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 1學期 8年級第 2次定期考試歷史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2
( )09、歷代北方的邊疆民族侵擾中國的先後順序,何者正確?
(A)匈奴、蒙古、契丹、女真 (B)匈奴、契丹、女真、突厥
(C)匈奴、女真、契丹、蒙古 (D)匈奴、契丹、女真、蒙古
( )10、元帝國在
13
世紀中葉,揮軍南下滅掉南宋,之後更向日本和越南出兵。請問:這些事情發生在哪一位統治者在位
時?
(A)鐵木真 (B)趙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 )11、小倩歸納「東西方的接觸事件及其影響」,如附表所示,其中哪一項錯誤?
(A)甲 (B)乙 (C)丙 (D)丁。
( )12、宋代海上貿易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請問:促成此一繁榮景象的原因為何?
(A)怛羅斯之役後,與美洲的海上貿易頻繁 (B)指南針被應用於導航,航海技術發展有助於海上貿易
(C)驛站的設立,讓海上貿易成為當時世界的重要活動 (D)馬可波羅東來中國,記錄其見聞,並傳回西方。
( )13、西西到日本旅遊,當地導遊介紹一個景點:「出島是長崎港內的一座扇形人工島,自西元 1641 年到 1859 年期間,
有許多西方人在這裡做生意,因為日本人不希望他們進入長崎,因此所有的西方人通通都住在出島……走在出島
的街道上,彷彿穿越時空進入江戶幕府與外國交流的場景。」請問:導遊說的西方人指的應該是哪一國人?
(A)英國 (B)荷蘭
(C)西班牙 (D)葡萄牙
( )14、玉玲參加一場演講會,發表的演講內容有「馬可波羅」、「鄭和出使西洋」、「蒙古西征」等題目。由此推斷,這次
演講的主題最可能是下列哪一項?
(A)科技發明與文明變遷 (B)中外文學的傳承與發揚
(C)歷史洪流下的革新變法 (D)中國與西方的文化交流。
( )15、蒙古建立跨歐亞的大帝國,為了維持帝國行政運轉順利,故廣設驛站,往來商人也絡繹不絕。首都大都也是當時
重要的大城市。請問:在當時的首都不會看到下列哪種情況?
(A)絡繹不絕的阿拉伯商人 (B)有雜技表演
(C)市舶司官員忙著核對貨物清單 (D)人民用紙鈔交易商品。
( )16、有一個民族位於北宋的北邊,多次攻打北宋,後來雖與北宋談和,但北宋每年需給予許多財物,才能換取和平。 請
問:這應是哪一個民族?
(A)契丹 (B)女真
(C)蒙古 (D)匈奴。
( )17、明初貨幣原以紙幣為主,銅錢為輔。後因紙幣濫發,嚴重貶值,民間拒絕使用,適值歐洲人於□□開採的白銀大
量流入中國後,政府逐漸廢棄紙幣,改採白銀與銅錢並用的制度。請問:上文中的「□□」是今天的何處?
(A)非洲 (B)東南亞
(C)美洲 (D)澳洲。
( )18、某書記載:「這個城市是中國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口,有官方設立的『市舶司』。」請問:這是指哪一座城市?
(A)廣州 (B)長安
(C)洛陽 (D)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