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9.( )關於酸鹼中和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酸鹼中和後會產生水和鹽類                                  
                (B)中和後的溫度可能會上升或下降 
                (C)鹽酸與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和後,參與反應的粒子為 Na+與Cl-  
                (D)硫酸和氫氧化鋇的酸鹼中和後,會形成溶於水的硫酸鋇。 
 
30.( )下列物質所含鹽類成分的化學式,何者錯誤?  
                (A)洗滌鹼, NaHCO3 (B)石膏, CaSO4 (C)大理石, CaCO3 (D)食鹽, NaCl。   
 
二、進階題:(31~35,每題 2分,共 10 分) 
31( )雜誌上的一篇報導如下: 
                「海水因二氧化碳等非金屬氧化物的增加而酸化(一),嚴重影響珊瑚和其他分泌碳酸鈣的海洋生物生存。 
                    因海水氫離子的濃度增加,這些海洋生物的碳酸鈣外殼可能會遭到分解(二)。」 
                關於此報導畫底線處內容的判斷與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A)第(一)句合理,因為這些氧化物溶於海水中會使海水 pH 值增加  
                (B)第(一)句不合理,因為這些氧化物溶於海水中會使海水 pH 值下降  
                (C)第(二)句合理,因為這些海洋生物的碳酸鈣外殼會與氫離子反應  
                (D)第(二)句不合理,因為這些海洋生物的碳酸鈣外殼不會與氫離子反應。 
 
32.( )已知甲、乙、丙、丁四種粒子為原子或單原子離子,其單一粒子的原子序與電子數如表所示。關於此四種粒子的敘
述,下列何者正確?   
 
 
                (A)甲、丙均呈電中性 (B)乙、丙是相同的原子  (C)乙、丁的帶電量相同 (D)甲、丁的質子數均大於電子數。 
 
33.( )野外露營或攀登高山時,鎂塊常是求生必備的物品之一。將鎂塊削成碎片,在潮濕環境或強風吹襲中,仍然能引燃
柴火,是一種較不受環境限制的野外生火方式。關於將鎂塊「削成碎片」的動作,主要是考慮下列何種影響反應速率
的因素? (A)溫度 (B)催化劑 (C)物質本質 (D)接觸面積。 
 
34.( )市售防曬霜依其阻擋紫外線的原理,分為物理性和化學性兩種。 
                物理性防曬霜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TiO2)或氧化鋅(ZnO);化學性防曬霜的主要成分為柳酸酯(C15H22O3)或肉桂酸酯
(C18H26O3),均為酯類。根據上述,判斷物理性和化學性防曬霜的主要成分分別屬於有機或無機化合物?  
(A)物理性和化學性皆屬於有機化合物  
                (B)物理性和化學性皆屬於無機化合物  
                (C)物理性屬於有機化合物,化學性屬於無機化合物  
                (D)物理性屬於無機化合物,化學性屬於有機化合物。 
 
35.( )阿永取 1L 的0.5M 氯化鋇(BaCl2)水溶液與 1L 的0.5M 硫酸鈉(Na2SO4)水溶液混合,立刻產生白色沉澱。他將溶液過
濾,取出沉澱物進一步實驗,確認成分為硫酸鋇,含量為 0.5 莫耳,而過濾後的澄清濾液,經測試發現在室溫時具有
良好的導電性,則濾液中「主要的」導電粒子為下列何者?    
(A) H+、OH- (B)Na+、Cl- (C)Ba2+、Cl- (D)Na+、SO42-。 
 
 
 
 
 
【試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