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隔籬呼取盡餘杯」中的「杯」,用來代指酒,這是「借代」修辭。下列何者也未使用借代?
(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C)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D)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 )10.下列各組「 」中的字,哪一組詞性前後相同?
(A)我將他給我做的紫色毛衣「鋪」好座位/他在一個錢「鋪」裡做夥計
(B)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C)再向外看時,他已抱著橘子「望」回走了/他能從這扇門「望」見日出美景
(D)馬總統「卸」任後,無事一身輕/他冷眼看著大家推「卸」責任,不發一語。
( )11.下列選項當中所使用的修辭法,何者與「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一句不同?
(A)你太慷慨了,這次捐款只拿出一塊錢來 (B)她的歌聲如黃鶯出谷,一開口就令人著迷
(C)輸啊,輸得精光才好呢!最好輸得都沒錢吃飯 (D)我燒的菜相當成功,我先生已經決定要請女傭了。
( )12.下列含有「慣用語」的句子,何者使用恰當?
(A)你要是再敷衍了事,老闆不免要把你「炒冷飯」
(B)老師希望肇事者認錯, 大家卻互相「灌迷湯」
(C)阿強是出了名「鐵公雞」,誰都別想從他身上得到一點好處
(D)小芳在這次的舞蹈比賽中一鳴驚人, 可說是「門外漢」一個。
( )13.下列「」成語運用,何者最恰當?
(A)畫展成功以後,他的聲名「不脛而走」,現在已是世界級的畫家
(B)毛毛看到廣告後,他便顯出一副「意興闌珊」躍躍欲試的樣子
(C)演講時,聲音要能夠「抑強扶弱」,才能夠吸引台下的觀眾
(D)這對老夫妻暮年守著個獨子,未免「慈烏反哺」,加了幾分憐愛。
( )14.「只因這是生命中/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以上為本課最後一段的詩句,請問其中包含什麼意義?
(A)說明生命不能承受的重擔 (B)感慨苦樂參半的生活
(C)表達「吃苦當吃補」的堅忍性格 (D)表達甘願承受付出的強烈父愛。
( )15. 下列選項中有關「象徵」的說明,何者不正確?
(A)「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象徵「父親當時慘澹愁苦的心情」
(B)「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寸草心」象徵「父母的關愛」
(C)「孤帆遠影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長江」象徵「連綿不絕的離愁」
(D)「偶爾也望一望絢麗的晚霞」的「絢麗的晚霞」象徵「父親曾有過的理想與抱負」。
( )16.
關於這首詩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
(A)第一、二句點出季節呼應題中「夏日」 (B)第三、四句點出時間並敘述自己的活動
(C)第五、六句自嗅覺與聽覺營造美好的氛圍 (D)第七至十句寫出憶起朋友的原因並表達思念。
( )17.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寫到:「我北來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得厲害,舉箸提筆,
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下列
何者是這段文字真正想傳達的訊息?
(A)父親雖身體平安,卻故意說大去之期不遠,更見對兒子的思念
(B)父親當年送行的背影,已深深成為朱自清傳遞愛與思念的永恆形象
(C)無論父親身體狀況好壞,每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朱自清總是忍不住落淚
(D)父親長年穿著青布棉袍、黑布馬褂,卻不忍在信中提及家中經濟境況讓兒子擔心。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髮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