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 詠物類的文章常透過描寫客觀事物,來抒發和傳達作者的某種情感、思想和志趣。請判斷下列各句,何者是作者在詠
物時,明顯表達其內在蘊藏的情感?
(A)記得過去曾經在颱風過後的山林中看到了不少的斷枝殘幹,為什麼這片竹林中沒有這種景象呢 (B)昂起頭來向上望,
看看它是以一種什麼樣子的姿勢挺拔起來的,希望能從它的身上學一點點如何才能挺拔的祕訣 (C)竹林就是竹林,純得
很,除了竹子,別無其他,就是一棵野花野草什麼的,要想在這些竹林中立足,也是很不容易的 (D)竹子們是喜歡跑到
山頭上去聚居的,但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溪頭山上的竹子這樣地稠密,這樣地擁擠
( )12. 「看起來就好像是要去捕星星摘月亮,也好像是大家一起去搶奪那片藍藍的天空。」二句,乃是以「捕」、「 摘」、「搶
奪」等動詞增添靜態竹子的動態感,此種筆法稱為「擬人」。下列何者亦使用相同的修辭法?
(A)他乾瘦的雙手,就像兩隻即將枯萎的樹枝 (B)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C)太陽展開他的雙臂,散發他的熱情 (D)在老師的愛心灌溉下,同學都茁壯成長
( )13. 下列何者具有濃厚的主觀想像成分?
(A)在桌子上,放著一個高腳玻璃杯,裡面裝著漂浮著泡沫的飲料 (B)寂寞街燈的星芒,化作展翅的天使,迎接著夜歸的
我 (C)畫眉鳥在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自由自在地飛翔(D)金庸迷在這夜相聚,將古城牆布上白色燭火,寄託哀思
( )14. 下列關於「六書」的敘述,何者錯誤?
(A)「六書」是中國文字的創造方法,是在文字創造成功後,經過學者分析歸納,整理出來的法則 (B)象形、指事、會意
和形聲,是造字基本法則 (C)轉注和假借,是四種造字基本法則之外,用來繁衍或借用字的補充法則 (D)大多數的漢字
是象形字
( )15. 下列哪一個選項的字都是屬於「將抽象的概念,用符號標示出來」一類的造字方法?
(A)車、本、寸 (B)瓜、羊、口 (C)信、林、甘 (D)末、亦、下
( )16. 下列「 」內的字音,寫成國字後何者前後相同?
(A)樹「ㄕㄠ」/「ㄕㄠ」縱即逝 (B)膏「ㄩˊ」之地/阿「ㄩˊ」奉承
(C)船「ㄐㄧㄤˇ」/領「ㄐㄧㄤˇ」 (D)「ㄩㄣˋ」含哲理/「ㄩㄣˋ」藏書籍
( )17. 下列何者不是與花生有關的謎語?
(A)長生果兒穿麻衣,植物肉兒白身體 (B)彎彎樹,彎彎藤,籐上掛著水晶鈴
(C)小胖子,穿麻衣,紅衫白肚躲殼裡 (D)青梗綠葉開黃花,泥沙底下做人家
( )18. 下列關於「竹」的成語,何者使用錯誤?
(A)戴姿穎一上場即展現「勢如破竹」的氣勢,一路領先對手(B)若你不改變做事方法,再努力也是「竹籃打水」,將徒勞
無功 (C)他對教育的貢獻簡直「罄竹難書」,因此獲頒榮譽教師(D)他似乎對比賽「胸有成竹」,一點也沒有緊張的樣子
( )19. 「明天要考試了,今天難道可以不讀書嗎? 」雖然是個問句,其實答案就在問題的反面,意即「我們今天要讀書。」
下列何者用法與其相同?
(A)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是聖誕節! (B)是誰在敲打我窗?
(C)我每天辛苦工作,難道只是為了我自己嗎? (D)時光為什麼一去不復返?
( )20.「工廠裡,在地上斜列交錯的幾十條煙囪影子之間,有一個穿紅裙的小女孩獨自玩著跳方格的遊戲,而幾萬條黑煙的芽
從四周竄升起來。一會兒,芽生長得巨大無比,把天空遮蔽到只剩煙囪口那麼小,小女孩抬頭一望,就跳入天空裡,再也
跳不出來了。」關於這段散文詩的解析,下列何者最恰當?
(A)「紅裙」與「黑煙」互相襯托,暗示善惡難辨 (B) 「穿紅裙的小女孩」象徵社會上無情冷漠的大眾
(C)「芽」代表了工業汙染會不斷地擴散,到處蔓延 (D)以「小女孩跳入天空」暗喻人終究會回歸大自然
( )21. 「當你自覺青澀,你便開始成長;當你自認成熟,你便開始腐敗」本段意旨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成長源自於自己的不足,腐敗源自於不再進步 (B)青澀使人成長茁壯,成熟使人腐敗滅亡
(C)人生的歷程必定是由青澀走向成熟最後走向腐敗 (D)青澀、成熟是時間洗練的結果,無須太過在意
( )22. 「氣節」指人的志氣與節操,古時文人常藉由竹子抒發自己的志氣。請問是竹子的何種特性,使文人將竹子與氣節聯想
在一起?
(A)竹子是中空的 (B)竹子四季青翠 (C)竹子會生春筍 (D)竹子莖有多節
( )23.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文句中強調具備何種能力的重要性?
(A)人應該練習打擊技巧,預防萬一 (B)人應該有所歷練,才能因應萬千變化
(C)人應該把握機會,在適當的時機出手 (D)人應該效法強打者,才能打出好球
( )24. 椅子:「一匹黑影,冷不防自窗外躍下……(甲)她,終於等到了久候的嬌客(乙)篤的一聲,跳上椅墊(丙)椅子,吃驚的明
白過來(丁)從發出輕微咕嚕的喉音裡 ……一頭貪睡而自在的/貓。」請問詩句的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乙丁丙甲 (B)甲乙丙丁 (C)乙丙甲丁 (D)丙乙丁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