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法律不是保護崇高,而是保護一般 (D)在專制的國家里,國王就是法律
( )20.「我提著畫板卻無心作畫,獨自漫步到以前經常和 志村 一起寫生的野外。」關於 岡本 不想作畫的原因,請問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鄉村遭到破壞,已不是當初兒時那片充滿靈感的美麗景象。 (B)失去可以討論畫作的摯友,令岡本產生痛失知音的感慨。
(C)太久沒有提筆作畫,對自己的畫技失去信心。 (D)對繪畫技術輸給 志村 感到懊惱,已放棄對繪畫的熱情。
( )21.在《畫的哀傷》中,請問哪個情節改變了 岡本 對 志村 的嫉恨?
(A)作品展比較畫技高低 (B)結伴歸家,沿途寫生 (C)生離死別,悔不當初 (D)河邊寫生,互相了解
( )22.「姑且不論畫得好壞,單就我不曾想到用粉彩畫這件事,便大為遜色。」由上述可知,岡本 認為自己輸給 志村 的
關鍵為何?(A)創意 (B)畫具 (C)人緣 (D)熱情
( )23.「我在畫馬的時候,心裡經常猜想:志村畫的究竟是什麼?」由 岡本 的自述可以發現他的什麼心理?
(A)調皮搗蛋 (B)好勝心強 (C)固執己見 (D)盛氣凌人
( )24.下列選項的情緒說明,何者錯誤?
(A)一路跑到河畔,撲倒在草叢中,捶胸頓足放聲大哭─羞憤氣惱
(B)既然 志村 能畫,我也可以畫得來吧!─好強爭勝
(C)志村的圖畫有時未必那麼出色,大家還是極為讚賞,而就算我畫得再好,也不會有人誇獎。─甘拜下風
(D)我確信這次比之前畫得好很多,也會贏過 志村 過往的作品。─自信驕傲
( )25.請問下列選項何者能解釋《畫的哀傷》中所要表達的哀傷之感?
(A)物是人非 (B)及時行樂 (C)時過境遷 (D)時不我與
( )26.有關《畫的哀傷》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採用第三人稱視角,以旁觀角度描述人物的心境起伏 (B)運用事件情節,讓人物產生衝突,後又發展為和解並成為知己
(C)作者運用對比手法,凸顯小說中兩位主要人物性格 (D)作者在小說中透過一對朋友的生離死別,抒發人事無常的唏噓
( )27.在《畫的哀傷》中,岡本 對 志村 的態度變化的次序為何?
(A)佩服→憎恨→懷念 (B)憎恨→懷念→佩服 (C)憎恨→佩服→懷念 (D)佩服→懷念→憎恨
郁離子〈躁人之死〉
晉、鄭之間有躁人焉,射不中則碎其鵠 ○
1E
A
,奕 A○
2E
A不勝則齧其子。人曰:「是非鵠與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之乎?」弗喻 A○
3E
A。
卒病躁而死。 注釋:○
1鵠:靶;○
2奕:下棋;○
3喻:明白
( )28.根據上述故事躁人的表現,下列選項何者不適合描述躁人平時的處事作風?
(A)行事魯莽 (B)氣定神閒 (C)遇事急躁 (D)氣急敗壞
人生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沒有挫折的人生,就不是人生。」但挫折並不代表就是人生的失敗,只能說是人生中的一個
過程。我們如何看待人生遇到的挫折,如何面對它、處理它,將會影響到未來的人生成敗。---施振榮
( )29.根據上文,下列何者解釋較符合文意?
(A)沒有經歷挫折的人就一定不會走向成功人生 (B)人生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迎接一場巨大的挫敗
(C)但凡經歷挫折就會一蹶不振,所以要盡量避免失敗 (D)自身對挫折的看法將會左右人生的成就
我在長江頭/你在長江尾/摺一只白色的小紙船/投給長江水/我投船時髮正黑/你拾船時髮已白/人恨船來晚/髮恨水流
快/你拾船時頭已白------余光中〈紙船〉
( )30.根據上述,下列選項何者的解釋較符合詩中主旨?
(A)兩人因紙船的顏色而誤解心意,詩末表達彼此的懊悔心情 (B)兩人最終無法克服距離的問題,致使終身無法相見
(C)因為髮色問題,兩人最終無法抵擋世俗批判而斷絕往來 (D)兩人無法接收彼此的情意,最大的阻礙是時間問題
公儀休 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 不受,其弟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
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 ○
1E
A,有下人之色,將枉於法,枉於法則免於相,雖嗜魚,此不必能自給致我魚,我又不
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注釋:A○
1E
A下人之色:遷就別人的臉
色
宋人或得玉,獻諸司城 U子罕 U,U子罕 U不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 A○
2E
A,玉人以為寶,故敢獻之。」U子罕 U曰:「我以不貪
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春秋左傳‧ 襄公十五年》 注釋:A○
2E
A玉人:打磨玉石的
工匠
( )31.根據上述兩段文章,下列選項解釋何者不符合文意?
(A)送魚給 U公儀休 U是想投其所好,目的就是想討好貴為宰相的他 (B)U子罕 U以接受寶玉是雙輸局面的論點說服獻玉人
(C)子罕及公儀休皆沒有個人偏好,所以餽贈的禮物都沒有打動他們 (D)U子罕 U及U公儀休 U皆能秉持節操,堅持不收受餽贈
( )32.關於〈生命中的碎珠〉寫作手法,下列選項何者說明錯誤?
(A)作者的論點:能「掌握零碎時間」的人即可創造成就。 (B)文章多次使用對比手法,利用正反例子造成反差。
(C)引用名言佳句增加說服力,範圍包羅古今中外。 (D)文末以具體的比喻,強調善用零碎時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