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 2 學期 8 年級第 2 次定期考試歷史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2
( )16、西元 1933 年,蔣中正強調:「中國一方面國內有『土匪』,另一方面國外有帝國主義國家天天向我們猛烈的侵
略。」關於這段話,以下何者的說法最符合? (A)蔣中正認為安內與攘外應同時進行 (B)這時中國正處於軍閥
割據的局勢 (C)『土匪』指的是中共、『帝國主義國家』指的是日本 (D)『土匪』指各地軍閥、『帝國主義國
家』指蘇聯。
( )17、中國得獎電影《活著》的劇情中:「為了破四舊,福貴不得不燒毀心愛的皮影戲道具,留下一只空箱子。……福
貴的女兒鳳霞臨盆時,醫院遭到學生奪權,醫生們在『打倒學術權威』的口號下被清算,鳳霞因突然血崩卻無醫
生施予急救而送命……。」這段情節的時空背景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國共內戰時期的臺灣 (B)中日戰爭
時期的南京 (C)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中國 (D)滿洲國成立後的東北。(習作題)
( )18、(甲)九一八事變 (乙)西安事變 (丙)七七事變(丁)文化大革命。上述事件中,何者為日本策畫對中國的侵略行動?
(A)甲丙 (B)乙丁 (C)甲乙 (D)丙丁。
( )19、西元一九六〇年代,中國人民陷入一種集體瘋狂的情緒中,革命運動隨處可見。傳統道德在此期間蕩然無存,對
於文化、文物的破壞也到達了高峰,這段時間社會動盪,教育停頓,經濟衰退,很多學者稱為「十年浩劫」。請
問:上述現象正是中國進行的哪一政策引起的?
(A)大躍進導致饑荒悲劇 (B)土地改革打壓地主 (C)發行法幣造成通膨 (D)文革展開鬥爭批判。
( )20、「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是臺灣慰安婦紀念館;南韓的「分享之家」位於首爾郊外,是一間慰安婦安養
機構;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是中國首座經「慰安婦」親自指認、以「慰安婦」為主題的紀念館。上述
三間紀念館所紀念的歷史,發生在哪一段時期?
(A)國共內戰 (B)九一八事變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 )21、中共建國後,積極向全世界推動「共產革命思想」與「毛澤東思想」,造成一九六〇年代的共產革命運動及反政
府活動。請問:以下何者並非毛澤東及共產思想傳遞的地區? (A)非洲 (B)越南 (C)北歐 (D)中南美洲。
( )22、西元 1842 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英國取得協定關稅權,英國對中國貿易的關稅不是依照其主權,而是根據
條約規定來徵收關稅。請問:這個協定關稅到什麼時候才結束?
(A)十年建設 (B)中共建國 (C)文化大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戰。
( )23、金溥鈴是一位瀋陽市民,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了數次的政權演變,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後來經常向孫子
們提起年輕時候的事。請問:關於金溥鈴的經歷,她應該依序經歷哪些政權統治過?
(A)滿清 中華民國 滿洲國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B)滿清 日本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C)滿清 滿洲國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D)滿清 中華民國 蘇聯 日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
( )24、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之後,內憂外患仍舊接踵而至,內憂持續壯大,外患步步逼近,國家更加動盪不安。請問:當
時國民政府在面對內憂外患的情況,初期是採取什麼政策?
(A)全面抗日 (B)先剿共後抗日 (C)安撫日本與中共 (D)剿共抗日同步進行。
( )25、大毛是西元一九五〇年代,中國華北地區的農民。在農村裡,大家在公共食堂一起吃飯,一起下地生產,可是無
論他努力或懶惰,都只能得到一樣的食物,造成大家生產意願低落。請問:大毛當時的政府,實施的是下列哪一
項政策? (A)土地改革 (B)十年建設 (C)人民公社 (D)十年浩劫。
( )26、民國 20 年日本進攻瀋陽後,次年占領東北,並扶植溥儀在東北成立滿洲國。請問:下列何者說法,最符合日本扶
植溥儀成立滿洲國,卻不直接進行統治的目的? (A)相信由溥儀統治東北更適合 (B)為牽制中國並掩飾日本的侵
略占領 (C)為幫助中共接收東北以對抗國民黨 (D)為協助滿洲人脫離蘇聯控制。
( )27、八年抗戰結束後,隨即爆發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初期原本擁有軍事優勢,但中共最終卻能轉為有利局面,原因為
何? (A)政府部分官員貪汙,以及嚴重的通貨膨脹 (B)國民政府實施動員戡亂,凍結憲法引發民怨 (C)八年抗
戰後中共獲得美國大力支援 (D)中共由南而北擴張順利控制中國。
( )28、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以臺灣為南進基地,將侵略行動向南洋進展,並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想法,以此
希望獲得東南亞等地區的支持與歸附。下列關於日本對南洋侵略的敘述,何者正確?
(A)為掠奪石油、橡膠等資源 (B)為協助當地脫離中國殖民 (C)在七七事變後,順利攻佔東南亞 (D)最終中國獨
自戰勝日本,結束戰爭。
( )29、法國巴黎政治學院的世界知名漢學家白夏教授,在一則專訪中提到:
「西元 1968 年……,學生抗議政府的教學體制改革,100 多名學生占領了校長的辦公室,當時,誰也沒有預想到
這一事件會引發如此巨大的社會風暴。但是,學生占領辦公室事件顯示當時的教學危機已經非常嚴重。……我當
時18 歲,我也認為造反有理,當時我們根本不了解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是怎麼回事。我們又年輕,又不懂中文,
對中國與他的領導人一點兒也不了解。……只是知道造反有理,年輕人站起來了,等等類似的標語,覺得非常有
吸引力。」(節錄自法國廣播電臺中文網頁) 請問:上述法國的學運現象正是受中國哪一事件的影響?
(A)大躍進 (B)珍珠港事變 (C)五四運動 (D)文化大革命。
( )30、中日戰爭爆發初期,面對日軍的進逼,處於劣勢的中國,採「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策略,決定遷都至大後方。請
問:「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策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以中國廣大的土地牽制日本,打持久戰術 (B)企圖
以速戰速決的方式,快速結束戰爭 (C)從重慶遷都南京,與日本持續抗戰到底 (D)借助外國勢力壓制日本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