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臺北市立新興國中 1 0 9 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第三次段考地理科試題
本試題共 B4 題目卷 3頁, A4 手寫卷 1頁,1張答案卡
壹、基本配合題:(每題 1.5 分,共 21 分)
一、冷暖氣團相遇後形成鋒面,鋒面通過會使一地的氣溫
產生變化,並提高降雨機率。下列為三種鋒面符號,
請根據 1~3題名稱選擇其相對正確的符號:
1. 冷鋒。
2. 暖鋒。
3. 滯留鋒。
二、天氣變化涉及很多因素,請依照 4~7題題目描述,
選出搭配的天氣因子。
(A)氣溫 (B)降水 (C)氣壓 (D)風
4. 至高山空氣稀薄之處,乖乖包裝會膨脹。
5. 會隨著四季變化、高度與緯度而改變。
6. 以雨、雪、冰雹等形態落下。
7. 空氣由氣壓較高處流向氣壓較低處。
三、以下四人分別想要了解不同的氣候主題,請分配給
他們適合參考的氣候資料。
(A)年均溫 (B)年溫差 (C)年降水量 (D)月均溫
8. 小洪想要了解金門一月和七月的溫度差異。
9. 小陳想要了解臺北地區的降水豐缺情況。
10. 小黃想要了解高雄地區七月的平均溫度。
11. 小綠想要了解花蓮一整年的平均氣溫值。
四、降水有各種型態,請根據 12~14 題的降水特色敘述,
選擇相對應的降水示意圖:
12. 暖溼氣流受阻,上升到一定高度後,因冷卻凝結而降水。
13. 雨時短,雨區小,降水強度強,通常發生於夏季午後。
14. 雨時 長,雨區大,降水強度不一,通常於春夏時期發生。
貳、單一選擇題:(每題 2分,共 32 分)
15. 東沙島和太平島為臺灣在南海發展的重要基地,是因為
這些小島看似無用,卻具有何種價值? (A)可發展大
規模農牧業 (B)可興建商業港口 (C)利於進行海水
淡化工程 (D)可延伸經濟海域範圍。
16. 附圖為某地的海岸示意圖,很久以前因為海平面上升的
關係,使得原本陸地突起的
小山丘變成露出海面的小
島。這些小島在島嶼分類上
是屬於下列何者? (A)火
山島 (B)大陸島 (C)沙洲
島 (D)珊瑚礁島
17. 附表中珊瑚島與火山島的比較,下列何者正確? (A)
甲 (B)乙 (C)丙 (D)丁
18. 臺灣河川的長度都不長,超過 100 公里的河川只有六
條,此一特徵的形成與臺灣哪項自然特性關係最密切?
(A)島窄山多 (B)位於板塊接觸地帶 (C)土壤母岩質
地鬆軟 (D)降雨季節分布不均。
19. 若以臺灣的河流來比較,濁水溪的長度比秀姑巒溪長,
導致這種結果的主要因素應為下列何者? (A)河川水
量豐富,可不斷拉長水系 (B)東部平原較為廣大 (C)
西部的降水量多於東部的降水量 (D)中央山脈偏東,
縱貫南北。
20. 臺灣許多河流的中、上游都建有發電廠,代表臺灣擁有
豐富的水力資源,這與下列哪項天然環境條件最有相關
性? (A)河床寬廣 (B)乾雨季分明 (C)降雨集中 (D)
坡陡流急。
21. 臺灣的河川具有沖刷力強,含沙量高的特色,下列哪些
是主要原因? (甲)地勢相對高度大 (乙)多豪雨,降雨
強度大 (丙)山脈南北走向 (丁)多地震,土壤疏鬆 (戊)
降雨季節分布平均 (A)甲乙丁 (B)甲丙戊 (C)甲丁戊
(D)乙丙丁。
22. 下列臺灣東、西部河川的比較,其中何者敘述正確?
23. 以臺灣目前的降水分配概況而言,即使蓋了許多水庫建
設,卻仍有高達 6成的降水來不及被人們使用便流入大
海,能使人們利用的河川及地下水合計不到總降水量的
2成。請問:造成臺灣降水資源不易保存與利用的原因
主要為下列何者? (甲)河川輸砂量過高 (乙)河川東
西分流 (丙)降水季節分布不均 (丁)河川流速較快。
(A)甲丁 (B)丙丁 (C)乙丁 (D)乙丙。
24. 「花蓮的秀姑巒溪為臺灣東部最大的河川,發源於中央
山脈,流經瑞穗切穿海岸山脈,形成許多峽谷與曲流,
最後流入大海。由於河道地形險峻,河水湍急,水質乾
淨,使之成為全臺最興盛的泛舟活動場地,每年雨季河
川水量豐穩的時候皆有大批遊客參加。」根據上述資訊
判斷,下列哪些敘述正確? (甲)「流入大海」的「大
海」指的是太平洋 (乙)秀姑巒溪河川流量全年穩定,
利於發展航運 (丙)「水量豐穩」指的是降水量較多的 5
~10 月 (丁)高屏溪下游也有可能舉辦此一類型之活動
(A)甲丙 (B)乙丁 (C)丙丁 (D)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