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興國中 110 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次段考: 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 (每題 2分,共 100 分)
1.( ) 香云整理家中舊物時發現一塊鐵牌如附圖,阿公說這
是日治時期專賣商才有的許可證。請問:香云家在當
時是販售何種物品?
(A)樟腦 (B)茶 (C)鴉片 (D)酒。
2.( ) 下列關於日治時期「保甲制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規定十戶為一保,十保為一甲 (B)是日治時期
首創的制度 (C)須輔助軍隊管理國防事務 (D)保
甲內若有人犯法,同保甲的民眾也要連帶受到處罰。
3.( ) 附圖是
1927
年上半年臺北市臺、日人每天工資比較
表,從表中的數據看來,可知下列何事?
(A)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B)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C)臺灣人在就業上多以勞工階級為主 (D)臺灣人
在就業上受到不平等待遇。
4.( ) 早期臺灣南北交通以海運為主,直至基隆到高雄的西
部縱貫鐵路全線通車,陸上交通才得以暢通。請問:
這段鐵路在何時完成全線通車? (A)清帝國早期 (
B)清帝國晚期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在臺灣
時期。
5.( ) 「臺灣總督得於其轄區內,頒布具有法律效力之命令
。」這是
1896
年日本發布的「六三法」第一條條文,
由此條文內容來看,「六三法」對於當時臺灣代表的
意義是什麼? (A)從此臺灣人可以自主管理 (B)
形成總督專制的統治體制 (C)臺灣總督須具備司法
背景 (D)視臺灣為日本內地的延長。
6.( ) 20
世紀初,臺灣漢人的武裝抗日行動中,下列哪一事
件是關鍵之役,此後漢人便轉為以政治社會運動向日
本人爭取權益? (A)西來庵事件 (B)郭懷一事件
(C)牡丹社事件 (D)霧社事件。
7.( ) 1920
年代,日本政府對臺改採「內地延長主義」,標
榜「日臺合一」,但從當時哪一現象可看出臺灣人實
際上並未獲得與日本人一樣的待遇? (A)臺灣總督
由軍事將領擔任 (B)以武力鎮壓各地抗日行動 (C
)臺、日人每天工資不一 (D)大量徵召臺灣人從軍作
戰。
8.( ) 《馬關條約》簽訂後,許多臺灣官民不能接受清廷將
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的決議,因此選擇如何抗拒日
本的接收? (A)向日本要求修改條約內容 (B)與
清廷合作,發動抗日戰爭 (C)成立臺灣民主國 (D
)發動政治社會運動。
9.( ) 從以下資料判斷,日本政府所制訂的法律為下列何者
?
第一條:臺灣總督在其管轄區域內,得制訂具有法律的效
力之命令。
……
第五條:現行法律或將來應頒布之法律,如其全部或一部
分有施行於臺灣之必要者,以敕令定之。
(A)《六三法》 (B)《大清律例》 (C)《三段警備法》 (
D)《保甲條例》。
10.( ) 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了配合日本的經濟發展,完成眾
多交通建設。下列何者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總督府的
交通建設? (A)購買輪船往來於臺灣、東南亞、中
國之間 (B)開鑿三條聯絡東部的道路 (C)基隆、
高雄兩港的整建 (D)架設淡水到福州的電報線。
11.( ) 總督府的「五年理蕃計畫」,企圖用高壓的方式讓原
住民臣服歸順,卻導致下列何者的發生? (A)牡丹
社事件 (B)大甲西社事件 (C)霧社事件 (D)噍
吧哖事件。
12.( ) 下列為日本殖民統治臺灣五十年中,臺灣所發生的重
要事件,若按照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甲)第二
次世界大戰結束;(乙)中日戰爭爆發;(丙)甲午戰爭
;(丁)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A)甲乙丙丁 (B)丙
乙甲丁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13.( ) 「1930
年,經過多年痛苦的生活,不滿情緒已經累
積到臨界點,□地區的原住民終於發出怒吼,以白晃
晃的山刀起來反抗日本人。」請問:這段敘述中的缺
空處,應是指下列何地? (A)恆春 (B)苗栗 (C
)霧社 (D)噍吧哖。
14.( ) 臺灣割讓給日本初期,臺灣人民抗爭不斷,其中以哪
些人領導的臺灣民主國讓人民懷抱希望?(甲)劉銘傳
;(乙)唐景崧;(丙)丘逢甲;(丁)沈葆楨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丁。
15.( ) 有一段關於臺灣歷史的記載:「1895
年,李鴻章代
表清帝國到日本春帆樓簽訂條約,他雖然據理力爭,
最後還是無奈的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根據上文
,下列何者是李鴻章當時所簽訂的條約? (A)《辛
丑和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
D)《馬關條約》。
16.( ) 附圖是日治時期臺灣進行的某項調查活動,主要由警
察來進行,這個調查活動的主要目的為何?
(A)樹立警察的權威 (B)確實掌握人口實況 (C)增加田地
賦稅 (D)有效開發森林資源。
17.( ) 日治時期,有哪些措施與臺灣的經濟發展有關?(甲)
設立新式糖廠;(乙)完成高速公路;(丙)整建基隆港
和高雄港;(丁)提倡「農業日本,工業臺灣」;(戊)
興建嘉南大圳 (A)甲丙戊 (B)甲乙丁 (C)乙丙
丁 (D)丙丁戊。
18.( ) 日治時期,臺灣各地抗日事件層出不窮,在今臺南市
玉井區立有「抗日烈士余清芳紀念碑」。請問:這是
為紀念余清芳領導哪一抗日事件的英勇事蹟? (A)
郭懷一事件 (B)西來庵事件 (C)霧社事件 (D)
牡丹社事件。
19.( ) 今日南投縣仁愛鄉的一座墓園中,牌坊上題有「碧血
英風」的字樣。這一座墓園的興建應該是要紀念哪一
件史事? (A)荷治時期,郭懷一抗荷事件 (B)清
帝國時期,牡丹社原住民抗日 (C)日治時期,霧社
原住民抗日 (D)日治時期,余清芳抗日。
20.( ) 臺灣在日治後期,總督府在臺開始推動工業化的背景
為何? (A)臺灣礦產豐富,日人急於開採 (B)
1930
年代,配合日本的南進政策 (C)日本國內政治
環境快速轉變,總督府企圖轉移國內焦點 (D)為防
止共產黨勢力入侵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