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
1.本份試卷共兩張共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回。
2.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記分。
4.本份試卷共40題:第1-20題,每題3分;第21-40題,每題2分,合計100分。
一、單選題
1. 「1895
年,李鴻章代表清朝政府到日本春帆樓簽訂條約,他雖然據理力爭,最後還是無奈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
請問:此條約是因為哪一事件所造成? (A)牡丹社事件 (B)霧社事件 (C)甲午戰爭 (D)中日戰爭。
2. 某文件記載:「……經會議決定,臺灣全島自立,改建民國,……。但為禦敵及推行政事,必須有一元首統率以維秩序
而保安寧,巡撫兼署臺灣防務○○○為人民所敬仰,故由會議公推為民主國總統……。」空格內應入下列何人的姓名?
(A)劉銘傳 (B)劉永福 (C)丘逢甲 (D)唐景崧
3. 風間到位處貢寮的北部濱海公園遊玩,看見日軍登陸澳底鹽寮的紀念碑屹立在公園中。請問:這個紀念碑與下列何事的
發生有關? (A)牡丹社事件日軍犯臺 (B)丘逢甲大戰日軍之地 (C)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D)莫那魯道抗日激戰地點
4. 有一段文字提到日治時期某一種人的行為:「除施行高壓、打罵,他們大多負責盡職,是塑造威嚴的另一大原因。他們
天天巡邏,對地方上大小事與人,都瞭若指掌。在鄉村,其地位還在地方名士之上,被稱作『大人』。」根據上文,這
是指下列何種人? (A)甲長 (B)臺灣總督 (C)警察 (D)保正。
5.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瀰漫著民族自決的潮流。日本派駐臺灣的第一位文官總督為因應民族自決的風潮,聲稱
臺灣也是日本的一部分,並標榜「日臺融合」、「一視同仁」。當時日本為安撫臺灣人,在臺採取何種方針?
(A)皇民化運動 (B)南進政策 (C)殖民地特殊統治主義 (D)內地延長主義
6. 附圖一是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圖,請問:日本人在何處成立當時最高統治機關-「臺灣總督府」?
(A)臺南州 (B)臺中州 (C)臺北州 (D)花蓮港廳
(圖一)
7. 日治期間,這個組織除協助維護治安外,還包括調查戶口、監視出入村莊者、警戒自然災害…等,隨著時間推進,業務
範圍不斷擴大,還需協助預防傳染病,義務勞動,禁止纏足等,該組織成為基層行政輔助單位,請問,上文所述是哪
一組織?(A)鄉鎮公所 (B)保甲組織 (C)同業公會 (D)團練組織
8. 小新是臺北地區的雜貨批發商人,常大宗採購總督府的專賣商品。下列哪組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規定的專賣物品?
(A)鴉片、茶葉 (B)蔗糖、鴉片 (C)鴉片、樟腦 (D)稻米、鴉片
9. 日治初期,臺灣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說:「治理臺灣的方式……我們必須先了解臺灣人的習性,依據其習性定出一套
管理辦法才有效。」請問:根據上述,後藤新平曾進行下列哪一措施?
(A)用武力鎮壓臺灣的抗日分子與原住民 (B)將日本國內的法制延用到臺灣
(C)對臺灣進行舊有風俗習慣、地籍和人籍等調查 (D)開始在臺灣各地推行皇民化運動。
10. 林爺爺年輕時在日本統治下所擔任職務的工作內容有,如鎮壓抗日分子、協助警察搜查犯人……等。根據上述,林爺爺
年輕時所擔任的最可能是下列何種職務? (A)保正 (B)甲長 (C)壯丁團團員 (D)總督
11. 總督府的「五年理蕃計畫」,企圖用高壓的方式讓原住民臣服歸順,卻導致下列何者的發生?
(A)西來庵事件 (B)大甲西社事件 (C)霧社事件 (D)加禮宛事件。
12. 日治時期,日本對臺灣的政策從「工業日本、農業臺灣」轉成「工業臺灣、農業南洋」的關鍵因素,是因為日本於 1930
年代後迅速擴張,企圖以臺灣成為日本前進哪裡的基地?
(A)中國 (B)南洋 (C)韓國 (D)夏威夷
13. 「1912
年,磯永吉博士奉命來臺,將臺灣米與日本米配種實驗,耗費多年而創造出新品種-蓬萊米,氣味可口遠勝在
來米,而且使臺灣稻米的輸日數量因而激增。」文中所述臺灣米的革新,與當時政府的哪一政策有關?
(A)農業臺灣 (B)農業南洋 (C)工業臺灣 (D)南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