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七年級 110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29.87 KB
頁數
4
作者
琉璃人生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7-05,离现在 3 11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
1.本份試卷共兩張共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回。
2.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記分。
4.本份試卷共40題:第120題,每題3分;第21-40題,每題2分,合計100分。
一、單選題
1. 1895
年,李鴻章代表清朝政府到日本春帆樓簽訂條約,他雖然據理力爭最後還是無奈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
請問:此條約是因為哪一事件所造成? ()牡丹社事件 ()霧社事件 ()甲午戰爭 ()中日戰爭。
2. 某文件記載:……經會議決定,臺灣全島自立,改建民國,……。但為禦敵及推行政事,必須有一元首統率以維秩序
而保安寧巡撫兼署臺灣防務○○○為人民所敬仰故由會議公推為民主國總統……空格內應入下列何人的姓名?
(A)劉銘傳 (B)劉永福 (C)丘逢甲 (D)唐景崧
3. 風間到位處貢寮的北部濱海公園遊玩看見日軍登陸澳底鹽寮的紀念碑屹立在公園中請問這個紀念碑與下列何事的
發生有關? (A)牡丹社事件日軍犯臺 (B)丘逢甲大戰日軍之地 (C)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D)莫那魯道抗日激戰地點
4. 有一段文字提到日治時期某一種人的行為:「除施行高壓、打罵,他們大多負責盡職,是塑造威嚴的另一大原因。他們
天天巡邏,對地方上大小事與人,都瞭若指掌。在鄉村,其地位還在地方名士之上,被稱作『大人』。」根據上文,這
是指下列何種人? ()甲長 ()臺灣總督 ()警察 ()保正。
5.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瀰漫著民族自決的潮流日本派駐臺灣的第一位文官總督為因應民族自決的風潮聲稱
臺灣也是日本的一部分,並標榜「日臺融合」「一視同仁」。當時日本為安撫臺灣人,在臺採取何種方針?
(A)皇民化運動 (B)南進政策 (C)殖民地特殊統治主義 (D)內地延長主義
6. 附圖一是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圖,請問:日本人在何處成立當時最高統治機關-「臺灣總督府」?
()臺南州 ()臺中州 ()臺北州 ()花蓮港廳
(圖一)
7. 日治期間這個組織除協助維護治安外,還包括調查戶口監視出入村莊者警戒自然災害等,隨著時間推進,業務
範圍不斷擴大,還需協助預防傳染病,義務勞動,禁止纏足等,該組織成為基層行政輔助單位,請問,上文所述是哪
一組織?(A)鄉鎮公所 (B)保甲組織 (C)同業公會 (D)團練組織
8. 小新是臺北地區的雜貨批發商人,常大宗採購總督府的專賣商品。下列哪組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規定的專賣物品?
(A)鴉片、茶葉 (B)蔗糖、鴉片 (C)鴉片、樟腦 (D)稻米、鴉片
9. 日治初期,臺灣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說:「治理臺灣的方式……我們必須先了解臺灣人的習性,依據其習性定出一套
管理辦法才有效。」請問:根據上述,後藤新平曾進行下列哪一措施?
()用武力鎮壓臺灣的抗日分子與原住民 ()將日本國內的法制延用到臺灣
()對臺灣進行舊有風俗習慣、地籍和人籍等調查 ()開始在臺灣各地推行皇民化運動。
10. 林爺爺年輕時在日本統治下所擔任職務的工作內容有,如鎮壓抗日分子協助警察搜查犯人……根據上述爺爺
年輕時所擔任的最可能是下列何種職務? ()保正 ()甲長 ()壯丁團團員 ()總督
11. 總督府的「五年理蕃計畫」,企圖用高壓的方式讓原住民臣服歸順,卻導致下列何者的發生?
()西來庵事件 ()大甲西社事件 ()霧社事件 ()加禮宛事件。
12. 日治時期日本對臺灣的政策從「工業日本農業臺灣」轉成「工業臺灣農業南洋」的關鍵因素是因為日本於 1930
年代後迅速擴張,企圖以臺灣成為日本前進哪裡的基地?
(A)中國 (B)南洋 (C)韓國 (D)夏威夷
13. 1912
年,磯永吉博士奉命來臺,將臺灣米與日本米配種實驗,耗費多年而創造出新品種-蓬萊米,氣味可口遠勝在
來米,而且使臺灣稻米的輸日數量因而激增。」文中所述臺灣米的革新,與當時政府的哪一政策有關?
()農業臺灣 ()農業南洋 ()工業臺灣 ()南進政策。
2
14. 小櫻在某段資料看到縱貫鐵路分南北兩段正式起造,歷經十年,分別由南北兩端起造的鐵軌終於在中部接軌,1908
選定中心點台中舉行通車大典,請問:上述南北兩端是指下列何者?
(A)基隆-高雄 (B)台北-高雄 (C)桃園-屏東 (D)基隆-屏東
15. 附圖二為
1896
年日本國會所發布的某項法律,此法律的頒布對日治時期的臺灣造成何種影響?
()臺灣正式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結束臺人的武裝抗日行動
()總督府統治原住民的政策開始改變 ()形成總督專制的統治體制。
(圖二) (圖三)
16. 附圖三為諷刺日治時期某項不合理對待台人的漫畫,請問:這幅漫畫主要在說明何事?
()蓬萊米種植不易 ()嘉南大圳給水不公 ()新式糖廠效率不佳 ()製糖會社壓榨蔗農。
17. 日治時期,臺灣的許多基礎建設與總督府的調查活動相關,其中為了配合林野調查與開發山林資源而興築下列何者?
()縱貫鐵路 ()嘉南大圳 ()日月潭發電所 ()阿里山森林鐵道。
18. 1939
年來臺灣視察的日本官員曾對當時的臺灣經濟作如下的描述「現在的臺灣可以說是從『甲』乙』的時代,
邁入以『丙』為中心產業的過渡時代請問依文內容該日本官員所說的「甲」「乙」「丙」指的最可能是什麼
()蔗糖/稻米/水力電力 ()茶葉/稻米/蔗糖 ()水力電力/蔗糖/稻米 ()糖/水力電力/稻米。
19. 2008 5月,行政院通過〇族為原住民第 14 族,〇族長期以來一直被歸納為泰雅族人,但其實語言、文化與泰雅族
完成相同,主要分布在花蓮、南投一帶。日治時期,一場重要的原住民抗日事件其實就是〇族所發動的,請問:〇族
指的是? ()太魯閣族 ()拉阿魯哇族 ()賽德克族 ()卡那卡那富族
20. ()統一貨幣()修築公路機場()統一文字()整建高雄港()設立郵便局。上述那些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為謀取資
源,在臺灣積極所進行基礎建設?(A)甲乙丙丁 (B)甲乙丁戊 (C)乙丙丁戊 (D)甲丙丁戊
21. 日本統治臺灣時期,依治臺政策可分為三個階段,如()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皇民化運動時
期,請問:依日本統治臺灣的政策演變,三階段的順序為何?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甲丙。
22. 小可發現家中一塊舊鐵牌如附圖四阿公說這是日治時期專賣商才有的許可證請問小可家以前可能是販售何種物品?
()樟腦 () ()鴉片 ()酒。
(圖四) (圖五)
23. 附圖五是日治時期臺灣進行的某項調查活動,主要由警察來進行,這個調查活動的主要目的為何?
()樹立警察的權威 ()確實掌握人口實況 ()增加田地賦稅 ()有效開發森林資源。
24. 附圖六為
18961906
年臺灣總督府田賦收入圖。請問:圖中收入突然大幅提升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實施土地調查 ()實施理蕃政策 ()實施林野調查 ()實施專賣政策。
(圖六)
3
25. 清朝統治後期臺灣開始推動一些近代化建設日治時期進一步拓展了臺灣的建設規日後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下列何者是這兩個時期共同的建設項目? ()改革幣制 ()興築鐵路 ()公共衛生 ()人口普查。
26. 「三個保正八十斤」這個笑中含淚的故事說明日本致力發展何種經濟作物時,不僅獨占採購權,低價收購,還以「偷
斤兩」的方式剝削農民? (A)稻米 (B)茶葉 (C)甘蔗 (D)樟腦
27. 小明在某本歷史書籍中看到一張 1899-1940 年的樟腦產量圖,其中發現 1905-1910 年期間樟腦產量大為增加,請問:由
時間點來判斷,此時期增產與下列何者有關?
(A)政府廢除專賣制度 (B)推動理蕃的成效 (C)皇民化運動的推行 (D)霧社事件後控制山區
28. 附表是 1930 年前後臺灣南部農產收穫量的比較表。造成如此差異的原因,與下列何項工程有關?
項目
工程建設以前
(1920 )
工程完成的 8年後
1938 年)
增加倍數
水稻
107,162
789,047
6.45
甘蔗
1,379,898,838
6,197,294,830
3.50
雜作
6,089,332
10,381,985
0.71
(A)日月潭水力發電所 (B)南北縱貫鐵路 (C)嘉南大圳 (D)曾文水庫
29. 臺灣在日治後期,機械、造船、石化等國防軍需工廠陸續設立,輕工業也有顯著的成長,是因為下列何事?
()嘉南大圳完工,有充足的水源 ()日月潭發電所完成,有了穩定的電力
()西部縱貫鐵路完成,可聯絡臺灣南北 ()新式糖廠的建立,成就糖業王國。
30. 歷史老師上課時,說明附圖七是
1930
年嘉南大圳完工的漫畫圖,圖中的人物應是下列何人?
()八田與一 ()後藤新平 ()莫那魯道 ()施世榜。
(圖七) (圖八)
31. 附圖八是
1927
年上半年臺北市臺、日人每天工資比較表,從表中的數據看來,可知下列何事?
()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臺灣人在就業上多以勞工階級為主 ()臺灣人在就業上受到不平等待遇。
32. 1901
年新渡戶稻造發表《臺灣糖業改良意見書》,從蔗作、加工、市場三方面建議臺灣的糖業生產,從改善甘蔗品種、
建設水利設施、獎勵種蔗,並且主張設置大規模糖廠。其意見多為總督府所接受,因而推動何項措施,使糖業成為日
治時期臺灣最大的產業?
()鼓勵日本資本家來臺設立糖廠 ()鼓勵臺人資本投入現代化的製糖工業
()獎勵種植水稻的農民改種甘蔗 ()鼓勵蔗農將收成賣給製糖廠加工後外銷。
33. 臺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認為原住民政策應該以獲取利益為最高原則故制定為期兩次的「五年理蕃計畫」問:
下列何者不是理蕃計畫推行的手段?
()沒收槍械 ()武力鎮壓、驅離傳統領域 ()利用教育同化原住民 ()教導原住民種植蓬萊米。
34. 附表為日治時期臺灣各行業生產值比率表。請問:臺灣農業生產值比率下降的原因何在?
()進行工業化 ()日本政府忽視農業發展 ()地力枯竭限制農業發展 ()農民反抗運動頻繁不利農業發展。
農業
礦業
漁林業
工業
55.0
2.8
3.4
38.8
50.3
2.9
5.6
41.2
52.5
3.0
5.7
38.8
48.7
3.0
5.0
43.3
48.0
4.4
4.6
43.0
41.5
4.5
6.6
47.4
(單位:%)
4
35. 小花在參觀國立臺灣博物館時在日治時期展區的展覽櫃中看到一面藍地黃虎的旗幟如附圖九所示請問這個展覽
櫃應該是展出下列何時的文物? ()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皇民化運動 ()臺灣民主國 ()民族自決思潮。
(圖九) (圖十)
36. 阿嬤拿出一張空飄宣傳單,如附圖十說是她小時候躲空襲警報時在路上撿到的,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著請問:
列四位小朋友所發表的相關意見,何者最為貼切?
()小智:上面有日文,一定是日本人寫來分發的
()小葵:那單子上「太平洋沿岸兩大國家」是指日本與臺灣
()小愛:那是日本「大東亞新秩序」口號的宣傳單
()阿呆:那是盟軍的飛機扔的啦!是對咱臺灣人喊話
二、 題組:
()咪咪閱讀日治時期臺灣史時,見到一則插畫如下。請根據圖中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37. 上圖最可能出現在下列哪個時期?
(A)臺灣民主國時期 (B)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C)皇民化運動時期 (D)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38. 上圖情形的發生最可能與哪一場戰事有關?
(A)霧社事件 (B)甲午戰爭 (C)中日戰爭 (D)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治時代臺灣作家賴和在他的小說《一桿秤仔》有一段描述主角秦得參與他妻子間的對話……一天早上,
得參買了一擔生菜回來……他妻子才發覺少了一桿『秤仔』(秤)。得參想『怎麼好?』得參妻子說『要買一桿,可是
官廳的專利品,不是便宜的東西那兒來的錢?』於是得參的妻子趕快到隔鄰去借一桿回來……因為巡警們專在搜索
小民的細故,來做他們的成績……舉凡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通在取締範圍中……。」請問:
39. 為什麼故事主角買一個秤,必須向日本官廳用高價購買?
(A)總督府統一度量衡之後,臺灣人的秤不合規定
(B)製作秤需要精密技術,當時臺灣人不會製作
(C)秤是總督府的專賣商品,民間不得私自販售
(D)總督府強迫臺灣人民使用不標準的秤
40. 臺灣總督府為何限制特定商品必須由政府獨占經營?
(A)為了讓臺灣財政獨立,不再需要日本政府補助
(B)限制臺灣商品賣到日本
(C)鼓勵日本商品賣到臺灣
(D)避免臺灣經濟超越日本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