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 化 縣 立 二 水 國 民 中 學 108 學年度 第一學期 第三次 段 考 歷史科 試卷
二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選擇題(每題 2分,答案劃在答案卡上,共計 80 分)
1. 哪一個皇帝即位後,關閉多處通商口岸,造成外商僅
能從廣州從事貿易?(A)明太祖 (B)清康熙 (C)清雍正
(D)清乾隆。
2. 下列哪一組農作物於明朝傳入中國後,緩和了因人口
增加所造成的糧食不足問題?(A)小麥 (B)稻米 (C)早
熟稻 (D)玉米、番薯、馬鈴薯。
3. 五代後周將領趙匡胤因為哪一史事即位稱帝,定都汴
京?(A)玄武門之變 (B)陳橋兵變 (C)靖難之變 (D)靖
康之禍。
4. 有一條輸送帶,將身為政治中心的北方與經濟重鎮的
南方聯繫了起來,江南的物資源源不絕送往北方的政
治中心—首都。請問:這一條輸送帶為何?(A)運河 (B)
馳道 (C)絲路 (D)長城。
5. 唐太宗在位之時,因為哪一史事,使得西北各族君長
紛紛歸順,並且獻上「天可汗」的稱號?(A)阻止遼軍
南侵,與其簽署《澶淵之盟》 (B)派遣鄭和出使外國,
使得國家聲威遠播 (C)擊滅東突厥 (D)北伐蒙古,興建
長城。
6. 王安石變法期間,朝廷大臣形成支持新法與反對新法
兩大陣營,彼此攻擊,這樣的現象稱為什麼?(A)牛李
黨爭 (B)新舊黨爭 (C)東林黨爭 (D)三藩之亂。
7. 明朝末年,居住在中國東北的女真人,在領袖何人的
帶領下,叛明自立,建國號為「金」?(A)完顏阿骨打
(B)耶律阿保機 (C)鐵木真 (D)努爾哈赤。
8. 明成祖即位後,基於什麼根本原因,疏通杭州到北京
的運河?(A)使南方物資能穩定運往北方 (B)加強對南
方的控制 (C)為北伐蒙古建立運送兵力的基礎 (D)促
進南北經濟交流,以達貨暢其流。
9. 明太祖死後,燕王朱棣因即位的惠帝削藩而不滿,因
而起兵反抗,歷史上將此一事件稱為什麼?(A)靖康之
禍 (B)靖難之變 (C)三藩之亂 (D)永嘉之禍。
10. 在研究中國古代學術發展過程中,朱熹具有不可忽視
的重要地位,對後世影響深遠。下列何者是他的重要
成就?(A)編撰《資治通鑑》,記載戰國到五代的編年
體通史 (B)完成《四書集注》,且於元朝以後被訂為
科舉考試定本 (C)記載藥物近兩千種,集中國古代藥
物學之大成 (D)與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翻譯數學著作
《幾何原本》。
11. 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華夷之防甚嚴,胡漢衝突不
斷,但唐太宗卻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
如一。」請問:由這句話可以推測唐朝的社會文化為
何?(A)胡漢融合,兼容並蓄 (B)貴族沒落,平民崛
起 (C)拋開現實,放蕩不羈 (D)重視品行,合乎天理。
12. 某篇討論中國政治發展的文章寫到:「由於政府禮遇
文人,實施文人政治,加上選才任官的調整,使得君
主更能影響官吏的任用。此外,由於世族力量衰退,
已無法與君主權力相抗衡,對於中央政治力量而言,
君權已出現逐漸增強的局面。」請問:文中所述現象
是下列何者造成的影響?(A)漢朝的察舉制度 (B)魏
晉南北朝的九品官人法 (C)宋朝的科舉制度 (D)明
清的八股取士。
13. 班上有兩位同學正在討論中國印刷術的發展
阿均說:「早在宋代,我們已有活字版印刷術了。」
阿方說:「這種技術是畢昇發明的唷」
老師列出了數十本相關書籍供同學參考,讓同學進一
步瞭解中國印刷術的發展。請問:下列四本書籍哪一
本最有可能出現在老師推薦的書單之中?(A)《資治
通鑑》 (B)《夢溪筆談》 (C)《本草綱目》 (D)《四
書集注》。
14. 宋朝除了使用銅錢等金屬貨幣之外,也開始出現「交
子」、「會子」等紙幣,是因應何種社會經濟背景而產
生?(A)以「歲幣」求和,貨幣大量外流 (B)對外貿
易入超,造成銅錢供需失調 (C)發明活字印刷術,印
刷紙幣便利 (D)國內商業繁盛,使用紙幣便於交易。
15. 十三世紀,義大利某教堂神父帶領信徒禱告,並向上
帝懺悔,希望可以藉助上帝力量躲過帶著火炮(火
藥),來自東方的「黃禍」。請問:下列何者是該位神
父所指的「黃禍」 ?(A)怛羅斯之役 (B)蒙古西征
(C)鄭和下西洋 (D)張騫通西域。
16. 中國歷史上有一段時期,讀書人考試的文章格式與內
容被嚴格規定,有些人一旦會「兩句破題、三句承題」
就洋洋得意,宣稱自己必能步入仕途。上述情形造成
當時那個社會階層的出現?(A)士紳 (B)世族 (C)貴
族 (D)新知識份子。
17. 許小喵閱讀中國歷史故事實,看到書上三個不同朝
代官員下班後的生活情況:
甲:官員聽聞皇帝廢丞相,下朝返家後,多不敢將
心中想法說出來或寫下來,深怕傳入皇帝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