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地應是現今何處? (A)臺東 (B)臺北 (C)恆春
(D)宜蘭
21. ( ) 右表為清代臺灣地區
科舉人數統計表。由
此表可看出,嘉慶、
道光時期臺灣考上舉人、進士的人數增多。之所以
會出現這樣的轉變,主要原因應該是下列何者?(A)
臺灣已無械鬥與民變,社會安定 (B)清廷實施渡臺
禁令,女眷無法來臺 (C)工商業者廣設「郊」,帶
動了讀書風氣 (D)文教機構陸續增設,人民受教育
的機會增多
22. ( )清領時期臺灣的漢人經常發生打群架的「械鬥」事
件。請問:下列何種械鬥類型最為常見?(A)祖籍
(B)信仰 (C)商業 (D)性別。
23. ( )居住在花蓮平原的撒奇萊雅族,在光緒 4年曾發生
反抗清軍欺壓的「加禮宛事件」,但深究其遠因,
是因為沈葆楨的什麼政策,使得漢人遷移該地的人
數增加並非法侵佔該族土地?(A)建設炮臺 (B)開
山撫番 (C)增設臺北府 (D)廢除渡臺禁令。
24. ( )臺灣開港通商後,買辦取代地主與郊商成為新的社
會領導階層。下列何人是南部地區買辦的代表?
(A)陳福謙 (B)李春生 (C)施世榜 (D)林維讓。
25. ( )臺灣的開發重心,由南部往北部擴張。但是清領後
期已有北部發展勝於南部的趨勢,這種情勢的轉
變,主要與那一項作物的增產及其外銷有關? (A)
茶葉 (B)鹿皮 (C)稻米 (D)蔗糖。
26. ( )下列關於「唐山祖」和「開臺祖」宗族組織的敘
述,何者正確? (A)唐山祖指的是來臺的第一代
祖先 (B)祭拜唐山祖的宗族成員彼此一定有血緣
關係 (C)組成這兩種宗族組織的分子不一定同姓
(D)祭拜開臺祖的宗族組織彼此有血緣關係。
二、 題組(35%):共 14 題,每題 2.5 分
新竹北埔的「金廣福」是清代一個合資開發公司的名稱,「金」是
當時習見的公司名號、「廣」代表廣東、「福」則是代表福建。「
金廣福」公館,是清代公家與墾戶的辦事處,公館旁邊是姜家祠堂
—天水堂。道光年間,政府鼓勵金廣福成立民的防禦拓墾組織—金
廣福大隘,此隘是由數十個隘所組成的防禦工事,專門抵禦外來的
侵略與武裝拓殖「番地」。
27.( )文中提及的「金廣福」可能是下列哪兩者合資開發
的公司? (A)漳州人、泉州人 (B)漳州人、原住
民 (C)泉州人、原住民 (D)閩南人、客家人
28.( )文中提及的「金廣福」公館,可能會經手哪些事務
?(A)仲裁漢人與外國商人的貿易糾紛 (B)發行墾
照給渡臺的漢人進行拓墾 (C)負責與臺北府洽談茶
葉出口事宜 (D)處理招收開墾佃農及收隘租事宜
29.( )文中提及的防禦工事,依照你的所學來判斷,它所
抵禦的對象主要是下列何者? (A)日本人 (B)法
國人 (C)原住民 (D)英國人
在板橋林家花園旁,有間建於清代同治12年(1873年),已被列
為國家三級古蹟的書院—大觀義學。
義學的成立,起因於咸豐9年(1859年)的漳泉械鬥。林本源家族
族長林維讓為了化解漳泉間的仇視,將妹妹許配給泉州籍的舉人
莊正。隨後共創「大觀書社」,期待能化解漳泉間的成見。1873
年,書社更名為「大觀義學」,此後板橋地區文風漸盛。
30.( )從引文可知,板橋大觀義學的成立屬於? (A)民間
自辦 (B)官民合辦 (C)官方主辦 (D)大陸引進
31.( )為化解漳泉移民間的仇恨,林維讓採取下列哪一行
動? (A)進行聯姻 (B)簽署和約 (C)進行決鬥
(D)收購土地。
(甲)在這個島上住有約三百萬的漢人,其中約一百萬是住在加
拿大長老教會從事宣教的四個地區。這些漢人分為閩南人和客
家人兩類。在我負責的臺灣北部,漢人中八分之七是閩南人,
他們是從島的對岸福建省來的移民或移民的子孫;我路過時,
婦女和孩子們從家裡跑出來,追著我要藥品、要拔牙。
(乙)「在兩國開戰前,我由香港想回臺灣,卻被法軍當成是德
國間諜,只好去見法軍司令才被允許回臺上岸。回臺後,英國
領事還給我一份證明說我是英國人。……戰事逼近我的教堂時
,我曾醫療受傷的清軍與法軍,劉銘傳大人還獎勵我,並賠給
我在戰火受損教會財產的金額。」
32.(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傳教者得以進入臺灣各地進行宣
教,是與以下哪一事件有關? (A)鴉片戰爭後的
開港 (B)英法聯軍後的開港 (C)清法戰爭的勝利
(D)牡丹社事件的結束
33.( ) 請判斷(甲)應與下列哪位傳教士有關? (A)馬偕
(B)馬雅各 (C)甘為霖 (D)巴克禮
34.( ) (乙)中所指「戰事」,應是下列何者? (A)鴉片戰
爭 (B)英法聯軍 (C)清法戰爭 (D)牡丹社事件
清帝國時期漢人移民積極拓墾臺灣,尚有不少地名沿用
今。請將下列地名沿革,填入適當的分類資訊內:
(甲)三張犁 (乙)土城 (丙)公館 (丁)二水
35.( )哪一項地名反映了拓墾完畢後的土地經營模式?
(A)甲 ( B)乙 ( C)丙 ( D)丁
36.( )哪一項地名反映了水利設施工程的興建與影響?(A)
甲 ( B)乙 ( C)丙 ( D)丁
37.( )哪一項地名反映了漢人與原住民的衝突? (A)甲
( B)乙 ( C)丙 ( D)丁
38.( )哪一項地名反映了漢人合資開墾土地的關係? (A)
甲 ( B)乙 ( C)丙 ( D)丁
時人稱「番勢」的李春生,自幼家境貧困,年少時跟隨父親到廈門
經商,在當地習得英語與漢語,使他成為漢人與西方商人溝通的橋
梁,因緣際會結識來自蘇格蘭的茶商約翰‧陶德,協助他創出「臺
灣烏龍茶」(Formosa Oolong)品牌,享譽國際,促成北部製茶事
業大為興盛,茶葉成為當時最大宗的出口商品,李春生因此有了「
臺灣茶葉之父」的美稱。李春生除了經營事業以外,對於傳教更是
不遺餘力,他不僅是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奠基者,更在臺灣建省
後,協助劉銘傳建設大稻埕,使得各國商人在此處雲集。
39.( )文中提及「番勢」李春生中的「番」應該是指下列
何者? (A)日人 (B)熟番 (C)生番 (D)洋商
40.( )文中提及李春生為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奠基者,
他可能就近跟下列哪一位人物有所往來? (A)馬偕
(B)馬雅各 (C)巴克禮 (D)甘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