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七年級 110 下學期 社會領域 公民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13.41 KB
頁數
5
作者
Wynne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6-30,离现在 3 12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七年級公民科試卷
班級: 座號: 姓名:
1~20 每題 2分;21~40 每題 3分】
一、單一選擇題
1. 公民老師設計小劇場演出,以此說明社會規範的種類,其中有四名三國時代人物穿越來到現
代,他們看到時代的轉變有感而發。請判斷下列哪一個角色的台詞內容是屬於「風俗習慣」
()張飛:我們以前每逢元旦人們在家必喝花椒酒,現在各地則是舉辦各種盛大的跨年
活動 ()貂蟬:我們以前家庭的性別關係強調夫婦有別:「男主外,女主內」,現在社會
則是尊重個別差異,重視性別平權 ()張角:以前我都用符水和咒術幫病人治病 ()曹操
:以前我一聲令下就能要誰死,現在不守法規換我亡。
2. 下表關於社會規範的比較,何者正確?
3. 石門國中四位七年級同學自認對文化有很深入的了解,請問哪位同學發表的內容完全正確?
(A)大石:藝術、文學、音樂、建築和電影都屬於文化的範疇,但是宗教、生活習慣則不包
括在內 (B)小門:當不同文化接觸時,握有優勢者會產生優越感,所以我們要努力使自己的
文化成為優勢 (C)阿國:任何多元的社會都不可能只有一種文化,而被大部分群眾認同其價
值者稱為「主流文化」 (D)中中:次文化與主流文化往往對立,也不太可能具有任何共通性
,只能勉強保持互相尊重共存。
4. 台北捷運明文規定,乘客在車廂內不得飲食,但事實上並非世界各國都是如此,在美國搭乘
地鐵,你很可能可以看到有人大啖漢堡、爆米花,至於英國,則規定只有酒類是違禁品,不
過透過法律的規範,現在國人已經習慣不在捷運內飲食。關於以上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法律是最高限度的行為準則,違反者以公權力介入強制處罰 (B)法律可以幫助形成生活
習慣,不同的國家法律規定沒有差別 (C)「入境隨俗」是指包括法律在內都應該去進行了解
認識 (D)因國情各不相同,所以美國人在台北捷運上可以吃漢堡。
5. 「文化相對主義」主張某一文化的行為,不該藉由其他文化觀點來判斷;只有從該文化本身
的標準及價值出發,才能夠瞭解其全貌。根據以上敘述下列哪一項行為最合乎「文化相對主
義」呢? (A)奶奶感慨世風日下,認為青少年次文化全都違背倫理價值 (B)學校開設多種新
住民語言課程,內容也包括各國文化體驗 (C)公司的員工餐廳只提供統一的餐食,並規定員
工一起用餐 (D)哥哥到非洲旅遊,回家後批評非洲人的生活方式非常落後不文明。
6. 老師上課時提到第六倫,請問以下哪一位同學的行為合乎「第六倫」? (A)小石在學校打菜
時為了大家的健康著想,願意徹底清潔手部,且全程配戴口罩 (B)安安感念父母平日的照顧
,特地到廟宇祈求父母身體健康、平安順心 (C)小明和同學阿華約定假日一起看書討論課業
,且都能準時赴約 (D)阿來的妹妹今年小學六年級,身為哥哥的他常常指導妹妹的功課。
7. 同學們在公民課上討論「法律是萬能的嗎?」請問下列哪位同學的說法完全正確? (A)甲生
:法律是唯一具有約束力的社會規範 (B)乙生:人民和政府都受到法律的約束,且都必須要
遵守法律規定 (C)丙生:法律透過社會與論批評,讓人民不敢違反規定 (D)丁生:法律是最
高標準的社會規範,能啟發內在良知。
8. 近年來電競活動蓬勃發展,已由青少年次文化發展為國際的體育競賽,關於這個轉變,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次文化是指被社會上多數人認同的價值、信仰和規範 (B)只有提升到體
育競賽的次文化才值得受到尊重 (C)文化無法因應社會變遷,更新進步並提升層次 (D)次文
化並不是次等的文化,也有可能發展成為主流文化。
選項
社會規範
是否具強制力
定義
舉例
(A)
法律
立法機關依據一定程序制定明確具
體的條文規定。
社會秩序維護法
(B)
風俗習慣
人與人相處的行為準則,以及判
是非善惡的標準。
清明節掃墓祭祖
(C)
宗教信仰
基於人類對人生或宇宙奧秘產生
敬畏心理。
佛教倡導不殺生,吃素
(D)
倫理道德
一個社會中長期累積的生活經驗。
三綱五常
2
9. 2021 元旦正式修改國歌中具爭議性的歌詞,將「因為我們年輕又自由」改為
「因我們一體且自由」。澳洲總理表示:「作為一個現代國家,澳洲也許相對年輕,
許多民族()國民的故事一樣悠久,我們理應承認且尊重
守護他們。」以此反省英國殖民澳洲的白人史觀所斷定的國歌,應以更妥適的觀點承
認原住民的歷史文化。請問從上述內容判斷,澳洲政府修改歌詞是為了達到何種目
(A)強調文 (B)形成 (C)保存文化資產 (D)尊重
10. 小強利用假日到圖書館溫書,在牆上看到了三個標語:甲.「心存善念,萬事有因果,世事有
輪迴。」乙.「做知書達禮的好青年 共創優質環境請勿占用座位」 .「本場所全面禁菸違
者最高罰 1萬元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關心您」。請問:甲、乙、丙,分別運用了何種社會
規範約束讀者行為? (A)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法律 (B)宗教信仰;法律;風俗習慣 (C)
俗習慣;倫理道德;法律 (D)風俗習慣;法律;倫理道德。
11. 日本人講話非常委婉,過了很久好像都聽不到重點,這其實是他們為了避免得罪人,或是擔
心自己在團體中和別人不一樣;而台灣人的個性傾向有話直說,例如一場會議就想儘量把所
有重點交代完畢。有趣的是,許多日本人都知道這樣的溝通方式會浪費很多時間,但礙於長
久以來的民族習慣,也只能摸摸鼻子繼續成為團隊中和諧的一份子。請問:上述台灣人和日
本人講話方式不同是展現文化的何種特性? (A)普遍性 (B)差異性 (C)累積性 (D)制約性。
12. 「注音文」就是音符號代替文字的表達方式,例如:「要」示「不要」,「我ㄉ」
表示「我的」,也有以「ㄋ」表示「呢」、「ㄌ」表示「了」等語助詞,請問下列有關「
注音文」的文化意義,何者正確? (A)是可以廣泛被適用在各種場合的主流文化 (B)是網路
世界流行的非物質文 (C)僅少數人使用,是急需要被保存的次文化 (D)是具有強大影響力
的優勢文化。
13. 2018 年《國家語言發展法》三讀通過,國家承認並保障台灣各固有族群的自然語言,以落實
多元文化權,對比我國在歷史上曾推行的「說國語運動」政策,請問:下列何者說法正確?
(A)制定新法律,來改善過去不當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 (B)固有族群之母語雖曾被政府禁止
,但並沒有造成文化傳承的問題 (C)中文在台灣是主流語言,並沒有透過政策來鞏固其優勢
地位(D)說國語運動導致固有族群母語式微,對台灣社會毫無貢獻。
14. 小和利用暑假到美國遊學,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他發現每個人受到母語和各自文化的
影響,講起英文都有各自的腔調和方式,需多花點時間來理解溝通。請問:身處多元文化的
環境下,小和應抱持何種態度面對? (A)文化有優劣之分,故應學習優質文化 (B)多以自身
觀點評斷他族文化,才能讓自己的文化處於優勢地位 (C)每個文化都有平等的價值,都值得
被尊重 (D)文化間沒有差異,應該一視同仁。
15. 台鐵因曾考慮禁止民眾在台北車站大廳席地而坐引發爭議,為此
台鐵公司在廣納各方意見後在台北車站大廳中央張貼微笑的表情
符號地貼以及 10 種寫著「微笑」的語文,包括中文、英文、日
文、韓文、法文、越南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泰文、馬來文,
期待讓台北車站中央大廳成為多元文化與族群友善的代表地標。
請問下列何者正確? (A)政府應禁止移工在車站聚集,避免文化
衝突 (B)政府的措施恐會強化文化位階,造成不平等 (C)政府應避免張貼僅少數人使用的東
南亞語言 (D)政府透過提供開放的空間促進文化間的交流。
16. 我國文化部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將「阿美族馬蘭複音吟唱」、排灣傳統刺繡」,以及
「排灣族傳統織布」,登錄為原住民族重要傳統藝術並認定保存者為「人間國寶」。根據題
文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舉不利於政府推動多元文化發展 (B)原住民族的傳統
藝術受國家政策制度的肯定與保 (C)此舉將不利原住民族技藝的文化傳承 (D)各族的傳統
技藝特色不同,展現文化的普遍性。
17. 新北市的新住民人口數超過 10 萬人,居全台之冠,巿府會在每年四月中旬舉辦潑水節,希望
提升市民對各國文化的理解,以培養尊重友善的態度。潑水節是傳統緬、泰的新年習俗,其
用意是除去前一年的壞運氣,並為來年祈福。請問「新北市政府」和「緬、泰當地」舉辦潑
水節活動之目的,依序分別與何種社會規範相關? (A)風俗習慣;倫理道德 (B)宗教信仰;
法律 (C)倫理道德;風俗習慣 (D)風俗習慣;風俗習慣。
3
18. 台北市在某新住民常搭乘的公車路線站牌貼出了一個越南
語標語如右圖所示,內容為:「臺北市防疫升級:44
日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北捷、雙北市公共汽車應全程配
戴口罩,不聽勸導可罰 3千到 15。」請問臺北市政府
推出該標語的目的最不可能為何? (A)方便新住民理解規
範內容,以維護社會秩序 (B)幫助新住民肯定自我文化並
提高其文化位階 (C)促進文化交流,培養人民建立相互尊
重與包容的態度 (D)看見新住民的需求,落實我國法律保
障的多元文化權。
19. 台灣人買房比較不喜歡買在四樓,因此四樓房價會比其他
樓層房價低。請問:上述觀念是受到下列何種社會規範的
影響? (A)風俗習慣 (B)宗教信仰 (C)倫理道德 (D)法律。
20. 2022 11日起基本工資月薪調升至 25250 元、時薪 168 元。請問:老闆在聘僱員工時
會高於以上薪資條件,是受到下列何種社會規範的影響? (A)風俗習慣 (B)宗教信仰 (C)
理道德 (D)法律。
21. 多吃當地盛產的蔬果可以減少碳足跡,降低溫室效應對環境的破壞,請問:上述展現了下列
何種倫理? (A)環境倫理 (B)生命倫理 (C)科技倫理 (D)工作倫理。
22. 有關文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文化是人類為了因應生存的需要,經由創造或學習而
來的一切成果 (B)文化為人類社會所特有的 (C)文化包括大自然現象和動物的行為 (D)文化
包含價值觀念等非物質範圍。
23. 有關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強勢文化用戰爭或殖民的方式擴張,比
較容易控制,且不容易引起反抗 (B)越強調強勢文化的優越感,並進行不同文化間高低優劣
區分,就越不容易產生文化位階 (C)強勢文化用商品或媒體包裝促銷他們的文化,一定會引
起弱勢文化的不滿和抗議 (D)文化間握有政治經濟實力和傳播媒體等資源的為強勢文化。
24. 有關社會規範的敘述何者正確? (A)倫理道德是人類最早發展出來的社會規範 (B)宗教信仰
是最容易隨時代變遷的社會規範 (C)倫理道德也會隨著時間和社會環境的不同而轉變 (D)
律的約束力不及以往,需要加強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和宗教信仰的約束力。
25. 之前有些人會以將原有材料特質全部融化的「大熔爐」來形容國內的各個文化,但此名詞不
常見的原因為何? (A)民族融合會讓民族更團結 (B)各國政府努力保存多元文化特色,使其
相互尊重包容 (C)強調民族融合,可以提倡文化的多元性 (D)強調民族融合可以有效解決文
化位階問題。
二、題組
()佩佩、喬治和蘇西三個人是國中同學,三個人在升上不同的大學以後依然保持非常密切的
友誼,其中,佩佩是已經皈依的佛教徒,喬治則篤信伊斯蘭教,蘇西是虔誠愛主的基督徒。今
年他們一起籌畫一個幫助流浪動物的活動。
26. 蘇西每個禮拜六下午都在教會陪伴教會中的國中生認識基督信仰,他發現雖然只相隔不到十
歲,國中生常使用的通訊軟體例如 IG,他都已經不是很認識,更不能了解現在國中生的想法
,對於他面對的衝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蘇西面對的是一種不同年齡層的次文化
(B)為了瞭解國中生,於是也跟著一起抽菸 (C)當看不慣國中生的穿著時可以直接指責
(D)可以用他的觀點批評否定國中生的文化。
27. 根據上文,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佩佩吃素,喬治不吃豬肉,蘇西不吃帶血的食物,
和社會規範中的風俗習有關 (B)三人都關心流浪動物,代表尊重生命是一種普世價值,這
是文化中的累積 (C)雖然仰不同,三人仍能保持密切友誼,表示宗教對文化沒有影響
(D)雖然信仰各自不同,卻都透過經典、戒律約束信徒形成獎善懲惡的教義是文化中
的普遍性。
4
() 奈歐米‧谷拉斯阿美族的女孩,在桃園工作的她每年七、八月都會放下工作,回到
蓮老家參加部落裡的豐年祭。豐年祭中常見的祭典儀式包含有成年祭、迎賓舞、豐年舞、耕
舞、捕魚祭等,這個節慶的意義在加強倫理意識與傳統的傳承,而不僅是慶祝豐收。
28. 上文作者主要的觀點為何 (A)隨著觀光盛行台灣原住民已經不再是文化的弱勢族群 (B)
各項節慶的真正內涵意義是為了加強自身文化的傳承 (C)原住民的各項節慶都不相同,政
府應該制定法律加以規範 (D)所有節慶存廢與否應該以現今時代需求作主要的評定標準。
29. 阿美族的部落傳統中,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成年男子必需嫁到妻子的家裡」這屬
於哪一種社會規範? (A)法律 (B)倫理道德 (C)宗教信仰 (D)風俗習慣。
() 十七世紀中葉,英國黑死病大流行,當疫情主要還局限在英格的南部地區。伊姆村是
英倫半島中部的一個村落,為了避免黑死病會蔓延到北部,繼而摧毀其他城鎮和社區,伊姆
的村民們意識到,他們只有一個選擇:實行隔離。在牧師 William Mompesson 的指引下,伊姆
村的村民們決定將自己隔離起來,用石頭壘起一圈圍牆,發誓絕不會越過圍牆,其中甚至包括
了那些沒有表現出任何染病跡象的人,牧師 William Mompesson 提出「把善良傳遞下去」的做
法讓村民們無私地響應配合。
30. 疫病流行,伊姆村的村民們在牧師的帶領下實行隔離,關於這一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這是一種宗教情操和人性光輝的展現 (B)村民們築起牆實行隔離具有法律效力 (C)實行
隔離會危及生命是相當不合適的 (D)「把善良傳遞下去」太浪漫不切實際。
31. 近來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有些國人因為是確診病例的接觸者被要求必須居家隔離,卻仍
在各公共場所出入,面對這樣的國人,最直接有強制力的是哪一種社會規範? (A)倫理道德
(B)法律 (C)宗教信仰 (D)風俗習慣。
() 繼法國、荷蘭、比利時等部分歐洲國家實施面紗禁令後,丹麥也正式加入禁止在公共場合穿
戴面紗的行列,若違反該項規定,將可能被罰 1000 丹麥克朗(約新台幣 4,883 元);若是累犯,
則最高可罰 10,000 丹麥克朗(約新台幣 48,830 元)。這項新法被認為有歧視穆斯林之嫌,數百
名穆斯林女性 1日也因此引起許多不滿法令的民眾走上街頭、表達抗議。
32. 社會規範是有可能互相衝突的,上面提到的事件就是哪兩種社會規範的衝突?
.法律 .倫理道德 .宗教信仰 .風俗習慣 (A)甲丁 (B)乙丁 (C)甲丙 (D)乙丙。
33. 下列哪一種觀念可能可以提供上述的衝突兩方參考? (A)以維護本土文化,抵制外來文化侵
略為目標的我族中心主義 (B)認為法律經由層層立法,凌駕一切社會規範,所以不容質疑
(C)接受不同民族和社會有不同文化形成,能尊重包容其他文化 (D)文化具有高低優劣之分
,強勢文化可要求並且限制弱勢文化。
34. 下列標語和社會規範的配對,何者正確?(A)一紙一屑煞風景,一舉一動顯文明─法律
(B)亂丟垃圾,小心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喔!─倫理道德 (C)再快也是七天後到家─風
俗習慣 (D)亂丟垃圾,神明在看─宗教信仰。
() 陣頭為歷史悠久的台灣傳統民俗文化,根據台灣民俗文化工作室資料,從早期的農業社會就
已有透過扮神以驅邪祈福的陣頭出現。原先八家將為受人尊敬的神明化身,現今民眾對其印象卻
不像以往如此敬畏。除了現代人對宗教較不重視外,陣頭活動在媒體上和不少鬥毆事件連結,網
路上甚至以「8+9」戲稱出入宮廟的中輟生,更加深大眾「陣頭是不良分子聚集地」的印象。除了
負面標籤,很多人認為陣頭很「台」,是不國際化、不主流的民間活動。對此,專家學者以美國
案例提出:黑人文化在美國並非主流文化,甚至社會大眾也有著負面觀感;但現在全世界都在流
行由黑人文化演變而來的嘻哈音樂、街舞等,那就代表台灣的傳統陣頭也是可以被這個社會認可
,只是需要時間改變。
35. 根據上述文章得知何者並非陣頭的八家將臨文化傳承危機的因素 (A)大眾媒體負面
導影響 (B)社會長期刻板印象誤解 (C)宗教活動不受現代人重視 (D)國家不當政策的壓迫。
36. 根據文章畫線處學者指出可參考何種方式使台灣傳統陣頭文化翻偏見的可能 (A)
過社會教育來消除人民的偏見(B)透過修正法律來改善文化不平等 (C)透過文化衝突表達反
抗的訴求 (D)透過文化交流或創新促進理解。
三、配合題
文化特性:A.普遍性 B.差異性 C.累積性 D.制約性
請根據題目內容判斷,填入上述符合的答案選項。
37. 音樂播放科技的發展,從留聲機、黑膠唱片、卡式錄音機錄音帶,再到光碟MP3 播放、線上串流
38. 日本、韓國台灣社會參加婚禮,通常都會向新人贈送結婚禮金。
39. 政府修法規定所有人騎乘電動機車應正確配戴安全帽,否則開罰 300 罰鍰
40. OK 手勢的意思:美國-好、沒問題;法國-零或一文不值;日本-錢;科威特-威脅、走著瞧!
5
1
3
4
5
6
7
8
9
10
A
C
C
B
A
B
D
D
A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D
B
C
B
A
D
21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C
B
A
D
B
D
A
31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D
D
D
C
A
D
B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