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化的母親——先生媽,形成極端的對比。小說中關
於當時政策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當時總
督府正推動「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B)所有臺
灣人皆熱情響應總督府日本化政策 (C)原住民語
言因響應政策而參雜日語詞彙 (D)日語成為臺灣
人的生活用語普及於日常中。
20. ( )西元 1949 年,兩岸處於軍事緊張狀態,甚至在外
島爆發戰役。下列有關這場戰役的敘述,何者正
確? (A)因為中共企圖武力解放臺灣而發生 (B)
雙方在澎湖發生衝突 (C)美國後來派出艦隊巡防
臺灣 (D)此次戰役後兩岸未發生大規模的武力對
抗。
21. ( )當「婦女要求兩性平權;環保人士要求反汙染、反
石化、反核;農民要求更多對等的保障;一般人民
要求居住正義;弱勢群體要求公平對待;原住民族
要求正名。」再往下個階段前進,我們的社會可能
會出現什麼樣最新的權利訴求? (A)兒童擁有表
達意見的權利 (B)廢除《戒嚴令》 (C)支持反攻
大陸 (D)合法組織政黨。
22. ( )「依據□條文的規定,政府有權限制人民的一些基
本人權,包括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等權利。在
此段時期,政府運用相關法令對政治的異議分子進
行逮捕、軍法審判或處決。」請問:上述□應是指
何者? (A)《刑法》 (B)《戒嚴令》 (C)《中華
民國憲法》 (D)《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23. ( )關於日治時期臺灣教育的發展狀況,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 (A)在臺日人所學教材與日本本國不同
(B)初期的教育方針,讓日人與臺人可選擇就讀小
學校或公學校 (C)臺灣人在臺升學容易,因此許
多臺灣人考進當時的臺北帝國大學 (D)皇民化運
動期間推行義務教育。
24. ( )關於日治時期林獻堂所發起的請願運動,下列敘述
何者正確? (A)其發起的緣由與中日戰爭後的思
潮有關 (B)時間大約在一九三○年代 (C)主要目
的是爭取設立「臺灣議會」 (D)其訴求最後得到
日本國會的採納。
25. ( )同學在圖書館內的舊報紙中找到下面這一則報導:
「大會以 76 票贊成、35 票反對、17 票棄權的結果,
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羅馬尼亞等 23
個國家聯合提出的草案,在此份草案通過後,中華
人民共和國即成為聯合國的一員。」請問:這份報
紙應是於何時出版? (A)西元 1949 年 (B)西元
1960 年 (C)西元 1971 年 (D)西元 1979 年。
二、題組:26-35 每小題 2分 36-40 每小題 1分
1. 民國三十四年中國對日抗戰結束,阿傑隨著國民政府的
人員前來臺灣進行接收與管理。請問:
( )(26)當時阿傑在臺灣擔任的行政機關中,層級最
高的行政部門為下列何者? (A)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B)臺灣省巡撫 (C)臺灣省政府 (D)臺灣總督府
( )(27)當時在臺灣的最高行政長官職稱是? (A)
臺灣行政長官 (B)臺灣總督 (C)行政院長 (D)臺灣
省省主席
2. 在外界的期待下,高雄各捷運車站終於落成,其中的美
麗島站尤其令人驚艷。它位於高雄市新興區,為高捷雙
線的交會點,是初期路網唯一的轉乘車站,它最大的特
色即為擁有象徵重生與包容的光之穹頂。請問:
( )(28)捷運美麗島站主要是紀念哪種性質的社會活
動? (A)民主運動 (B)環保運動 (C)反戰運動 (D)
抗日運動」
( )(29)有關美麗島事件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A)民主理念無法得到有效的傳播 (B)使臺灣
的社會更形封閉,鞏固了政府的領導權 (C)國際社會
對此事件漠不關心 (D)黨外人士繼續推動民主運動,
促成民主進步黨附圖的成立
3. 某一位戒嚴時期反共義士的口述資料:「民國三十九年
時,我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遣參加了某一場戰役,由
於可望自由和民主,所以在戰場上向美軍投降。隨著戰
爭的結束,我與其他弟兄們在民國四十三年一月二十三
日抵達臺灣,政府更定這一天為『自由日』,我們也被
當成反共義士般的受到熱情的歡迎」。請問:
( )(30)這位反共義士當年是參與哪一場戰役,投降
後被送到臺灣? (A)國共內戰 (B)古寧頭戰役 (C)
韓戰 (D)八二三炮戰
( )(31)此戰役發生後,美國曾與臺灣簽署哪一項條
約,將臺灣納入西太平洋防衛體系內,使臺灣的局勢漸
趨穩定? (A)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B)臺灣關係法
(C)臺美關係法 (D)中美聯合公報
4. 臺灣在民國 76 年解除戒嚴後,開始與中國展開文化交
流及間接貿易活動,並透過民間機構與大陸建立了非官
方的正式關係。請問:
( )(32)臺灣在解嚴後,開始與大陸進行接觸,有關
兩岸事務處理機關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大陸
委員會為中共對臺的官方機構 (B)臺灣事務辦公室為
民間機構 (C)臺灣現今透過海峽交流基金會與大陸建
立非官方關係 (D)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為臺灣處理兩岸
事務時的機構
( )(33)兩岸的交流自從辜汪會談後,已進行了數
次,這些談判過程中,與臺灣談判的中共方面代表是出
自於下列哪一個機構? (A)海峽交流基金會 (B)海
峽兩岸關係協會 (C)大陸委員會 (D)臺灣事務辦公
室
5. 臺灣人民在日本統治期間曾積極的推動非武裝的政治與
社會運動,造成社會上知識分子的積極響應。請問:
( )(34)當時臺灣人民所推動非武裝的政治與社會運
動,主要目的何在? (A)希望臺灣能夠獨立建國 (B)向
日本政府爭取較為平等的待遇 (C)脫離日本統治以回歸
中國 (D)馴服臺灣人成為效忠天皇的順民
( )(35)當時所推動的政治與社會運動中,哪個目的在呼
籲日本政府設立民選議會,以監督臺灣總督府? (A)臺灣
民眾黨 (B)皇民化運動 (C)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D)
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6. 阿黃、阿綠、阿紅三兄弟生活於 1920 年代的臺灣,
兄弟三人各為自身的理想打拼,阿黃加入臺灣文化協會,
阿綠進入臺灣民眾黨,阿紅則投身臺灣地方自治聯盟,該
組織在成立不久後即取得初步成果。儘管兄弟三人的際遇
有所不同,但他們皆認為應該盡一己之力,為臺灣人爭取
平等的待遇。
( )(36)根據上文所述,關於阿黃加入的組織,下列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