支部黨竟然遍布於全世界
,六十餘國的部黨之中,掌握超過十個國家的政權。
這個組織是由誰創設的?
(A)孫中山 (B)羅斯福 (C)列寧 (D)史達林。
36. 西元19291024日,美國紐約的股市面臨崩盤的困
境,股票價格跌落的速度連股票行情的顯示器都跟不
上,這次的股市危機使美國持續了四年的經濟蕭條。
請問:這與美國抱持什麼樣的政策有關?
(A)姑息主義 (B)孤立主義
(C)民族主義 (D)極權主義。
37. 美國羅斯福總統曾經主持「爐邊閒談」的廣播節目,
在節目當中不斷的對美國人民信心喊話,陳述他即將
推動的新政之內容及理想,獲得當時大多數美國民眾
的支持。請問:羅斯福推動新政的背景為何?
(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B)經濟大恐慌爆發
(C)共產國際散布世界 (D)歐洲的極權政治興起。
38. 一次大戰後,義大利的經濟瀕臨破產,使得當地的共
產黨趁勢而起,各地騷亂、罷工不斷,因而有人以法
律、秩序和財產的保護者自居,獲得民眾普遍支持,
並以「恢復古羅馬光榮」為口號發動政變,建立法西
斯政權。此人物為何?
(A)希特勒 (B)羅斯福 (C)史達林 (D)墨索里尼。
39. 「懷抱著對戰敗後果長達十五年的憤懣不平,德國人
民的反應幾乎是一致的,在西元1933年的選舉當中有
96%的合格選民出來投票,其中有92%的人贊成國會的
單一納粹黨候選人名單。」由上述引文可知,希特勒
的上臺與德國人對下列何者的不滿有關?
(A)《凡爾賽條約》 (B)三國協約
(C)計畫經濟 (D)經濟大恐慌。
40. 希特勒掌握德國的政權後,推動各項政策,包含興建
大型建設解決失業問題,建立極權統治,整頓軍備,
積極對外擴張等。然而,他也剝奪某一種族的人權,
甚至大量迫害該族,使得該族不是遭到屠殺就是遠走
他鄉。請問:這是哪一民族?
(A)華人 (B)印第安人 (C)猶太人 (D)印度人。
祝各位同學考試順利……
3
110-2-1三年級歷史科解答:
01.AAACC/CCBDA
11.DBBDC/BBBCC
21.DCDBB/DABBC
31.BCBAC/BBDAC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