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福豐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87.44 KB
頁數
5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9-28,离现在 4 2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福豐國中 109 年度第 1學期第 1次定期考查七年級自然科試卷
範圍:科學方法 ~ 2-2
1.( )科學實驗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只能有一項因素不同,其餘的實驗因素要保持相同,我們稱呼這些『保持相同
的實驗因素』是甚麼?
()應變變因 ()操作變因 ()控制變因 ()對照變因。
2.( )下列何者是細胞產生能量的主要場所,相當於細胞的發電廠?
()葉綠體 ()粒線體 ()液泡 ()細胞膜
3.( )在細胞的構造中,含有遺傳物質且是細胞的生命中樞,是哪個構造?
()細胞核 ()液胞 ()細胞膜 ()葉綠體
4.( )下列哪些物質可藉著細胞膜上蛋白質通道的幫助進出細胞?請全部選出來:
()水;()礦物質;()氧;()葡萄糖;()胺基酸。
()甲乙丙戊 ()甲乙丙 ()甲乙丁戊 ()甲乙丁
5.( )有關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下列何者錯誤?
()水和氧氣可直接擴散進出細胞
()澱粉無法通過細胞膜
()胺基酸可由細胞膜上特殊構造協助進入細胞
()葡萄糖可直接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6.( )如果將下圖的植物細胞置入純水中,則下列哪一種情形可能會發生?
()
()
()
()
7.( )有關能量消耗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工作時需消耗能量 ()全身麻醉的人不需消耗能量
()分解特定的養分能產生能量 ()睡覺時需消耗能量
8.( )下列養分中不能產生能量的有哪些?
()醣類;()蛋白質;()脂質;()水;()維生素;()礦物質。
()甲乙丙 ()乙丙丁 ()丙丁戊 ()丁戊己
9.( )下列哪一種生物的單一細胞所表現的生命現象種類最多?
()草履蟲 ()鸚鵡 ()老虎 ()木棉花
10.( )關於擴散作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在生物體內才能發生 ()由濃度高往濃度低移動
()需要能量 ()是屬於代謝的一種生命現象
11.( )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的區別,主要在於下列何項?
()細胞是否會代謝、分裂 ()細胞大小不同
()細胞是否可產生能量 ()細胞是否具有分工現象
12.( )有關動、植物器官或組織的組合,下列何者正確?
()根、莖、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 ()肺是動物呼吸組織
()口腔皮膜是動物的器官 ()花、果實、種子是植物的生殖系統
2
13.( )()土裡的一株蒲公英;()輸導組織;()表皮細胞;()一片完整的葉片。以上四種構造由簡而繁的層
次關係依序為下列何者?
()丙乙甲丁 ()丙乙丁甲 ()丙丁乙甲 ()丙丁甲乙
14.( )右圖是一棵盛開中的百合花,請問此棵百合目前包括幾種器官?
()
3
()
4
()
5
()
6
種。
15.( )下列 “物質” 和 “該物質所組成的生物體構造”的配對,何者錯誤?
()纖維素:植物的細胞壁 ()鈣質:骨骼
()蛋白質:肌肉 ()脂質:血紅素。
16.( )班長分別用碘液和本氏液檢測豆漿的成分,結果碘液呈藍黑色,本氏液變紅色,則豆漿中是否含有糖或澱粉
()含有澱粉及糖 ()只含澱粉 ()只含糖 ()不含澱粉也不含糖。
17.( )學藝股長想證明「水分可以促進黴菌的生長」,他將相同大小的兩片吐司麵包,分別放在培養皿中,然後進
行怎樣的處理,會比較好?
()一片麵包定時噴灑 3c.c.的蒸餾水,另一片則噴灑 3c.c 的糖水
()一片麵包放在
5
℃的冰箱,另一片則放在室溫環境下
()一片麵包定時噴灑 3c.c.的蒸餾水,另一片則保持乾燥不噴水
()一片麵包定時噴灑 3c.c.的糖水,另一片則噴灑 3c.c.的食鹽水
18.( )將植物細胞置入哪一種液體中,比較容易觀察到其細胞膜構造?
()生理食鹽水 ()濃食鹽水 ()清水 ()礦泉水
19.( )若衛生股長要探究陽光對豌豆生長速度的影響,選擇下表中的哪兩組可做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溫度保持
28
28
15
15
澆水次數及水量
每日
1
次,每次
100mL
每日
2次,每次
100mL
每日
1次,每次
100mL
每日
1
次,每次
100mL
放置位置
實驗室窗戶旁,白天可
照到光
實驗室實驗桌上,蓋上
黑色不透光罩
實驗室窗戶旁,白天可
照到光
實驗室實驗桌上,蓋上
黑色不透光罩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20.( )若將人體的白血球及植物的保衛細胞分別置於兩杯蒸餾水中一段時間,關於哪一種細胞不會破裂及其原因,
下列何者最合理?
()白血球,因具粒線體 ()白血球,因具細胞膜
()保衛細胞,因具液胞 ()保衛細胞,因具細胞壁
21.( )有兩包未標示的白色粉末,已知它們分別為葡萄糖與麵粉。下列哪一項實驗最適合用來區分兩者?
()各取適量粉末置於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碘液,觀察是否變藍紫色
()各取適量粉末配成水溶液,分別以藍色石蕊試紙測試,觀察是否變色
()各取適量粉末置於試管,分別加入少量濃硫酸,觀察是否變黑色
()各取適量粉末配成水溶液,分別加入少量本氏液,觀察是否直接變綠黃橙紅色
22.( )生物體內能分解脂肪的酵素稱為脂肪酶,請問脂肪酶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葡萄糖 ()蛋白質 ()脂質 ()礦物質
3
23.( )探討未知的生物現象時,可依序「觀察→提出問題→提出假設性的答案→設計實驗」四個步驟來得到結論。
衛生股長想要研究蠶結繭的現象,列出了甲、乙、丙、丁四個敘述,如表所示。若依上述探討生物現象的步
驟,有關甲、乙、丙、丁分別屬於哪一步驟的判斷,下列何者正確?
編號
敘述
蠶為何會結出不同形狀的繭
或許是結繭環境改變了繭的形狀
自己養的蠶結出橢圓形的繭,農場養的蠶結出平面的繭
藉著改變不同的結繭空間,觀察蠶所結繭的形狀
()甲為提出問題,丙為觀察
()甲為觀察,丁為設計實驗
()乙為提出假設性的答案,丙為設計實驗
()乙為提出問題,丁為提出假設性的答案。
24.( )請根據下圖來判斷有關圖中生物的介紹何者正確?(圖中生物的比例並未按照比例尺繪製)
(A)跳蚤和細菌可以用肉眼看到
(B)病毒需要利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
(C)跳蚤雖然直接肉眼可見,用光學顯微鏡更能詳細觀察
(D)單胞藻需要利用解剖顯微鏡進行觀察
25. ( )體育股長設計了如圖裝置,來探討唾液所含的酵素特性。40
分鐘後,甲、乙、丙、丁四支試管都加入本氏
液,並隔水加熱,結果只有甲試管變色有反應,由結果可得到下列哪一結論?
()唾液愈多,澱粉分解愈快
()本氏液可加速澱粉的分解
()溫度能加速碘液的作用
()唾液能分解澱粉,但受到溫度影響
26.( )請由下圖()判斷,這個細胞可能是動物或是植物細胞?讓你作出判斷的最關鍵構造為何?
()植物細胞,甲 ()植物細胞,庚 ()動物細胞,乙 ()動物細胞,丁
() ()
()
27.( )生物小老師用
10
X
物鏡,如上圖(),觀察水中的小生物時,在視野內看到一個水蚤,如上圖(),如果
他要換成高倍的物鏡繼續觀察此水蚤,下列有五個使用複式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a)轉動旋轉盤換物鏡甲;(b)轉動旋轉盤換物鏡乙;(c)將載玻片向左下方移動;
(d)將載玻片向右上方移動;(e)轉動細調節輪;(f)轉動粗調節輪。
請問下列哪一項操作步驟和順序是正確的?
()
ace ()bcf
()
cae ()
dbf
4
28.( )風紀股長利用複式顯微鏡觀察自己的口腔皮膜細胞,如圖所示,若想要讓甲的構造變得更清楚,進行何種處
理最適當?
()滴亞甲藍液 ()滴本氏液 ()滴食鹽水 ()更換低倍物鏡
29.( ) 承續上一題,請根據比例尺,計算口腔皮膜細胞長(沿最長的方向)約幾 um?
()5 um ()15 um ()20 um ()25 um
*右圖為一個細胞模式圖,請根據此圖回答 30~32 題:
30.( )試問這是哪一類生物的細胞?
()動物 ()植物 ()細菌 ()病毒
31.( )在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的構造,是下列的哪個選項?
( “己” 可產生能量)
()甲、丙、丁 ()丁、戊、己
()乙、丙、己 ()乙、戊、庚
32.( )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是哪一構造? () () () ()
33.( )甲燒杯內含有
5%澱粉液,乙燒杯內含有
5%葡萄糖液,
將只含有水的袋子分別放入甲、乙兩燒杯中,如圖所示。
已知袋子的膜只能讓水及葡萄糖通過,放置一小時後,
請判斷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甲燒杯中袋內的液體加入碘液後呈現黃褐色
()甲燒杯中袋外的澱粉濃度會不變
()乙燒杯中袋外的葡萄糖濃度會不變
()乙燒杯中袋內的液體加入碘液後呈現藍黑色
34.( )如下表(),請問選哪兩組,可用來證明葡萄糖對本氏液起反應?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 ()
35.( )如上圖(),甲、乙、丙三試管均加入
3mL
澱粉及
3mL
唾液,分別置於
0℃、37℃、90℃水浴中。每隔一段
時間,分別從甲、乙、丙三試管各取出等量的液體,冷卻後滴入碘液,則哪一試管的液體經此檢驗後,首先
不再出現藍黑色的變化?
() () () ()甲、乙、丙同時。
36.( )細胞的形狀與功能往往具有相關性,下列各項人類細胞和功能的配對,何者正確?
()口腔皮膜細胞形狀扁平,具有分泌唾液的功能
()人類紅血球形狀是雙凹圓盤,可以幫助受傷的地方血液凝固
()神經細胞具有許多突起,可以保護身體免受外來病菌入侵
()肌肉細胞的形狀細長,具有收縮的功能
溶液內的物質
葡萄糖+水
本氏液
加熱
本氏液
加熱
澱粉+水
碘液
葡萄糖+水
碘液
比例尺: 5 um
5
37.( )有甲、乙、丙三種酵素,酵素活性與
pH
值的關係,如圖的曲線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pH
值<7
屬於
酸性,pH
值=7
屬於中性,pH
值>7
屬於鹼性)
()酵素乙在 pH=6 時仍有活性
()酵素丙在高溫時活性最高
()酵素丙的酵素活性最大,酵素乙次之,酵素甲活性最小
()酵素甲在酸性,酵素乙、丙在鹼性的環境中酵素活性可以達到最大。
()
()
38.( )副班長將甲、乙試管內容物裝妥,裝置於裝有溫水的保麗龍盒中
40
分鐘後,各加一滴碘液於試管中,其實
驗處理及結果如上表()。此實驗結果可支持下列哪一項敘述?
()唾液中含有葡萄糖 ()水可使澱粉液呈藍黑色
()如將水溫升高,反應時間則可縮短 ()唾液之中含有可將澱粉轉化的物質
39.( )下列有關酵素的敘述,何者正確?
()酵素只和特定受質結合,具有專一性
()活性大小只與溫度有關
()必須在生物體內才能進行反應
()酵素在進行代謝反應後才會分解
40.( )關於甲:口腔皮膜細胞、乙:鴨跖草葉片表皮細胞、丙: 鴨跖草葉片保衛細胞的三個比較中,哪一個是完全
正確?
:口腔皮膜細胞
:鴨跖草葉片
表皮細胞
: 鴨跖草葉片
保衛細胞
(A) 粒線體
(B) 葉綠體
沒有
(C) 細胞壁
沒有
沒有
(D) 形狀或功能
扁平不規則
排列緊密
保衛葉片
試管
內容物
碘液測試結果
澱粉液+唾液
黃褐色
澱粉液+水
藍黑色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