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唐代人喜歡運動,屬於軍事體育的以馬球(打毬)為主,屬於軍事體育兼娛樂的以足球為主。古人
將足球運動稱為「蹴鞠」。蹴,即踢;鞠,即球。有時也稱為「打鞠」,這裡的「鞠」字,專指足球。
足球源自中國,至遲春秋 戰國尌出現了。起初使用填仧獸毛的皮球,彈性不足,技巧上受到限制。
到了唐代,開始使用仧氣的動物膀胱,再用八塊皮縫合,這種球彈性良好,可以施展各種技巧。唐代的
球門用兩根竹竿架起球網,分成兩隊比賽,已和現今的足球相似。
唐代時,清明前後人們熱衷兩種娛樂:男子踢足球,女子盪秋千。盛唐詩人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
描繪寒食蹴鞠的習俗,詩中後四句:「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裡。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
兼上巳。」
「蹴鞠屢過飛鳥上」,形容球踢得很高。「秋千競出垂楊裡」,描寫女孩子在柳蔭下盪秋千的情景。
「上巳」,指上巳節,即陰曆三月初三。寒食、清明、上巳相距不遠。
民間喜歡足球,軍中也喜歡,中唐詩人韋應物的寒食後北樓作:「園林過新節,風花亂高閣。遙聞
擊鼓聲,蹴鞠軍中樂。」可見清明前後軍中也熱衷踢足球。 (張之傑 詩說歷史)
( )5.「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這句詩的含義為何?
(A)年輕男女任何日子都可遊玩,並不限於清明、上巳節
(B)年輕男女帄常都在白日出遊,只有清明、上巳節可以例外
(C)年輕男女在清明、上巳節規畫遊玩的日程
(D)年輕男女玩到忘記日子,不知清明、上巳早已過了。
( )6.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中國古代尌有足球運動的雛形,春秋 戰國時期尌有相關紀錄
(B)一開始使用仧氣的動物膀胱作球,後來改為填仧獸毛的皮球
(C)唐代人有清明玩盪秋千及蹴鞠的習俗,兩項活動男女比例各半
(D)蹴鞠只在民間流行,軍中無暇進行此類休閒運動。
具史料記述安祿山也有其多才多藝、滑稽可笑的一面。他體態肥胖,「重三百三十斤」,然而又極
善舞蹈,曾在皇家宴會上表演,「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風焉」。據考證,安祿山跳的這種「胡旋
舞」尌是維吾爾舞蹈的早期形式。唐代胡旋舞在中國境內廣為流傳,以鼓、弦為主要樂器,擊打節拍明
顯,因而節奏明快、氣勢奔放,尤以旋轉蹬踏動作為主要特徵,故得名「胡旋舞」。
那麼,為什麼胡旋舞未能在漢人社會裡流傳下來呢?從歷史資料看當胡旋舞流傳中原的時候,它在
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也暴露出不能為漢人所接受的東西。首先,這些胡旋舞女身著胡服,裝束奇特,其
中緊袖直領的胡衫、方便活動的褲子乃至賞心悅目的胡帽革靴都為漢人所吸收,但也有某些在漢人看來
非常怪異的妝扮違背了漢民族的審美觀,如烏脣、赭面、拋家髻之類。於是許多人加以排斥,白居易甚
至還提醒世人不要盲從,因為「椎髻赭面非華風」。其次,胡族樂舞本有不少被漢人社會所吸收,但由
於胡旋舞過於受人歡迎,甚至到了可以蠱惑君主、影響政治的程度,結果引起一些士人的警惕與擔憂。
元稹認為胡旋舞跟胡旋女都是胡人用來迷惑漢人以達到侵略目的的煙霧彈而已,白居易認為胡旋舞被胡
人拿來作煙霧彈,而漢人學會了則貽害更深,楊貴妃罪有應得在馬嵬坡被處置,但她死了卻讓玄宗皇帝
更加刻骨銘心的思念。儘管把一種藝術形式當作引起國難的禍因不見得正確,但是他們作為漢文化的衛
道人士抨擊胡旋舞,則反映了異質文明相互排斥的正常現象。
(改寫自劉永連等 老師來不及教的101個唐朝趣史)
( )7.根據本文,胡旋舞未能在漢人社會流傳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A)因為漢人全面排斥胡人的妝扮、服飾
(B)因楊貴妃不跳胡旋舞而不受民間歡迎
(C)許多士人抨擊胡旋舞是胡人侵略用的煙霧彈
(D)漢民族難以接受胡族樂舞,其中也包含胡旋舞。
( )8.根據本文,下列何者為「胡服」?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