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障別身心障礙者特質與互動說明

pdf
720.01 KB
28 頁
Lai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五大障別身心障礙者
障礙特質與互動說明
陳淑芳
台灣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促進協
0926639186
講師簡介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在學)
私立中原大學心理系
現職/經歷
現任:台灣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促進協會秘書長
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就業輔導組督導
德桃癌症關懷文教基金會心理諮商師
專長
個別諮商:職涯探索、生涯規劃、親密關係、精神疾病…等議題。
團體帶領:身心紓壓、人際互動、諮商會談技巧…等團體與工作坊。
授課議題: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精神疾病、職場經營、職涯探…。
機構督導與評鑑、訪視:勞政、社政主管機關身障服務機構之督導與訪
視、台少盟專案訪視等。
相關資歷
縣市政府訪視委員、評鑑委員、方案審查委員與職管督導。
各縣市政府身障就業服務機構之外聘督導在職教育訓練講師。
國科會專案助理、台少盟稽核委員、企業單位講師。
五大障別身心障礙者之障礙特質
肢體障礙
聽語障礙
精神障礙
智能障礙
視覺障礙
凡事體諒~是人與人相處之道!
有時假想或試著體驗一下,
假若你是身心障礙者,你將如何處事、待人,
相信「設身處地」是拉近彼此距離最好的方式。
肢體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所謂「肢體障礙
係指由於(1)發育遲緩、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發生
病變(2)外傷或其他先天或後天性骨骼肌肉系統
之缺損;或(3)因疾病而形成肢障致無法或難以修
復者稱之。
因此肢體障礙者可能有心肺、肌肉骨骼、神經
系統等方面的障礙
換言之,不同的肢體障礙者由於障礙的成因不同
亦呈現出不同類型的特質。
肢體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1.心肺系統-肢體障礙者的身心特:有呼吸困難或心臟
陷等狀況,無法承受跑步、爬階梯等活動,由於心肺功能不
佳亦容易感染疾病,因此縱使智力正常,也有學業表現不良
或少參與同儕活動而有社會適應等困難。
2.肌肉骨骼系統-肢體障礙者的身心特質:如肌肉萎縮造
進行性的肌肉無力、關節發炎或嚴重外傷導致的截肢、肌肉
攣縮等均會妨礙正常行動。也有由於脊髓彎曲限制軀幹的行
動,引起背部的疼痛,最後可能壓迫心臟、肺腔或其他內部
器官。因為上述症狀,因此有些肢障者無法走路、獨自坐起
或使用雙手操作,必須仰賴他人進食、如廁等。在凡事依賴
別人的情況下,肢障者容易產生挫折、自卑或困窘。還有某
些障礙影響外貌或姿態,也可能因而增加肢障者社交上的不
安,引發社會、情感適應方面的困擾。
神經系統-肢體障礙者的身心特質:因大腦中樞神經系統
損傷,而導致動作機能異常,俗稱腦性麻痺,腦性麻痺者多
伴隨有其他方面的障礙。其障礙情況從輕微的動作協調不良
到全身麻痺知覺功能異常都有,最嚴重者必須完全依賴別人
或靠輔助器具來幫助其進行學習及生活自理的工作。
肢體障礙者之心理議題
哈維和萬林威(Harval&Greenway,1984)研究發現肢障者比一
般人的自我價值感低落,有較高的焦慮,對自己缺乏整體性的
概念。而其主要心理障礙包括:
常感孤立、自我設限:由於無法行動自如、活動範圍受限,所
接觸的生活領域及經驗也隨之受限,因而產生物理空間的孤
感。再者,少數肢障者由於對自身的障礙具有高度的自卑,會
避免與人接觸,在心理上則形成孤立,影響了自身與別人的
感交流。
自我貶抑:自卑感未必是每個障礙者的人格特質,但部分肢障
者由於長期生活需依賴他人,難免自覺無能而自慚形穢。生
缺陷活動受限,在部分遊戲或職業競爭中居於劣勢,亦多少帶
來自憐與自卑,因此常引發肢障者自我價值感偏低。再者肢
者在他人好奇的注視、無知孩童的取笑,或某些人不合宜的
情心表現下,時時觸及傷痛而難自我肯定。
對前途悲觀:障礙程度較高者,由於長期仰賴他人,內心容
敏感與沉浸缺乏安全感的焦慮中,深恐別人嫌惡而遺棄。輕
者,則擔憂身形殘缺影響職業或生涯規劃的發展,因此他們
比一般人更早思考未來求職、婚姻、個人健康等問題,外顯
為上就容易呈現猶疑不定、缺乏自信、討好、過度表現、焦
等狀態。
肢體障礙者互動
當我們和肢障者同行時,我們可以放慢自己的速。若對方為
撐拐杖者,可以為他們注意前方路況,並排除道路之障。出
入大門時幫忙開門。
上下樓梯空出扶手的一面,以利肢障者抓握扶手,若有需
讓他扶著我們
肢障者需上車時,幫忙先把車門打開,再依他的情況予以協助;
下車時,儘量把車靠近目的地,如果是撐拐杖的朋友,幫忙把
拐杖遞給他,並幫忙拿隨身物品,如果是坐輪椅的朋友,幫他
把輪椅就位,並固定好輪椅剎車再依他的意思幫忙。
幫助輪椅乘坐上坡時,協助其控制方向若該位肢障者手部
或腰部較無力氣,下坡時,最好把輪椅倒著下坡並減緩速度。
每位肢障者的障礙情況及需協助的方式皆不同,在不知如何
助肢障者的情況下可先行詢問,以避免不當的協助所造成的不
便。
誠實的回答彼此的問題,承認並尊重肢障者對障礙的感受也
重要的。
聽覺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所謂「聽覺障礙
是指聽覺機能永久性缺損,聽力損失在二十五分貝以上。
也就是不戴助聽器便聽不到平常一對一的說話聲。
國際標準規定指出,一般人在40分貝的環境中,情緒會開
始受到波動,在50分貝的環境中就可能失眠。若音量超過
60分貝以上時,將會降低工作效率,交談也很吃力,而經
常處在高達7080分貝以上的噪音中,不但可能耳聾,還
會造成身心各方面的危害。
噪音分貝數一覽表
飛機 105分貝以上(聽力障礙)收錄音機 7090分貝
行駛過的火車聲 100分貝左右(聽力障礙)吹風機 6585分貝
火車站 90分貝左右 (極為惡劣)洗衣機 6080分貝
交通頻繁的十字路口 80分貝左右 (極為惡劣)電視 5080分貝
一般的街道 70分貝左右 (惡劣)電風扇 4050分貝
搖滾樂 90110分貝 電動刮鬍刀 4570分貝
聽覺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外顯行為
聽障者最顯著的特徵是與人說話時有明顯的溝通困難。
其語言發展較同齡者遲緩,而且發音不正確,尤其是聲母方面
常有省略或缺鼻音的現象。
語調缺乏抑揚頓挫、單調沒有變化。
聽別人說話時特別注意對方的臉、口形或表情,經常比手劃
,想用動作協助他表達意思。
與人說話頭部常向前傾努力想聽取別人說話內容。
然而卻會忽略環境中的各種聲音或人的說話聲(如電鈴、電話、
腳步、喇叭聲等)。
上課中容易出現忽略老師或同學的呼喚,不能專心聽講,左
右盼,期待別人提供訊息的情形。
語言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所謂「語言障礙
係指個人的語言理解能力或表達能力與同齡者相較,有顯著的異
常現象,而造成溝通困難者。
通常語言障礙可分為以下四類:
1.構音異常:包括聲符,即韻符與聲調的語音發音錯誤。
2.聲音異常:包括音質、音調、音量與共鳴異常。
3.語暢異常:當說話或想說話時,有首語難發、連發、延長或
中斷等現象,俗稱為口吃。
4.語言發展異常:包括語意、語法、語用、語形、語彙異常。
外顯行為
無法正確發出標準語言有省略音或贅加音、替代音等,如鴨子
說成「倆子」或謝謝說成「業爺」,或咬字、語音不清等。在語
暢方面會重覆語音(我我我),或首語難(他…是),延長語音
(~~~)等。聲音方面會較吵啞、氣息聲、聲音使用過度或不
足、習慣性音調迥高或過低、鼻音過重或不足、說話強度太低或
發聲器官太緊張等。語言發展方面亦可能有問題,如詞不達意、
說話不合溝通的情境或措詞不當,語彙少甚至完全沒有等。
語言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Naremore語言異常分成四種類型/可能成因:
類型 可能的成因與相關條件
無口語:
至三歲時仍無法了解並自然使用語言。
1.先天或早期全聾。
2.嚴重腦傷或重度智能不足
3.兒童精神病。
質的差異:
與正常兒童的語言發展階段不同,語言
嚴重缺乏溝通意義。
1.無法了解聽覺刺激。
2.兒童精神病。
3.學習障礙。
4.智能不足。
5.聽力缺損。
語言發展遲緩:
發展階段正常,但嚴重落後生理同齡兒
童。
1.智能不足。
2.經驗剝奪。
3.缺少語言刺激。
4.聽力缺損。
語言發展中斷:
係屬後天語言異常,因疾病、意外或其
他創傷而致發展中斷
1.後天聽力喪失。
2.缺氧、身體創傷或感染引起的
腦傷。
聽語障者的心理特質與一般人相差不多。只不過聽語障者可能
因在不同的家庭或教育安置下接受教育而產生不同的特質。部
分聽語障的朋友因為先天的生理障礙,可能會有~
觀念的表達上
資訊來源管道不足,部分聽語障者在性格上容易呈現主觀、自
我、眼見為憑、固執、猜疑心重。
溝通的方式上
母語為手語,與中文語法結構不同,且表情為其語言之ㄧ,所
以聾人與聽人溝通時容易產生障礙或誤解,有些人表現偏激。
行為態度上:
自幼家人基於同情或保護,傾向幫忙其生活瑣事的打理,
此缺少訓練,可能錯過學習負責的年齡。
與環境人際的互動上:
因聽不到所以動作過度,大而粗魯;不會主動與人打成一片,
所以難學習或出現主動協助他人的行為,人際關係方面可能無
法取得協調,有時得罪人而不自知。
聽語障礙者之心理議題
聽語障礙者互動
說話時,和聽語障者面對面或站在聽力較好的那一邊,速度放
慢,嘴型清楚,讓對方可從你的表情和脣形了解你在說什麼。
不要輕易放棄與聽語障者溝通,聽語障者常因聽不清楚而沒辦法
完全吸收你說的話,可以運用口語、表情、肢體動作,或紙筆工
具來達到彼此溝通的目的
觀察聽語障者是否真的了解你的意思,有需要的話,可以有耐心
重複敘述一遍
讓聽語障者在團體中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給予回應讓他有
參與感。
注意聽語障者在團體中和大家互動的反應,在旁邊的人可以適當
告訴他現在大家在討論些什麼話題及內容
運用語句要有彈性,如果聽語障者不了解你說的某一個字、詞、
語句,可以換其他的說法,或用紙筆寫給他看。
聽語障者日常生活常會別人的呼喚或說話沒有反應,旁邊的人
可以提醒他現在有什麼事情要注意。
精神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所謂「精神障
係指由於罹患精神病,經必要、適當的醫療後未能痊癒,且
情已經慢性化,導致職業功能、社交功能與日常生活適應上
生障礙,需要家庭、社會支持及他人照顧者
其範圍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妄想病、老年期
初老期精神病狀態、其他器質性精神病狀態、其他非器質性精
神病狀態、源發於兒童期之精神病等。
精神障礙者症狀輕微時與常人並無明顯差別。形成原因除了因
生理疾病導致「器質性」精神疾病外,大多原因不明,多為所
謂的「綜合性」因素(即綜合生理、心理及社會之交互反應
所引起的,可以需從個體的外觀、行為、思考及情緒…等等方
面來觀察了解。
精神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外顯行為:
失掉生活之規則性及合群性,此是精神障礙者最明顯的表徵
此導致社交功能、工作能力、娛樂能力之障礙,造成真正的
「心理障礙」
出現明顯的症,如:幻聽、幻視…等。
行為目標不明,一個人的活動量突然增加或減少很多。或是出
現怪異行為,如會喃喃自語,或出現破壞、攻擊等行為(有可
能受到幻聽、妄想所支配)
表述奇怪的思想內容(妄想),對偏差的思想深信不,已達到
精神病的程度。此外,通常精神障礙者之思考連貫力較差,常
有講話脫序、繞圈子等不連貫的現象
情緒表達不適,感情與思考或行為不一致,如碰到喪事反而
歡喜等。另外情緒反應淡漠,一般人會說某人「沒血沒眼淚
(沒有感情的人)」,這也代表某人可能病了。
人格違常,此指一個人的人格統合異常,社會適應或與他人
動出現顯著的困難,此也可能是精神異常的跡象之一。每個人
或多或少於個人成長過程會有心理創傷或發展偏差等情形,若
調適不良,嚴重者可能形成不同的人格違常。
常見精神狀態檢查評估與症狀、觀察
精神病史的瞭解(the psychiatric history)
常見之精神症狀觀察(看、聽、感受、詢問並分析、比較)
1.言語(speech
2.一般儀容(appearance )與態度(mannerism )
3.情緒與表情(mood and affect )
4.行為(behavior
5.思考(thought
6.知覺(perception):
7.JOMAC (judgment判斷力,orientation定向感,
memory記憶力 and attention注意力,
abstract thinking抽象思考,calculation計算力)
病識感(insight)
精神障礙者之心理議題
精障者易受壓力影響,一般而言抗壓、耐挫力偏低,對外在事
物精障者常表現出缺乏興,或過度順從
雖然害怕和生氣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精障者初期常選擇
藏或不說,直到爆發。而後則採劇烈、不適切的行為因應。心
理的壓力、焦慮會造成他們更無法適應外在社會。
某些精障者因記憶和認知功能受損,導致其在獨立性上受限,
無法適當地擔任符合年齡的角色
在職場中常有挫敗感,由於意識到自己功能的限制和他人的
,因此常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悲觀,長期下來容易造成退縮
與社會隔離。
精障者常擺盪矛盾中,尋求醫療協助時,會害怕污名化;有
些則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症狀或拒絕穩定醫療,致使症狀影響
能,或導致不斷發病住院。
低自尊和低自信,很難建立親密關係
精神障礙者互動
避免社會標記及污名:保持尊重、友善、接納避免苛責、
罵、嘲笑或歧視,否則會讓精障者感到被排擠與不接納,此反
而容易加重其病情。
避免過份干預或保護:面對要求的事項,不縱容、不過份溺
或保護,實事求是,分階段、進度,與之討論並經同意後鼓勵
其繼續努力即可。隨時關心,若面對進度落後,先與之討論是
否需要協助,或修正計畫再繼續執行
用冷靜、客觀的態度面對,凡事以事實為基準的立場與之交談
把他們拉回現實面,以同理心、友誼、親情或道德合理的觀念
慢慢開導他們
智能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所謂「智能障
係指成長過程中的發展停滯或不完全,並且伴隨有認知能力和
社會適應行為的缺陷,有關智能障礙的研究及理念有很多,可
以從社會學、心理學或是教育、醫學等不同的觀點去解釋。目
前採用的認定標準可分為二:
依個別智力測驗結果,為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魏氏兒童智
力量表智商70以下)。
二種或二種以上適應能力的缺陷,如:溝通、自我照顧、居
生活、社會技能、運用社區、自我引導、健康及安全、功能性
學科、休閒娛樂、工作等。
智能障礙的原因可分為天與環境雖然這兩者有時會重疊
先天原因產生在懷孕之前或胚胎發展的早期。環境因素包括在
胚胎發展過程或在出生前後及幼兒期所發生之不利因素。
智能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智能障礙者的個別差異大,有時必須經過觀察或是與家長晤
才能瞭解他們,智能障礙者的障礙特質大致有下列數點
1.健康方面:體重足或過重,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疾病,部份
智能障礙者兼有視、聽力的障礙,或肢體動作上的缺陷。
2.動作方面:動作笨拙或活動過多。愈是重度學生,動作方面
的限制也就愈明顯。
3.學習方面: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概念、想像力、
學習遷移能力欠缺,學習動機較薄弱,組織及處理訊息的能力
不足,學習態度較為被動。反覆不斷的練習與功能性的教
較能習得必備的生活技能。
4.社會情緒方面:自我控制能力較低,易受外界刺激影響,出
現非社會性行為(例如:破壞物品)。因認知能力及語言溝通
能力的不足,導致人際關係及社會互動技能不足,而有社會適
應困難的現象。
智能障礙者之心理議題
智能障礙者因為對未來事情之結果預測能力低,所以常常處在
焦慮的心境。另一方面,智能障礙者的生活經驗中,大多充滿
挫折經驗,長期的挫折經驗,會嚴重打擊智障者的自信心
強其焦慮與恐懼,導致併發選擇性緘默症
智能障礙者的行為反應常隨週遭人的行為回應而擺盪,故訊息
需再三確認。
有不正確和固執的想法,需花時間與之溝通或開導。
輕度的智障者常感覺到壓力,因此需要多加關注及對話。
智障者會因低自尊而形成社會孤甚至產生偏離行為,同步
關懷生活與交友有其必要。
在就業議題上,智障者最大的問題是思考較固著且存在著職種
偏見(現實感較不足)。因此智障者身處結構化的環境中,能表
現的較好,而社交技巧的訓練則可增加其獨立的功能,若專業
人員能持續的服務與安排教育進修,對於成功的職場安置將有
莫大的助益。
智能障礙者互動
體諒智障者,但不要可憐或作弄他。可憐他會剝奪智障者學
習的機會,作弄他會增加他的挫敗感
依智障者的狀逐步強化他的能力避免一下子要求智障者
超過他能力太多的事,以免徒增挫折,使他害怕學習新事物。
多給智障者練習的機會靠著重複的練習,將短期記憶轉成長
期記憶後,他就會牢牢記住。
同樣的行為,多示範少指,給智障者可以有模仿的對象。
觀察智障者出現不適當的行為,在未詢問或瞭解前,請不要直
接苛責或任意評斷,以免破壞信任關係,如:大力拍你的肩膀,
他不一定是惡意的或想攻擊你,他可能只是喜歡你或想打招呼。
智障者做事常會按著固定的模式,針對失誤處便容易重複出錯,
建議與他們相處或帶領他們學習時,務必找到合適的方式、有
耐心的教導他
當智障者好不容易做成一件事而沾沾自喜時,請不要立即潑他
的冷水,使他失去成就感和學習動機。若需要調整,可以先給
正向回饋後,再告訴他,如果怎麼做會更,期待他繼續努
力。
視覺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所謂「視覺障礙
係指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導致視覺器官構造或機能發生部
或全部之損壞,經矯正後仍對外界事物之視覺辨認有困難者
視覺障礙之鑑定標準,依萬國視力表所測定優眼經最佳矯正後,
視力未達0.3或視野在20度以內者
視覺障礙者之主要障礙特質
視覺障礙者依障礙程度,分為全盲及弱視兩類:
全盲者無法利用視覺學習,須經由觸覺(如點字)或聽覺(如
錄音帶)讀取資訊,並須以手杖輔助行走。有些全盲者完全
失光覺(醫學盲),有些盲者尚有殘餘視力,可辨識車輛移
或障礙物的形影,對於定向行動略有輔助功效。
弱視者尚可利用視覺學習(優眼視力測定值在0.03以上,未達
0.3,或視野在二十度以內),但閱讀一般字體有困難,須借
助特殊光學輔助儀器(如放大鏡、望眼鏡)或將字體放大擷
資料。
弱視者的視知覺狀況差異極大:有缺乏立體感和遠近感者;有
無法掌握全體與部份關係者;有畏光或對光線敏感者;有無
辨認顏色者;有因夜盲而在夜間行走困難者;亦有因視野狹
而行動不便者。
弱視者在閱讀時除速度較緩慢之外,常因視知覺困難而唸錯
跳行、或重讀、閱讀時易疲乏不持久。活動時常因動作緩慢、
正確度低而較不為團體所接納,因而產生退縮、自卑的現象
有些弱視者在外表未有顯著的特徵,或不願被標記為視覺障礙,
因而常被群體所忽視,未能獲得適當的協助
視覺障礙者之心理議題
剛失明者會產生,悲傷與失落的情緒。視障者一開始對環境沒
有安全感,而產生社交障;溝通過程中缺乏視覺接觸與非
(nonverbal)的回饋,產生難以跨出溝通的鴻溝他人的過
注意或幫忙,會引起心裡不適。視障者容易尊心低,造成
社交疏離與退縮;面對視力退化的不確定性產生焦慮
視障者常伴隨否認的心理,部分人會用各種方式掩飾自己笨拙
的行為或障礙,例如:拒絕使用輔具,以及拒絕接受定向的訓
練,或用自己還能開車來表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部分視障者,比全盲者有更多調適上的困難因為部分視障者
對殘留視力所造成的模糊景象,會產生更高的理焦慮。
有些個案過於依賴他人會造成他人的負面觀感;而有些個案為
展現自己可以獨立,拒絕朋友與家人的幫忙,而導致社會孤立。
視覺障礙者互動
1.帶領視障者走路時,只將他的手引導到你的手臂肘彎處
端,跟隨你行走,不可用力拉、推視障者。
2.帶領視障者搭乘汽車時,應先告訴他汽車的基本構造,並引
導他的手觸摸車門的邊緣,尤其是車門的高度,以免撞到額頭。
帶領視障者坐椅子時,亦應先引導他的手觸摸椅背,不可用力
推他下坐。
3.帶領視障者到陌生的情境時,請沿途說明交通狀況,並提示
可能造成傷害之障礙物及危險地區,讓他熟悉四周環境的事物,
協助他建立獨立的定向行動技能。弱視者無法看清招牌、路標、
公車站牌的字體,必要時唸給他聽
4.看到視障者持白杖在路邊行走時,車輛應自動減速慢行或讓
視障者優先通。切勿讓視障者單獨等候在馬路中間或空曠處,
讓他倚立在安全的牆旁或支柱物,並告訴他面對的方位,讓他
安心佇立。
5.看到弱視朋友時,請動打招呼,並說出自己的名字,因
弱視者無法在距離外或昏暗燈光下看清來者的面貌。
視覺障礙者互動
6.聚會場合可主動向視障者自我介紹,並引導其和他人交談。
7.開會時,應循序介紹與會人士的職稱和名字,發言者應先報
出自己的名字
8.重要的會議資料應製作成點字或放大字體供視障者使用。
9.在團體中,讓視障者也能擔任適當的職務,以增進他對團體
的向心力和責任感,並增加他的信心
10.與視障者交談時,請以一般音量和音調表達即可,因為眼盲
並不影響聽力。離開座位時,請告訴鄰座的視障者,以免視障
者未察覺而自言自語。
11.一般人常用方向指示詞或點頭、搖頭、舉手、手勢等肢體
言作表達視障者看不到,應輔以口語或接觸性的溝通方式
12.一般人和視障者交往,只要有誠意,不必刻意迴避使用視覺
字眼,例如:「再見」待會見」等字眼。
13.有些弱視者有視覺形象背景的困難,書寫板書時應去除不必
要的背景文字,字體不可太小或潦草
14.安排視障者座位時應考慮其個別視力狀況及採光需要
鈴蘭花在法國有「獲得幸福」的含意 ,因
清新迷人的它,盛開在法國一年中氣候最溫和
最宜人的五月,所以帶來令人幸福的感覺
鈴蘭需要溼潤的土地才能生長,傳說它是在耶
穌受難的十字架 、聖母瑪麗亞的淚中萌發
的, 所以又有「聖母之淚」的別稱
帶來幸福的鈴蘭
唯有真正的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才
擁有一顆喜樂的心。
喜歡周遭的人、地、事、物,你會發
世界不ㄧ樣,整個生命也跟著改變了…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