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第 2學期 2年級第 1次定期考試歷史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1
ㄧ、選擇題 (每題 4分)
( )01、清遜帝溥儀在自己的自傳中道:「有一天在養心殿東暖閣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著眼。她面
前的紅氈子墊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子,也是滿臉淚痕。殿里別無他人,安靜得很。胖老頭抽縮著鼻子,聲響
很大,一邊說著話。再後來太后帶著他舉行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頒布詔書。那天氣氛很不一樣,滿朝哀戚之色。
但他只想著等一下要去逗蛐蛐玩,完全沒想過大清國在那天之後已經結束了。」請問:上述事件後,中國進入了
何種新局面? (A)終結兩千多年的帝制 (B)從此國家主權被少數革命派掌握 (C)充分鞏固主權在民的立
國宏規 (D)成為亞洲第一個君主立憲國家。
( )02、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中國,也證明了「明治維新」的成功。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帶給中國的影響是什麼? (A)
臺灣開港通商 (B)孫中山投身革命 (C)立憲運動興起 (D)戊戌變法失敗。
( )03、民國初年發表的《共和與君主論》稱:「……大多數之人民智識不甚高尚……由專制一變而為共和,此誠太驟之
舉動,難望有良好結果……中國將來必因總統繼承問題『釀成禍亂』……如一時不即撲滅,或馴至敗壞中國之獨
立……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此殆無可疑者也。」請問:策畫此篇言論的幕後推手最可能是下列何人?
(A)孫中山 (B)袁世凱 (C)宋教仁 (D)溥儀。
( )04、電視劇《精武門》打算以民國初期軍閥割據為背景,編劇蒐集了當時的史實如下,其中何者正確? (A)段祺瑞
曾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B)東北地區長期由宋教仁控制 (C)孫中山曾在北京成立軍政府 (D)軍閥割據時
期從袁世凱死後開始。
( )05、《國父們》一書中敘述:「孫文擅長嘴砲演講煽動人心;黃興擅長軍事;宋教仁擅長組織地下活動策畫行動;汪精
衛擅長寫文章鼓舞人心,這些人在清末策畫了一場又一場的反叛行動,最終在
1911
年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國。
」請問:根據書中內容可得知下列何者? (A)孫文的貢獻最大 (B)中華民國的建立是匯集多方力量的結果
(C)新中國奠定君主立憲的基礎 (D)只憑反叛行動就成功建立新中國。
( )06、老師講述廣州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的事蹟,並提及有一個節日由來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歷史事件。請問:該節日為下
列何者? (A)國慶日 (B)光復節 (C)植樹節 (D)青年節。
( )07、某書提及:「清廷想收回民間集資興建鐵路的權利,所以針對民間已投資者提出補償:在湖南、湖北,投資金額
全數償還;在廣東,僅償還
60%,其餘
40%由政府股票支付;在四川,政府僅發給股票。這種處置引起四川士
紳激憤,朝廷為控制騷亂,將部分湖北軍隊調往四川。」上述情況最可能為下列何者的發生提供了機會?
(A)自強運動 (B)戊戌政變 (C)武昌起事 (D)義和團事變。【104
年會考】
( )08、民國初年,有位政治人物說:「民國主權,本於國民全體,既經國民代表大會全體表決,改用君主立憲,本大總
統自無討論餘地。」引起當時輿論猛烈批評。這段話出現的背景,與下列哪一件史實有關?〔94.第二次基測修
訂〕 (A)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B)袁世凱謀畫帝制 (C)溥儀退位 (D)蔣中正率軍北伐。
( )09、小智在清代歷史劇中看到以下劇情:宣統皇帝悶悶不樂坐在一旁,旁邊的太監七嘴八舌說道:「怎麼樣也想不到
他竟然會狠下心腸把咱們主子拉下臺,當年老佛爺(慈禧太后)多麼倚重他呀,給他練新軍,讓他變成滿清最有
軍權的人,結果他竟然夥同革命黨,背叛了大皇帝。」請問:上述太監討論的人物是誰? (A)孫中山 (B)
康有為 (C)李鴻章 (D)袁世凱。
( )10、民國初年,在日本以「帝國政府將執行必要之手段」脅迫下,政府同意日本所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大部分條
款,消息傳出,舉國震怒。上述事件被稱為何? (A)五九國恥 (B)靖康之禍 (C)義和團事件 (D)五四運
動。
( )11、日本對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是因為當時國際正處於哪一場戰爭中,列強無暇干涉東亞情勢? (A)清法
戰爭 (B)日俄戰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 )12、甲午戰爭後,列強紛紛在中國奠定勢力範圍,其中山東的權益由下列哪個國家取得? (A)法國 (B)英國
(C)德國 (D)美國。
( )13、中國近代某一文章提到:「政府假借預備立憲的美名卻實行中央集權,假借推行新政卻搜刮民間錢財,對外則割
讓土地,並出賣採礦權與鐵路經營權。人民反對政策,可能會被處死;如果人民自己出錢出力興修鐵路,又會被
官方沒收。政府應該要保護人民,結果人民反而受到政府的傷害,如此不顧人民生命、財產的政府,誰還能忍受
呢!」上文的主要訴求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因對外戰爭受到挫敗,提倡學習西方的軍事及工業技術 (B)
推動制度層面的改革,以解決自強運動改革不彰的問題 (C)對改革結果感到失望,體認到革命也是救國的途徑
之一 (D)宣導中國人應採君主制度,全面排除西方民主共和制度。【改寫自
111
年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