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縣立二水國民中學 1 0 8 學年度 第 一 學 期 第三次段考 歷 史 科 試卷
一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選擇題(每題 2分,答案劃在答案卡上,共計 80 分)
1. 臺灣開港後,熟悉對外貿易的那個漢人階級,取代了
地主與郊商,成為新興的領導階級?(A)傳教士 (B)政
府官員 (C)買辦 (D)讀書人。
2. 臺灣開港通商後,因為茶葉、樟腦的增產與外銷,帶
動了臺灣哪個區域的興起?(A)北部 (B)南部 (C)東部
(D)離島。
3. 清帝國時期由於開墾需要大筆的資金,因此來臺的漢
人都透過何種方式取得開墾所需資金?(A)獨資 (B)合
資 (C)向政府貸款 (D)像錢莊借貸。
4. 清帝國時期,哪一條水圳是由漢人與原住民合作共同
修築的?(A)八堡圳 (B)曹公圳 (C)瑠公圳 (D)貓霧捒
圳。
5. 下列何者為清領時期臺灣地區不分祖籍大家都會祭祀
的共同信仰?(A)保生大帝 (B)開漳聖王 (C)土地公
(D)三山國王。
6. 下列祭祀何者的廟宇林立,反映了清代臺灣社會生存
艱辛、民變械鬥頻繁,導致死後無人收葬與祭祀的情
形普遍?(A)土地公廟 (B)有應公廟 (C)媽祖廟 (D)三
山國王廟。
7. 清領時期,臺灣的平埔族面對政府的欺壓與過於繁重
的勞役,出現多次反抗官府的事件,這些事件中以下
列何者最為著名?(A)加禮宛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
戴潮春事件 (D)大甲西社事件。
8. 清領時期,下列哪一種學校設置在偏遠的地區,特別
是原住民部落,主要教導內容為漢字與耕種知識?(A)
儒學 (B)社學 (C)書院 (D)社學。
9. 鄭克塽投降後,清朝採納何人的建議,認為臺灣不僅
土地肥沃、而且戰略地位重要,放棄臺灣將嚴重危害
中國東南沿海的安全?(A)施世榜 (B)沈葆楨 (C)施琅
(D)曹瑾。
10. 清朝統治臺灣初期,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以
哪一個港口為唯一合法的港口(正港)?(A)艋舺 (B)
鹿耳門 (C)鹿港 (D)淡水。
11. 清領前期那一移居臺灣的漢人族群,主要居住地為丘
陵地?(A)漳州人 (B)泉州人 (C)客家人 (D)原住民。
12. 下列何種教育機構以教育貧寒子弟為其主要特色?
(A)義學 (B)書院 (C)儒學 (D)社學。
13. 下列那個水利設施是清領時期臺灣規模最大,灌溉範
圍最廣的水利設施?(A)八堡圳 (B)曹公圳 (C)瑠公圳
14. 下列何者是發生於清朝乾隆年間民變?(A)朱一貴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戴潮春事件 (D)郭懷一事件。
15. 哪一事件後,清朝為證明能在番地行使主權,以阻絕
外人在臺灣的野心而進行開山撫番策略?(A)中法戰爭
(B)牡丹社事件 (C)開港通商 (D)大甲西社事件。
16. 許小喵整理清代整理臺灣社會械鬥頻繁的原因,請
問:他所收集的資料不應該納入下列哪一項?(A)為爭
取商業利益而發生械鬥 (B)因語言不同而出現隔閡
(C)因爭取當官名額而大打出手 (D)為爭奪水源與田地
而發生爭執。
17. 清朝統治臺灣期間,為了避免漢人與原住民發生衝
突,而有下列哪一項政策的施行?(A)劃界封山 (B)渡
臺禁令 (C)開山撫番 (D)開港通商。
18. 臺灣因為那一場戰爭,清朝戰敗被迫與外國簽訂條約
而開港?(A)鴉片戰爭 (B)甲午戰爭 (C)英法聯軍 (D)
中法戰爭。
19. 西元 1884 年,法軍進攻中國哪一個藩屬而與中國爆發
中法戰爭?(A)琉球 (B)朝鮮 (C)日本 (D)越南。
20. 清朝統治臺灣初期,曾頒佈渡臺禁令,男子不得攜帶
家眷來臺,直到牡丹社事件後才取消該項限制。請
問:此禁令的取消,對臺灣發展帶來什麼影響?(A)
人口擴增,拓墾加速 (B)族群械鬥,日趨激烈 (C)性
別失衡,男多於女 (D)漢人活動範圍受限制。
21. 清初臺灣與中國貿易日漸頻繁,港口相繼開放,逐漸
發展成府城、鹿港、艋舺三大貿易港口,因此有「一
府二鹿三艋舺」之稱。從上述港口可知,臺灣的發展
方向為何?(A)由南到北 (B)由北到南 (C)從東到西
(D)由中部向南北發展。
22. 旅行社的某個旅遊廣告簡介:「會途經『吳沙國民中
學』,還有吳沙的故居。其三合院至今仍保留完整的
閩南式建築。」此旅遊的觀光地點應該是下列何者?
(A)臺南 (B)高雄 (C)宜蘭 (D)新竹。
23. 俗諺說「社頭蕭一半」,說明「蕭」為社頭最大姓。
究其原因,主要是雍正年間蕭來帶領族人到社頭一帶
開墾。在蕭來死後,留有公產 5甲地,由他的兒子輪
流耕種,每一年由輪到耕種公田的人負責當年的祭祀
費用。每年清明節前後,蕭家後代都會擇日掃墓,祭
祀蕭來。關於文中所述蕭氏宗族,其祭祀對象應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