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新興國中 八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741.89 KB
頁數
3
作者
Windows 使用者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1-12,离现在 3 28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新興國中 110 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歷史科第三次段考試 ________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單選題:每格 2分、共 100
( )1. 西元前 221 何人結束戰國時期紛亂的局面
一當時的華夏地區?
(A)商鞅 (B)呂不韋 (C)秦王嬴政 (D)秦穆公
( )2. 清末民初是中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重要時期
會風貌也有很大的變化下列哪項敘述符合當時發
展?
(A)租界地區引進電燈、電話 (B)女子無法接受新
式教育 (C)婚姻觀念只能遵行父母之命 (D)男子
被迫剃髮留辮
( )3. 附圖內容為改編自《大公報》上的徵婚廣告這則
廣告可謂近代中國最早的「徵婚啟事」依此判斷,
下列哪一項內容可能被列為徵婚的第四個要素?
尚未娶婦,意欲訪求天下有志女子
聘定為妻只要符合以4點條件
無論滿漢貧富長幼皆可來信,信面
「求偶回應帖」託天津青年處代
收。
一、有上學經驗,通曉中西學術。
二、迎親禮節遵造現代文明做法
三、具有自主權觀念
四、______?_____
(A)熱衷參與國家政治 (B)不具纏足行為 (C)遵守
家法規範 (D)奉父母之命成婚
( )4. 某同學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讀到一份提倡天足
(沒有纏足)的文宣上述資料最有可能會出現於
下列何時?
(A)明初 (B)明末 (C)清初 (D)清末
( )5. 歷史老師在歷史課時請學生閱讀一篇曾刊登於《萬
國公報》的文章其部分內容如附圖所示歷史
師請學生思考在這篇文章刊登的年代其讀者在日
常生活中有可能遭遇哪些狀況。下列學生的發言
中,何者符合史實?
(A)A 同學:讀者不包括女性,因為女學校還未出
女性還無法接受教育 (B)B 同學當時報刊皆
以文字呈現,不附插圖,因此讀者皆為知識分子
(C)C同學年輕人不再只遵從儒家教導西方個人
主義自由思想興起 (D)D 同學女性普遍不再需
要相夫教子,而是可以出外工作或參與公眾事務
( )6. 蔣夢麟的《西潮》描述:「在上海到處可以看到穿
著高跟鞋的青年婦女當你聽到人行道高跟皮鞋急
驟的篤篤聲時你就知道年輕的一代與他們的母
親已經大不相同了。」這樣的街景最早出現在何
時?
(A)明末清初 (B)清代中葉 (C)清末民初 (D)
戰期間
( )7. 清朝乾隆年間外國人只能到哪個地方跟中國進行
貿易?
(A)上海 (B)廣州 (C)安平 (D)南京
( )8. 「片面最惠國待遇」是清末中國遭受外力入侵時
給予外國的特權,但中國本身卻不能享有對等權
亦即凡是中國給予一國的權益只要訂有最惠
國待遇條款的國家均可援例享有這個條款是在以
下哪個條約時所簽訂?
(A)《馬關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
約》 (D)《南京條約》續約
( )9. 清末外國商人為了拓展中國市場,極力推銷某種
商品使得中國人愈來愈依賴此項物品白銀也因
此大量外流。這是以下哪種產品?
(A)茶葉 (B)咖啡 (C)鴉片 (D)安非他命
( )10. 1997 年,英國查爾斯王子說:「這一重要而特殊
的儀式標誌著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統治之
交還給中國請問英國是因哪個條約而取
得香港?
(A)《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南京條
約》 (D)《馬關條約》
( )11. 一百多年前,他揭起一場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
並在廣州虎門銷毀兩萬多箱的鴉片。然而,卻因
道光帝的反覆無常,加上主張和談的大臣太多,
他終於在這種無能為力的大環境下功敗垂成,含
恨而逝。此人是誰?
(A)李鴻章 (B)林則徐 (C)劉銘傳 (D)曾國藩
( )12. 馬偕是來自加拿大的醫生,他將畢生的精力都奉
獻給臺灣,引進新式的西醫制度,也教育臺灣的
女性同胞。馬偕之所以可以前往臺灣,是受到下
列哪場戰爭的影響?
(A) 英法聯軍 (B)牡丹社事件 (C)美西戰爭 (D)
甲午戰爭
( )13. 下列清末的哪項改革運動,終於使中國的近代化
邁開了第一步?
(A)維新運動 (B)自強運動 (C)立憲運動 (D)
民化運動
( )14. 清末的首次改革 自強運動,其主要的改革重
心是在哪個面向?
(A)政治制度 (B)文化革新 (C)教育方面 (D)
防軍事
( )15. 在推動「自強運動」的各類機構中,有一個成立
於咸豐十一年的行政機構具有統籌全局的領導地
位;此一機構為何?
(A)江南製造局 (B)福州船政局 (C)總理各國事
務衙門 (D)輪船招商局
( )16. 「同治十三年(1874 年),清廷派大臣沈葆楨來
臺防禦並從事建設。」這是指哪一個國家的侵略
事件?
(A)法國 (B)荷蘭 (C)日本 (D)俄國
( )17. 同治十三年間有一個國家出兵臺灣,暴露出它對
臺灣領土的野心?這件事是指?
(A) 牡丹社事件 (B)鴉片戰爭 (C) 霧社事件
(D)中法戰爭
( )18. 清末自強運動的「開始」與某場對外戰爭有關,
其「結束」也與某場對外戰爭有關。這兩場戰爭
中所對抗的敵人不包含下列哪個國家?
(A)英國 (B)法國 (C)日本 (D)德國
( )19. 鴉片戰爭後,即有人提出改革的主張,但未獲重
視。直到哪次對外作戰失利後,才體會到西方船
堅炮利認為須「師夷長技以制夷」因此展開「自
人遍身血氣日夜運不息
如一處束縛則血阻不週
常生疾病若女子自五六歲
纏束其足,則血氣不然不
行……上體重而下體輕行步
艱難,身體軟弱,倚杖
牆,……。
2
強運動」?
(A)中法戰爭 (B)甲午戰爭 (C)英法聯軍 (D)
國聯軍
( )20. 「日本在此戰以後躍居亞洲強國,西方帝國主義
者紛紛和日本重新訂定平等新約。日本也利用戰
爭賠款大力建設日本,為其日後成為世界強國奠
下深厚基礎。」上文中的戰爭所指為何?
(A)八國聯軍 (B)甲午戰爭 (C)中法戰爭 (D)
丹社事件
( )21. 清廷在《馬關條約》簽訂後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
本,然而哪三國卻出面干涉日本的占領?
(A)英、法、德 (B) (C) (D)
俄、法、德
( )22. 為解決國家的困境,中國歷史上曾有多次變法與
革新,但結果成敗不一。若就清朝「戊戌變法」
來說,算是一次失敗的改革。其最主要是以下哪
位人物的反對?
(A)光緒皇帝 (B)慈禧太后 (C)袁世凱 (D)李鴻
( )23. 清朝末年人民仇外情緒的發酵終於爆發了「義
和團」事變下列對於義和團的敘述何者錯誤?
(A)義和團結合基督教信仰 (B)「扶清滅洋」
號召 (C)其發展得到慈禧的默許 (D)列強藉口
出兵,組成八國聯軍
( )24. 八國聯軍之役後,中國不得不與外國簽訂條約以
求和平。當時中國與列強所簽訂的條約為下列何
者?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
約》 (D)《辛丑和約》
( )25. 大雄是名清代的讀書人,他常感歎自己苦讀十年
卻沒有「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機會,因為政府宣
布取消科舉了。柏雄可能正經歷著哪次政治改
革?
(A)戊戌變法 (B)庚子後新政 (C)自強運動 (D)
立憲運動
( )26. 日俄戰爭中,日本大獲全勝,不管是康有為、梁
啟超為首的改革派,還是孫文、黃興為首的革命
黨,皆認為是因日本實行哪種政體而獲得成功?
(A)君主立憲 (B)君主專制 (C)極權政治 (D)
產主義
( )27. 日俄戰爭可以說是一場東方新興強國與傳統帝國
的戰爭。這場戰爭的導火線是因為日俄兩國為了
爭奪下列哪塊領土所引起?
(A) (B) (C) (D)
( )28. 清廷受迫於請願風潮,於宣統三年四月成立內
閣,以奕劻為總理大臣,十三名內閣大臣中,滿
人八人,且五人為皇族,蒙古人一人,漢人僅四
人。輿論譁然,故被譏為什麼內閣?
(A)傀儡內閣 (B)責任內閣 (C)影子內閣 (D)
族內閣
( )29. 在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亞洲受到歐洲國家的迫害
很大,然而有一亞洲國家積極西化,使立場從原
本的被侵略國轉為侵略國。這應該是哪個國家?
(A)泰國 (B)中國 (C)日本 (D)土耳其
( )30. 19 世紀的東亞,先後受到西方國家的衝擊,有的
國家引進西方制度和技術來改革內政。下列何者
則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A)暹羅 (B)越南 (C)琉球 (D) 朝鮮
( )31. 戊戌變法前後只有百日左右,因而又被稱為「百
日維新」下列何者是戊戌變法的失敗原因之一?
(A)未獲官方支持,孤掌難鳴 (B)改革過急過大,
遭到官員反對 (C)主張君主立憲,慈禧太后下詔
停止 (D)廢除徵兵制度,引發知識分子反彈
( )32. 中國第一份憲法草案在光緒三十四年公布,但這
份憲法並沒有挽救滿清,也沒有挽救中國以後的
命運,主要是因為這份憲法仍存在哪項問題?
(A)內閣成員多為皇親貴族 (B)缺乏國會的制衡
(C)軍隊不支持憲法 (D)選舉無法順利推行
( )33. 附圖是同學在書上看到的內容。根據文中所述判
斷,這應該是中國哪一段時期與周邊國家的互動
方式?
(A)漢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 )34. 明朝鄭和曾七次下「西洋」「西洋」所指之地
不包括下列何地?
(A)南洋群島 (B)琉球群島 (C)非洲東岸 (D)
度洋西岸各國
( )35. 小華的表妹是馬來西亞華僑,暑假時全家回臺灣
玩順便學中文,姨丈說馬來西亞當地已有許多華
僑,將來或許會執政也說不定。請問:奠定華僑
在東南亞基礎的是下列哪一史實?
(A)海盜和倭寇 (B)三藩之亂 (C)鄭和下西洋
(D)科舉制度
( )36. 有位穿著中國儒服的外國傳教士,他修改教規以
符合中國民情,允許中國教徒祭祖祀孔。這位傳
教士應為下列何人?
(A)徐光啟 (B)郎世寧 (C)利瑪竇 (D)湯若望
( )37. 同學參加博物館參觀活動主題是 1617 世紀
萄牙人、西班牙人的航海路線與貿易概況。他在
筆記上填寫的資料,下列何者正確?
(A)大量白銀自中國流入美洲 (B)中國海商於大
西洋一帶與歐人貿易 (C)葡萄牙人以馬尼拉為據
(D)西班牙人將番薯、馬鈴薯傳入中國
( )38. 同學在翻譯作品研討心得報告中,選擇《幾何原
本》為研究對象。上述著作為下列何人與利瑪竇
合譯?
(A)沈括 (B)徐光啟 (C)張擇端 (D)鄭和
( )39. 明末來華的天主教傳教士,為了使他們的傳教更
能被中國人接受,特別打破哪一慣例?
(A)不祭拜祖先 (B)救濟貧民 (C)與佛教結合
(D)與道士合作
( )40. 宋真宗與下列何國訂立「澶淵之盟」不再以天朝
自居,而與外族建立平等關係?
(A) (B) (C)西夏 (D)蒙古
( )41. 北京是現今中國的首都,也是歷史古都。下列朝
代中,何者最早定都於北京?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42. 這位人物的一生充滿傳奇,接連遭遇父親早逝、
仇人追殺,成年後卻能統一草原各部落。他更將
兒子分封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起橫跨歐亞的大
3
帝國。上述人物,為下列何者?
(A)鐵木真 (B)窩闊臺 (C)蒙哥 (D)忽必烈
( )43. 歷史老師在黑板上整理一個表格如附表,並詢問
同學,附表中「?」應填入哪一個名詞。下列四
位同學的回答,何者正確?
朝代
被何族所滅
西周
犬戎
西晉
匈奴
南宋
(A)A 同學:蒙古 (B)B 同學:鮮卑 (C)C同學:
契丹 (D)D 同學:突厥
( )44. 同學假日晚上最喜歡去逛夜市,因為夜市不但有
章魚燒、蚵仔煎、珍珠奶茶,還有彈珠臺和套玩
偶等遊戲,總是讓她流連忘返;此外,夜市也是
中國的特有文化之一。最早的夜市在哪一朝代出
現?
(A) (B) (C) (D)
( )45. 「火藥」藉由哪一次事件西傳至歐洲?
(A)絲路貿易 (B)匈奴西遷 (C)怛羅斯之役 (D)
蒙古西征
( )46. 宋朝畢昇以膠泥製作活字版,印出來的字體不僅
平整,印刷速度也快。其科技成就會記載在哪一
本著作中?
(A)《通典》 (B)《夢溪筆談》 (C)《晉書》 (D)
《世說新語》
( )47. 現今的中外學者均認為張騫出使西域是絲路開通
的歷史指標。請問:他兩次出使西域有何重要的
貢獻?
(A)擴大漢帝國的版圖 (B)促進海上國際貿易 (C)
使漢帝國成為東亞盟主 (D)促進東西經濟文化
交流
( )48. 游牧民族與中原民族的關係,向來是中國歷史發
展中重要的一環。他們逐水草而居,看似居無定
所實際上有很強的地域意識。關於游牧民族的相
關敘述,何者正確?
(A)食肉飲奶 (B)服裝為寬袍大袖 (C)胡服為短
衣短褲 (D) 以稻米為主食
( )49. 同學與家人到韓國旅遊,參觀著名的景點景福
宮。他發現當地的宮殿樣式與中國的相似,碑文
也都使用漢字,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的影響。儒家
思想從什麼時候開始影響朝鮮半島的文化?
(A)秦漢時期 (B)曹魏時期 (C)隋唐時期 (D)
清時期
( )50. 臺灣是一個擁有諸多宗教的國家,在臺北、高雄
等大城市不難見到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圓頂,而清
真寺的傳入與戰後中國移民有關。伊斯蘭教在中
國也擁有諸多信仰人口,特別是新疆、維吾爾族
的居住區域。伊斯蘭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契機與何
者有關?
(A) 唐朝時,阿拉伯商人往來中國貿易 (B)漢朝
出現渴望長生不死的信仰 (C)漢朝時,中國積極
探索絲路 (D) 秦王嬴政統一天下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