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 2 學期 8 年級第 3 次定期考試歷史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2
( )12、鄧小平之後繼任的中國歷任領導人,在統治上均能維持一貫的政策。下列何者是中國領導人所秉持的統治理念?
(A)威權統治與經濟開放 (B)民主政治與自由貿易 (C)政治開放與開放外資 (D)一黨專政與言論開放。
( )13、一九九〇年代以來,因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鼓勵臺商前進東南亞投資,進一步強化經貿與人才交流。請問:
東南亞國家吸引臺灣投資的原因主要為下列何者?
(A)人口眾多,資源豐富 (B)技術成熟,人才充足
(C)勞工短缺,土地成本高 (D)大多為共產主義國家,社會穩定。
( )14、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大幅成長,從「世界工廠」再成為經濟大國,但近年來因中美貿易大戰及工資上漲,使外
資紛紛將產線移走。請問:中國改革開放後,當時以下列何者優勢吸引外資投入,成功發展經濟?
(A)政治民主,經濟自由 (B)勞動力充足,市場廣大
(C)特別行政區,減少反對意見 (D)社會維持穩定,壓抑異議分子。
( )15、BBC 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在其報導《六四 30 週年:中國還在展現強大的「忘卻」能力》中指出:「在 6
月4日來臨前的這一個星期,世界上最大的審查機器進入了高負荷運轉──自動運算法加上數以萬計的人力審查
員形成一個巨大的拖網,在互聯網上清理任何有關天安門事件哪怕最隱晦的信息。」
從上述的資料中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仍不允許人民討論六四事件,主要的可能原因為何?
(A)政府嚴格管控政治活動,強力掌握媒體宣傳 (B)政治經濟同步封鎖,阻絕外國勢力進入中國
(C)六四事件讓中國經濟停滯從此一蹶不振 (D)六四事件後抗爭事件不間斷,因此禁止討論。(習作題)
( )16、冷戰期間,民主與共產兩大陣營針鋒相對,雖然有小規模的地區衝突,但是沒有演變成大規模的戰爭。請問:下
列有關冷戰的敘述,何者錯誤?
(A)冷戰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B)民主國家以美國為首,共產國家以蘇聯為首
(C)臺灣屬於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獲得美國援助 (D)韓戰結束後,冷戰也隨之結束。
( )17、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是目前亞洲的重要組織,想與東南亞國家打交道的其他國家,幾乎都會想辦法與此協會
搭上邊。請問:下列有關於「東南亞國家協會」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組織由美國帶領成立 (B)希望透過軍事聯盟共同反共
(C)希望自主發展,推展區域經濟與安全合作 (D)我國政府制定「南進政策」,強化與東協交流。
( )18、請問:以下報導的內容提及美國一九六○年代的「反戰」活動,最可能是針對當時發生的哪一事件而造成的?
(A)韓戰 (B)越戰 (C)美中建交 (D)成立東南亞公約組織。
※西元 1967 年秋季,反戰
運動的規模開始擴大,數
以千計的反戰示威者,奔
赴林肯紀念碑和五角大樓
進行抗議、聚集在華盛頓
紀念碑周圍示威;包括馬
丁•路德•金恩在內的不
少學者公開表示反戰。
※西元 1968 年,反戰示威
遊行遍及美國各地;8 月芝
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發生
大規模衝突,造成流血事
件。
( )19、中國在歷經十年文革後,於 1978 年起推動的「改革開放」政策,主要是針對哪一方面的改變所發動的政策?
(A)文化 (B)教育 (C)經濟 (D)政治。
( )20、請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蘇聯(俄羅斯的前身)三國在冷戰期間的發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中共建立政權初期,中蘇關係惡劣 (B)韓戰時因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共同對抗美國,故兩國化敵為友
(C)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代表兩國開始「關係正常化」 (D)中國因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故與蘇聯交惡。
( )21、中國採取的改革開放政策,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新方向,帶領中國朝向另一階段發展。請問:下列何
者正是此時期的措施?
(A)在西南沿海成立經濟特區 (B)改革農村廢除私有財產
(C)推動民主政治的實施 (D)整頓國營企業提高自主權。
( )22、西元 1989 年,一名男子隻身站在大街上阻止坦克車前進,多位國際記者拍下
這個畫面,如右圖所示。為了躲避中國軍警的搜查,記者們把底片藏在茶葉罐、
馬桶水箱,最終成功將照片公諸於西方媒體,震撼全世界。坦克人成為了反抗
威權的象徵,並被無數的藝術家以不同形式的創作致意。請問:此事件後續造
成了什麼影響?
(A)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 (B)共產政權的瓦解及政黨輪替
(C)成功開啟了中國政治改革的浪潮 (D)中國逐漸開放言論自由的管制。
(請翻下頁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