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民族國中 九年級 110 下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68.48 KB
頁數
4
作者
Scott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7-13,离现在 3 10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九年級國文科第1頁,共 4
《臺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 3學季成就評量九年級國文科》
一、國字注音(每格 1分,共 21 分)
1. 解除蒙「ㄅㄧˋ」
2. 金石「ㄧˋ 」文
3. 紅「ㄌㄧㄠˇ
4. 煙波釣「ㄙㄡˇ
5. 白「ㄌㄨˋ 」沙鷗
6. 萬戶王「ㄏㄡˊ
7. 犯顏直「ㄐㄧㄢˋ
8. 良「ㄔㄣˊ 」美景
9. 出泥不「ㄖㄢˇ
10. 「ㄊㄥˊ 」寫檔案
11. 「謗」議何傷
12. 相生相「剋」
13. 天上「謫」仙
14. 藥石針「砭」
15. 衣「冠」墓塚
16. 不可「褻」玩
17. 「期」年以後
18. 蘭「茝」蓀蕙
19. 新「醅」佳釀
20. 「闡」述道理
21. 飛揚拔「扈」
二、單選(每題 2分,共 40 分)
1. 「一望無□懸□勒馬□打□眥必報」
缺空處的字依序是下列何者(A)涯、崖、
睚、捱 (B) (C)涯、崖、
捱、睚 (D)捱、睚、涯、崖。
2. 下列各選項 中的顏色字何者「不
是」指真正的顏色? (A)「綠」楊堤紅
藻灘頭 (B)映日荷花別樣「紅」 (C)
秋江「白」燕沙鷗 (D)「金」風玉露一
相逢。
3. 有關詞、曲的比較,以下選項的說明何
不正確(A)詞有詞牌曲有曲牌
者皆要入樂依聲填寫 (B)詞有詩餘
長短句的別稱;曲有詞餘、鼓曲的別稱
(C) 詞和曲除正文外都可加襯字,使句
式變化較靈活 (D)詞尚文雅較婉約含
蓄;曲多不避俚俗,較淺白自然。
4. ()甲子()一旬()()一刻
()一季以上時間詞語時間從短至長
排列 ()
() 戊乙丙甲 ()丁甲戊乙丙
()丙甲乙丁戊。
5. 「今日不雨」中的「雨」字是「名詞轉動
詞」下列何者「不是」這樣的用法?
(A)「衣」錦還鄉 (B)「羊」補牢 (C)
「枕」戈待旦 (D)春風「風」人。
6. 因為人際關係的差異,稱呼用語也會隨
之改變。根據齊王鄒忌兩人的關係,
齊王應如何稱呼鄒忌(A)賢卿 (B)
(C)足下 (D)小哥。
7. 下列 中的字何組讀音兩兩相同?
(A)「散」曲/「散」 (B)「濟」南/
人才「濟濟」 (C)伯「父」/漁「父」
(D)目不「識」丁/默而「識」
8. 丁賈林最近剛學完語文常識,下列何者
完整且為句型結構?(A)
陽西下 (B)卻有忘機 (C)蘆岸
蘋渡口 (D)不識字煙波釣叟。
9. 下列有關韻文的敘述,何者正確?(A)
南朝民歌風格質樸豪邁活潑奔放 (B)
唐詩題材多元,聲律與對仗限制嚴格
(C)宋詞句數長短不限故稱長短句 (D)
元散曲除了能唱之外也有對白跟動作。
10. 下列詩句何者與〈天淨沙・秋思〉「夕陽
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心境最為接近?
(A)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
(B)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
(C)舊時王 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D)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11.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
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
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
夜微寒」( 晏殊〈清平樂〉下列何者所
描寫的季節與此曲「不同」 (A)西風
吹老鱸魚興晚節桑榆暮景(姚燧〈醉高
歌〉 (B)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
(柳永〈雨霖鈴〉 (C)亂灑衰荷
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柳永〈甘草子〉) (D)紗窗外玉梅斜
梅花笑人休弄影(馬致遠〈落梅風〉
九年級國文科第2頁,共 4
12. 下列「 」中的字經替換後,何者文意
「改變」了?(A)鄒忌「脩」八尺有餘
(B)形貌「昳」 (C)「孰」
與徐公美 (D)又弗如遠「甚」
慎。
13. 「無遠弗屆」一語表示雙重否定,意為
「沒有不能到達的地方」下列何者也是
使用「雙重否定」的用法?(A)不乾不淨
(B)不見不散 (C)無聲無息 (D)不離
不棄。
14. 修辭中的設問法,可分為「疑問」「激
問」「提問」三類「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屬於「疑問」修辭下列文句何者也使
用了「疑問」修辭技巧?(A)你道鐵公是
誰?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位鐵鉉
(B)我曾經替不相干的旁人做過什麼
(C)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
自己麼 (D)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
15. 潘耒〈日知錄序〉:「 崑山 顧寧人先生
生長世族少負絕異之資潛心古學
經諸史略能背誦精力絕人無他嗜好
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廢書。出必載書數
簏自隨,旅店少休,披尋搜討,曾無倦
下列成語何者最適合用來形容顧
寧人先生的讀書態度?(註竹子
編成的箱子(A)博古通今 (B) 披星
戴月 (C)數往知來 (D)孜孜不倦。
16. 「張岱在其《陶庵夢憶》一書中嘗言:
『人無癖不可與交其無深情也
這句子運用了「引用中的明引」修辭
列何者「不是」運用相同的修辭技巧?
(A)成功絕不是天生的!愛迪生說:「成
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百分之九十九的
努力就是最好的證明 (B)講話前要
三思因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才
不會因講錯話而得罪人 (C)胡適說過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想要有成就
就得下苦功 (D)曾國藩說:「做人從早
起起每人每日最重要的事就是早起
17. 下列 中的俗諺經替換後何者句意
不變?(A)不是任何事情都能避而遠之
或請他人代勞,「解鈴還須繫鈴人」,有
些事情就是得親自面對及處理→心病還
須心藥醫 (B)擔心,「船到橋頭自然
直」事情到最後關頭時自然會出現解決
的方法→船到江心補漏遲 (C)自古「英
雄難過美人關」如你這般豪氣的英雄也
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並不意外→柳暗
花明又一村 (D)原本不相識的我們
為這場為期五天的領袖營讓彼此相識進
而相知真正是「有緣千里來相逢」→有
眼不識泰山。
18. 「學邵平坡前種瓜學淵明籬下栽花
旋鑿開菡萏池高豎起酴醿架悶來時
石鼎烹茶無是無非快活煞鎖住了
猿意馬由這首元曲小令的內容來看
可知作者嚮往的是何種生活?(A)反璞
歸真 (B)為家 (C)揮金如土 (D)
遊手好閒。
19. 英國諺語「嘉言沒有行為相隨就像風
吹河邊蘆草關於這句話的說明下列
何者正確?(A)要多說好話多做好事才
能贏得他人的敬重 (B)待人處世要言
行合一才能產生真正的功效 (C)古往
今來許多聖賢的言行,都值得後人效法
(D)多親近大自然才能真正領悟為人處
世的哲理。
20. 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
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
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
願無違依據本詩的內容下列何者是
陶淵明最大的心願?(A)五穀豐登六畜
興旺 (B)善天下,利國福民 (C)
衣節食開源節流 (D)恬淡自適心靈
自由。
三、閱讀題組(每題 3分,共 39 分)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
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
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
九年級國文科第3頁,共 4
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
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已
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歐陽脩〈醉
翁亭記〉
1. 關於「醉翁亭」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
由太守建造並且命名 (B)位於滁州西南兩峰
之間 (C)可以仰望釀泉景觀 (D)常有州民休
憩遊樂。
2. 下列文句的修辭與「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
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
之樂其樂也相同?(A)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
不興則刑罰不中 (B)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
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C)清泠之
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
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 (D)以賂秦之地
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3. 歐陽脩在文中書寫的心態與下列哪句最相似?
(A)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
傷先帝之明 (B)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C) 李深源、元克
己時同遊皆大喜自意外 (D)何處無夜?
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二人耳。
()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
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
春,其機暢也。
() 一恨書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
月臺易漏四恨菊葉多焦五恨松多大蟻
六恨竹多落葉;七恨桂荷易謝;八恨薜蘿
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有毒。
──張潮〈幽夢影〉
月臺:觀月的樓台 薜蘿:薜荔和女
蘿,為叢生的植物 虺:古書中的毒
蛇,或指蜥蜴
4. 第一則的「讀書時節」在下列哪個讀書
情境較為合宜?(A)小苛在上元節讀〈戰
國策〉 (B)小柏在中元節讀〈三國演
義〉 (C)小余在重陽節讀〈韓非子〉
(D)小王在冬至夜讀〈金剛經〉
5. 第二則中的敘述可以如何推論作者的性
格?(A)感逝傷懷 (B)多愁善感 (C)
惡如仇 (D)憤世疾俗。
6. 從二則選文中,可以推論張潮對生活具
有什麼樣的態度?(A)怨天尤人 (B)
生夢死 (C)品味生活 (D)苦讀不已。
崇禎二年中秋後一日,余道鎮江往
兗。日晡,至北固,艤舟江口。月光倒
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天為
白。余大驚喜。移舟過金山寺,已二鼓
矣。經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
漏月光,疏疏如殘雪。余呼小僕攜戲
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蘄王金山及
長江大戰諸劇。鑼鼓喧闐,一寺人皆起
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張口,
呵欠與笑嚏俱至,徐定睛,視為何許
人、以何事何時至,皆不敢問。劇完,
將曙,解纜過江。山僧至山腳,目送久
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噀:將水含在嘴中噴出,泛指噴射。
摋:揉。翕然:忽然。
──張岱〈幽夢影〉
7. 作者舟行經北固樓見到的「噀天為白」的
景況最有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A)大雪
紛飛 (B) (C) (D)
鬼怪作祟。
8. 作者與僮僕至金山寺唱戲的時間較可能包
含下列哪個組合?(A)寅時-辰時 (B)
時-巳時 (C)亥時-寅時 (D)未時-酉
時。
9. 文中「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的意思
是?(A)月光透進林中稀疏的樣貌宛如春
天殘雪 (B)初春的殘雪散落在林中,像
是月光一樣 (C)月光與殘雪在林中交互
輝映 (D)月光在稀疏的林中閃爍,林外
落有殘雪。
九年級國文科第4頁,共 4
10.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金山寺僧人因
觀賞張岱夜戲趕到驚喜 (B)鎮江暮色
張岱感到驚喜 (C)張岱趁僧人早起
時唱戲酬謝 (D)張岱唱戲結束後寄宿
金山寺中。
《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及《羅密歐與茱
麗葉》如今被世人稱作「東方的羅密歐與
茱麗葉」和「西方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兩者都闡述了在那個年代的現實面與有情
人心中的傷痛而無可奈何,身處在自由戀
愛的時代的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想像,只能
透過古人留下的文書記載去體悟他們的哀
愁與遺憾。
經由上面的論述,本文最後在此提出以
下的結論:身分與價值觀是這兩個悲劇的
主軸,《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兩個家族的
仇恨使他們無法跨越眼前的界線,因而將
自己逼到殉情的地步,他們的年齡正與我
們相仿,然而我們此時正風行著自由戀
愛,他們的痛苦,恐怕我們是無法體會
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則是被世俗的眼
光所局限,在那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
世族」並輕視門戶不如己者的時代,留下
了這流傳了千古百世的淒美遺憾,令人不
勝唏噓。
這樣的價值觀深深影響了愛情的走向。
羅密歐與茱麗葉選擇私訂終身,表現出無
懼無畏,為愛而活的精神,在得不到父母
的支持下,才做出私奔這種不明智的舉
動;梁山伯與祝英台拘束在舊時代的框架
中,因此使得梁山伯因悲憤重病而死亡,
祝英台尾隨情郎投身墓中,幻化成蝶。她
們都選擇了追隨心上人的腳步而離開這滾
滾塵世,等待來生能再相會,留下後人無
限的嘆息。
(節錄自
磐石高中
徐慧賢/陳彥瑜/
丁浩〈梁山伯與茱麗葉
跨越東西方的
淒美絕戀〉
11. 關於這兩個中外的愛情故事,其共通點
很多,但「不包括」下列何者? (A)
後都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欣慰 (B)
分與價值觀是這兩個悲劇的主軸 (C)
闡述有情人心中的傷痛與無可奈何 (D)
故事結尾都是以生命結束的悲劇收場。
12.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是指哪一方
面的歧見? (A)學歷 (B)財富 (C)
名聲 (D)門閥。
白鶺鴒飛過
lalu
島的肩胛時/天方才
醒轉過來/把月潭的水波留給昨夜咀嚼
/而茄苳樹則迎著朝陽/以日潭為鏡/
在晨風中梳理亂髮/彷彿白鹿還奔馳於
潭畔小路/翻過山越過嶺在山桂花的
指點下/眼前奔入一泓明珠/這才睜開
了邵族的天空
三百年來,風來過,雨來過/水草搖
曳,把日精月華/送到祖靈
paclan
安居
lalu/這一切老茄苳以年輪清楚銘刻
/潭畔的山櫻或許也依稀記得/蔓草中
深烙的邵人腳印/如何狂奔如何匍匐如
何抬起而又跌落/一樁樁心事,且交
古月鑑照/明潭本是邵族家鄉/今為
臺灣靈魂之窗(向陽〈明鑑詠日月潭〉
註:
lalu日月潭中的小島名白鹿
傳說中邵族因追趕白鹿而發現日月潭
paclan:邵族的最高祖靈。
13. 根據本詩下列詩句的說明何者最恰
當? (A)「眼前奔入一泓明珠」
(B)「這才睜開了邵族的天空」
日月
潭使邵族
(C)「老茄苳以年輪清楚銘刻」
邵族
人在茄苳樹上刻木記事 (D)「一樁樁
心事且交玉山古月鑑照」
表達邵
族祖靈對後人的期許。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