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二水國中 九年級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912.42 KB
頁數
4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1-17,离现在 5 28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08 學年度 第一學期 第三 歷史 試卷
三年 座號: 姓名:
一、選擇題(每題 2分,答案劃在答案卡上,共計 62 )
1. 啟蒙運動的重鎮為下列那個國家?(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普魯士。
2. 下列何人科學革命集大成之人?(A)培根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牛頓。
3. 下列哪一個國家為工業革命的起源地?(A)英國 (B)
(C)美國 (D)俄國。
4. 哪位天文學家在十六世紀時,大膽提出了「天體運行
論」主張太陽是宇宙中心的觀點,挑戰當時教會秉持
的地球中心說?(A)笛卡兒 (B)哥白尼 (C)伽利略 (D)
牛頓。
5. 哪一歷史事件的發生,使得英國國會取得立法權?(A)
清教徒革命 (B)啟蒙運動 (C)光榮革命 (D)1832 年國
會改革法案》通過。
6. 哪位國王是十七世紀的君主,強調君權神授奉行強權
統治國家,也非常重視藝術,在其任內推廣藝術不遺
餘力,並修建了凡爾賽宮象徵了國家的強盛?(A)腓特
烈二世 (B)彼得大帝 (C)路易十四 (D)路易十六
7. 西元 1773 波士頓居民將英國東印度公司運來的茶
葉到入海中。請問波士頓居民之所以如此,是為了向
統治者表達對於何事的不滿?(A)因為工業革命導致
貧富差距 (B)統治者增加新稅 (C)開放外國商品進口
影響生計 (D)禁止奴隸買賣。
8. 法國大革命未如美國獨立一樣獲得西班牙、荷蘭等國
的支持,歐洲甚至組成反法聯盟企圖干預,其主要原
因為何?(A)支持法國人民追求民主 (B)唯恐革命浪潮
波及本國 (C)作壁上觀任由法國動亂 (D)企圖趁亂消
滅法國。
9. 維也納會議背後世史學稱為「保守勢力當道」的會議
請問:主要原因為何?(A)反對工業革命帶來產業的變
(B)打擊英國光榮革命建立的議會制度 (C)組織反
法聯盟瓜分法國領土 (D)恢復法國大革命前各國王室
的統治權
10. 老師講解近代歐洲思想發展時提到:「此派學說由馬
克思首先提出,主張廢除私有財產,認為財富不該集
中在少數人手中,提倡公有財產。」請問:以上論述
應該屬於下列何種學說?(A)寫實主義 (B)自由放任的
經濟學說 (C)共產主義 (D)天賦人權。
11. 西元 1642 年,英國爆發清教徒革命,曾短暫行使共
和制度。請問:英國共和時期的領導人為何人?(A)
當斯密 (B)克倫威爾 (C)羅伯斯比 (D)瓦特。
12. 1852 年他當上法國皇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即位
後積極向海外擴張殖民地,聯合英國對中國發動戰
爭,甚至直接攻入中國首都北京,重振法國聲威。
請問「他」是下列何人(A)拿破崙 (B)路易十六 (C)
羅伯斯比 (D)路易拿破崙。
13. 許小喵看到一段歷史敘述:「既然只有對神的虔誠信
仰與閱讀聖經是使人得救的唯一途徑那麼即使人
們購買抵免罪過的贖罪券,也不一定保證上天堂。」
以上敘述與下列哪一史實關係最密切(A)羅馬帝國
定基督教為國教 (B)東正教與羅馬公教決裂 (C)
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 (D)亨利八世與創立英國國教
14. 右圖是某史事的起源地與傳播方向
示意圖,下列何者最足以呈現該史
事的內涵(A)喀爾文教派改革,主
張預選說 (B)研究古典文獻,強調
人文主義 (C)議會政治興起,發展
責任內閣 (D)機器取代人力,出現
貧富差距問題。
15. 十九世紀的馬克斯共產主義學說與小說家狄更斯寫
實主義作品對當時人們思想有極大的影響力下列
何者最可能是兩人在學說與作品上的主要共同點
(A)依循理性態度與科學方法尋找人類社會的普遍運
作原則 (B)支持已工業革命的國家在各地殖民與擴
(C)對工業革命下的歐洲提出反思 (D)強調古代
經典作品與以人為本的價值。
16. 明朝後期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利用西方知
識作為傳教手段開拓了中國的視野當時這些傳教
士從歐洲不遠千里來到中國的主要背景為何(A)
對新教的挑戰積極推廣舊教 (B)至耶路撒冷聖地朝
拜受阻,爭取國際協助 (C)挾社會主義勢力擴張傳
教據點 (D)受啟蒙運動影響,主動傳播科技。
17. 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運動都會有一些響亮的口
這些口號經常表露了參與者所追求的理想下列
何者錯誤(A)1776 年美國獨立:沒有代表不納稅
(B)1789 年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 (C)1919
年五四運動: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D)1966 年文化
大革命:超英趕美。
18. 啟蒙運動促進歐洲近現代化,開啟了歐洲歷史的新
共4頁,第1頁
頁。這個運動最主要的內涵為何(A)運用科學方法
和理性態度尋找人類社會的普遍原則 (B)闡明基督
教教義促使歐洲人重新領會神的啟示 (C)海權時代
來臨歐洲人開始探索東方未知世界 (D)科學方法與
新技術的發明,改善人類物質生活。
19. 以下是旅遊書籍對某座教堂的描述:「十六世紀上半
西班牙人在昔日印加帝國神廟打磨精美的石頭基
礎上建造宏偉的聖多明哥教堂文中的教堂最有
可能出現在現今哪一個國家(A)巴西 (B)古巴 (C)
智利 (D)墨西哥。
20. 有學者指出:「貞德將一場原本枯燥乏味、人民身受
其害卻不感興趣的王朝衝突轉變為一場熱情激烈的
國家保衛聖戰雖然最後她被敵國俘虜並以女巫罪
名處死卻激發法國人民的同仇敵愾使得法國反敗
為勝擊敗英國請問這位學者所論述的這場戰爭
其爆發的原因為下列何者(A)宗教信仰的差異 (B)
工業革命後的殖民地爭奪 (C)協助英國的殖民地獨
(D)法國王位繼承問題。
21. 下表是歐洲某時期學者之間所盛行的思想:
該表的代表人物最適合填入下列何人(A)佩脫拉克
(B)狄更斯 (C)亞當斯密 (D)馬克斯。
*促進遲緩的心靈和激醒我昏昏欲睡的精神
*我不想變成上帝或居住在上帝的永恆之中。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代表性人物:
22. 右圖是《美國憲法》
某次修正案的內
容。此一修正案的
通過最可能與哪一
史事有關(A)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實行 (B)獨立
宣言的頒佈 (C)波士頓茶葉事件的發生 (D)南北戰
爭的影響。
23. 某一時期英國所頒佈的法令內容如下:
人口低於 2000 的衰廢市鎮,將失去單獨選出國會議
員的資格人口介於 2000 4000 的城市議員席次
將由二席減為一席至於那些多出來的席次將依照
人口多寡分配給工業革命後新興的城市至於選民人
數,也由原本的 50 萬人增加到 81 萬人。
若根據英國該法案的內容判斷該法案最有可能為下
列何者(A)《大憲章》 (B)《權利法案》 (C)《人
權宣言》 (D)1832 年國會改革法案》
*某本百科全書寫道:
此法案淵源於 1688 年,英國國會為迎立信奉新教
的公主瑪麗與其夫婿荷蘭的威廉王子入主英國,尊奉
為王的條件而制訂的法案。
法案主要內容有三第一為對前朝政治問題責難,
第二為列舉奠定現代憲政基礎的要義,第三為規定王
位繼承順序。其他內容如:未經國會通過,而僭越行
使權力或停止法律之適用為非法;天主教徒不能繼承
為王;帄時非經國會通過,國王不得設置常備兵與徵
收租稅。
請依據上述內容回答下列二題:
24. 西元 1688 年,英國爆發了哪一件大事,導致要迎立
新王(A)擊敗西班牙海軍 (B)清教徒革命 (C)光榮
革命 (D)美國獨立。
25. 引文中規定「天主教徒不能繼承為王」的文獻最有可
能為下列何者(A)大憲章》 (B)《人權宣言》 (C)
1832 年國會改革法案》 (D)《權利法案》
*某地有份歷史文件,內容摘錄如下:「不是我們不顧念
在英國弟兄們,但是他們的立法機關要把無理的管轄
權加在我們頭上。我們乞求他們念在同文同種的份上
停止這種掠奪行為,但他們對這種正義和血緣的呼喚
充耳不聞。因此,我們不得不宣布與他們脫離。」請
依據上述內容,回答下列二題
26. 依據你的歷史知識引文中的那份文件最有可能為下
列何者(A)《人權宣言》 (B)《大憲章》 (C)《獨
立宣言》 (D)《國富論》
27. 引文中出現該份文件的某地最有可能為下列何地(A)
巴西 (B)北美十三洲 (C)菲律賓 (D)墨西哥。
馬克思的的徒弟恩格斯曾說:「當『科西嘉』的怪物最
後被牢牢的禁閉在大西洋的小島後,梅特涅利用舞會
與宴請將歐洲大大小小的帝王們聚在一起分配贓物與
獎金。帝王們商討能把革命前的形勢恢復到什麼程
度。民族被買進買出,土地被分割與合併,但不論如
何,只要符合統治血統的正確即可。」請依據上述引
文,回答下列二題:
28. 下列哪一史事可以視為「科西嘉怪物」怪物的第一
聲喪鐘(A)滑鐵盧之役 (B)攻打巴士底監獄 (C)
月革命 (D)遠征俄國。
29. 引文中那場「大大小小的帝王們聚在一起分配髒與獎
金」的聚會,其最高指導原則為何(A)正統、均勢
(B)自由、平等、博愛 (C)主權在民 (D)三權分立。
*歐洲有位君王認為到:「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為此,我
們可以用盡一切手段來維持政治權利與國家利益,道
德和宗教規範都是不切實用的。至於國家的象徵與代
表尌是那不容挑戰與質疑的國王請依據上述引文
共4頁,第2頁
回答下列二題:
30. 下列哪一種政治主張最符合該君王的主張(A)君權
神授 (B)天賦人權 (C)三權分立 (D)主權在民。
31. 該為國王的政治論點與下列哪一本西方文獻的主張
最相符?(A)《社會契約論》 (B)《權利法案》 (C)
《獨立宣言》 (D)《君王論》
二、選擇題(每題 1分,答案劃在答案卡上,共計 10
)
32. 右圖是中國歷史上某一史事的
相關內容根據內文判斷該史
事最可能是下列何者?(A)齊桓
供尊王攘夷 (B)漢武帝獨尊儒術 (C)秦始皇焚書坑
(D)清雍正下令禁教。
33. 老師講述中國歷史時說道:「這個民族是中國歷代邊
疆民族中漢化程度較淺的民族之一他們入主中國
後,為了保持統治地位,各級長官甚少任用漢族人
對漢人南人採取較高度控制的態度與手段
果引起漢人南人的不滿與反抗老師介紹的是下
列哪一民族?(A)鮮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
蒙古族。
34. 右表是某一船隊的
介紹,從其中資訊
判斷,此船隊應與
下列何者有關?
(A)鄭和下西洋
(B)麥哲倫環繞世
(C)哥倫布發現
新大陸 (D)達伽馬東來亞洲。
時間
14051433
航行次數
7
船隊規模
約二百多艘
人數
約二萬多人
航行海域
東海、南海、印
度洋、紅海
35. 有一個介紹日本的節目提到:「日本在八世紀建的奈
良平城京是仿效當時中國的都城而建造的城中的
道路與住宅井然有序,市場與住家嚴格區分,……」
依此推斷,平城京最可能是仿效下列何者而建?(A)
秦朝咸陽 (B)漢朝洛陽 (C)唐朝長安 (D)元朝大都。
36. 北宋面對契丹党項等外族入侵而本身軍事力量又不
足以應付時曾經運用多種方式加以因應其中哪一
種方式曾有效平息與契丹間的戰端使雙方維持了百
餘年的和平?(A)封鎖國境:斷絕與外族的接觸 (B)
外交結盟聯合西域諸國反擊 (C)經濟嘉惠每年供
給外族銀 (D)締結婚姻將公主嫁予外族君長。
37. 《三國演義》中英雄和謀略故事至今依然膾炙人口
參照史實,下列哪一段情節不可能出現在此書中?
(A)八王之亂,中原戰火紛起 (B)赤壁之戰,天下三
(C)孫權稱帝,立國江東 (D)曹操挾天子以令諸
侯。
38. 明朝末年大儒黃宗羲遭受國破家亡的傷痛後,寫下
「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的文句
為明朝政治運作不良是開始於高皇帝朱元璋廢除丞
相制度朱元璋為何會廢除歷史上已實施一千六百多
年的制度?(A)化解群雄割據的局面 (B)避免外戚干
政的發生 (C)精簡政府裁汰冗官 (D)鞏固皇權,防
止篡奪。
39. 許小喵參加班上「西周風雲」話劇演出飾演一位住
在城中的貴族若話劇內容須合於史實下列何者最
可能是他在劇中的生活情況?(A)擁有土地,有農民
負責為他耕種 (B)乘坐馬車,到夜市採買日常用品
(C)接受中正官依據品德、能力、家世評定等級 (D)
熟讀四書五經練習八股文寫作輔導君王治理國家
40. 民國初年考古學者在北京郊外周口店發現一個頭蓋
經檢測後認定其應為距今約五十萬年前的原始
人類北京人根據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判斷在此遺
址中可能還會發現了下列何者?(A)用火燒過的獸骨
與灰燼 (B)用來燒製陶器的陶窯 (C)用鹿水牛骨頭
製成的農具 (D)用打製與磨製方式製造的石器。
41. 許小喵介紹一位中國歷史人物:「他認為變法改革是
解決當時政府財政問題及邊防危機的主要途徑於是
他丈量田地改變賦役制度規定用銀繳納稅款
重用抗倭寇名將主持西北邊防這位人物應是下列
何人?(A)商鞅 (B)王莽 (C)王安石 (D)張居正。
108 學年度 第一學期 段考 歷史 試卷
三年 號: 姓名:
二、填充題(每格 1分,答案寫在考卷上,共計 10 )
1. 北美十三州代表於西元 1776 年在費城召開大陸會議,並且於 74日發表( )。
2. 洛克著有《政府論》主張「天賦人權」認為人有三項不可被剝奪的權利分別是生命
與( )。
3. 著有《法意》主張「三權分立」將政府的權利切分為三分別為行政立法與司法。
共4頁,第3頁
4. 盧梭著有( )一書,主張「主權在民」,認為政府的權力來自與人民所簽訂的契約。
5. 法國大革命的精神為自由、帄等、 )。
6. 培根提倡( ,笛卡兒提倡( )。
7. 歐洲專制王權興起,君主大多強調( ,作為理論基礎。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俄國彼得大帝為
專制王權代表。
8. 法國( )對當時的知識作有系統的整理,邀集學者合編《百科全書》
三、問答題(每題 4分,關鍵 2分,答 2分,共計 8分,答案寫在考卷上)
答案
有一本書寫著「如果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人手中自由便不能存在如果司法權不
和立法權、行政權相互監督與制衡。自由也將不復存在。在土耳其帝國,這三項權力都集
中在『蘇丹』(土耳其的最高統治者)」一人身上,所以可怕的暴政控制著一切。上述引文
的那一本書,最有可能是何人的著作?(A)洛克 (B)伏爾泰 (C)盧梭 (D)孟德斯鳩。
「戰勝的歐洲各國認為啟蒙運動的自由理論是一切革命動亂的根源,也是拿破崙得以宰制
歐洲的原因,所以他們要抵制革命成果,並恢復之前革命之前的歐洲政治秩序。」為此,
何人召開了會議,商討上述的歐洲大事?(A)羅伯斯比 (B)梅特涅 (C)路易拿破崙 (D)路易
十六。
四、引導式問答題(每格 1分,答案寫在考卷上,共計 4)
(一)下表為 105 學年度國中教育會考的第 51 題,請依據該題目的內容回答下列 15小題
右表(十五)呈現歷史上某項變革的內容, 中最適合填入下列何者? (A)
封建莊園經濟的強化 (B)科學革命思想的萌芽 (C)君權神授觀念的鞏固 (D)社會
主義學說的興起。
1.依據題目及表(十五),這項變革的起源地為何?
答案:
2.依據題目及表(十五),這項變革早期傳播地區為哪兩個地方?
答案:
3.依據題目及表(十五),這項變革帶來下列哪兩項的影響?,
答案:□新城市林立;□歐洲尋求直達東方的新航路;□工廠制度出現;□基督教世界第二次大分裂
4.經過上述 1-3 題的脈絡練習,題目中的「這項變革」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答案:□科學革命;□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工業革命
5.經過上述 1~4 題的脈絡練習,接著我們直接面對會考題目。請問:該題的答案為何?
答案:
(二)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從小在法國長大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即位後忘記了先前那位被國會送上斷頭台的國王
不顧議員反對,重用天主教徒。原本國會議員將希望寄託在他兩位信仰新教的女兒身上。不料,西元 1688 年,皇
后替他生下一個兒子並且立刻受洗成為天主教徒,這件事讓國會議員對本國未來感到憂慮請依據上述引文回答
下列五題:
1.引文中的英國國王是哪一個宗教的虔誠教徒?
答案:
2.引文中的國王是那個國家的國王?
答案:
3.引文中的國王從小在那個國家長大?
答案:
4.從引文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歷史知識,請問:文章中那位「先前被國會送上斷頭臺的國王」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位?
答案:□路易十六 □路易十四 □約翰王 □查理一世(請在框框中打勾)
5.經過上述 1~4 題的脈絡練習。請問:引文中的對本國感到憂心的國會議員,最後採取什麼行動,拯救自己的國家?
答案:□清教徒革命 □法國大革命 □七月革命 □光榮革命(請在框框中打勾)
共4頁,第4頁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