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國中 109 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科第三次段考試卷 ____年____班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單選題:每題 2分、共 100 分
( )1. 曾有許多候選人訴求政府興建蘇花高速公路,取代
曲折易落石的蘇花公路,讓花蓮人有一條安全回家
的路。臺灣歷史上最早規劃興建蘇澳到花蓮道路的
是何人?
(A)鄭成功 (B)劉銘傳 (C)蔣經國 (D)沈葆楨
( )2. 沈葆楨開築三條聯絡臺灣何處的道路,對當地的開
發有很大的貢獻?
(A)北部 (B)南部 (C)西部 (D)東部
( )3. 幾年前,日本國會通過海外出兵法案,被亞洲某些
國家認為是其軍國主義再起的徵兆。明治維新後,
日本海外出兵的第一次行動是 1874 年侵略何地?
(A)朝鮮 (B)臺灣 (C)琉球 (D)東北
( )4. 清帝國時期政府為了解決漢番衝突,乃以劃分「特
定區塊」的方式限制漢人開墾、伐木,但因執行不
澈底,成效有限。此「特定區塊」的名稱為?
(A)番界 (B)保護區 (C)限制區 (D)漢界
( )5. 臺北市北投區石牌捷運車站旁,展示一塊古人豎立
的石牌,上面刻著「漢人不可私自越過此界碑進入
番地,一經查獲依法究辦」等漢文。這塊石碑最早
可追溯於哪個時期所豎立?
(A)荷蘭統治時期 (B)鄭氏政權時期 (C)清帝國統
治前期 (D)清帝國統治後期
( )6.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曾舉辦「臺灣地圖節」活動,
其中一幅 18 世紀的清代古地圖,因只有畫出臺灣
西半部,引起熱烈討論。回顧過去,為何這幅地圖
會只呈現台灣的西半部?
(A)交通阻礙 (B)原住民阻撓 (C)清廷劃界封山
(D)漢人只願意居住在西部
( )7. 清帝國統治初期的臺灣,漢、番間的衝突時有所
聞,主要的原因是漢人壓迫到原住民的生活空間,
此時期的漢人透過幾種方式,從原住民手中取得土
地。下列何者不是漢人取得原住民土地的主要方
式?
(A)入贅 (B)承租 (C)購買 (D)強占
( )8. 附圖是清帝國時期臺灣番界變遷圖,老師在課堂上
告訴同學:「漢番的界線從原本接近海岸不斷的往
內山後退。」造成此現象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A)原住民比較喜歡住在山區 (B)原住民不希望被
清廷統治 (C)清廷強制將原住民驅逐到山區 (D)
漢人常越界開墾
( )9. 同學看課本時看到一幅圖片,塗上繪的是「番社
采風圖」,當中描繪了臺灣原住民追逐野鹿的樣
貌,這些原住民他們在當時應會被稱為何者?
(A)生番 (B)熟番 (C)高山番 (D)平埔族
( )10. 清領時期,政府依照「是否納稅、服勞役」區分
原住民族,其中有納稅的原住民族被稱作何者?
(A)熟番 (B)高砂族 (C)生番 (D)平埔族
( )11. 阿銀是一位生活在清領時期的平埔族人,當時他
們雖與漢人有相當多的衝突,卻也從漢人身上學
得某項農業技術,使得糧食作物的產量增加。該
項技術為下列何者?
(A)旱耕 (B)游耕 (C)水田耕作 (D)粗放耕作
( )12. 下列哪一組組織,彼此之間,不但是同姓而且有
血緣關係?
(A)唐山祖 (B)開臺祖 (C)同鄉會館 (D)社區大
會
( )13. 臺灣開港後來臺的外國傳教士,大多透過何種方
式吸引臺人入教?
(A)社會救濟 (B)提供就業機會 (C)與當地鄉紳
交好 (D)醫療與教育
( )14. 臺灣的信仰非常多元,與信仰相關的俗諺也非常
多。曾有俗諺說:「三月瘋媽祖,四月迎王爺,五
月城隍生。」也有一說為:「北城隍、中媽祖、南
王爺。」題幹中所提到的神明,屬於哪種類型的
宗教信仰?
(A)移民在原鄉信仰的神明 (B)漢人在臺灣的共
同信仰 (C)西方文化傳入後的宗教 (D)紀念第
一代來臺的祖先
( )15. 清帝國統治初期來臺移民之間時常尋找共同關
聯,以便相互照顧、彼此扶持。下列哪種社會現
象與此情形無關?
(A)漳泉械鬥 (B)祭祀唐山祖 (C)祭拜原鄉神明
(D)娶原住民女子為妻
( )16. 老楊與小楊一起從福建漳州渡海來臺,因為在臺
生存不易,老楊與小楊就合資建立一座祠堂,供
奉原鄉的同姓祖先。他們這種供奉原鄉同姓祖先
的情形,在臺灣稱為什麼?
(A)開臺祖 (B)土地公 (C)唐山祖 (D)媽祖
( )17. 淡水有許多有關馬偕牧師在臺傳教的遺跡,如馬
偕醫館、牛津學堂等。當年馬偕博士在臺傳教與
行醫的背景為何?
(A)清帝國統治初期積極發展文教,聘請傳教士傳
授知識 (B)英法聯軍之役後,外國商人與傳教士
可前來臺灣 (C)西班牙占領北臺灣,積極傳播天
主教 (D)荷治時期,傳教士積極在原住民中傳教
( )18. 清帝國時期,臺灣所發生的朱一貴事件、林爽文
事件和戴潮春事件,這些事件的共同特色為何?
(A)皆屬漢人反抗清政府的民變 (B)都是屬於以
職業不同而發生的械鬥 (C)都是屬於以祖籍不同
而發生的械鬥 (D)皆屬漢人反抗荷蘭統治的民
變
( )19. 下列何者較不可能是移民之間械鬥的原因?
(A)爭奪水源 (B)原住民挑撥 (C)言語隔閡 (D)
爭奪土地
( )20. 某在野黨立委為了凸顯官逼民反的議題,想在會
議中列舉清帝國時期臺灣的民變事件,以凸顯民
眾對政府的訴求相當重要。這位在野黨立委所須
蒐集的資料,不包括下列何者?
(A)朱一貴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郭懷一事件
(D)戴潮春事件
( )21. 清朝統治時期的臺灣社會族群複雜,一旦發生糾
紛,常以祖籍、姓氏等名義聚眾互相敵對,其中
規模較大的武力衝突就有數十次之多。造成上述
社會衝突的原因很多,下列何者是主要因素之
一?
(A)要求臺灣建省 (B)對抗外來宗教 (C)爭奪經
濟利益 (D)抵制鐵路建設
( )22. 清帝國統治前期的臺灣有許多的動亂,嚴重影響
社會秩序。形成這樣的現象與下列何者最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