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5. 右圖是關於我國《憲法》中人民基本權利的分類,榆婷在上完課後,在課本上加了甲、乙、
丙、丁四個註解,下列何者最適合做為「甲」註解的內容?
(A)農民向政府單位陳情,希望能妥善整治灌溉河川 (B)桃園市推動的敬老愛心卡可享
有更多的補助優惠 (C)有宏報名參加司法官的國家特考 (D)子煒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
己製作的神龕模型作品。
16. 牧野之戰是中國信史上第一個被記載可信的王朝決戰,周武王聯合其他方國部落的部隊與商紂王雙方大戰於牧野,是周王
朝取代商王朝的關鍵戰役。我們可以從牧野之戰看出商代封建制度的發展內涵,請問:下列何者敘述可當作牧野之戰的解
讀?
(A)商王與大多數諸侯保持合作關係 (B)商王已能有效控制天下的諸侯
(C)商代的封建制度並不穩固 (D)商朝為中央集權的國家。
17. 古人認為,人死之後,鬼魂依活人給他們的供奉享祀而居,否則變為孤魂野鬼。古代禮制中的宗廟,正是供給祖先亡靈居
處的所在。周代禮制規定祖先宗廟之祭:「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人一廟,庶人(平民)無廟,只能進行家
祭。」請問:上文敘述所反映出的「禮樂體制」其作用為何?
(A)表達對祖先的戒慎恐懼 (B)強調上下有序、尊卑有別 (C)凝聚宗族間的情感 (D)強化對統治者的效忠。
18. 子真在電視上看到一部有關於隋唐時期,東亞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紀錄片,請問:下列選項中哪一句旁白才符合史實?
(A)越南北部以唐代制度為藍本進行「大化革新」 (B)高句麗模仿漢字創造自己的文字「片假名」
(C)大食因為戰爭失敗而派使者向唐代求親,造成中國的造紙術西傳 (D)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全力模仿中國漢字、儒學
而有「君子國」之稱。
19. 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社會現象,世家大族掌握政治、經濟與社會特權,婚姻講求門當戶
對,甚至連皇帝也很難干涉。上品、下品的分級與曹魏時期開始實施的九品任官制有關。請問:此制度的創立背景為何?
(A)封建崩解,世襲貴族沒落 (B)百家爭鳴,平民崛起任官
(C)戰亂動盪,官員無法推舉人才 (D)世族沒落,國家用人唯才。
20. 佛教的發源地為印度,如今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然而現今的印度並非佛教大國,反而是鄰近的中國擁有眾多的佛教信
仰人口。請問:關於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佛教在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中國 (B)魏晉南北朝的政治安定、佛經大量翻譯與與統治者提倡使得佛教廣
為流傳 (C)北魏孝文帝把改信佛教列為漢化政策的要求之一 (D)唐朝時玄奘大師赴印度取經並有系統地翻譯佛經,
對中國佛教發展貢獻很大。
請閱讀下列短文,回答第 21、22 題
21. 中國歷史上秦朝、漢朝及明朝都曾舉國之力修築長城,請問:長城的主要功能為何?
(A)防止塞外草原民族的入侵 (B)避免黃河改道造成氾濫
(C)中原華夏民族爭霸的國界 (D)阻擋蒙古沙漠持續擴大。
22. 關於長城的迷思是「創建者是秦始皇嬴政」。但長城其實在戰國後期就開始陸續修築,〈圖壹
〉為戰國時期的位置圖,若是根據長城的功能來判斷,請問:哪一國不可能修築長城?
(A)秦 (B)燕 (C)楚 (D)趙。
23. 西漢初年,社會經濟有待逐步恢復,國力還很虛弱,統治者偏愛「與民休息之學」。後來經過
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社會經濟全面恢復。請問:文中敘述的「與民休息之學」是指何種學派?
(A)法家學說 (B)黃老學說 (C)儒家學說 (D)陰陽五行學說。
24. 亮亮在下課後與同學們玩一款有趣的歷史主題桌遊,在遊戲過程中他看到許多古地名,包括河
西四郡(敦煌、武威、張掖、酒泉)、玉門關、陽關、樓蘭、焉耆、龜茲、疏勒、于闐、大宛、大月氏、安息與大秦等。請
問:桌遊的主題應該是下列何者?
(A)商周時期與四方諸侯的關係 (B)秦朝與匈奴的關係與交流
(C)兩漢對西域的經營與絲綢之路 (D)隋唐盛世的西域與絲綢之路。
25. 西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大一統的秦朝所推行的政策及典章制度,對日後中國歷史的影響,可說是廣泛而深遠。
請問:下列關於秦始皇的統治措施何者正確?
(A)實行郡縣制度,分封皇子到各地管理有助於中央集權 (B)沿用上古傳說中「黃帝」的君王稱號來彰顯自己的功勞
(C)統一文字及語言,方便全國各地文化及消息的流通 (D)將人民編入戶籍並頒布法律嚴格管理,使國家賦稅制度更
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