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臺灣械鬥與民變:五年級社會領域教學設計

pdf
3.1 MB
19 頁
陳 錦傳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數位學習教學方案設計
領域/科目 Subject
社會領域
設計者 Designer
黃馨緯
適用年級 Class profile
五年級下學期(康軒)
節數 Time
2 (periods)
單元名稱 Unit
第一單元:清代台灣的移民社會_1-1 鬥與民變
設計理念
Design Rationale
本活動教材內容主要協助學生探討清代台灣的移民社會下,人民與政府或人民彼此之間因各種因素所發生的民變與械鬥
之各類衝突,藉由六何(when、who、why、what、where、how) 及四 F 反思方式(Facts_事實、Feeling_感受、
Finding_發現、 Future_未來)提問引導,協助學生分析事件起因、經過、結果、影響,讓孩子學會體諒不同時代、不同生
背景的人們如何在新環境中和平共處,並學習思考未來生活可能面對的意見分歧或衝突時的因應方式。
本學習活動透過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策略,運用數位進行課前預自學、課中進行組內共學與組間作品互學活動。教師運
用數位工具提供的任務檢核、診斷評量等回饋訊息,適切的導學小組共學活動時教師可示範 ChatGPT 生成式 AI 進行議題
討論時的資料蒐集與整理,讓三個民變事件的資料更加完備並提供學生進行思辨與反思。再利用 jamboard 設計資料說明與
反思策略的圖像工具,讓小組討論時有系統的紀錄並進行分享。最後運用 wordwall、kahoot…等評量工具進行成效檢核。
教師可運用下圖(參閱林穎俊老師資料),透過完整的示範,讓學生了解如何運用主學習定標、擇策、監評、調節的策
略,引導 ChatGPT 進行詢問、對話、追問、資料的比對與驗證例如:如何向 ChatGPT 提出角色設定(我是一位台灣歷史
學家)、資料整理的策略(運用 4F 反思引導策略資料呈現資料),或可以再次追問,確認答案無誤…等方式來蒐集資料進行小組
主題討論與反思
數位教學工具與內容均整合在因材網/課程包,協助教師進行數位教材及資源統整、備課、作業指派、檢視學習歷程。教
師亦可連結各種線上工具進行,作業檢視、討論、互評、檢核、課堂搶答或成效評量。透過平台可迅速握學生學習狀況、調
整學習內容,針對學習弱點引導全班及目標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概念建構。
設計依據
核心素養
Core competency
總綱/領域/群科(視課程性質選用)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社-E-B1 透過語言、文字及圖像等表徵符號,理解人類生
活的豐富面貌,並能運用多樣的表徵符號解釋相關訊息,
達成溝通的目的,促進相互間的理解。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社-E-C2 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關係,養成尊重差異、關懷
他人及團隊合作的態度
學習重點
Learning
focus
學習表現
Students’
performance
Cc-Ⅲ-1 個人在家庭學校與社會中有各種不同的角個人發展也會受其影響個人在團體中的角色會隨著社會變遷產生改
Bc-Ⅲ-1 族群或地區的文化特色,各有其產生的背景因素,因而形塑臺灣多元豐富的文化內涵。
學習內容
Learning
content
1c-Ⅲ-2 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2c-Ⅲ-2 反省自己或社會的價值觀、偏見與歧視,並探究其緣由。
議題融入
Issue integration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 □海洋教育 品德教育
□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 □資訊教育 能源教育
□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 □國際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教育
□戶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無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
Connections to other
subjects
一般科目:□國語文 □英語文 □第二語文( ) □本土語文/台灣手語( ) 數學 □自然科學( ) 藝術
( ) □社會( ) □科技( ) 生活 █綜合活動( ) □健康與體育( ) 其他:____________
群科: _______________ 特別類型科目: _______________
教材來源 Materials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1.康軒社會五下_第一單元_唐山來的拓荒客(1.清代的統治與開發_清代台灣的械鬥與民變)
2.康軒社會五下數位教材:國小五年級社會康軒五下學習影片:清代台灣的械鬥與民變、民國的建立
3.康軒教學網_社會五下第一單元 kahoot 線上速測(wordwall)。
教學設備/資源
Teaching aids/equipment
螢幕大屏或投影布幕
平板(具拍照功能)一生一
教育雲(縣市帳號)
學生數位學習背景
Students' digital
learning Background
1.已有使用數位平台進行學習的經驗。
2.能使用線上會議進行師生互動學習及各類線上即時測驗。
3.會使用平板簡易功能:打字、小白板書寫、拍照或文件上傳。
4.學生已有整理文本及討論的策略經驗,例如使用六何法與 4F 反思策略方式。
學習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請編號)
1.能瞭解移墾初期臺灣的社會情形,並分析臺灣移墾時期
民變與械鬥的原因及影響。
2.能與小組合作,針對主題討論進行良好互動與溝通,完
成課堂討論。
3.能利用圖像或表格,彙整並比較民變的起因、經過與影
響。
4.能設身處地的分析當時族群衝突,了解當時社會現象。
5.分析先民族群之衝突的緣由,思考並討論是否有其他的
族群融合、避免衝突的方式。
數位教學策略 (digital teaching strategies)
科技輔助自主學習策略(四學)
數位軟硬體與平台(Digital hard/softwares)
1.因材網學習平台(學習包、SRL 表單、討論區)
2.教育雲學習平台/康軒教學影片、wordwall、線上即時測驗。
3.組內討論資料蒐集/協作工具:ChatGPT3.5 /Jamboard
4.評量:討論區、Jamboard 小組討論結果、檢核表、Kahoot
混成學習設計 (Blended learning Strategies)
6.能運用數位工具及課程引導,進行課前預習、課中活動
小組協作與討論、分享、檢核與課後即時線上評量。
7.能正確使用生成式 AI_GhatGPT 進行初步的資料蒐
集。透過教師示範扣準上述的學習目標,進行適切的提
問及追問技巧,並運用批判思考與反思的能力,確認資
料的正確性掌握更全面的歷史事件
若有學生因故無法參與實體課堂活動,可利用平台作業指派,搭
googlemeet 上授課方式,進行任務布題,實施混成式教
學。
教學活動設計 Classroom procedure
運用 ChatGPT
協助共學活動
學生觀看康軒社會
五下第一單元學習
影片_清代台灣的
械鬥與民變並完
成自學學習單。
教師課前準備
1. 教學影片連結、影片自學學習單。
2. 因材網 SRL 表單之組內檢核表及組間互評表設計
3. ChatGPT 提問之對話教學與資料蒐集之運 ,可參閱 ChatGPT 提問技巧 https://domyweb.org/chatgpt-questioning-skills/
4. 小組共學作業單(或 jambord 版面設計)
5. 建議利用因材網_備課模組功能,將上述教材打包在因材網課程包/課程代碼:ic0u00as,進行課程包複製,即可獲得詳細教學內容
(period)
學習活動設計
利用數位平台/檢視學習狀況與評量結果
課前預習/自學
20-30 分鐘
1.學生自學
(1)教師請學生預習課本內容:康軒社會五下 P12-13(如:附件一)。
(2) 教師利用因材網指派課程包_【社會五年級_清代台灣械鬥與民變】
(3)請學生於課前,完成影片內容觀看配合課本內容完成自學學習單(附件二):
(4)學生在因材網/我的任務,收到老師指派的課程包(課前預習),作業,進行本單元內容影片觀
與學習單填寫。
01_課前預習:清代台灣的械鬥與民變(影片,康軒教學網) 網址:
https://player.vimeo.com/video/389905489
02_課前預習:械鬥與民變影片自學學習單.pdf(附件二)
(5)學習單完成,請學生上傳到課程包/討論區
1.學生自學
(1)學生:因材網/我的任務,收到課程作業
(2)教師:因材網/任務儀表板檢視學生預習
(3)因材網/討論區,教師可以建立繳交作業主題,讓學
上傳學習單,即可檢視學生繳交的預習學習單,可立即
給予學生回覆。同儕也可在討論區互相觀摩作業,並給
予提問或協助。
(6)異化教學安排:教師可運用進階課程,讓已完成活動學生利用課程包/-
課前預習_ (差異化教學)_加分題】如下,做進階學習。
( ,康軒網)
(4)進階學習作業:因材網/課程包,若學生要進一步學
習,可找到有
教師導學
20 分鐘
2.教師導學
(1)教師檢視並展示學生預習成果,包含全班影片瀏覽狀況及分享上傳的自學學習單
(2)給予作業優異學生獎勵,建議利用因材網/獎勵制度,給予金幣。
(3)運用因材網/課程包,說明小組任務活動、檢核細節與小組互評方式
(4)說明課程包之課中活動內容:
討論主題:各組抽籤選出一個民變主題(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
內容一:利用六何法(何人 Who、何時 When、何事 What、何地 Where、何因 Why 及如何
How)之擴散式視覺圖示法,分析民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與影響
內容二:利用四 F 反思提問法(Facts 事實、Feeling 感受、Finding 發現、Future 未來)
數位協作與分享工具:Jamboard(連結),每一組給予兩頁的討論版,可運用工具進行資料
整(附件三)。
說明小組任務檢核表(SRL):完成任務後,請小組長帶領運用因材網/檢核 SRL,進行任務檢
核(附件四)。
組間評分表(SRL):各組分享時,請運用檢核項目給予他組適宜的得分(附件五)。
(4)小組討論之資料可參考:影片、學習單、課本
(5)教師示範如何運用 ChatGPT 協助蒐集資料,利用手邊的文本或資源訊息,再向 ChatGPT 提問
進行資料確認與追問,藉以釐清內容並整理出適切的資料,並彙整於 Jamboard 上。
2.教師導學
(1)教師:因材網/課程包/學習歷程與討論區,展示
學生預習成果
(2)教師:說明課中活動任務、安排與工具使用。
(3)小組數位協作工具:Jamboard 內容,各組兩頁
(5)教師說明如何運用提問方式與 ChatGPT 進行對話,協助小組討論之蒐集與整理資訊。
說明 ChatGPT 提問方法可以是:
確認主題,正式提問(定標):先給人設或主題+細節(可運用腳色或直接提出人物名字)
針對回復,進行追問(擇策):追問差異性或再提供資料。
檢視回覆,追問策略(監評):提供策略或規則,讓它有系統彙整並呈現資料。
針對回覆,確認資訊(調節):若資料有疑問,可給更多訊息,再次確認。
教師示範提問策略:
提出人設及搜尋內容的指令。
教師提出指令:是一位台灣史學家,請分析林爽文這個清代民變事件。
發現資料有誤,進行追
追問:林爽文出生地是福建省,請你確認他的出生資料。
(因人物的出生資料不列入小組討論的內容主題,所以教師可以簡略帶過。)
再提供六何法策略,請 ChatGPT 進行林爽文事件之資料彙整。
指令:請利用六何法,分析林爽文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請學生將 ChatGPT 生成的資料,與自學影片及課本中所提的資料進行比對並做討論。
茲將教師的提問與 ChatGPT 回應,示圖如下:
(4)說明小組任務(SRL)檢核表內容與檢核項目
(5)說明組間(SRL)互學檢核表內容與檢核項目
(6)教師示範 ChatGPT 利用提問蒐集資料的方式
(7)教師說明各組的蒐集並分析民變事件任務之評量細項
資料蒐集方式:影片、課本、書籍、ChatGPT…
呈現的內容:事件發生經過是否有符合歷史事實。
內容呈現策略:事件原由是否運用六何法策略進行
分析。
事件省思策略:是否使 4F 反思引導進行歸納。
數位資料呈現:是否運 Jamboard 進行資料彙
整與展示。
請學生繼續追問,或查
詢資料確認正確性,若
資料有疑點,可刪除不
列入 Jamboard
與學生一起討論追問的
方式與內容。
上述 ChatGPT 回應的結果,有許多資料是需要修正的,教師應提醒學生,得到 ChatGPT
回應的資料後,務必運用課本內容與影片資料,再加以追問 ChatGPT 或進行資料比對,確
認生成資料的正確性,才可彙整到 Jamboard 討論版。
確認資料無誤,小組可
內容彙整於 Jamboad 上。
組內共學
20 分鐘
3.組內共學
(1)請學生打開因材網/課程包,找到組內共學任務與連結。
(2)各組依據 Jamboard 上的組內共學內容,依據該組的民變主角主題,根據教師導學方式,進行
討論與資料彙整紀錄。
(3)小組任務完成後,請小組長帶領組員,打開因材網/SRL 檢核表,進行該組任務細節之檢查。
檢核結果
檢核內容
□是 □否
1.能根據衝突對象及事件,說明械鬥與民變的差異。
□是 □否
2.能舉一例,說明此民變事件名稱。
□是 □否
3.我們這一組探討的民變事件是甚麼
□是 □否
4.能從影片、書本或利用數位查詢,找出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
□是 □否
5.能利用 圖示歸納方式 六何法(when who why what where
how)圖示歸納方式,將事件緣由及影響進行整理。
□是 □否
6.能根據 4F( Facts_事實、Feeling_感受、Finding_發現、Future_未來)
的引導,來分析事件心得與啟示。
□是 □否
7.各組能將討論結果,整理在討論版( Jamboard),並練習上台分享。
3.組內共學
(1)教師檢視各組討論版內容,了解各組討論進度與資料
彙整狀況。
(2)利用因材網/SRL 檢核表結果,了解各小組執行細節。
例:
(3)檢視各組檢核表填寫狀況
組間互學
課後評量
20 分鐘
4.組間互學
(1) 教師說明小組分享時的重點:利用因材網設計之互評表(SRL 表單,附件五),說明各組分享
時需掌握的內容。
(2) 分享說明重點,如下:
根據檢核表及互評重點
展示各組 jamboard 上的紀錄結果,進行說明。
每組含回饋分享,須詢問台下同學意見並進行回饋
每一組上台分享 5 分鐘。
(3) 他組回饋:必須根據互評表重點,進行詰問,以利台上組別進行反思修正。
(4) 互評方式:依據檢核表內容,仔細聆聽上台分享者的說明,客觀地依據表單內容給予不同分
數(星星點數)的回饋,並由小組長協助填寫組間評分表
(5) 如果小組有說明是如何利用 ChatGPT 對話後 整理出內容再進行資料彙整填寫教師可依
據各組使用 ChatGPT 對話內容及確認資料狀況,給予引導及加分。
5.教師導學:
(1) 公布小組之間互評表結果,並根據各組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學習重點引導。
4.組間互學
(1)教師根據各組在 jamboard 上彙整的內容及分享狀
況,給予適切回應與鼓勵。
(2)檢視學生的互評表進度。
(3)檢視各組互評狀況
(4)組間互評回覆報表,提供各組學生了解,其他
別給自己組的平均成績,作為改進的依據。
(5)教師可根據互評表及各組分享回饋狀況提供
組適切的協助與修正參考。
(2)如上述,第五組學生在互評表分數中表現最低分。教師可檢視其互評項目哪一項最需改進。結
果發現是第三點『3.能利用小組討論版上(Jamboard)所記錄,以六何法方式說明民變
之起因、經過與結果』分析戴潮春事件敘述,比較不完整,所以他組給予的分數平均後較
低。教師可協助第五組學生再利用數位工具 ChatGPT 進行資料搜尋與討論內容之修正
6.課後評量
(1)請同學打開因材網/課程包,完成隨堂測驗 Kahoot(5 題)
(2)請學生自我檢視自己的作答結果,並根據試題中的提示,進行訂正。
(3)訂正完畢的同學,可以進行 wordwall 挑戰題:清代的統治與開發_三大民變配合題活動。(資料
來源:https://wordwall.net/tc/resource/38609638/康軒/ch1-1 清代的統治與開發三大民變)
【本活動結束】
5.課後評量
(1)教師登入 Kahoot 帳號,檢視全班及個別學生測驗結
果報表,了解學生學習成效,並引導學生訂正。
*全班報表
*個別學生報表
(2)挑戰題:學生可依據 wordwall 提供的答案,修
正後重複練習。
(3)教師可針對個別學生評量結果給予適切的指導。
附件一:社會(康軒,五下),課本 P12-13
附件二:械鬥與民變之自學影片截圖與自學學習單
影片網址(因材網免登入):https://player.vimeo.com/video/389905489
影片自學學習單
附件三:械鬥與民變之共學任務(可利用學習單或 jamboard 進行線上討論),例:第一組討論朱一貴事件
附件四:組內檢核表:各組依據教師引導規劃,選擇一個民變事件(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進行民變事件原因分析與心得啟示分享
附件五:組間評分表 組間互學:各組根據整理內容,進行事件說明與分享
附件六:活動課程包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