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興國中 110 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歷史第一次段考 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 (每題 2分,共 90 分)
1.( ) 清末聲勢浩大、規模壯闊的保路運動,沉重地打擊
帝國主義及清廷在中國的統治,並直接導致武昌起
事的成功。下列關於保路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
(A)起因於清廷鎮壓革命分子,引起四川士紳的不
滿 (B)清廷鐵路國有政策,引起民眾不滿 (C)
保路運動中,以湖北民眾抗議最激烈 (D)清廷欲
以和平勸說方式安撫民眾,但成效不彰。
2.( ) 中國近代受到外力侵略後,力求變法圖強,其因果
關係的配對何者正確? (A)鴉片戰爭→自強運動
(B)清法戰爭→立憲運動 (C)八國聯軍→戊戌變
法 (D)甲午戰爭→革命運動。
3.( ) 雙十國慶日的由來,是祝賀在何地的起義成功,推
翻滿清? (A)武昌 (B)廣州 (C)北京 (D)
南京。
4.( ) 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是由下列何人所擔任的
? (A)蔣中正 (B)袁世凱 (C)溥儀 (D)孫
中山。
5.( ) 《國父們》一書中敘述:「孫文擅長嘴砲演講煽動
人心;黃興擅長軍事;宋教仁擅長組織地下活動策
畫行動;汪精衛擅長寫文章鼓舞人心,這些人在清
末策畫了一場又一場的反叛行動,最終在
1911
年革
命成功,建立新中國。」請問:根據書中內容可得
知下列何者? (A)孫文的貢獻最大 (B)中華民
國的建立是匯集多方力量的結果 (C)新中國奠定
君主立憲的基礎 (D)只憑反叛行動就成功建立新
中國。
6.( ) 1911
年,由於清廷損及民生的錯誤政策,使得各地
掀起大規模的反抗運動,其中以四川最為激烈,清
廷急調動湖北軍隊入四川鎮壓,導致湖北兵力空虛
,革命黨人趁機發動起義成功。請問:上述在四川
爆發的反抗運動為何? (A)維新運動 (B)保路
運動 (C)自強運動 (D)立憲運動。
7.( ) 清末國勢不振,袁世凱因能力出眾而得到編練新式
軍隊的機會,進而掌握軍事權力後崛起,陸續擔任
民國的臨時大總統、正式大總統。請問:袁世凱成
為臨時大總統與其掌握軍事權力有何關係? (A)
袁世凱利用武力推翻中華帝國 (B)袁世凱利用武
力逼迫溥儀退位 (C)袁世凱利用武力逼孫中山讓
位 (D)袁世凱利用武力護衛革命活動。
8.( ) 武昌起事後,成功推翻清廷,建立民國。但民初政
局仍動盪不安,其原因來自下列何人缺乏維護共和
體制的信念,推動擴充總統職權後,更想恢復帝制
? (A)孫中山 (B)袁世凱 (C)蔣中正 (D)
梁啟超。
9.( ) 民國初建,竊取革命果實,陰謀恢復帝制的是何人
? (A)溥儀 (B)袁世凱 (C)孫中山 (D)梁
啟超。
10.( ) 幾位同學針對民國初年的軍閥亂政時期做討論,何
者說法正確? (A)從袁世凱掌權開始,軍閥亂政
的情況就已經存在了 (B)袁世凱死後,軍閥囂張
的氣焰一時因群龍無首而被壓抑 (C)直到孫中山
逝世,軍閥又開始各自為政,割據一方 (D)各地
軍閥經常依附列強,多以武力解決衝突。
11.( ) 民國
4
年,一位知識分子在報紙發表文章,反對當
時的總統變更國家體制,並勸他不要做奸雄。究竟
是下列哪一件事情促使他發表這一篇文章? (A)
武昌起事爆發,各省相繼響應,紛紛宣布獨立 (B
)孫中山將臨時大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 (C)袁世凱
將臨時政府遷往北京 (D)袁世凱積極展開帝制活
動,圖謀稱帝。
12.( ) 民國初年,在日本以「帝國政府將執行必要之手段
」脅迫下,政府同意日本所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
」大部分條款,消息傳出,舉國震怒。上述事件被
稱為何? (A)五九國恥 (B)靖康之恥 (C)義
和團事件 (D)五四運動。
13.( ) 同學收集甲午戰爭、牡丹社事件、五九國恥等史事
資料,發現這些史事均與何國的侵略有關? (A)
俄國 (B)日本 (C)英國 (D)德國。
14.( ) 清末以來,中國不斷和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至民
國初年,中國政府致力於修改不平等條約,雖有小
成,但列強依然對中國虎視眈眈。請問:對山東高
度關注的國家應為下列何國? (A)法國 (B)英
國 (C)美國 (D)日本。
15.( ) 民國
4
年
5
月
9
日
23
時,北京的國民政府以「國
力未充,難以兵戎相見」為由,對外宣布接受日本
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中的大部分條件,當時在同意
條約上簽字的總統為下列何人? (A)溥儀 (B)
孫中山 (C)袁世凱 (D)蔣中正。
16.( ) 日本對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是因為當時國
際正處於哪一場戰爭中,列強無暇干涉東亞情勢?
(A)清法戰爭 (B)日俄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
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17.( ) 民國
4
年政府被迫同意日本所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中的大部分條件,認可日本在中國何地的特殊權
益? (A)山東 (B)東北 (C)雲南 (D)廣東
。
18.( )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考量自身優劣,初期採
取中立立場,僅派遣華工赴歐洲協助戰事。直至戰
爭後期,中國才決定參戰。請問:在此戰爭中中國
結果為何? (A)戰勝國;但無法收回山東利權 (
B)戰敗國;續簽不平等條約 (C)戰勝國;廢除所
有不平等條約 (D)戰敗國;再度割讓土地。
19.( ) 民國
8
年,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拒絕在對德和
約上簽字,是因下列哪一問題未得到合理解決? (
A)朝鮮問題 (B)東北問題 (C)山東問題 (D)
臺澎問題。
20.( ) 某場運動原為學生發起的愛國運動,但卻得到廣大
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的參與,促成社
會普遍的覺醒,加深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這是指
下列哪一運動? (A)五四運動 (B)維新運動 (
C)立憲運動 (D)革命運動。
21.( ) 秀秀慌慌張張跑進家裡,拿著白布就要寫上大字,
媽媽問秀秀到底要寫什麼,秀秀說:「我想寫個標
語,抗議日本強占山東特權,要給巴黎和會的官員
看看……。」請問:秀秀應該是要參與哪場史事?
(A)自強運動 (B)義和團事件 (C)二次革命 (
D)五四運動。
22.( ) 一封發給北京某報社的電報,主要內容如下:「…
…學生為了山東問題,向曹、章、陸等官員進行示
威,部分官員受傷嚴重,政府因此傾向判處學生死
刑,並解散大學。……有人認為學生只是出自愛國
熱誠,並沒有別的企圖,即使有過失,也是可以原
諒的。」請問:這封電報應是為下列哪一事件而發
的?〔92.第一次基測〕 (A)五四運動 (B)西安
事變 (C)文化大革命 (D)六四天安門事件。
23.( ) 清末,朝野人士面對外力的衝擊,提出不少意見。
一日,翊晨在路上看到一張標語寫著:「驅逐韃虜
,恢復中華,創建民國,平均地權。」請問:張貼
此標語的應為下列何派人士? (A)立憲派 (B)
守舊派 (C)投降派 (D)革命派。(1-1)
24.( ) 某書提及:「清廷想收回民間集資興建鐵路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