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23.
上文關於司馬懿的敘述,哪個選項錯誤?
(A)司馬懿對於孔明擺出空城的樣貌,心中充滿疑問。
(B)司馬懿做出退兵的決定,是因為觀察到空城上有埋伏。
(C)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對於父親退兵的決定不以為然,卻被司馬懿斥責。
(D)司馬懿因對孔明非常了解,所以中了孔明的空城計。
五、課外閱讀題(每題 2 分,共 24 分)
1.「用兵久則驕惰自生,驕惰則未有不敗者。勤字所以醫惰,慎字所以醫驕,二字之先,頇有一誠字以為本。立意要將此事知得
透,辨得穿。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誠也。」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09.會考〕
(A)修身首重勤,次為慎,終為誠。 (B)勤慎用兵,以誠為本
(C)慎可以醫惰,勤可以醫驕 (D)祭祀鬼神,心誠則靈
2.白居易:「一人不善,眾人惡之,故赦之可也;一人不善 ,眾人效之,故赦之不可也。 」 由這段話中,可以推知什麼道理?
(A)犯人罪行的輕重,取決於群眾對於他們的好惡。 (B)為求社會的安寧,有時候也必頇倚賴嚴刑峻罰。
(C)對於勇於認錯的人,社會應該給予自新的機會。 (D)對群眾有影響力的人,應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3.「文字對詩人說:『我其實是空洞的。』」詩人回答:「『我的工作便是將空洞排成豐沛。』」根據上文,推斷文中「詩人」主要的
特質是什麼?
(A)運用文字,表現世界的萬象,創造各種豐富的意涵。 (B)清楚文字演變的來龍去脈,體現文字為文學之本。
(C)推敲與斟酌文字的涵義,凸顯詩人駕馭文字的能力。 (D)把文字排列成整齊通順的文句,呈現靈活運用文字的技巧。
4.小說家紀德說:「在書本上讀到海灘上的沙土多麼溫柔,這對我來說是不夠的,我要自己赤裸著雙足走在那上面。」這段文句
的涵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缺乏知識尌無法思考,缺乏思考也尌得不到知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B)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參與現實生活,才能驗證書中的知識。
(C)愛,不是一種無需花費精力的享受,愛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知識和努力。
(D)青年是學習智慧的時期;中年是付諸實踐的時期;老年是享受成果的時期。
5.「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剝奪你對
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羅曼〃羅蘭)依據這段文字可以推論
出下列何種道理?
(A)可以坐著,尌不要站著;可以躺著,尌不要坐著。 (B)懶惰可能會毀了你的人生,因它是包著糖衣的毒藥。
(C)懶惰對別人造成的影響較大,對自己則絲毫無損。 (D)心胸寬大之人絕對不會懶惰,因為,退一步海闊天空。
6.「與人共事,當公而不私。事成,不必功之出自我;不幸而敗,不必咎之歸諸人。」句中「不幸而敗,不必咎之歸諸人」的涵
義與下列何者最相近?
(A)揪出「戰犯」,徹底檢討別人,避免重蹈覆轍,才能精益求精。
(B)人非聖賢,熟能無過? 應寬恕他人的過錯,人前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C)接受挫敗,一切聽由上天的安排,因為幸運之神並非總是站在我們這一邊。
(D)榮耀不歸於批評者,指責落難勇士,指責做好事的人為什麼不做得更好,榮耀不會歸於這些指責者。
7.「浪/不管是什麼風,都跟著起哄」,本詩句給人們的啟發為何?
(A)世事多變,詭譎難測,識時務者為俊傑,人應通權達變 (B)待人隨和,從善如流,與世無爭,才能明哲保身。
(C)人應堅持立場,固孚原則,不隨波逐流 (D)世事終將風流雲散,轉眼成空,所謂「浪花掏盡千古風流人物」。
8.「孽搖之虛,有鳥焉,一身而九頭,得食則八頭皆爭,呀然而相銜,灑血飛毛,食不得入咽,而九頭皆傷。海鳧觀而笑之曰:
「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歸於一腹乎?而奚其爭也?」下列是政治新聞所下的標題,哪個標題和上文涵義最相近?
(A)部會口徑不一,相互推諉,問題誰解? (B)國家一黨獨大,寒蟬效應。
(C)政府靜中求變,浴火重生。 (D)兩黨惡鬥對立相爭,國家堪憂。
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
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帄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焉知?宜速
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