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8. ( )大雄搭乘時光機來到孔子講學的杏壇,他不會經歷下列哪一件事?
(A) 聽見弟子們討論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學說
(B) 看到孔子施教的對象沒有貴賤之分,落實「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
(C) 聽見孔子和弟子們正在熱烈討論著《論語》的內容
(D) 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孔子會依照學生個性做出不同回應
19. ( )在飛翔的舞者中,詳細介紹了欒樹種子,下列何者並非種子薄膜所具有的功能?
(A) 幫助種子藉由風傳播至遠處 (B) 降低種子與地面的碰撞
(C) 增加陽光曝晒的機會,刺激種子發芽 (D) 減少翼膜下水分的蒸發,保持潮溼。
20. ( )鮭魚產卵,力爭上游 : 「臺灣也有鮭魚,產在大甲溪的上游,也就是在梨山以上的溪流中,名叫櫻花鉤吻鮭。由於
臺灣河流短促,每逢冬季往往乾涸,因此這種鮭魚為了適應環境,已經喪失洄游移棲的習性,而習慣在溪流中度過一
生。」本段文字主要在說明櫻花鉤吻鮭的何種特徵?
(A) 櫻花鉤吻鮭無法洄游是因為被高山所阻
(B) 櫻花鉤吻鮭因為冬季太冷而無法洄游
(C) 臺灣高山普遍出現櫻花鉤吻鮭的蹤跡
(D) 櫻花鉤吻鮭因自然環境因素,已不具洄游的習性
21. ( )孔子說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諒、友多聞」,下列何者並非孔子所說的益友?
(A) 犯錯時願意原諒自己的朋友 (B) 即使是親人犯錯也不偏袒的朋友
(C) 學識豐富,見聞廣闊的朋友 (D)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朋友。
22. ( )「啊!台灣欒樹,你可知道,你為多少人帶來歡欣與盼望,無論遭遇到任何困難的景況,讓我們的心,仍然可以舉
著盼望的雙翼去飛翔。」這段文字所呈現的意念,下列哪個選項不包括在內?
(A) 連結了人與植物的美好情感 (B) 展現台灣欒樹的精神價值
(C) 點出台灣水土保持的重要 (D) 鼓舞人們正向積極面對生活。
23. ( )鮭魚產卵,力爭上游一文提到,鮭魚為了繁衍後代,歷經千辛萬苦。下列選項何者最能凸顯這種「死而後已」的精神?
(A) 牠們沿途要克服湍流、瀑布、岩石等重重的障礙
(B) 成熟的鮭魚從原來的銀白色變成淡紅色,成群結隊溯河而上,返鄉產卵
(C) 在抵達目的地時,不但筋疲力盡、傷痕累累,而且體重都減輕三分之一左右
(D) 牠們使出最後的精力,在河底挖掘產卵場,完成任務之後,即隨水漂流,力竭而死。
24. ( )關於譬如為山一則,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A)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說明「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B)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說明「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C) 全文主旨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相同
(D) 以「吾往也」、「吾止也」──強調進德修業的成敗「操之在己」
25. ( )根據鮭魚產卵,力爭上游一文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是鮭魚可能知道返鄉途徑的原因?
(A) 鮭魚能依洋流溫度的冷熱變化,順著洋流找到自己的母河
(B) 鮭魚能認得母河的味道,依據味道找到自己出生之處
(C) 鮭魚能像候鳥一樣,根據太陽來判定方向
(D) 鮭魚能像候鳥一樣,依據星辰來判定方位
26. (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其中「而」字義為「但是、卻」,有「轉折」的作用,下列文句中的「而」
字,何者意思與其相同?
(A) 學「而」時習之 (B) 人不知「而」不慍
(C) 擇其善者「而」從之 (D) 其不善者「而」改之。
27. ( )關於論語選各句話的涵義,下列何者分析錯誤?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近「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的意思
(B)「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道理
(C)「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近「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意思
(D)「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意近學習應抱持「功敗垂成」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