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第 1學期 8年級第 3次定期考試歷史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1
ㄧ、選擇題 (1~10 題每題 4分,11~30 題每題 3分)
( )01、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西方國家的軍事及工商業實力快速發展,東亞傳統國家—清帝國及日本都受到嚴重的挑戰
及衝擊;請問,試圖打破清帝國及日本的通商限制,並要求開放港口的西方國家,分別為下列哪兩國?
(A)英國、法國 (B)法國、德國 (C)英國、美國 (D)德國、美國
( )02、右圖呈現清代中期以後,朝廷允許外國傳教士在華活動範圍逐漸改變的情形。
造成此轉變的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經濟重心由沿海轉內陸 (B)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之後
(C)清廷推動自強運動之後 (D)清帝國簽訂不平等條約
( )03、西元 1894 年,清帝國與日本帝國之間的衝突,乃是因為下列哪個地區的問題而引發的?
(A)臺灣 (B)朝鮮 (C)琉球 (D)越南
( )04、一位外國旅行者來華時曾提到:「讀到本地報章報導,中國第一間女學堂終於正式開學。令人意外的是,儘管招
生廣告已經在幾天前發出,但開學這一天卻是乏人問津。」請判斷這位旅行者,最有可能記錄的年代是?
(A)18 世紀前期 (B)18 世紀後期 (C)19 世紀後期 (D)20 世紀後期
( )05、從右圖的內容來看,請問圖中的情形應該是從下列哪場戰爭後開始出現的呢?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 )06、自強運動主要是清廷因為戰爭的失利而展開,然而卻也因為一場戰爭的敗北
而告終。請問:使自強運動開始與結束的戰爭分別為下列何者?
(A)英法聯軍、甲午戰爭 (B)鴉片戰爭、清法戰爭
(C)清法戰爭、甲午戰爭 (D)鴉片戰爭、甲午戰爭
( )07、西元 1898 年,北京紫禁城內發生政變,慈禧太后再度出面掌政,到處搜捕
被視為亂黨的改革者,原被裁撤的政府部門和各類官職也重新恢復,軍政大
權則由太后信任的權貴控制。下列何者是造成此事件發生的原因?
(A)自強運動 (B)百日維新 (C)八國聯軍 (D)立憲運動
( )08、城市觀光資料提到:「本市原本是一個小縣城,是晚清首次對外開港的五大港之一,此後,外國人移居本地漸增,
也開闢棋盤式的西式道路,西方物質文明快速輸入。」請問:此城市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上海 (B)安平 (C)南京 (D)天津
( )09、仁哥看到一則資料如下:
請問:關於仁哥看到的資料,下列解讀何者正確?
(A)清朝願與英國平等往來 (B)英國當時為清帝國藩屬
(C)清帝國需要與英國通商 (D)清朝天朝上國觀念濃厚
( )10、右框是清代某位大臣呈給朝廷的奏摺內容。請判斷這位大臣陳奏的內容,
最有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
(A)呼應禁絕鴉片 (B)推動自強運動
(C)因應英法聯軍 (D)鼓吹君主立憲
( )11、玄修大姐說:「隋唐時期以後的選才辦法最公平,即使出身微寒,也可能仕途亨通、光耀門楣。」請問玄修老師
提及的選才辦法在晚清的哪場改革中廢除?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 )12、
請問上面資料中《申報》提及的「今日之中國」,對於西化的接受程度為何?
(A)完全不接受 (B)接受程度低 (C)接受程度高 (D)可有可無
( )13、承上題,《申報》為晚清出現的報章媒體,請問下列何者是這些新媒體的特色?
(A)作為政府官方喉舌 (B)引進西方新思潮 (C)掌控一般民眾思想 (D)加劇民間排外氣氛
【背面尚有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