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附表為小明不同年齡時段事件的敘述,這四件事發生的
先後次序應為下列何者? (A)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丙、乙、甲、
丁。
「恭喜你不再受《兒童及少年福
利與權益保障法》保護。」
想應徵超商工讀生,老闆說他下
星期一才符合童工的資格。
為了避免專制時代的政府常出現任意編造罪名、陷人於
罪的情形,法治時代對於犯罪的規定會透過下列何項原
則加以確立? (A)比較利益 (B)負擔能力 (C)罪刑
法定 (D)誠實信用。
下列關於「刑罰目的」的敘述,何者正確? (A)刑罰
只有處罰的效果,沒有預防犯罪的作用 (B)若要打擊
犯罪,刑罰是唯一且萬能的手段 (C)只有在其他法律
無法處罰的情況下,才會動用刑罰,所以刑罰是最後的
手段 (D)因為我國的刑罰沒有死刑,所以沒有嚇阻的
作用。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戲劇與「修復式司法」非常相
關,「修復式司法」中提供犯罪事件中當事人對話的機
會,主要是希望達到何種效果? (A)以牙還牙,懲罰
犯罪行為 (B)加重刑罰以嚇阻犯罪 (C)減輕加害人
刑罰,節省司法資源 (D)讓加害人認知並反省其犯
行,彌補受害人情感創傷。
下列對於刑法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刑罰就能懲
罰犯罪,不需其他措施來達到教化及預防犯罪的功能
(B)罰鍰是一種依法剝奪犯罪者財產的處罰,是可以單
獨科處的刑罰 (C)刑罰有主刑與從刑的分別,主刑必
須附隨從刑才能科處 (D)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
都是屬於剝奪自由的刑罰。
附圖為有關選舉賄選的
罰則,空格處應填入下
列何者? (A)處以罰
鍰 (B)接受感化教育
(C)處以有期徒刑 (D)
負起損害賠償責任。
二十歲的小明為了應徵
工作,私自塗改了畢業
證書的畢業學校,其行
為渉及「偽造文書印信罪」。如果他被起訴,最可能得
到下列哪一種判決? (A)罰鍰一萬元 (B)有期徒刑
一年 (C)賠償二萬元 (D)假日生活輔導十次。
我國的監獄會針對受刑人開辦技職課程,讓受刑人可以
在服刑期間習得一技之長,也有些受刑人在獄方協助下
修習空中大學的課程。這些措施都是希望他們服刑期滿
出獄後,能儘速展開新的生活,進而對社會有所貢獻。
以上敘述強調了刑罰的何種功能? (A)懲罰措施,為
犯罪行為付出代價 (B)嚇阻機制,讓潛在的犯罪者不
敢以身試法 (C)矯正措施,教化受刑人減輕其再犯可
能 (D)修復功能,彌補犯罪行為造成的傷害。
四十歲的小明為了做生意,用私人物品長期占用門口道
路,被依竊佔罪移送法辦,他所須負擔的法律責任與下
列何種行為相同? (A)在禁菸場所抽菸 (B)不讓十
歲的兒子去學校上學 (C)深夜在住宅區大吼大叫 (D)
為了生意場地的爭取,恐嚇威脅他人。
2022 年1月5日聯合報報導:「彰化縣張姓男子與同
齡友人高男、何男、林男到溪湖鎮福安宮,張男下車步
行到福安宮途中,與途中顏姓男子因眼神有交會,張男
不滿被看一眼,竟夥同 3友人持棍棒將顏男打到頭部挫
傷、鼻骨骨折。」請問依法張、高、何、林 4人最可能
受到何種處罰? (A)判處有期徒刑 (B)處以拘留處
分 (C)交付保護管束 (D)處以罰鍰。
附圖是小明要去登山時做的備忘錄,他在出發前並未申
請任可入山證。登山中
他誤入山地管制區,被
巡邏人員通知離開,他
卻因好奇在巡邏員離開
後又折返,巡邏人員再
次發現後,追究他的法
律責任類型與下列何者
相同? (A)開車闖紅
燈 (B)向別人借錢不
還 (C)賣菸給青少年 (D)侵入別人電腦修改帳號。
下圖為關於是否廢除死刑的網路調查。圖中反對廢除死
刑的理由,「未」提及哪項目的? (A)實現給被害人
的正義 (B)矯正犯罪 (C)一報還一報 (D)預防犯
罪。
◎反廢死的理由
1.殺人償命、一命抵一命
2.死刑具有嚇阻犯罪的
作用
3.不該浪費納稅人的錢
養死刑犯
4.維持社會秩序與安定
5.重大犯罪者再犯率高
◎挺廢死的理由
1.違反人權
2.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3.違反兩公約
4.誤判、冤獄不可逆
5.以其他刑責(如永久隔
離)取代
「貪汙治罪條例」中規定,對於收賄的公務員,可處以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民間企業出現同樣的行為,卻常
以較輕的背信罪處罰。上述相同的行為,會因犯罪者身
分不同而受到不同懲罰的情況,這與下列何種原則的關
係最密切? (A)誠實信用 (B)罪刑法定 (C)契約自
由 (D)無罪推定
下列關於罰金與罰鍰的差異,哪個敘述最正確? (A)
罰鍰會留下犯罪記錄,而罰金則不會 (B)罰金補償給
受害者,罰鍰則繳給政府 (C)罰款金額不同,罰金較
高而罰鍰較低 (D)罰金屬刑事制裁,罰鍰則屬行政處
罰。
為遏止廠商刻意運用假訊息的行銷手法,影響國民生活
安定並阻礙全體社會經濟發展,我國修正《刑法》第
251 條,規定若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等傳
播工具散布不實訊息,意圖影響農產品、工業必需的物
品、經行政院公告的生活必需品等交易價格,最重可處
3年徒刑及 30 萬元罰金。針對《刑法》第 251 條的修
正,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操縱涉及國民健康與
衛生等生活必需用品,是犯罪行為 (B)《刑法》第 251
條可達到保護人民、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 (C)本條文
的修正是為了展現國家的統治權 (D)修正《刑法》第
251 條是在界定犯罪構成行為與相關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