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新興國中 七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南一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80.36 KB
頁數
3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1-12,离现在 3 28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新興國中110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科第三次段考試卷 座號: 姓名:
一、 單一選擇題
1. ( )漢原關係一直是統治臺灣的政權所面臨的難題,
下列為各政權對此所採行的措施,請按照時間先
後順序排列?
甲:大批漢人來臺後,透過買賣、欺騙等手段取得原
住民土地,使平埔族群的生存空間大幅縮減。
乙:歸順的部落長老、頭目參與地方會議,以協助政
令推行。
丙:為解決糧食不足而實施軍屯,不斷開墾而使原漢
關係緊張。
()乙甲丙 ()乙丙甲 ()丙乙甲 ()甲乙丙。
2. ( )巴力克是個生長在
18
世紀後期的凱達格蘭族人,
()小時候跟著父執輩一起在平原上打獵游耕,(
)壯年時,他被官府要求改用漢姓,()中年時
,因為不堪官府奴役,遂反抗政府遭到斬首。(
)他的子孫都閱讀用族語記載的巴力克故事。配合
臺灣歷史的發展來看上述巴力克的遭遇,其中哪
一項與史實不符而需要修改? () ()
() ()丁。
3. ( )八通關古道為沈葆楨所開闢的三條道路其中之一
,在古道的山壁上刻有「萬年亨衢」,是當時興
建的官員希望此條道路永久暢通順行,請問:如
果是當時居住在東部的原住民,大多數看到石刻
的心情會是如何? ()高興,西部的資源終於
可以運送到後山 ()高興,終於正式成為政府
管轄的一部分 ()不高興,漢人開墾山林種植
甘蔗,導致獵場縮小 ()不高興,漢人危害部
落傳統。
4. ( )同學翻看課本上的附圖(如附圖)時,發現地圖
上有兩種不一樣的界線,姐姐跟她解釋,兩種線
代表的意義一樣,但實線是後來界線改變後新畫
的。請問:兩種線界線的改變,代表下列何種情
況發生?
()番界逐漸向內山地區移動 ()茶葉種植從
平地向內山地區移動 ()平埔族獵場逐漸擴大
()高山原住民生存空間變大。
5. ( )附圖描繪的是清帝國時期平埔族的風情,圖中受
教育的皆平埔族的孩童,並穿著漢人服飾。請問
:由圖可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該場所為官方設立的書院 ()平埔族逐漸
受到漢人文化影響 ()圖中的場所主要位於東
部深山 ()男童與教師交談皆用平埔族語。
6. ( )清帝國早期,清廷所頒布的「渡臺禁令」對當時
的臺灣社會造成重大的影響。請問:下列有關渡
臺禁令的敘述何者錯誤? ()男女人口比例失
衡,造成男子只好娶荷蘭籍新娘 ()羅漢腳充
斥造成社會不穩定 ()社會治安敗壞 ()
令執行時緊時鬆,民間偷渡始終不斷。
7. ( )臺灣有句俗諺:「有唐山公、無唐山媽」。請問
:這是什麼現象所造成的? ()重男輕女 (
)禁止攜眷渡臺 ()唐山男子渡臺者少於女子
()唐山女子都死於民變、械鬥中。
8. ( )臺灣歷史上,曾多次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荷蘭
人離開後,曾一度中斷,直到清帝國晚期,西方
文化才再度傳入,引進西方教育,為臺灣人在教
育上提供了不同面向與新的選擇。請問:關於清
帝國晚期為臺灣引進西方教育的歷史人物,下列
何者正確? () 劉銘傳、鄭用錫 ()馬偕、
沈葆楨 ()馬偕、馬雅各 ()沈葆楨、劉銘
傳。
9. ( )清帝國初期,促成許多漢人移民臺灣的主要動機
為何? ()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居民生活困難,
紛紛到外地發展 ()政府鼓勵沒有土地的漢人
,到臺灣開發墾殖 ()政府徵調漢人,到臺灣
征討原住民 ()臺灣經濟遠較中國繁榮,文教
事業興盛。
10. ( )俗諺說:「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是指從
唐山渡海而來的臺灣先民,冒著危險來臺尋找新
的生存天地。請問:上述的「唐山」指的是哪個
地方? ()南洋 ()澎湖 ()日本 ()
中國。
11. ( )下列何者不是清帝國早期臺灣社會經常發生械鬥
、民變的原因? ()吏治不良 ()祖籍差異
()語言不同 ()反對清廷劃界封山政策。
12. ( )一位地方官員約束粵莊人民,不准參與漳、泉械
鬥,並要求他們自備武器糧食,操演軍備,以防
守粵莊。這最可能是臺灣何時的情況? ()
氏時期 ()清帝國早期 ()清帝國晚期 (
)日治時期。
13. ( )清帝國時期,臺灣民間械鬥層出不窮,有關其產
生的原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移民為了爭
2
奪田地或商業利益 ()以不同信仰所導致的衝
突最頻繁 ()原住民與漢人,好勇鬥狠,聚眾
滋事 ()文教事業停滯,文化水準不高。
14. ( )「少年若無一次憨,路邊哪有有應公」,這句臺
灣俗諺反映出清帝國早期臺灣的何種現象? (
)顯示出男多女少的社會狀態 ()反映當時好巫
信鬼的迷信風氣 ()當時有許多年輕的羅漢腳
經常參加械鬥 ()臺灣社會較為平等開放。
15. ( )清帝國時期,臺灣社會的祖先崇拜是透過何種關
係發展而成? ()廟宇的祭祀活動 ()同姓
關係 ()職業關係 ()地緣關係。
16. ( )「林來生於雍正晚年至彰化二水一帶拓墾,死後
留下公產
5
甲地,由他的兒子們輪流耕種,每一
年由輪到耕種公田的人負責當年的祭祀費用。每
年清明節前後,林家後代都會擇日掃墳,祭祀林
來生。」請問:關於文中所述的林氏宗族,其祭
祀組織模式應為下列何者? ()開臺祖 ()
唐山祖 ()有應公 ()鄉土神。
17. ( )清帝國時期,先民經常藉由祭祀活動的「宗族組
織」來凝聚族群力量。下列關於「唐山祖」和「
開臺祖」宗族組織的敘述,何者正確? ()
山祖指的是來臺的第一代祖先 ()祭拜唐山祖
的宗族成員彼此一定有血緣關係 ()組成這兩
種宗族組織的分子不一定同姓 ()祭拜開臺祖
的宗族組織彼此有血緣關係。
18. ( )臺灣有一個族群的傳統文化特色是「唱山歌」、
「喝擂茶」、「做油紙傘」及「祭拜三山國王」
。請問:這個族群的先民,有可能是來自於中國
哪一地方? ()福州 ()泉州 ()潮州 (
)漳州。
19. ( )淡水捷運通車後,馬偕牧師當年在臺灣北部傳教
及創立書院的史事,再度被頌揚。馬偕牧師傳教
的時間是在哪一事件發生之後? ()荷蘭人占
據臺灣 ()施琅攻臺 ()臺灣開港通商 (
)法軍犯臺。
20. ( )臺南新樓醫院成立已經一百多年
這家由「臺
灣醫療宣教之父」所創立的西醫院,為臺灣帶來
西方先進的醫療技術。新樓醫院在慶祝生日的同
時,也特別追念當年這位貢獻良多的醫師。上文
描述的醫生為何人? ()馬偕 ()甘為霖 (
)巴克禮 ()馬雅各。
21. ( )1872
4
6
日,□在淡水獨自展開布道工作
。他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語言。清末北臺灣的傳教
發展,當以□為代表人物;有一天□在山上看見
一群小孩在放牛,於是便以掛錶吸引他們,每天
56
個小時與他們一起玩、聊天,並把新的字
句都記下。5
個月後,□用福佬話完成第一次證道
,之後更出了一本《西臺辭典》。」請問:□應
是下列何人? ()馬偕 ()馬雅各 ()
用錫 ()鄭芝龍。
22. ( )上歷史課時,同學們提出臺南歷史古蹟考察報告
:「在安平看見了德記洋行西式的歷史建築,顯
示洋人曾在安平經商的歷史。」、「長老教會在
臺南傳教,除了以布道方式傳播福音,更建立臺
南神學院教育更多臺灣人民,使西學在臺灣生根
。」請問:他們所作的報告是以哪一個事件後為
主題的報告? ()施琅攻臺後 ()英法聯軍
之役後 ()日軍占臺後 ()國民政府遷臺後
23. ( )「臺灣在戰後再度進入國際貿易市場,海關、領
事館等機構正式出現。不僅各國商人可以到通商
口岸做買賣,西洋傳教士也能自由進出傳教,馬
偕牧師即為著名代表之一。」上述現象發生於臺
灣哪一時期?〔97.第一次基測修訂〕 ()荷蘭
統治時期 ()鄭氏統治時期 ()清代統治後
()日本統治前期。
24. ( )清帝國時期臺灣有所謂「郊」的組織出現,其性
質類似下列何者? ()政府機關 ()宗教團
()商人行會組織 ()文教組織。
25. ( )清帝國時期,臺灣進出口貿易繁盛,商業興盛的
地方,大都有「郊」的組織。請問:「泉郊」和
「廈郊」是依據下列何者來區分? ()貿易貨
品的種類不同 ()貿易區域的不同 ()商品
品質的不同 ()進口稱泉郊,出口稱廈郊。
26. ( )清帝國早期,臺灣主要是將哪一產品運至中國大
陸以交換所需之日常用品? ()茶葉 ()
()絲織品 ()稻米。
27. ( )清帝國早期俗稱的「一府二鹿三艋舺」,代表早
期臺灣開發的方向為何? ()由東向西 ()
由南向北 ()由北向南 ()東西並進。
28. ( )清帝國早期,中國大陸商人若要來臺進行合法的
貿易,最初只能經由哪一個通商口岸? ()鹿
()打狗 ()鹿耳門 ()艋舺。
29. ( )清帝國時期是北臺灣茶葉開發的黃金時代,也造
就了臺北盆地哪一地區成為國際知名的茶市? (
)安平 ()打狗 ()大稻埕 ()雞籠。
30. ( )臺灣開港通商後,主要進口何種日常用品,以供
民生所需? ()紡織品 ()瓷器 ()香料
()鹿皮。
31. ( )19
世紀下半葉,大稻埕成為全臺最大的茶葉集散
地。請問:當地的茶葉大都是經由下列哪一港口
外銷? ()鹿港 ()淡水 ()安平 ()
打狗。
32. ( )糖一直是臺灣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清帝國時期臺
灣開港後出口量更是快速成長。請問:當時糖多
由哪一個港口出口? ()雞籠 ()打狗 (
)鹿港 ()淡水。
33. ( )清帝國時期,臺灣與中國之間有著密切的貿易關
係,由於兩岸往來頻繁,行郊因應而生。請問:
至今鹿港仍有「泉郊會館」的招牌,由地名推斷
,當時的鹿港商人以何地的商人為貿易對象? (
)泉州 ()廈門 ()福州 ()天津。
3
34. ( )清帝國時期,彰化平原在哪一個水利工程的灌溉
之下,逐漸轉變成臺灣中部重要的米倉? ()
八堡圳 ()瑠公圳 ()曹公圳 ()貓霧捒
圳。
35. ( )清帝國時期的臺灣移民,常因資金不足而無法開
墾土地,通常他們用什麼方式來解決資金不足的
問題? ()向政府借貸 ()向郊行申請 (
)眾人合資 ()向原住民搶奪。
36. ( )清乾隆時代,郭錫瑠溯新店溪開圳引水,完成的
水圳嘉惠大臺北地區,為了感念郭錫瑠開鑿的功
勞,此水圳被稱為什麼? ()曹公圳 ()
公圳 ()八堡圳 ()貓霧捒圳。
37. ( )臺中的貓霧捒圳是由哪兩個族群通力合作,共同
修築而成的? ()漢人和荷蘭人 ()荷蘭人
和原住民 ()漢人和原住民 ()荷蘭人和日
本人。
38. ( )清帝國末年中國的藩屬紛紛喪失,其中琉球是被
哪一個國家所併吞? ()法國 ()美國 (
)英國 ()日本。
39. ( )19
世紀,沈葆楨先後在安平、旗後建立炮臺是在
哪一事件發生後? ()郭懷一事件 ()林爽
文事件 ()牡丹社事件 ()英法聯軍之役。
40. ( )嘉欣參加八通關古道的健行活動,聽到嚮導解說
八通關古道為沈葆楨時所開鑿的通往後山的道路
。請問:其開鑿此道路的目的為何? ()促進
經濟繁榮 ()實施開山撫番政策 ()防止反
清事件 ()防範盜匪。
41. ( )將臺灣的行政區由「二府」調整為「三府」,是
何人的政治措施? ()施琅 ()劉銘傳 (
)鄭經 ()沈葆楨。
42. ( )位於臺北的二二八和平公園中,陳列有臺灣最早
的火車頭「騰雲號」,它令我們緬懷清末對臺灣
近代化貢獻最大的哪一位巡撫? ()鄭經 (
)沈葆楨 ()施琅 ()劉銘傳。
43. ( )清末,中國政局紛亂,對外戰爭頻傳,戰火時常
波及臺灣。請問:在清末,臺灣曾遭受哪些國家
的武力攻擊? ()德國、法國 ()日本、法
()荷蘭、西班牙 ()日本、荷蘭。
44. ( )在臺灣原住民中,某一族群因為長期與漢人接觸
,漢化頗深,如今已不容易與漢人區分開來。請
問:我們可以從下列哪一個敘述來認識這個族群
()此族群多分布在臺灣山區與東部地區 (
)長濱文化人極有可能是這個族群的祖先 ()
白鹿傳說是此族群重要的文化記憶 ()此族群
中順從統治者的部落被稱做「熟番」。
45. ( )17
世紀,臺灣曾受哪些外國勢力的統治? ()
葡萄牙人、荷蘭人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 (
)法國人、荷蘭人 ()西班牙人、荷蘭人。
46. ( )寶玲是
17
世紀臺灣的原住民兒童,她必須到學校
學習羅馬拼音,以方便研讀《聖經》。若她不願
入學,則會被施以罰款。請問:寶玲應是臺灣哪
一時期的人?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
)清帝國時期 ()西班牙時期。
47. ( )「新港文書」是研究臺灣歷史發展的重要文獻,
這批文獻的書寫文字曾在今臺南附近流傳一百多
年。這種文字的起源為何? ()是原住民參考
漢字改編而創設的文字 ()是西班牙人為了教
育原住民所簡化的文字 ()是漢人來臺灣後,
融合當地原住民方言所形成的文字 ()是荷蘭
人用羅馬字母拼寫原住民語言而成的文字。
48. ( )附圖為清帝國時期的臺灣古地圖,圖中可以看到
今日新竹附近山區地帶有「土牛溝」、「番界」
線。請問:清廷設立這些界線的目的為何?
()劃界封山 ()嚴禁走私 ()開發山林 ()進行
軍屯。
49. ( )清帝國早期,由於漢人移民與原住民常有衝突發
生,清廷為了避免此一情況,乃採何種方式來降
低雙方的衝突? ()派軍隊壓制原住民 ()
用利益引誘原住民 ()鼓勵漢人與原住民通婚
()畫定番界,隔離雙方。
50. ( )由於清廷實施漢番隔離政策,所以清帝國政府早
期實際的統治區域僅限於何區? ()臺灣南部
與綠島 ()臺灣北部與澎湖 ()臺灣西部與
噶瑪蘭 ()臺灣全島。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