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在民主社會中,傳播媒體是我們獲知資訊的來源,根據
附圖情境,以下說明何者正確? (A)媒體影響公共意
見的產生 (B)媒體接近使用權無法發揮 (C)公共議
題未受到民眾重視 (D)新聞自由遭政府強力限制。
新聞報導:「2021 年12 月26 日晚間酒駕累犯的黃姓
男子,在某咖啡店喝酒,喝完自備的威士忌後,開車載
著趙姓友人準備前往另家熱炒店吃晚餐,疑精神不濟恍
神且高速行駛,未注意前方人行道上的行人,因而撞飛
一家四口,造成重大車禍。」。小明看到此新聞後,覺
得受害者很可憐,加害者真是可惡!若以社群媒體的公
共角色來看,上述的內容較強調其發揮了下列何項角
色?
某政治人物參加一場喪禮,遵循當地習俗摔筆以示哀
悼。此行為被人錄下,並後製剪輯,註明『殉職員警的
會場,你不願意就別來,拽什麼拽,簽完名字,筆還用
丟的』, 並在網路上瘋傳。後來此政治人物解釋當時並
不是參加殉職員警的喪禮,且摔筆是依習俗而非不尊
重,因此向警察機關檢舉。製作影片的當事人最後被裁
定1,000 元罰鍰。若從媒體識讀的角度來解釋上述新聞
內容,則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該新聞呈現事實與
意見並存的狀況 (B)閱聽人應秉持懷疑精神並積極查
證 (C)該影片顯示媒體存在著隱藏性歧視 (D)影片
顯示閱聽人進行公共議題評論。
比較下列兩則針對同一社會事件所做的報導,分析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甲報聚焦諾羅病毒的傳染力強
(B)乙報聚焦探究學校行政的疏失 (C)兩報標題都具
有議題設定效果 (D)兩報報導一定都是客觀中立的。
甲報標題
學校把關不嚴 國中畢旅學
生得諾羅上吐下瀉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重之際,除了疫情要防護
外,還得防護各種謠言擾亂不安的民心,如衛生紙廠商
以不當行銷手法加上媒體報導造謠臺灣紙材即將因缺
乏而漲價,引發民眾恐慌,大肆搶購衛生紙亂象。上述
情況顯示出媒體可能產生何種現象? (A)媒體報導有
特定政黨立場 (B)媒體報導內容存在隱藏的歧視意味
(C)媒體報導未必能反映真實現象 (D)媒體能根據不
同立場平衡報導。
以下是某電視談話性節目推出的宣傳內容,此節目的規
畫主要是達成下列哪一個目的? (A)該節目僅限提供
即時訊息給予閱聽人參考 (B)此媒體藉由議題設定引
領閱聽人思考方向 (C)該管道建立讓閱聽人表達意見
的討論平臺 (D)此媒體已蒐集閱聽人意見匯聚成公共
意見。
全臺空汙超嚴重!
呼吸正義何在?
為你邀請:
健康空氣聯盟理事長 葉○○、
公衛學者 詹○○、
反空汙聯盟總召 陳○○
探討內容如下:
1.這兩天空汙狀況?此次空汙的
來源?
2.居民生活受石化廠影響?空汙
綁選舉?議題難發酵?
3.空汙遊行與空汙防制再思
考……
我國在西元 1994 年也由大法官會議第 364 號憲法解釋
文宣示,人民有「媒體接近使用權」,其意義為係指人
民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要求媒體提供版面或時段,允許
其免費或付費利用,藉以表達意見的權利。依據該項權
利的說明,下列何者符合「媒體接近使用權」的概念?
(A)透過某水果日報閱讀此次新冠肺炎各國的疫情狀況
(B)去電影院觀看真人真事改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電影
(C)在社區公園的表演臺上,公開討論總統大選的結果
(D)網紅於 Youtube 頻道發表對於國內政治情勢的評
論。
「#MeToo」運動是西元 2017 年10 月韋恩斯坦性騷擾
事件後,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一個主題標籤,用於
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後來,經由美國女演員米蘭
諾鼓勵女性在推特上公開被侵犯的經歷,以使人們能認
識到這些行為的普遍性。關於上述運動的分析,下列何
者敘述正確? (A)民眾對性騷擾的意見改變,呈現民
意具有複雜性 (B)性騷擾是私人權利的損害,與公共
事務沒有關係 (C)民眾對性騷擾的意見,不會隨時空
或環境而改變 (D)民眾可以利用網路媒體,匯集反對
性騷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