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二水國中 八年級 108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65.94 KB
頁數
4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4-13,离现在 5 19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二水國民中學 1 0 8 學年度 第二學期 第一次段考 試卷
二年 座號: 姓名:
一、選擇題(每題 2分,答案劃在答案卡上,共計 80 )
1. 西元十八世紀時,外國商人在中國進行貿易,不論是商
品買賣或者是關稅繳交,都只能透過那個中間機構來進
行?(A)郊商 (B)會館 (C)公行 (D)洋行。
2. 俄國利用中國忙於英法聯軍之際,逼迫中國簽訂《璦琿
條約》割讓哪一片土地?(A)香港 (B)九龍司 (C)黑龍江
以北 (D)烏蘇里江以東。
3. 雍正年間,清朝原本下令嚴禁西方宗教在中國傳播。但
是自從哪一條約簽訂後,西方宗教人士又可以在中國內
地遊歷與傳教?(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
《北京條約》 (D)《璦琿條約》
4. 下列哪一機構後來成為自強運動的決策中樞?(A)同文
(B)輪船招商局 (C)京師大學堂 (D)總理衙門。
5. 因為中國的那個藩屬國發生內亂,最後導致中日兩國全
面開戰的甲午戰爭?(A)琉球 (B)越南 (C)緬甸 (D)
鮮。
6. 下列何者為清朝末年所推動的第一個改革運動?(A)
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戊戌政變 (D)百日維新。
7. 法國以哪一事件為藉口,與英國共組聯軍對中國宣戰?
(A)亞羅船事件 (B)廣西教案 (C)朝鮮發生內亂 (D)琉球
漁民被殺。
8. 甲午戰爭後,列強透過租借港灣與劃分勢力範圍等方式
持續對中國進行侵略,而在劃分勢力範圍的過程中,德
國的勢力範圍為下列何者?(A)福建 (B)長城以北 (C)
(D)長江流域。
9. 面對中國各式各樣的通商限制,英國曾在乾隆皇帝在位
時利用何種方式試圖解決通商問題?(A)派遣大使阿美
士德入華請求改善通商限制 (B)利用戰爭強迫中國開港
通商 (C)向總理各國事物衙門遞交請求國書 (D)派遣大
使馬加爾尼入華請求改善通商限制。
10. 北京大學的前身為清朝末年所成立的「京師大學堂」
而該校的創立源自於下列哪一史事?(A)鴉片戰爭 (B)
自強運動 (C)戊戌變法 (D)太平天國之亂。
11. 下列哪一史事證實自強運動只注重器物層面的改革不
足以自強,還必須在政治、教育等制度層面徹底革新,
中國方能脫胎換骨?(A)英法聯軍 (B)甲午戰爭 (C)戊戌
政變 (D)中法戰爭。
12. 太平天國軍隊於咸豐元年定國號為「太平天國」後接著
攻入何地後定為首都改名為天京?(A)廣州 (B)上海
(C)南京 (D)北京。
13. 清朝哪位皇帝採納康有為等人的建議,下詔變法革新,
史稱「戊戌變法」?(A)嘉慶皇帝 (B)道光皇帝 (C)光緒
皇帝 (D)乾隆皇帝。
14. 戊戌變法因為下列哪一史事而以失敗告終?(A)甲午戰
(B)戊戌政變 (C)英法聯軍 (D)瓜分風潮。
15. 在一場亂事中,曾國藩在湖南以維護傳統文化為號召,
成立第一批「兵為將有」的軍隊,採取高壓鐵腕政策,
鼓勵鄉紳捕殺反抗之民,並成立審案局,短短四個月,
「就地正法」者一百零四人,「立斃杖下」者二人,「監
斃獄中」者三十一人社會輿論批擊他的鐵腕政策「曾
屠戶」「曾剃頭」的咒罵聲在反抗軍中從不間斷請問:
這第一批「兵為將有」的軍隊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A)
淮軍 (B)湘軍 (C)八旗兵 (D)北洋軍。
16. 某電視劇劇本的內容:
大臣:「鴉片流毒於天下,法當從嚴。若猶等閒視之,
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禦敵之兵,且無可充
餉之銀。」
皇帝:「朕授你為欽差大臣,即刻到廣州查辦。」
若依據該劇本判斷,該劇本中的「大臣」最有可能為下
列何人?(A)林則徐 (B)李鴻章 (C)曾國藩 (D)劉銘傳。
17. 下表是一件發生在中國境內某一案件的審判概況:
審判概況
審判地點
廈門的英國領事法庭
裁決者
英國駐廈門領事館總領事
陪審員
三人,包括一名英國領事館代表
被告
英國公民 Boris Johnson
罪名
涉嫌從事人口買賣活動
判決
依據英國法律判決六個月有期徒刑
根據內容判斷,該審判出現的原因與當時中國與外國簽
訂的那項條約內容息息相關?(A)協定關稅 (B)領事裁
判權 (C)租借港灣 (D)片面最惠國待遇。
18. 下列資料是某次某國外交聲明的概要:
「我國政府希望各國在中國的商業和航運能享受平等
待遇,我國人民的利益,也不得因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
範圍而受到損害,因此我們反對列強在大清帝國領土內
獨佔權利,或對土地的控制權。」
請問該國發表此次外交聲明的原因為何?(A)打破中國
傳統上的各種通商限制 (B)企圖進入中國內地傳教 (C)
取得不凍港 (D)在甲午戰後的瓜分風潮中毫無所獲。
共4頁,第1頁
19. 關於「太平天國之亂」與「黃巢之亂」的比較,下列
何者為兩者之間共同點?(A)首都均曾經淪陷 (B)透過
宗教力量號召群眾反抗政府 (C)亂事結束後,中國呈
現內重外輕的政治格局 (D)中國東南經濟生產區受到
戰爭的破壞。
20. 右圖是清朝時
期中英兩國貿
易物品轉變的
示意圖依照史實判斷途中的「甲」應該為下列何者?
(A)絲綢瓷器茶葉 (B)蔗糖稻米 (C)樟腦茶葉 (D)
香料、藥材。
21. 某年的 423 多國政府聯合向日本政府發出通知,
通知內容如下:
今日貴國割占遼東,既有危害清帝國之京畿之虞,也讓
朝鮮國之獨立有名無實,有礙維持遠東之和平,故今勸
諭貴國確認放棄占領遼東半島。
依據 423 日的文告內容判斷這些向日本政府發出通
知的多國政府成員為下列何者?(A)德、奧、義 (B)俄、
德、法 (C)中、美、英 (D)英、美、俄。
22. 20 世紀初清朝與某國簽訂『中越交界禁止革命黨章
程』,要求該國官員協助查辦中國與越南邊境的革命分
子,若有人在越南境內傳播對清廷不利的言論,則依照
該國的法律就地嚴處。」請問:文中的「某國」最可能
為下列哪一國家?(A)日本 (B)越南 (C)英國 (D)法國。
23. 下表為中國某一時期在城市中流傳的歌謠小冊子中所
記載的某首曲子。
開闢真神惟上帝,無分貴賤拜宜虔。
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傳。
天下多男人,儘是兄弟之輩,
天下多女子,儘是姊妹之群。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請問這首歌謠最有可能在列哪個城市傳唱?(A)鴉片戰
爭前夕的廣州 (B)英法聯軍時受劫掠的北京 (C)戊戌政
變時的廣西 (D)自強運動期間的南京。
24. 右表為清朝後期
幾位地方督府、
巡撫的出身資
料,根據內容判
斷,他們得以出任總督、巡撫與下列何者關係最為密
切?(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太平天國 (D)甲午
戰爭。
右圖呈現清朝中葉以
後,朝廷允許外國傳
教士在中國活動範圍
逐漸改變的情形。請
依據該圖回答下列二
題:
25. 該圖中的「甲事件」的發生與那個國家息息相關(A)
英國 (B)美國 (C)法國 (D)俄國。
26. 該圖中的「乙事件」最有可能為下列何者?(A)《南京
條約》的簽訂 (B)《天津條約》的簽訂(C)《北京條約》
的簽訂 (D)《馬關條約》的簽訂。
27. 根據該圖傳教士在中國活動範圍的改變,可以看出外
國勢力在中國的擴張方向為何?(A)由南邊向北邊擴
(B)由首都向各地擴張 (C)由沿海向內陸擴張 (D)
由內陸向沿海擴張。
清朝時,德川幕府派官員到上海考察,隨行一位藩士寫
下《遊清五錄》,描述當時上海的情形:「歐洲諸國商船
軍艦數千艘停泊江上,桅檣林立,填滿津口;陸上則有
諸邦商館,粉壁千尺,殆如城郭,其雄大壯偉,筆紙難
以表述。」另一方面他也觀察到:「中國人到處被外國
人牽制著。……與其說上海是中國人的土地,還不如說
是英、法兩國的殖民地。……雖然說我們是日本人,但
對於這樣的局面也應該關心留意。因為這不僅是中國之
事。」他指出中國受侵略的根源在於國策失誤:「當權
者只知守舊……沒有製造軍艦大砲在戰區裡抵禦敵
人,才造成如此衰敗的結果。」請依據這位日本藩士的
《遊清五錄》回答下列三題:
28. 因為下列哪一條約的簽訂,使得上海在當時的情形為
歐洲諸國商船軍艦數千艘停泊江上,桅檣林立,填
滿津口。」?(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璦琿條約》
29. 這位德川幕府的藩士,來中國遊歷的時間最有可能為
下列何者?(A)鴉片戰爭前 (B)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之
(C)中法戰爭後甲午戰爭前 (D)甲午戰爭後戊戌
變法前。
30. 這位德川幕府的藩士,在中國遊歷期間,也可能看見
下列哪一景象?(A)法兩國因為越南問題大打出手
(B)中國派遣留學生赴美學習 (C)中國僅開放廣州一地
作為對外貿易的港口 (D)清軍與太平天國軍隊互相征
戰。
*李鴻章晚年總結自己的一生「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
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
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由可敷衍一時。」
依據上述內容回答下列二題:
共4頁,第2頁
31. 如果要為引文中李鴻章所稱的「一輩子的事」做註解,
請問下列哪一史事不適合放入其中?(A)對抗太平天國
(B)簽訂《馬關條約》 (C)推行自強運動 (D)推行戊戌變
法。
32. 李鴻章所稱「紙糊的老虎」最後在哪一史事中被「揭破」
而無法繼續敷衍?(A)英法聯軍 (B)戊戌政變 (C)甲午戰
(D)中法戰爭。
*西周的青銅器「虎鎣」(如
右圖) 1860 年的戰爭
中被一名英國上校奪走
後,便於海外流浪百餘
年。該文物於 2018 年出
現在英國的拍賣網上,在境外買家協助下,該文物最後
被無償送給中國國家文物局,並正式收入北京的中國國
家博物館這一場戰爭雖然因為首都淪陷皇帝北逃「避
暑」而造成大批文物外流,卻也刺激有識之士開始進行
革新運動,使中國歷史邁入近代社會的新境界。也有學
者表示,是因為當時中國南部發生大規模的民變,長江
以南動盪不安,南京淪陷,清朝將軍隊南移,才使得國
家無法對抗外國勢力。請依據內容回答下列三題:
33. 「虎鎣」在海外流浪百餘年的原因與下列哪一場戰役有
關?(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
爭。
34. 下列何者可以視為文中「中國歷史邁入近代社會的新境
界」的例證?(A)設置駐外使節 (B)允許上海開港通商
(C)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 (D)與周邊國家保持宗主—藩
屬關係。
35. 文末所提到的大規模民變,應該是由何人所發起?(A)
洪秀全 (B)朱一貴 (C)戴潮春 (D)余清芳。
*下列為某次國際會議的紀錄,甲、乙分別是兩國談判代
表。請依據該會議的對話,回答下列二題:
甲:我兩國比鄰,不必如此決裂,總頇和好。
乙:賠款讓地猶債也。債還,兩國自然和好。
牽債多狼雖和不誠(白話是 你們要債要得太狠,
雖然和好了,也不真誠)……我說話甚直,台灣一
地,四周環海,海浪湧大,台民強悍,實不易取。
法國前次攻打,尚未得手,我真不知貴國要此一海
島做什麼。
我水師兵不論何苦皆願承受去歲朝鮮北地奇冷,
人皆以我兵不能吃苦,乃一冬以來我兵未見吃虧,
處處得手,打的貴國毫無招架之力。
甲:……。
36. 、乙兩國分別代表哪個國家?(A)中國、英國 (B)
本、俄國 (C)中國、日本 (D)朝鮮、日本。
37. 該場國際會議結束後,兩國最後終於在條約上簽字。
請問下列何者為該條約所帶來的影響?(A)阻礙日後
中國本土工商業發展產生 (B)漢人政治地位提昇 (C)
臺灣進入清領後期 (D)割讓香港。
彰化縣立二水國民中學 1 0 8 學年度 第二學期 第一次段考 試卷
二年 座號: 姓名:
二、填充題(每格 1分,答案寫在考卷上,共計 16 )
1. 清朝皇帝的年號依序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 )、
)、( 宣統。(必頇要照順序)
2. 太平天國首領( )用基督教教義創立( )提出「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的口號,獲得貧苦民眾支持後,於道光 30 年在廣西起事。
3. 戊戌變法實施後守舊派依附掌握實際權力的( )發動政變此舉使得此次改革前後僅 103
天,故戊戌變法又稱( )
4. 太平天國之亂、英法聯軍期間,清朝官員見識到西方船堅炮利,欲效法西方與西方抗衡,因而出現了清末
第一個改革運動。推動該次改革的人除了中央有恭親王奕訢,地方則有李鴻章、( )
( )官員。
5. 西方熱愛中國商品,使中國賺取不少外國白銀,英國為平衡與中國貿易,積極走( )
共4頁,第3頁
入中國。
6. 中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後的隔年,再簽《南京條約續約》,續約內容有四,分別為:
1( )
2)領事裁判權
3)(
4)租界
7. 太平天國的制度有:
1( )制度:土地公有,耕地依據人口分配。
2( )制度:財物全部歸公,統一分配,類似共產制度。
3)思想方面:以教義控制思想,攻擊( )家學說,破壞寺廟神像。
三、問答題(每題 3分,關鍵 2分,答案 1分,共 6分,答案寫在考卷上
答案
1
以下是對中國近代史上某組織的介紹:「他們號召建立一個土地財產公有和男女平等的社
會,科舉考試也向女性開放,考試內容取自統智者所闡述的『拜上帝會』教義。他們沒有
獲得西方基督教國家的支持,也無法得到仕紳階級的認同,但還是在南京堅持了十年。」
此組織的最高領導人為下列何人? (A)洪秀全 (B)康有為 (C)朱一貴 (D)曾國藩。
2
在一次變法後有人說「雖然國難如此嚴重反對變法的人仍居大多數為什麼呢?一句
話,打破了他們的飯碗。人人都知道應該廢八股,提倡實學;但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
萬舉人……全國的讀書人都覺得前功盡棄……。」請問:此次變法是受到哪一場戰爭戰敗
的刺激?(A) 中法戰爭 (B)英法聯軍 (C)鴉片戰爭 (D)甲午戰爭。
四、引導式問答題(每格 1分,答案寫在考卷上,共 4)
(一)下表為 102 學年試辦教育會考第 38 題,請依據該題目的內容回答下列 14小題
根據清朝官方統計資料,上海在 1840 年之前並無任何生絲出口,但在 1840 年代後期,生絲出口量
卻高達一萬多包其中變化應與下列何者關係最密切?(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太平天 (D)
八國聯軍。
1.依據該題目內容判斷,該題所提到的城市為何?
答案:
2.通常一個港口必頇先得到政府允許,才可以開放港口,允許外過入港貿易,也才有貨物的進出。題
中所提到的城市 1840 年代後期可以出口生絲且出口量高達一萬多。依照此一邏輯推斷
城市在 1840 年代後期是否已經開港通商?
答案:□尚未開港通商;□已經開港通商;
3.題目中的城市是否開港通商,與下列哪項條約的規定有關?
答案:□《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請在框框中打勾)
4. 經過上述 1~3 題的脈絡練習,接著我們回到 102 學年度試辦教育會考第 38 題。根據清朝官方統計資
料,上海在 1840 年之前並無任何生絲出口,但在 1840 年代後期,生絲出口量卻高達一萬多包,其中
變化應與下列何者關係最密切?(A)鴉片戰爭 (B)英法聯 (C)太平天國 (D)八國聯軍。
答案:
共4頁,第4頁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