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興國中 110 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次段考卷 ___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選擇:(每個答案 2分,共 80 分)
1. ( )人類的發展,可以分成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前者
最大的特徵是什麼? (A)沒有文字 (B)已發展
出國家觀念 (C)不使用石器 (D)無用火的經驗。
2. ( )「圓山文化」是臺灣很重要的史前文化代表,關於
這個文化的特色,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出土
地點在臺灣中部一帶 (B)曾出土煉鐵的作坊遺跡
(C)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 (D)已知用火,但尚未
有農業出現。
3. (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舊石器時代的臺灣住民,應
該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A)在平原地區進行農作
物的栽植 (B)製作陶器來儲水及收藏食物 (C)以
煉鐵為主要經濟活動 (D)以採集、狩獵和漁撈為
主要生產活動。
4. ( )臺灣早期人類歷經一段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代,
學者利用考古發掘,了解臺灣史前文化的發展。附
表為史前時期三個階段的文化,如按照臺灣史前文
化演進,其先後順序如何? (A)甲乙丙 (B)乙甲
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5. ( )長濱文化、蔦松文化、卑南文化等史前文化,是以
何種方式命名? (A)發現處的地點 (B)出土器
物的特色 (C)發現者的姓名 (D)發現地的地形
景觀。
6. ( )下列哪一個文化遺址,是臺灣目前發現最古老的文
化? (A)卑南文化 (B)圓山文化 (C)大坌坑文
化 (D)長濱文化。
7. ( )有關臺灣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長濱文化為其代表,是臺灣最早發現的新石器
文化 (B)以磨製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 (C)出土的
文物中可見陶器的殘片 (D)已出現農業。
8. ( )身處現代的我們,主要依據下列何者,來了解史前
時代人類生活的情況? (A)文獻記載 (B)老者
的回憶 (C)考古發掘 (D)影像紀錄。
9. ( )根據考古研究,五萬年前居住在臺灣的人類已知用
敲擊的方式製作石器,並且以採集、狩獵和漁撈的
方式維生。請問:這是屬於哪一時期人類的生活?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金屬器時代
(D)歷史時代。
10. ( )十三行文化遺址具有何種重要的歷史意義? (A)
代表漁獵生活的開端 (B)顯示磨製石器的出現
(C)反映小米耕作的起源 (D)象徵鐵器時代的起
點。
11. ( )在二二八紀念公園內的臺灣博物館中,展出發現於
基隆河流域貝塚遺址的文物,這些貝塚遺址是四、
五千年前臺北盆地的史前居民所留下來的。請問:
考古學者如何稱呼這個史前文化? (A)長濱文化
(B)圓山文化 (C)卑南文化 (D)十三行文化。
12. ( )考古系的學生們到臺東進行考古挖掘,除了挖掘出
許多石器外,還有石板棺以及作為陪葬品的玉器。
請問:他們可能是挖掘到了哪一個史前文化? (A)
圓山文化 (B)大坌坑文化 (C)卑南文化 (D)長
濱文化。
13. ( )考古學家推斷十三行文化屬於金屬器時代的文化遺
址,最有可能是根據下列何者? (A)在遺址中發
現許多陶罐 (B)在遺址中發現少量的石器 (C)在
遺址中發現鐵渣、煉鐵作坊 (D)在遺址中發現大
批和墓葬相關的人骨。
14. ( )「已知用火」被視為一項證明智力的決定性因素,
人類也因此與其他動物區隔開來。科學家不斷研
究,想找出確切人類發現和開始用火的時間點。請
問:臺灣目前挖掘出土的遺址中,最早知道用火的
文化位於現今何處? (A)臺東縣 (B)臺南縣
(C)臺北市 (D)臺中市。
15. ( )西元 2011 年,馬祖亮島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當
中除了人類骸骨之外,還出土了上千件陶質遺物、
近百件石質遺物、七百多件骨質遺物,以及大量貝
類遺留。經過檢測,學者表示該遺址的時代大約是
距今八千多年前。請問以下何者正確? (A)根據
陶質遺物可推斷,該文化不會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
(B)大量的貝類遺留物,顯示他們已經懂得養殖魚
貝的技術 (C)上述敘述並無說明石質遺物的製作
方式,我們無從得知亮島遺址屬於石器時代的何種
階段 (D)出現大量貝類遺留物這點,和卑南文化
的特徵一致。
16. ( )臺灣原住民族曾歷經遷移,在與外來者接觸後,有
過不同的分類和名稱。例如:清帝國時期,政府依
照某些標準,將原住民族分為「熟番」或「生番」。
請問曾被稱作「生番」的原住民族,到了日治時期
最可能被稱呼為下列何者? (A)高山族 (B)高
砂族 (C)原住民 (D)平埔族。
17. ( )清帝國時期,臺灣的原住民被統治者分為「生番」
和「熟番」,這種分類方法是根據下列何者? (A)
主要居住地區的分布 (B)是否有納稅、服勞役
(C)移民來臺時間的早晚 (D)經濟活動的差異。
18. ( )在臺灣歷史上的各個時期,對於原住民的稱呼不
一,直到何時才正式採用「原住民族」一詞? (A)
史前時期 (B)清帝國時期 (C)日治時期 (D)中
華民國時期。
19. ( )南島語族的分布範圍極廣,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
上的諸島嶼。該語族分布的最北端是何處? (A)
夏威夷群島 (B)琉球群島 (C)臺灣 (D)日本群
島。
20. ( )「歐洲人自大航海時代開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
地,他們意外的發現:太平洋各個島嶼的不同族
群,如紐西蘭、復活節島、馬達加斯加島,彼此語
言不通,但是稱呼鯊魚、烏賊、蝦子等海洋生物的
語言卻是一樣的。」請問:根據上文推測可能的原
因為何?
(A)被殖民下語言同化 (B)同樣會講歐洲語言
(C)彼此同為南島語族 (D)被統治下語言消失
21. ( )西元 1624 年,哪一國進占臺灣南部,成為最先占
領臺灣的歐洲人? (A)西班牙 (B)英國 (C)荷
蘭 (D)葡萄牙。
22. ( )到荷蘭旅遊,會發現到處可買到印尼的食品,同時
也有許多印尼的餐館開立在各城市或鄉鎮,這與想
買印尼食品、貨物卻必須刻意找尋的臺灣形成強烈
對比。這個歐洲國家竟然比亞洲的臺灣更受印尼文
化影響的原因,和荷蘭曾殖民過印尼三百年之久有
關。請問:荷蘭當時授權的殖民統治機構「荷蘭聯
合東印度公司」在印尼的殖民總部為何處? (A)
大員 (B)澳門 (C)馬尼拉 (D)巴達維亞。
23. ( )史料記載:「明朝李姓商人,與荷蘭人關係良好,
談到與中國貿易問題,他向荷蘭人建議:想要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