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 1 學期 8 年級第 1 次定期考試歷史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1
ㄧ、選擇題 (1~20 題,每題 3 分;21~30 題,每題 4 分,總分 100 分)(請將答案畫記在答案卡上)
( )01、戰國時代,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新制度讓秦國有效掌握全國人口數量,進而擴大徵兵的規模,最終統一六國,
請問該制度相當於今日的何種制度? (A)戶籍制 (B)司法制 (C)地方自治制 (D)中央集權制。
( )02、蘇秦琴翻閱中國歷史書籍看到一個圖表,如下圖所示。請問:西周到戰國時期,貴族和平民地位曲線的變化,是
下列何種因素所造成?
(A)科舉考試促進階層流動 (B)地方人才受到推舉 (C)太學普遍設立 (D)國君「用人唯才」。
( )03、漢朝文人張衡描繪長安繁華的《西京賦》中寫道:「臨回望之廣場,呈角牴之妙戲……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
相逢。」記載著維吾爾族的走鋼絲等雜耍技藝。請問:這些技藝會出現在黃河流域的長安城,應與下列何者較為
相關? (A)唐太宗對外族態度開放 (B)漢初與匈奴和親、貿易 (C)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D)秦始皇增築長
城保護西域。
( )04、一本傳記中寫道:「他曾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其趨於富強,並要求各地諸侯應該共尊周天子的共主地位,
協助小國攘除夷狄等族群的威脅,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上述傳記應該是下列何者?
(A)《嬴政傳》 (B)《孔子傳》 (C) 《商鞅傳》 (D)《管仲傳》。(習作題)
( )05、游花豆遠從阿拉伯來到長安城做生意,欽佩長安這座帝國首都,是東西文明的交會中心。這裡隨處可見西域人、
印度人、新羅人、日本人等,充滿異國風情的多元風貌。請問:關於游花豆的時代,還有可能會提到下列何事?
(A)萬里長城於此時興建完成 (B)張騫成功開通絲路 (C)北魏孝文帝召見各國使節團 (D)外國人可在長安城擔
任政府官員。
( )06、姬康是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才子,縱有一身才華,卻因並非出身官宦大家族,所以只能被中正官評定為一個小縣
官的等級。依據上述內容,可看出姬康所處的時代出現下列哪一社會現象? (A)布衣卿相,平民崛起 (B)貴族
身分世代相襲 (C)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D)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 )07、東晉的官員不論祖籍,大多使用西晉首都的洛陽語言,而人民卻說當地南方民族的語言。關於這個現象,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是受到漢化政策的影響 (B)南遷的人民因應在地生活的需求 (C)統治者為爭奪南方資源
(D)為恢復北方經濟所採取的措施。
( )08、西元八世紀,阿拉伯帝國率領遠征軍出發,前往東方大唐帝國占領的土地。傳聞這支遠征軍擊潰了駐紮該地的大
唐軍隊,此戰役稱為「怛羅斯之役」。在俘虜的唐軍中,有一批有特殊技術的匠師,他們將大唐當時的技術傳入
阿拉伯世界,影響西方文化甚鉅。請問:在文中的工藝技術應該是下列哪一項?
(A)造紙術 (B)唐三彩 (C)指南針 (D)印刷術。
( )09、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政治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滿足平民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
吏的權力收歸中央,採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考試合格者便可做官,這是哪一選才制度實施的背景?
(A)科舉制度 (B)禮樂制度 (C)封建制度 (D)九品官人之法。(習作題)
( )10、歷史課時老師請同學討論下列地圖,各組進行口頭報告呈現。請問:下列哪一組的說法較符合史實?
(A)甲:當時階級分明,貴族世襲掌控政治權 (B)乙:此時間點應該是周武王剛剛建立時的局勢 (C)丙:這麼多
國家同時並存,代表天子的權力龐大 (D)丁:因為封建制度崩壞與各國爭霸而導致的。
( )11、歷史老師介紹諸子百家中的思想:「東周時期,孔子強調克己復禮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
欲,勿施於人。」此學派的中心思想為仁。請問:東周之後,此一學派將如何發展? (A)是秦國地方官員訓練人
才的依據 (B)受到漢武帝推崇,成為太學裡的教育經典 (C)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評選官員的標準 (D)成為隋唐科
舉考試的定本。 (請翻下一頁繼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