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出口商品 產地 特色
<甲> 臺灣北部 最大宗輸出品
<乙> 臺灣中、北部 產量曾居世界第一
<丙> 臺灣南部 歷史最悠久的輸出品
( )20.祖籍漳州的板橋林家第一代林應寅於乾隆年間攜長子林平侯從原鄉漳州府遷到臺北新莊,其子林平侯經營
米、鹽致富,藉開墾土地成為地主階級。林平侯育有五子,死後留下公產作為祭祀公業,由五房輪流耕作,
輪值耕作公田者,則負責該年祭祀祖先之費用。林氏透過這種祭祀活動凝聚了宗族的力量,也讓林家日益壯
大,並成為臺灣五大家族之一。請問板橋林家是屬於哪種祭祀組織?
(A)會黨 (B)開臺祖 (C)唐山祖 (D)開山祖。
( )21.「它」是臺灣歷史悠久的港口,因為「它」特殊的地形條件,曾經成為鄭成功率兵進攻臺灣時登陸的選擇,
在清代時「它」更是官方指定的「正港」,與廈門對渡通航帶動臺灣的經濟發展。可惜後來因為泥沙淤積,「它」
逐漸失去航運功能。請問文中的「它」指的是? (A)鹿港 (B)滬尾 (C)八里坌 (D)鹿耳門。
( )22.清朝統治臺灣後,移民來臺人數不斷增加,下列關於這些移民的敘述何者有誤? (A)因中國糧食短缺,許
多來自福建、廣東一帶的居民渡海來臺 (B)初期受「渡臺禁令」限制,移民不得攜帶家眷來臺 (C)來臺移
民通常攜帶龐大資金,往往會以個資進行開墾 (D)來臺移民為祈求拓墾順利,因而設立土地公廟祭祀。
( )23.依右圖一的數據來瞭解清代臺灣的文教發展,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臺灣
通過科舉考試的人數呈現成長趨勢 (B)早期舉人與進士人數較少可能是移民
忙於拓墾,文風不盛所致 (C)隨著臺灣經濟日漸穩定富裕,舉人與進士人數
因而增加 (D)清代官方不重視臺灣子弟的教育,因此教育機構皆由民間設立。
( )24.歷史課時,同學們正在討論馬雅各的事蹟,其中哪一位同學的發言正確?
(A)蘿絲說:他在臺灣北部傳播天主教信仰 (B)百合說:他設立臺灣第一間西
醫醫館 (C)慶儀說:他建立女學堂首倡女子教育 (D)阿季說:他替人拔牙是
臺灣口腔外科先驅。
( )25.隨著外來人口增加,原住民與外界的互動日漸頻繁,其中平埔族的生活也產生了極大的改變,下列何者為
非? (A)受到漢人的影響,許多平埔族的耕作方式由游耕轉變為水田稻作 (B)受到傳教士的影響,許多平埔
族接受西方宗教 (C)因平埔族受清帝國統治並納稅服役,漢化程度高被稱為熟番 (D)受到清朝間接統治政策
影響,許多平埔族被迫遷往東部或山區。
( )26.雅雅利用課餘時間至學校圖書館借閱了一套有關臺灣茶故事的漫畫──《異人茶跡》,其內容主要描述英國
商人陶德,於 1860 年代在臺設立寶順洋行,並雇用通曉外語和商務經營的仕商李春生協助,兩人一起將臺
灣烏龍茶推向國際的過程。有關這部漫畫的內容,何者最不正確? (A)李春生的身份應該是買辦,平常工作
為協助洋行處理商務 (B)寶順洋行生產的茶葉主要透過安平港外銷至美國,使府城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C)
故事的背景應該是大稻埕,此處是臺灣茶葉加工集散的重鎮 (D)茶葉的出口使得臺灣的經濟、政治重心逐
漸往北轉移。
( )27.十九世紀後期,隨著茶葉、樟腦外銷貿易日趨蓬勃,越來越多的漢人越界開墾,導致漢人與原住民間的衝
突更加激烈,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為取得山林資源曾派兵大舉入侵泰雅族部落,發生了哪場戰役?
(A)霧社事件 (B)大港口事件 (C)大嵙崁事件 (D)牡丹社事件。
( )28.十九世紀中葉是清帝國治理臺灣重要的轉折階段,由於通商口岸的開放,使得臺灣在各層面產生了極大的
改變。請問下列敘述哪項最為錯誤? (A)政治上,清朝增加行政區規畫與建設,加強對臺
灣的管理 (B)經濟上,因為通商口岸的開放,從國內貿易走向國際貿易 (C)文化上,因傳
教士來臺發展,使得西方文化再次傳入臺灣 (D)社會上,因來臺移民生活更加競爭,地方
上械鬥的風氣越來越嚴重。
( )29.花子在假日時和家人到彰化參加一場名為「跑水祭」的特別活動,這項活動源於村民為
感念在此地開鑿出臺灣最早、灌溉面積最大之水圳的先人,故每年於圳頭設香案祭祀,並
派幾名身手矯健之人作為引水人,進行「跑水」活動。請問上文所敘之「跑水祭」與右圖
二哪個水圳關係最為密切?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題組:
(一)下列兩則是有關臺灣經濟發展的敘述,請根據所學回答下列問題:
( )30.有關敘述一所提及的商人互助組織,下列何者描述正確? (A)此種互助組織被稱為洋行 (B)此種互助組
織主要集中於臺灣東部 (C)此種互助組織可用貿易地點或商品作為名稱 (D)此種互助組織大量進口鹿皮來
臺銷售。
圖一
敘述一:「因島內米、糖長年豐收,臺灣商人將其輸出至中國大陸發展兩岸貿易。此時期商人之間亦形成互
助的商業組織,以避免惡性競爭。」
敘述二:「 後,臺灣打開新的市場,茶、蔗糖、樟腦成為主要輸出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