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承上題,請問:下列哪些是此時期由外國傳入中國的事物? (甲)儒家經典 (乙)園林建築 (丙)坤輿萬國全圖 (丁)幾何原
本 (戊)指南針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27. 康熙皇帝不僅勤於學習外國文化,在政治上更是開啟了清朝長達百餘年的康雍乾盛世。請問:以下哪些地方於清盛世納
入大清帝國的版圖? (甲)蒙古 (乙)西藏 (丙)新疆 (丁)臺灣 (戊)朝鮮 (己)琉球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戊 (C)乙丁戊己 (D)甲丙丁戊。
28. 道隆是生活在明代後期富甲一方的徽州商人,下列何者為其生活寫照?
(A)在中國各地做生意的道隆,經常使用紙幣進行交易
(B)因坊市制度的實行,道隆開設新店鋪時的地點受到嚴格限制
(C)道隆加入的徽州商幫在北京興建了會館,作為同鄉商旅的住所
(D)道隆可能遇到靖康之禍而使得他的生意大受影響。
29. 聖賢在整理明清時期對外貿易發展的筆記時,一時粗心寫錯了某個內容。請問:下列哪個內容有誤?
(A)明代為防倭寇,曾實施海禁,不准人民出海,也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通商,因此對外貿易以朝貢貿易的方式為主
(B)明太祖時派遣鄭和多次前往西洋,使明帝國聲威遠播,也擴大了朝貢貿易的範圍
(C)除合法的朝貢貿易外,不少海商也進行了蓬勃的走私貿易
(D)因為新航路與新大陸的發現,歐洲人以白銀大量購買中國商品。
30. 又禾看到書上寫著「兩宋時期,宋代學術的開放性、相容性和創造性,為儒、釋(佛)、道三教理論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
件。北宋哲學家將儒、釋、道進行了調和,孕育出中國古代社會最完備的新儒學體系—理學。」請問:以下何者與上述
主題最為相關?
(A)朱熹編寫四書集注,是理學的經典著作,並成為後代科舉考試定本
(B)朝貢貿易的開展,使儒學吸收不同文化與思想,最終形成了理學
(C)造紙術的發明,大幅促進宋元理學的發展與傳播
(D)北宋沈括著有夢溪筆談,記錄了當時理學發展概況。
※請閱讀以下文章,回答第 31-33 題:
中國農業最尖銳的九大問題!
一,糧食年年豐收,國家庫存很多,消化不掉,糧價過低,國家鼓勵休耕!
二,農產品因販賣通路不順導致經常滯銷,農民種地像賭博,收益得不到保障!
三,農藥化肥產能過剩,農資不斷漲價,種地成本不斷提高!
現在農資貴的三大原因:
(1) 長期追求產量,貪婪的掠奪土地的肥力,導致土壤越來越貧瘠。
(2) 幹農資的人越來越多,農資行業要養活越來越多的人,這就導致要賣更多農資,賣更多農藥化肥給農民,所以農
民用的農藥化肥越來越多。
(3) 農資圈的營銷活動太多,羊毛出在羊身上,導致農民負擔越來越重。
四,農村勞動力匱乏,人工成本高!種植大戶大部分都在賠錢,農業缺乏經營人才!
五,農業缺乏基礎建設與風險管理,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差。
六,國家對農民補貼很多,但是基層腐敗嚴重,又無法可管,導致農民拿不到補貼
七,外出打工難,返鄉創業更難。
八,農村適齡單身男青年更難娶到媳婦兒。
九,政府缺乏相關的配套措施與法規,導致生活難養老更難。
節錄自:周海明,王云庭,《中國農業最尖銳的九大問題!》。天寶農業技術服務平臺,25 August 2018。知乎,Date of access 27
November 2020,〈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271538〉。
31. 根據上述的文章中,提到許多中國的農業發展問題,也不難看出農業為國家之本,然而其生產的過程中有著重重的風險
和挑戰。下列的選項中,哪一個農業發展議題並沒有出現在文章中?
(A)為求經濟發展,導致工業用水排擠農業用水 (B)農地因為過度利用,導致土地肥沃度下降
(C)單位農地生產成本太高,導致生產利潤有限 (D)經濟發展的腳步太快,導致相關法規跟不上
32. 根據上述文章中的第一項、第二項內容,不難看出中國的糧食生產有過剩與銷售上的困難,甚至影響到農民的生計維
持。如果以整個國家政策的制定走向來看,下列哪一項建議可以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並能兼顧市場買賣雙方的立場,
及方便政府推行政令,進而達到三贏的局面?
(A)利用市場淘汰機制,將發展良好的農家留下並擴大發展 (B)規劃生產專區,限制農民生產農產品的種類與數量
(C)建立大數據的資料庫進行分析,科學化生產與網路管銷 (D)保障所有農產品的價格,確保農民整體的實際收益
33. 上述文章曾提到生產風險,而所謂的生產風險有很多時候和氣候有關。如果中國政府為了
確保農民生存權益與糧食生產量,計畫推行農業生產保險制度,必須考量一地的氣候型
態,同時也需要留意水資源的利用情形。右圖(一)為中國水資源短缺分布圖,哪一個區域
因為氣候特性以及人為因素,導致糧食作物生產風險高,因此必須提高要保費用?
(A) (B) (C) (D)
-----請接續第三張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