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國中109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科第一次段考試卷 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 單一選擇題每題 2分
1. ( )附圖是臺灣史前文化中出土的物品,若依照文化
的演變來看,圖中三項文物出現的時間順序為何
?
(A)乙甲丙 (B)乙丙甲 (C)甲乙丙 (D)甲丙乙。
2. ( )在臺灣目前發現的眾多史前文化中,新北市八里
區與臺東市皆設有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哪些地
區文物供人參觀研究? (A)十三行文化、卑南
文化 (B)卑南文化、圓山文化 (C)長濱文化
、圓山文化 (D)十三行文化、圓山文化。
3. ( )臺北市的圓山有一個被列為一級古蹟的「圓山貝
塚」。請問:這是屬於哪一時期的史前文化? (
A)冰河期時代 (B)舊石器時代 (C)新石器時
代 (D)金屬器時代。
4. ( )根據地質學家的推測,臺北盆地在距今一萬年前
至五千年前曾是一個湖泊。請問:從下列哪一個
遺址的分布,可以證實上述的說法? (A)大坌
坑文化 (B)圓山文化 (C)卑南文化 (D)十
三行文化。
5. ( )從舊石器時代演進到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生活
的發展為何? (A)從生食到用火熟食 (B)從
使用石器到製作鐵器 (C)從磨製石器到燒製陶
器 (D)從採集、漁獵到初步的農耕。
6. ( )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用來區別「史前時代
」和「歷史時代」的重要依據為下列何者? (A
)石器的製作方式 (B)陶器的有無 (C)文字的
發明 (D)農業的出現。
7. ( )清帝國時期依原住民是否歸順朝廷,而將原住民
區分為哪兩種? (A)高山族、平埔族 (B)高
砂族、平埔族 (C)山地同胞、平埔族 (D)生
番、熟番。
8. ( )約四百年前,清廷將高山族稱為「生番」;到了
日治時期改稱為「高砂族」;而到了中華民國時
期,則稱為何者? (A)平埔族 (B)山地同胞
(C)熟番 (D)高砂族。
9. ( )臺灣原住民各族群是屬於哪一種語系? (A)南
島語系 (B)阿爾泰語系 (C)閃米語系 (D)
漢藏語系。
10. ( )附圖是南島語族分布圖,根據圖中的分布範圍來
看,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應在下列何處?
(A)日本 (B)臺灣 (C)菲律賓 (D)中國東南沿海。
11. ( )同學將臺灣史上不同時期對原住民的稱呼,整理
成一個表如下。請問:表中乙應填入何者?
(A)熟番 (B)平埔番 (C)高砂族 (D)山地同胞。
12. ( )臺灣的平埔族群大多分布在哪一種地形區? (A
)平原 (B)丘陵 (C)高山 (D)高原。
13. ( )臺灣自
17
世紀起,一直為各國所競逐的目標,主
要原因是臺灣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戰略地位
重要,是哪一海域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 (A)
東太平洋 (B)西太平洋 (C)印度洋 (D)大
西洋。
14. ( )地理大發現後,葡萄牙人向東尋找殖民地,遂占
領何處建立與中國貿易的據點? (A)澎湖 (B
)澳門 (C)馬尼拉 (D)臺灣。
15. ( )14
世紀後期,臺灣與哪個地區成為漢人捕魚、貿
易、走私與海商活動的場所? (A)金門 (B)
廈門 (C)澎湖 (D)馬祖。
16. ( )16
世紀末,明朝政府為了防止日本人騷擾東南沿
海地區,派兵進駐澎湖,此項政策所造成的影響
為何? (A)澎湖的貿易興盛 (B)臺灣本島取
代澎湖 (C)日本趁機占領臺灣本島 (D)臺灣
因此變成倭寇的大本營。
17. ( )1620
年代,當荷蘭人來到台灣時,與在台灣的日
本人發生衝突,原因可能為何? (A)徵稅問題
(B)分贓問題 (C)土地所有權問題 (D)爭奪
奴隸問題。
18. ( )明朝所實施的海禁政策,使得東南沿海貿易幾乎
停頓,進而迫使沿海居民成為海商,在臺灣海峽
一帶從事走私貿易。在明末的海商中,何人曾大
規模在福建招募漢人進入雲林、嘉義一帶開墾,
奠定漢人在臺拓墾事業的基礎? (A)施琅 (B
)沈有容 (C)鄭芝龍 (D)鄭成功。
19. ( )17
世紀初,荷蘭曾企圖占領下列何處,後來為明
朝將領沈有容所逼退? (A)臺灣 (B)澎湖 (
C)金門 (D)馬祖。
20. ( )地理大發現後,許多西方國家紛紛東來,其中 17
世紀時首先在大員登陸且築城的是下列哪一國人
? (A)西班牙人 (B)荷蘭人 (C)葡萄牙人
(D)英國人。
21. ( )下列哪一個古蹟是荷蘭人統治臺灣時所遺留的?
(A)長崎商港 (B)承天府 (C)熱蘭遮城 (D
)延平郡王祠。
22. ( )17
世紀,臺灣曾受哪些外國勢力的統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