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游牧民族 (D) 按照版圖大小排列,由最弱到最強。
( )12、元朝時,來自福建的宸華經過數年的寒窗苦讀後,即將赴京趕考。他在考試時才發現,考試分為「左榜」與「右
榜」,而且漢人只能名列「左榜」,不僅題目較難,錄取名額也較少。請問這時的讀書人如果要準備科舉考試,
最應該讀下列哪本書?【習作】 (A) 史記 (B) 資治通鑑 (C) 四書集注 (D) 夢溪筆談。
( )13、宋代除了使用銅錢等金屬貨幣之外,也開始出現「交子」、「會子」等紙幣,而元朝也鼓勵使用紙鈔,這是因應
何種社會經濟背景而產生?【習作】 (A) 國內商業繁盛,使用紙鈔便於交易 (B) 商業貿易衰退,造成銅錢供
需失調 (C) 發明活字印刷術,印刷紙幣便利 (D) 戰爭失利賠款過多,貨幣大量外流。
( )14、附表是國家和將其滅亡國家的表格整理。請問:其中哪個選項不正確?
。
( )15、「他出身農家,驅逐蒙古人成為皇帝後重視民生與吏治;然性格多疑,屢興文字獄殺害功臣,以廷杖羞辱大臣。
上述資料是在形容何人? (A) 趙匡胤 (B) 朱元璋 (C) 岳飛 (D) 忽必烈
( )16、阿龍是個東南亞華僑商人之子,他無意中翻到祖先留下來的祖訓,內容提到:「當年我們經過這裡,覺得這是一
塊值得開發的地區,於是我們選擇不回中國而留在此地發展,克勤克儉,終於漸有成就,後世子孫務必要守成!」
這段內容最有可能與下列何事有關? (A) 靖難之變 (B) 鄭和下西洋 (C) 海禁政策 (D) 渡臺禁令。
( )17、宋代理學家強調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修養,對後人影響很大。請問集理學之大成者為下列何人? (A) 畢昇
(B) 蘇軾 (C) 朱熹 (D) 鐵木真。
( )18、明代中期後,歐洲人陸續來華,也帶來了美洲耐旱作物,請問下列作物並非此時傳入?(A) 番薯 (B) 花生
(C) 早熟稻 (D) 馬鈴薯。
( )19、韓國歷史曾記載,16 世紀時被日本入侵,朝鮮請求明朝派兵協助抗日,請問當時的派遣日軍的領袖為下列何者?
(A) 德川家康 (B) 織田信長 (C) 伊達政宗 (D) 豐臣秀吉。
( )20、蘇軾曾經評論:古人要獲得書籍,相當不容易,只要一拿到書,立即親手抄寫,日夜背誦。近年來,書商輾轉互
相翻刻,使得諸子百家的書籍,越來越容易取得。請問蘇軾所提書籍容易取得,跟哪一項技術有關?【習作】
(A) 印刷術 (B) 造紙術 (C) 指南針 (D) 火藥。
( )21、老師說:「某一事件後,陸續有外國傳教士造訪日本,此後基督教的信徒人數迅速增加,西元 1596 到1616 年間,
信徒人數達到約七十萬人左右」,請問老師說的某一事件應是指下列何者? (A) 新航路開通 (B) 中國宣布禁教
(C) 江戶幕府建立 (D) 鄭和下西洋。
( )22、明朝末年,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來華與明朝大臣共同翻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請問上述明朝大臣是指何人?
(A) 李之藻 (B) 南懷仁 (C) 徐光啟 (D) 湯若望。
( )23、十七世紀中期,日本下令鎖國,只允許中國以及某國商船進行貿易,請問某國是指下列何者? (A) 英國
(B) 西班牙 (C) 葡萄牙 (D) 荷蘭。
( )24、承上題,當時日本開放下列哪一個港口?(A) 長崎 (B) 神戶 (C) 東京 (D) 大阪
( )25、建評把北魏孝文帝、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順治進行比較,下列哪一個結果是對的? (A) 他們都實施種族歧視
(B)他們都曾經遷移首都 (C) 他們都進行漢化政策 (D) 他們都是外族在中國建立政權。
( )26、蒙古建立四大汗國,在中國也建立了元朝,其中四大汗國包含下列何地? (A) 朝鮮 (B)日本 (C) 埃及 (D) 俄
羅斯。
( )27、利瑪竇在明朝萬曆年間在中國京城,寫下利瑪竇中國札記,紀載他們把歐洲的物品帶來中國,引起中國人的注意,
請問利瑪竇在哪裡寫下他的所見所聞?(A) 上海 (B) 北京 (C) 天津 (D) 廣州
( )28、宋朝的北方邊防空虛無險可守,而外族騎兵機動迅速,可長驅直入華北,威脅宋朝首都,其主要原因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