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關於文中具荷拉的遺產,若以台灣的民法來推敲,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從文中可以推知,具荷拉的哥哥應該拿不到遺產 
(B)遺產屬民法規範的財產關係  (C)從文中可以推知,父親與哥哥可以各得一半遺產  (D)若具荷拉父親想拋棄繼承,可以在三
個月內向戶政機關申請。 
13.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1998 年的具荷拉不可單獨收受別人的贈與  (B)2006 年的具荷拉為限制行為能力人,與受監護宣告者
同  (C)2006 年的具荷拉可與房東簽立租賃契約  (D)2006 的具荷拉,為限制責任能力人。 
 
 
 
 
 
 
 
 
 
 
14. 法官依據法律判決後造成整個社會譁然,請問下列論述,何者正確? (A)甲:根據犯罪構成的三要件來說,法官應是認為鄭姓男
子不具責任能力  (B)乙:法官應依據民眾的想法再配合法律來做判決  (C)丙:鄭姓男子應是裝瘋,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D)丁:法官
應是認定鄭姓男子之行為屬阻卻違法行為。 
15. 關於鄭姓男子無票乘車行為,下列何者解讀正確? (A)大雄:此行為屬侵權行為,負損害賠償責任  (B)小夫:此行為違反權利濫用
禁止原則  (C)靜香:  鄭姓男子的法定代理人負連帶賠償責任  (D)鄭姓男子屬限制行為能力人,所以無法單獨買車票。 
16. 德皇威廉二世在西元 1900 年7月2日發佈一道命令:「你們知道,你們面對一個狡猾的、殘忍的敵人。假如你們遇到他,記
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戰俘。你們要勇敢地作戰,讓中國人在一千年後還不敢窺視德國人。」結果德國人在這場戰爭中
異常殘忍,殺害了許多無辜的中國人。請問:為什麼德國人會如此的憤慨? (A)中國奪取德國的經濟利益,使德國心生不滿 
(B)中國在一次大戰中對德宣戰,引起德國反擊 (C)義和團事件中,拳民仇視並殺害德國人 (D)三國干涉還遼後,中國拒絕給
予德國利益。 
17. 民國初年新文化運動的推行,使得學術思想文化上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請問:下列有關新文化運動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引進了許多西方民主與科學思想  (B)由蔡元培創辦新青年雜誌而揭開序幕  (C)使得白話文學開始受到重視  (D)間接促成中國
共產黨的成立。 
18. 「湖南獨立,使武漢無後顧之憂,並可獲得直接援助;上海獨立,使革命軍餉械獲得供應,並引起國際注意;南京獨立,則
奠定長江下游的基礎。」請問:上述資料是在何事件後的敘述?  (A)日俄戰爭  (B)八國聯軍  (C)武昌起義  (D)二次革命。 
19. 位於新竹的國立清華大學建校源自庚子賠款中的不實款項退款,百年後,這筆退款仍在運作。前清大校長陳力俊說,即使到
現在,每年還收到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支票。請問:以下何者正確?  (甲)庚子賠款與八國聯軍有關  (乙)戰爭的原因是義和團
事件  (丙)這個條約除了巨額賠款,還允許各國軍隊駐軍北京,造成嚴重國防問題  (丁)這賠款來自北京條約的簽訂  (A)甲乙丙 
(B)甲乙丁  (C)乙丙丁  (D)甲丙丁。 
20. 民國 6到17 年的南北分裂時期,中國境內出現了兩個政府,民間流傳著「民猶是也,國猶是也,無分南北;總而言之,統
而言之,不是東西」的對聯,嘲諷當時南爭北鬥的政治亂象。請問:此時期的南、北兩個政府分別位於何地?  (A)南京、北
京  (B)廣州、北京  (C)武漢、南京  (D)廣州、天津。 
21. 大天要上臺報告「慈禧太后與清末的國運」,請問:下列哪一事件不會出現在這份報告中?  (A)慈禧與各國簽訂「東南互保辦
法」  (B)慈禧發動戊戌政變,軟禁光緒皇帝  (C)慈禧默許義和團排外,向各國宣戰  (D)慈禧為挽回民心,推動庚子後新政。 
22. 民初時仍有一支軍隊仍堅持留著辮髮,表示對大清朝的懷念,當時被稱為「辮子軍」。後來該軍隊的領導者於民國 6年穿著
清代朝服,前往清宮迎接皇帝重新建立大清王朝。上述事件的前後因果關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這個重新繼位的皇帝
是溥儀  (B)辮子軍的領袖是張勳  (C)起因為黎元洪與段祺瑞兩人衝突  (D)因而引發保路運動,推翻了帝制。 
23. 有學者指出,清朝末年是一連串的刺激與回應,清朝總是在面臨危機時,才知道要改進。請問:以下何配對正確?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4. 五四運動時期, 曾有「還我青島」、「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斷送」、「內除國
賊,外抗強敵」等口號。請問下列有關上述口號的解讀何者正確?  (A)「還我青島」
是要求德國歸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強佔的山東青島  (B)「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
以斷送」是抗議列強允許日本侵占山東  (C)「外抗強敵」是抗議英、法等西方列強對
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D)「內除國賊」是反對袁世凱接受德國的「二十一條要求」。 
25. 楊度等人發起籌安會,強調「非立憲不足以救國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憲」。經籌安會大力鼓吹後,民國 4年11 月國民代表
大會所選出的各省代表,推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請問:關於袁世凱稱帝的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宣布民國五年
為洪憲元年,故被稱為洪憲帝制  (B)稱帝前袁世凱已經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  (C)蔡鍔、唐繼堯在南京組織軍隊討袁  (D)列
強與親信皆不支持袁世凱,最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