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新興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707.38 KB
頁數
3
作者
信秀 潘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1-13,离现在 4 28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新興國中 109 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科第三次段考試 ________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單選題:每題 2分、共 100
( )1. 曾有許多候選人訴求政府興建蘇花高速公路取代
曲折易落石的蘇花公路讓花蓮人有一條安全回家
的路臺灣歷史上最早規劃興建蘇澳到花蓮道路的
是何人?
(A)鄭成功 (B)劉銘傳 (C)蔣經國 (D)沈葆楨
( )2. 沈葆楨開築三條聯絡臺灣何處的道路對當地的開
發有很大的貢獻?
(A)北部 (B)南部 (C)西部 (D)東部
( )3. 幾年前日本國會通過海外出兵法案被亞洲某些
國家認為是其軍國主義再起的徵兆明治維新後
日本海外出兵的第一次行動是 1874 年侵略何地?
(A)朝鮮 (B)臺灣 (C)琉球 (D)東北
( )4. 清帝國時期政府為了解決漢番衝突乃以劃分「特
定區塊」的方式限制漢人開墾伐木但因執行不
澈底,成效有限。此「特定區塊」的名稱為?
(A)番界 (B)保護區 (C)限制區 (D)漢界
( )5. 臺北市北投區石牌捷運車站旁展示一塊古人豎立
的石牌上面刻著「漢人不可私自越過此界碑進入
番地一經查獲依法究辦」等漢文這塊石碑最早
可追溯於哪個時期所豎立?
(A)荷蘭統治時期 (B)鄭氏政權時期 (C)清帝國統
治前期 (D)清帝國統治後期
( )6.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曾舉辦「臺灣地圖節」活動,
其中一幅 18 世紀的清代古地圖,因只有畫出臺灣
西半部引起熱烈討論回顧過去為何這幅地圖
會只呈現台灣的西半部?
(A)交通阻礙 (B)原住民阻撓 (C)清廷劃界封山
(D)漢人只願意居住在西部
( )7. 清帝國統治初期的臺灣,漢、番間的衝突時有所
主要的原因是漢人壓迫到原住民的生活空間
此時期的漢人透過幾種方式從原住民手中取得土
地。下列何者不是漢人取得原住民土地的主要方
式?
(A)入贅 (B)承租 (C)購買 (D)強占
( )8. 附圖是清帝國時期臺灣番界變遷圖老師在課堂上
告訴同學:「漢番的界線從原本接近海岸不斷的往
內山後退。」造成此現象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A)原住民比較喜歡住在山區 (B)原住民不希望被
清廷統治 (C)清廷強制將原住民驅逐到山區 (D)
漢人常越界開墾
( )9. 同學看課本時看到一幅圖片,塗上繪的是「番社
采風圖」,當中描繪了臺灣原住民追逐野鹿的樣
貌,這些原住民他們在當時應會被稱為何者?
(A)生番 (B)熟番 (C)高山番 (D)平埔族
( )10. 清領時期,政府依照「是否納稅、服勞役」區分
原住民族,其中有納稅的原住民族被稱作何者?
(A)熟番 (B)高砂族 (C)生番 (D)平埔族
( )11. 阿銀是一位生活在清領時期的平埔族人,當時他
們雖與漢人有相當多的衝突,卻也從漢人身上學
得某項農業技術,使得糧食作物的產量增加。該
項技術為下列何者?
(A)旱耕 (B)游耕 (C)水田耕作 (D)粗放耕作
( )12. 下列哪一組組織,彼此之間,不但是同姓而且有
血緣關係?
(A)唐山祖 (B)開臺祖 (C)同鄉會館 (D)社區大
( )13. 臺灣開港後來臺的外國傳教士,大多透過何種方
式吸引臺人入教?
(A)社會救濟 (B)提供就業機會 (C)與當地鄉紳
交好 (D)醫療與教育
( )14. 臺灣的信仰非常多元,與信仰相關的俗諺也非常
曾有俗諺說「三月瘋媽祖,四月迎王爺
月城隍生也有一說為「北城隍中媽祖、南
王爺。」題幹中所提到的神明,屬於哪種類型的
宗教信仰?
(A)移民在原鄉信仰的神明 (B)漢人在臺灣的共
同信仰 (C)西方文化傳入後的宗教 (D)紀念第
一代來臺的祖先
( )15. 清帝國統治初期來臺移民之間時常尋找共同關
聯,以便相互照顧、彼此扶持。下列哪種社會現
象與此情形無關?
(A)漳泉械鬥 (B)祭祀唐山祖 (C)祭拜原鄉神明
(D)娶原住民女子為妻
( )16. 老楊與小楊一起從福建漳州渡海來臺,因為在臺
生存不易,老楊與小楊就合資建立一座祠堂,供
奉原鄉的同姓祖先。他們這種供奉原鄉同姓祖先
的情形,在臺灣稱為什麼?
(A)開臺祖 (B)土地公 (C)唐山祖 (D)媽祖
( )17. 淡水有許多有關馬偕牧師在臺傳教的遺跡,如馬
偕醫館、牛津學堂等。當年馬偕博士在臺傳教與
行醫的背景為何?
(A)清帝國統治初期積極發展文教,聘請傳教士傳
授知識 (B)英法聯軍之役後,外國商人與傳教士
可前來臺灣 (C)西班牙占領北臺灣,積極傳播天
主教 (D)荷治時期,傳教士積極在原住民中傳教
( )18. 清帝國時期,臺灣所發生的朱一貴事件、林爽文
事件和戴潮春事件,這些事件的共同特色為何?
(A)皆屬漢人反抗清政府的民變 (B)都是屬於以
職業不同而發生的械鬥 (C)都是屬於以祖籍不同
而發生的械鬥 (D)皆屬漢人反抗荷蘭統治的民
( )19. 下列何者較不可能是移民之間械鬥的原因?
(A)爭奪水源 (B)原住民挑撥 (C)言語隔閡 (D)
爭奪土地
( )20. 某在野黨立委為了凸顯官逼民反的議題,想在會
議中列舉清帝國時期臺灣的民變事件,以凸顯民
眾對政府的訴求相當重要。這位在野黨立委所須
蒐集的資料,不包括下列何者?
(A)朱一貴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郭懷一事件
(D)戴潮春事件
( )21. 清朝統治時期的臺灣社會族群複雜,一旦發生糾
紛,常以祖籍、姓氏等名義聚眾互相敵對,其中
規模較大的武力衝突就有數十次之多。造成上述
社會衝突的原因很多,下列何者是主要因素之
一?
(A)要求臺灣建省 (B)對抗外來宗教 (C)爭奪經
濟利益 (D)抵制鐵路建設
( )22. 清帝國統治前期的臺灣有許多的動亂,嚴重影響
社會秩序。形成這樣的現象與下列何者最相關?
2
(A)社會貧富差距拉大 (B)羅漢腳過多 (C)在臺
軍隊訓練不足 (D)西方文化傳入
( )23. 「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這句俗諺中的「唐
山」是指何地?
(A)菲律賓 (B)中國 (C)日本 (D)朝鮮
( )24. 清帝國時期有一種被稱為「羅漢腳」的人,他們
沒有家眷,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和住所,常成為社
會秩序的隱憂「羅漢腳」的出現和清朝哪一項政
策最有關係?
(A)劃界封山政策 (B)渡臺禁令 (C)海禁政策
(D)遷界令
( )25. 發生於清帝國統治前期的分類械鬥,主要是以祖
籍別的閩、粵分類械鬥和漳、泉分類械鬥為多。
由此可知,臺灣早期的移民多來自中國哪兩省?
(A)廣東廣西 (B)福建廣西 (C)福建雲南 (D)
廣東、福建
( )26. 清帝國統治初期的臺灣漢人移民,是利用何種方
式凝聚彼此,讓移民者能夠安心,相互幫助?
(A)宗教活動 (B)商業活動 (C)文教活動 (D)
清律例
( )27. 十八世紀起,臺灣的商人藉由何種機構展開對中
國大陸的貿易?
(A)買辦 (B)行郊 (C)通事 (D)洋行
( )28. 老錢是生活在清帝國統治前期的臺灣商人,他為
了維護商業利益,加入了販運相同商品商人所組
成的公會。老錢加入的公會是下列何者?
(A)南郊 (B)糖郊 (C)北郊 (D)泉郊
( )29. 臺灣有一句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話表示
臺灣早期的開發方向為何?
(A)由北而南 (B)由西而東 (C)由南而北 (D)
東而西
( )30. 下列何者不是清帝國統治初期臺灣自中國進口的
主要產品?
(A)藥材 (B)稻米 (C)紡織品 (D)日用品
( )31. 清代來臺拓墾的漢人,積極興建大規模水圳的背
景為何?
(A)經常久旱不雨儲水備用 (B)種植水稻需穩定
充沛的水源滋潤 (C)嚴防颱風大雨造成水災 (D)
養殖魚貨增加食物
( )32. 下列清代臺灣水圳分布的配對何者正確?
(A)八堡圳
臺北 (B)曹公圳
彰化 (C)
公圳
高雄 (D) 公圳
臺北
( )33. 十九世紀,臺北大稻程的李春生號稱茶葉大王。
請問:他的茶葉最可能經由下列哪一個港口外
銷?
(A)三峽 (B)淡水 (C)打狗 (D)安平
( )34. 臺灣開港通商後,進口商品以什麼為大宗?
(A)蔗糖 (B)鴉片 (C)樟腦 (D)稻米
( )35. 阿承上歷史課時打了瞌睡,迷迷糊糊中只知道老
師在說明清代的水利工程,內容提到了「張達
京」「大甲溪」「臺中盆地」等名詞。當時老師
正在解釋哪個水利設施?
(A)嘉南大圳 (B)貓霧拺圳 (C)曹公圳 (D)八堡
( )36. 下列有關清帝國時期臺灣農業的發展概況,何者
正確?
(A)土地拓墾大多是官民合墾的方式完成 (B)
數移民採集資合股的方式開墾 (C)為解決灌溉用
水的問題,興築桃園大圳與嘉南大圳 (D)臺灣東
部平原多已開墾為農地
( )37. 某一國小對身邊的歷史文物展開研究,發現某一
個灌溉系統今日已大部分淪為臺北市地下的排水
溝。透過專題研究,發現在信義區山邊不起眼的
小水溝,竟然曾經背負起推動臺北農業經濟的動
力。它有系統的、綿密的灌溉系統,將臺北無數
的荒漠、旱田,轉為經濟效益較高的水田,把臺
北的農業發展由靠天吃飯的粗放方式,轉為細緻
的廣大農耕方式。此國小的專題研究應該是下列
哪一水圳?
(A)曹公圳 (B)嘉南大圳 (C)瑠公圳 (D)八堡圳
( )38. 臺灣於光緒十一年改建為行省,首任巡撫為何
人?
(A)沈葆楨 (B)鄭成功 (C)劉銘傳 (D)李鴻章
( )39. 中古歐洲,基督教傳教士用拉丁文(羅馬字)拼
注異教徒的語言成文字,以教導異教徒閱讀聖
經。在臺灣史上,曾有哪一國的基督教傳教士為
方便向原住民傳教,也有類似的作法?
(A)法國 (B)荷蘭 (C)葡萄牙 (D)西班牙
( )40. 鄭成功縱橫於大陸東南沿海,在據有臺灣後積極
從事反清復明的志願。為了籌措軍費,鄭成功會
販售臺灣出產的哪些產品以增加軍事預算?
(A)稻米、鹿皮 (B)蔗糖、樟腦 (C)糖、樟腦
(D)蔗糖、鹿皮
( )41. 歷史老師要同學發表對「鄭氏政權統治臺灣時期」
的歷史情況的看法,下列哪位同學的發言完全正
確?
(A)甲生:對原住民採取安撫政策,不以武力鎮壓
(B)乙生:禁止漢人從原鄉帶來宗教信仰 (C)
推廣甘蔗種植販售蔗糖以獲取外銷利益 (D)
丁生:國際貿易是統治政權的財源基礎
( )42. 王小庭在複習歷史時,將荷治、明鄭時期進行比
較如附表,根據表中內容判斷,表中哪項內容正
確?
項目
荷蘭
明鄭
統治時期
較短
較長
推展農作
甘蔗
稻米
政權財源
國際貿易
農業田賦
移民政策
招募漢人
禁止移民
(A)統治時期 (B)推展農作 (C)政權財源 (D)
民政策
( )43. 日本在十七世紀實施鎖國政策,只允許哪些國家
至日本貿易通商,其餘一律禁止?
(A)荷蘭西班牙 (B)荷蘭中國 (C)葡萄牙
(D)中國、葡萄牙
( )44. 依據附圖判斷,這些地名的設置,與鄭氏政權的
何項政策有密切關係?
(A)軍屯政策 (B)海禁政策 (C)鎖國政策 (D)
清廷經濟封鎖
( )45. 明朝政府因為倭寇的肆虐,因而實施海禁。倭寇
是指下列何者?
3
(A)荷蘭商人 (B)臺灣漁民 (C)中國乞丐 (D)
本海盜
( )46.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負責亞洲一切事務,其總部
設在下列何地?
(A)澳門 (B)馬尼拉 (C)巴達維亞 (D)熱蘭遮城
( )47. 顯青參加一場臺灣史研討會,討論內容以郭懷
一、戴潮春等人的事件為主,引起熱烈討論。由
此推斷,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科舉選才的機會不均 (B)民間百姓的反抗事
(C)行會組織的貿易衝突 (D)知識分子的改
革運動
( )48. 「南島語族」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
一半,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下列哪一
族不屬於「南島語族」的範圍?
(A)紐西蘭的毛利族 (B)南非的祖魯族 (C)臺灣
的達悟族 (D)夏威夷的玻里尼西亞族
( )49. 某本臺灣史書籍介紹一處史前文化遺址,這個史
前文化遺址的特色有()以採集與狩獵維生()
地點在臺灣的東部地區()該地靠近海邊當時
居民應該從事漁獵的覓食方式。請問:這個遺址
可能是下列何者?
(A)長濱文化 (B)卑南文化 (C)圓山文化 (D)
坌坑文化
( )50. 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為下列何處?
(A)臺灣 (B)菲律賓 (C)澳洲 (D)越南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