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新興國中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社會科第一次段考試題
本試卷共 46 題,含題目卷 3頁,A4 手寫卷一張
,答案卡一張。1~43 題請畫於答案卡,44~46 題
填寫於答案卷。
壹、單一選擇題(每題 2分,共 64 分)
1. 下列何者較可證明「臺北盆地曾是一座湖泊」的論
點? (A)在卑南遺址發現玉器 (B)在圓山遺址挖出
貝塚 (C)發現長濱文化人的化石 (D)發現大坌坑文
化的繩紋陶器。
2. 臺灣在哪個時期已懂得種植稻米等穀類作物,農耕
技術已有相當的進步? (A)舊石器時期 (B)新石器
時期 (C)青銅器時期 (D)鐵器時期。
3. 鐵器的使用,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而在臺
灣的考古挖掘中,哪一個文化遺址曾發現一座煉鐵
作坊,顯示臺灣金屬器文明的開始? (A)卑南文化
(B)圓山文化 (C)大坌坑文化 (D)十三行文化。
4. 民國七十九年,中研院在八里汙水處理廠的預定地
上,發掘出先民使用過的陶罐、鐵刀和骨製的矛與
魚鉤等器具。由這些出土文物,可以看出此一文化
應屬於哪個時代?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早期 (C)新石器時代晚期 (D)金屬器時代。
5. 金屬的使用對人類發展至關重要,請問哪一種金屬
最早被人類發現並利用? (A)鐵 (B)銅 (C)金
(D)銀。
6. 劃分臺灣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的標準為何?
(A)知道用火熟食 (B)打造鐵製器具 (C)使用磨製
石器 (D)過著漁獵生活。
7. 人類利用海洋遷移的時間只有幾千年的時間,原因
是因為海洋有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古代人類要利
用海洋遷移必須累積很多知識,請問何者是必要知
識? (A)農耕知識 (B)星象判讀 (C)飼養家畜
(D)山中狩獵。
8. 同學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報導:臺南市有一群被稱為
「熟番」的原住民朋友,他們原來的身分不見了。
請問「熟番」的劃分始於何時? (A)荷治時期 (B)
鄭氏治臺時期 (C)清領時期 (D)日治時期。
9. 臺灣原住民以往被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其分類的
主要依據為何? (A)使用的語言的不同 (B)主要居
住生活的地區 (C)主要生產方式 (D)移入臺灣的時
間。
10. 臺灣唯一的海洋原住民族為何? (A)阿美族 (B)達
悟族 (C)凱達格蘭族 (D)鄒族。
11. 秀秀:「我們先人在臺北、桃園沿海平原定居,很
早即與漢人進行商業交易,受漢族影響極深。」秀
秀所屬的族群是哪一族? (A)布農族 (B)阿美族
(C)達悟族 (D)平埔族。
12. 南島語族的分布區域甚廣,臺灣原住民也是屬於南
島語族。南島語族主要分布在哪兩個海域? (A)大
西洋與印度洋 (B)大西洋與地中海 (C)大西洋與南
太平洋 (D)印度洋與南太平洋。
13. 圖(一)中缺乏何項地圖要素? (A)圖例 (B)圖名
(C)方向標 (D)比例尺。
圖(一)
14. 圖(二)為新興國中學生規畫的環遊世界地圖,依這個
路線圖,此次的環球之行漏掉了下列哪一洲?
(A)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圖(二)
15. 下列何者為絕對位置的表示法? (A) 7 年4班位
於7年1班的東方 (B)教務處的對面為理化實驗
室 (C)學校北方有一間 7-11 (D)學校在林森北
路和民權東路交會處。
16. 經線在地理定位方面是相當重要的判斷指標。下列
對於經線的敘述,何者正確? (A)呈東西向的半
圓弧線 (B)所有經線皆平行 (C)到南北極點的
距離相同 (D)連接南、北兩極點的半圓線。
17. 位於北極附近的奧米亞克鎮冬季氣候十分嚴寒,香
蕉結凍後都能拿來當鐵槌用了。請問:造成此一現
象的最主要原因為何? (A)緯度低,冬季晝短夜
長 (B)緯度高,太陽照射角度為 90°(C)緯度
高,太陽為斜射狀態 (D)緯度低,太陽輻射弱。
18. 圖(三)甲、乙、丙、丁四個地點,哪些屬於熱帶氣
候?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圖(三)
19. 地圖中比例尺 1:1,000,表示的意義為何? (A)地
圖上 1公分,表示地表實際距離為 1公尺 (B)地圖
上1公分,表示地表實際距離為 10 公尺 (C)地圖上
1公分,表示地表實際距離為 100 公尺 (D)地圖上 1
公分,表示地表實際距離為 1,000 公尺。
20. 臺灣陸地單位面積的物種數量為全球平均值的
150
倍,而海洋物種的數量更是全球平均值的
361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