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新興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32.7 KB
頁數
2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0-15,离现在 5 1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新興國中109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卷 座號: 姓名:
一、 單一選擇題每題 2
1. ( )附圖是臺灣史前文化中出土的物品,若依照文化
的演變來看,圖中三項文物出現的時間順序為何
()乙甲丙 ()乙丙甲 ()甲乙丙 ()甲丙乙。
2. ( )在臺灣目前發現的眾多史前文化中,新北市八里
區與臺東市皆設有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哪些地
區文物供人參觀研究? ()十三行文化、卑南
文化 ()卑南文化、圓山文化 ()長濱文化
、圓山文化 ()十三行文化、圓山文化。
3. ( )臺北市的圓山有一個被列為一級古蹟的「圓山貝
塚」。請問:這是屬於哪一時期的史前文化? (
)冰河期時代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
()金屬器時代。
4. ( )根據地質學家的推測,臺北盆地在距今一萬年前
至五千年前曾是一個湖泊。請問:從下列哪一個
遺址的分布,可以證實上述的說法? ()大坌
坑文化 ()圓山文化 ()卑南文化 ()
三行文化。
5. ( )從舊石器時代演進到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生活
的發展為何? ()從生食到用火熟食 ()
使用石器到製作鐵器 ()從磨製石器到燒製陶
()從採集、漁獵到初步的農耕。
6. ( )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用來區別「史前時代
」和「歷史時代」的重要依據為下列何者? (
)石器的製作方式 ()陶器的有無 ()文字的
發明 ()農業的出現。
7. ( )清帝國時期依原住民是否歸順朝廷,而將原住民
區分為哪兩種? ()高山族、平埔族 ()
砂族、平埔族 ()山地同胞、平埔族 ()
番、熟番。
8. ( )約四百年前,清廷將高山族稱為「生番」;到了
日治時期改稱為「高砂族」;而到了中華民國時
期,則稱為何者? ()平埔族 ()山地同胞
()熟番 ()高砂族。
9. ( )臺灣原住民各族群是屬於哪一種語系? ()
島語系 ()阿爾泰語系 ()閃米語系 ()
漢藏語系。
10. ( )附圖是南島語族分布圖,根據圖中的分布範圍來
看,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應在下列何處?
()日本 ()臺灣 ()菲律賓 ()中國東南沿海。
11. ( )同學將臺灣史上不同時期對原住民的稱呼,整理
成一個表如下。請問:表中乙應填入何者?
()熟番 ()平埔番 ()高砂族 ()山地同胞。
12. ( )臺灣的平埔族群大多分布在哪一種地形區? (
)平原 ()丘陵 ()高山 ()高原。
13. ( )臺灣自
17
世紀起,一直為各國所競逐的目標,主
要原因是臺灣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戰略地位
重要,是哪一海域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 ()
東太平洋 ()西太平洋 ()印度洋 ()
西洋。
14. ( )地理大發現後,葡萄牙人向東尋找殖民地,遂占
領何處建立與中國貿易的據點? ()澎湖 (
)澳門 ()馬尼拉 ()臺灣。
15. ( )14
世紀後期,臺灣與哪個地區成為漢人捕魚、貿
易、走私與海商活動的場所? ()金門 ()
廈門 ()澎湖 ()馬祖。
16. ( )16
世紀末,明朝政府為了防止日本人騷擾東南沿
海地區,派兵進駐澎湖,此項政策所造成的影響
為何? ()澎湖的貿易興盛 ()臺灣本島取
代澎湖 ()日本趁機占領臺灣本島 ()臺灣
因此變成倭寇的大本營。
17. ( )1620
年代,當荷蘭人來到台灣時,與在台灣的日
本人發生衝突,原因可能為何? ()徵稅問題
()分贓問題 ()土地所有權問題 ()爭奪
奴隸問題。
18. ( )明朝所實施的海禁政策,使得東南沿海貿易幾乎
停頓,進而迫使沿海居民成為海商,在臺灣海峽
一帶從事走私貿易。在明末的海商中,何人曾大
規模在福建招募漢人進入雲林、嘉義一帶開墾,
奠定漢人在臺拓墾事業的基礎? ()施琅 (
)沈有容 ()鄭芝龍 ()鄭成功。
19. ( )17
世紀初,荷蘭曾企圖占領下列何處,後來為明
朝將領沈有容所逼退? ()臺灣 ()澎湖 (
)金門 ()馬祖。
20. ( )地理大發現後,許多西方國家紛紛東來,其中 17
世紀時首先在大員登陸且築城的是下列哪一國人
()西班牙人 ()荷蘭人 ()葡萄牙人
()英國人。
21. ( )下列哪一個古蹟是荷蘭人統治臺灣時所遺留的?
()長崎商港 ()承天府 ()熱蘭遮城 (
)延平郡王祠。
22. ( )17
世紀,臺灣曾受哪些外國勢力的統治? ()
2
葡萄牙人、荷蘭人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 (
)法國人、荷蘭人 ()西班牙人、荷蘭人。
23. ( )17
世紀時,西班牙占據臺灣北部的目的為何? (
)作為與日本貿易的據點 ()作為與朝鮮貿易
的據點 ()作為與東南亞貿易的轉口站 ()
作為向菲律賓發展的據點。
24. ( )在臺灣史上,漢人的開發與拓墾最早是從下列哪
一個地區開始? ()宜蘭地區 ()臺北地區
()臺南地區 ()高雄地區。
25. ( )下列何者是鄭氏政權初來臺灣最迫切須要解決的
問題? ()清廷的軍事威脅 ()倭寇的騷擾
()糧食的不足 ()士兵的水土不服。
26. (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鄭氏時期是用何種方
法來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積極從事土地
拓墾 ()向日本、南洋購買稻米 ()強逼原
住民提供糧食 ()從中國走私稻米。
27. ( )鄭氏時期,日本是臺灣對外貿易的主要國家,當
時由日本輸入臺灣的主要貨物為何? ()軍用
物資 ()鴉片 ()蔗糖 ()絲織品。
28. ( )鄭氏三代繼荷蘭人之後經營臺灣,建立臺灣史上
第一個漢人政權。請問:鄭氏三代()鄭克塽;(
)鄭成功;()鄭經,若按照統治先後順序排列
,下列何者正確? ()甲乙丙 ()丙甲乙 (
)丙乙甲 ()乙丙甲。
29. ( )距今約兩千年前左右,人們已逐漸懂得製造與使
用鐵器,開始出現金屬器物,陶器數量多且質地
堅硬,維生方式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請問:
符合以上敘述的代表文化是哪一個? ()大坌
坑文化 ()圓山文化 ()卑南文化 ()
三行文化。
30. ( )歷史課本中有一段敘述:「臺灣的史前文化可分
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請
問:這樣畫分的依據為何? ()文字的有無 (
)貨幣的材質 ()器物的製作 ()屋舍。
二、 填充題每格 4
1. 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東來,將中國的【 】、東
南亞的【 】運往世界各地,全球經濟貿易網
開始成形。
2. 15
世紀末,歐洲人發現到達亞洲的新航路後,人類歷
史從此進入【 】時代。16
世紀起,歐洲人陸
續來到何地【 】,尋找貿易據點。
3. 16
世紀後期,因「倭寇」活動威脅中國東南沿海安全
,明朝政府派兵進駐【 】,使原本以此地為
據點的漢人海商,逐漸轉移到【 】活動。
4. 明朝為了防備倭寇,實行【 】政策,禁止人
民從事海上活動。
5. 鄭成功去世後,由其子【 】繼位。
6.荷蘭人統治台灣時曾發生哪一件漢人反抗事件【
7.來到亞洲進行貿易的荷蘭公司名稱【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