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住我家:家庭小記者與家事體驗課程

pdf
3.99 MB
14 頁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253
讓愛住我家
讓愛住我家
新竹市生活輔導團 陽光國小陳明資老師、鄧欣怡老師
壹、設計理念:
家,是孩子每天生活中好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讓孩子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體會
到:「原來平順的生活是家人付出了多少辛苦才建構出來的!」一直是老師們放在心
中的想法。寒假後,孩子分享著年假中的家庭生活,有的人返鄉與爺爺奶奶過節;有
的人拜訪親戚,「家人」的這個主題開啟了孩子許多話題,加上國語課本裡第八課
「家」的內容提到了「小孩子最幸福,一生下來就有爸爸媽媽為我們準備好的家」也
引發了孩子對於「家」的組成的許多討論,有了這兩個起點,讓老師們覺得是個可以
深入談到家庭及家庭分工的好時機,配合本學期將生活課程「我的家庭」單元的核心
概念,設計了一連串的課程內容,課程架構,如下:
讓愛住我家
家事放大鏡家庭小記者 愛家行動
「家庭小記者」中,透過課堂討論讓孩子將生活經驗中所有的親戚稱謂做個整
理,用台灣地圖的呈現方式,對於親戚所居住的地點及與新竹的相對位置有一個初步
的概念,然後聚斂到自己在新竹居住的家有哪些家人,讓關注的焦點從「家族」聚焦
到「家人」。
在「家事放大鏡」中我們透過繪本無敵鐵媽媽及朱家故事試圖勾勒出一個家庭的
分工圖像,讓孩子知道因為有家人的照顧和分工才讓我們如此幸福。
孩子瞭解了自己在家中接受了誰的照顧之後,接著便希望讓孩子能夠透過自己的
小手來照顧家中辛苦的大手,為大人分憂解勞,同時也證明自己可以是家庭分工的一
個重要助力,「愛家行動」就是以這樣的想法,讓孩子思考自己可以在家庭分工中進
行怎樣的幫忙。
254
兒童生活課程能力發展之教學促進方案
整個課程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在課程脈絡中以理解的心去了解家人及家庭的分
工,並嘗試溝通、合作協助家庭,最後運用多元表徵來傳達對家人的愛意與謝意,孩
子能真正體會愛家不是光用口說,而是透過實際的行動去證明的。當家庭中的每個人
都這麼做的時候,這個家就會閃爍著愛的光芒,愛家的行動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貳、課程脈絡與流程
一、本課程的發展脈絡主軸如下
二、本課程的課程流程如下
從生活經驗出發
【我是家庭小記者】
探訪及記錄對家人的印象及瞭解
多元表徵表達情意
【愛家行動】
將情意以行動、繪畫、歌謠表現
深化經驗發展概念
【家事放大鏡】
深入觀察及擬定家事實作計畫
永不停止的對話
透過作品與經驗的對話,讓學習
經驗內化與深化並產生持續性的
愛家行動
家事放大鏡
愛家行動
我是家庭小記者
1.家族與家庭
2.我的家人真厲害
3.記錄家人
學習單:我們都是一家人
學習單:親愛的家人最親愛
繪本:我爸爸
作品:標籤屋與唸謠
1.家事、照顧家庭的事
2.家事知多少
3.小手做家事(計畫篇)
繪本:無敵鐵媽媽、朱家故事
文字、圖作呈現:「照顧」(太陽團)+大頭貼
學習單:家事連連看
學習單:家事與我&家事計畫
1.愛家宣言
2.小手做家事(實作篇)
3.唱出我的愛摺出我的家
愛家宣言學習單
小手做家務學習單
歌唱「愛我們的家」
摺紙作品:我的可愛家人
255
讓愛住我家
參、教學目標及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1.深入了解家庭成員,觀察並體會家人對於家庭的照顧。
2.能察覺家庭中的各種家庭事務,並了解這些家庭事務的分工情形。
3.察覺自己對家庭事務中有興趣的部分,透過實作證明自己可以完成家事。
4.從家事的實作中思考自己所負責家事項目需要注意的事項。
5. 能瞭解愛家行動除了分擔家事之外,還要照顧好自己、做好該做的事、不讓家
人擔心。
◎符應的能力指標:
1-1 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察覺事物及環境的特性與變化。
1-3 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各種網絡之間的互賴與不可分離性。
2-2 觀察生活中人、事、物的變化,覺知變化的可能因素。
3-1 嘗試運用各種生活素材,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3-2 練習並運用探究人、事、物的方法,解決生活的問題、美化生活的環境、增
加生活的趣味。
3-3 養成動手探究事物的習慣,並能正確、安全且有效地行動。
4-1 使用合適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5-1 相信自己只要能真切的觀察、細心的體會,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5-2 察覺自己對許多事務的想法與作法,有時也很管用。
5-5 產生愛護生活環境、尊重他人與關懷生命的情懷。
256
兒童生活課程能力發展之教學促進方案
肆、各單元學習活動及語文學習領域素材應用狀況
活動一:我是家庭小記者
透過地圖與孩子討論家族分佈與家庭稱謂,而後聚焦至與自己同住的家庭成員,透過繪本「我
爸爸」討論家人的本領,並引領孩子更深入的觀察、了解家人以進行記錄與作品呈現。
教學流程及學習單使用時機 重要教學內容說明
一、家族與家庭
1. 先帶領孩子概覽台灣地圖,約略知道各縣
市的所在位置,標示出自己的家住在哪一
個縣市?知道自己哪個親戚住在哪裡?再
讓孩子回家訪問家人,記錄下家族成員在
台灣的分布情形。
2. 而後讓孩子由「家族」的分佈聚焦至與自
己同住的「家庭」。
二、我的家人真厲害
討論繪本「我爸爸」,引領孩子觀察,記
下家人厲害的地方。例:媽咪像貓頭鷹一
樣聰明。
三、記錄家人
讓孩子利用標籤屋與唸謠呈現出自己對家
人的了解。
透過台灣地圖的呈現,孩子們清楚的看見新竹
市在台灣的北部,以及親戚家的所在位置,離
新竹是遠是近。
孩子分享自己的家族成員分布在台灣哪個縣
市,發現了每個人的家庭分佈圖都不一樣,更
知曉原來就是因為親戚距離新竹很遠,難怪久
久才見一次面。
●與孩子界定「家族」與「家人」的不同。
以(誰)像(什麼東西)一樣(怎麼樣)來記
錄家人厲害的事情。除了家人的喜惡或其他外
貌上,現在更深一層的向內掘取家人的本領,
對於家人的種種更熟稔了!
利用標籤紙,構圖自己的家,畫上家人及家人
常做的事、最拿手的地方,並搭配唸謠念給家
人聽。最後再回到班上分享。
語文素材內涵介紹:
訪問記錄學習單:「我們都是一家人」
讓孩子透過訪問與文字紀錄。
●訪問記錄學習單:「親愛的家人最親愛」
由家族聚焦至家庭,當個記者訪問家人,對家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繪本應用及圖文記錄: 「我爸爸」
藉由繪本「我爸爸」,引領孩子記下家人的本領或特別之處記錄家人厲害的地方。
●創作唸謠多元表徵作品:標籤屋與創作念謠
利用標籤紙為媒材,在紙上搭蓋出自己的家庭圖,再畫上家人正在從事的事情,藉此表徵出他對
家人的觀察結果。利用念謠創作與他人分享「我的家人」。
課程重要紀實及作品學習單成果分析:
1.孩子對於家人的了解由淺至深:
原本孩子只知道自己跟哪些人住在新竹市,以為親戚就
是家人,因而產生了重新定義「家人」的需求。歷經了
幾次的訪問與紀錄,孩子對於天天相處的家人,開始能
細數家人的本事與個性喜好。甚至在著手準備標籤屋的
呈現時,馬上就能決定自己要呈現出家人的哪一個樣
貌。
2.課程內容促進親子互動更為融洽。
257
讓愛住我家
活動二:家事放大鏡
家庭是由家人們所共同組成,每一個家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個性及喜好,但對於「家」都需要有
不同的付出及責任。
「活動二:分工與照顧」則是藉由繪本「朱家故事」「無敵鐵媽媽」讓孩子從習以為常的家庭
生活走出來,重新思考一個家的組成除了有硬體的設備外,其實還要有每個家庭成員的辛苦付出,
才能擁有有秩序安定的家庭生活。
在瞭解之後,我們帶著孩子從「家庭事務分工」的角度來觀察每個家人為家庭的付出,以及體
會反思自己受到家人的照顧,並進而思考以自己的能力能實際付出什麼樣的行動來照顧整個家庭,
並為日後的實際行動作計畫。
教學流程及學習單使用時機 重要教學內容說明
一、家事就是照顧家裡的事。
1. 講述討論繪本「無敵鐵媽媽」、「朱家
故事」
2. 學生以文字及圖像整理家庭生活中「照
顧」的概念及行動,並以圖像呈現自己
所觀察到家人對家庭的照顧行為
二、家事知多少
1. 全班共同蒐集家中成員照顧家庭的實際
行動家事項目。
2. 藉由「家事連連看」學習單觀察及分析
家中的分工情形。
三、 小手做家事(計畫篇)
透過「小手做家事計畫單」帶著孩子思考
自己能用什麼方式來照顧自己的家,並將
為該行動列計畫。
透過講述及討論繪本「無敵鐵媽媽」、「朱家
故事」,發現家庭生活中有許多例行性的家庭
事務,而家庭生活要能穩定有序,這些家庭事
務需要家人共同來付出及承擔。
同時也知道家事其實就是照顧家裡的事,學習
與瞭解了一個家庭要有穩定及安定的力量,是
需要每個家人彼此互相照顧、互相分擔家務才
能有穩定有愛的家庭生活。
由之前的繪本討論,孩子得到一個共識:媽媽
無微不至的在各個方面照顧我們。遂以〔照
顧〕為發想主題,利用太陽圖記錄下每個家族
成員對家裡的照顧,並以家人的大頭圖像呈現
學生所觀察到家人為家庭付出的照顧行為。
在讀完繪本故事之後,回到孩子自己的生活經
驗,全班共同思考自己家中的家事項目有哪
些,教師並將所有的項目一一列出。
請學生觀察家中這些事項是由誰來負責,並分
析家事負擔的比重,也由此感受到自己是受到
家人的如此多的照顧才能成長。
在分析過家庭的事物分擔情形後,帶著孩子瞭
解自己是受到家人們辛勞付出而成長茁壯。並
進而能反思自己在家庭分工中所扮演的角色,
希望由「家事計畫」讓孩子依自己的能力設
定,計畫自己能負責的家事項目,同時也證明
自己可以是家庭分工的一個重要助力。
258
兒童生活課程能力發展之教學促進方案
語文素材內涵介紹:
繪本應用:從「無敵鐵媽媽」、「朱家故事」繪本,討論生活中家庭所給予的各種照顧。
討論發表與文字記錄:孩子用文字記錄「照顧」的太陽圖再以「照顧」為發想主題,用太陽圖的
文字、有趣的照片剪貼加上手繪圖像記錄下每個家庭成員對家裡的照顧方式。
文字記錄學習單--家事與我:此為家事分工連連看的延伸,在記錄家庭家事分工後,希望能讓孩
子去發現家事的種類繁多,而這些家事都是家庭成員們愛家的具體行為,也希望在瞭解自己常常
是家庭照顧的受惠者後,能透過自己的小手來照顧辛苦的大手,並思考自己能力分擔的家,並為
動手做家事做出計畫。
課程重要紀實及作品學習單成果分析
1. 在以美勞圖像記錄家人照顧家庭的方式這項活動中,在此結合家人的大頭照和手繪畫圖,孩子們
覺得新奇有趣,熟練的將家人如何照顧家庭的方式記錄下來,有了真實的家人照片,搭配上孩子
手繪的分工情形,生動得躍然紙上。
2. 家事連連看的家事項目,是與孩子們共同討論並直接以投影機呈現,許多孩子驚覺家事種類真的
是多得數不清,版面怎麼寫也寫不完。在孩子們實際連線時也發現,家事的連線真的是密密麻
麻,也有孩子告訴老師他們發現有些家事沒有固定的分工,是家人們一起合作的。由此可知,
家事每天都發生在孩子的生活中,但都常常是變得習以為常,而透過這次文字及線條的具體化呈
現,讓孩子重新觀察及整理對於家事的認知,這對孩子可是一大收穫。
3. 孩子們在進行家事計畫時,由於是一項即將親自動手做的計畫,有些孩子們顯得很興奮,有些孩
子們則覺得不知有哪些項目是自己能力所及,也因此在其中設計了要訪問這項家事的擅長者,這
也讓孩子加深了學習動機,也有家長反應驚覺原來孩子長大了,會想要分擔家務,而且還會討論
哪些是自己做得來的、要注意哪些事項,而不是天馬行空超出能力,這點讓家長們很感動。
259
讓愛住我家
活動三、愛家行動
單元內容說明:
一、 愛家行動與宣言:延續家事連連看學習單,請孩子想一想如何替家人分擔,和孩子討論過後我
們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固定負責一件家事的實際幫忙,另一方面是照顧好自己讓家人放
心,這兩個面像的實際行動項目都記錄在「愛家行動我最會」學習單中。「愛家宣言」是希望
以孩子的情感面出發,從承諾中去形成內在的動力與約束力,化為行動去分擔家務,也讓爸爸
媽媽知道孩子不只是說說而已,會真的去實行愛家行動。
二、 小手做家務:小手做家務是新竹市家庭教育中心發的學習單,每做完一件家事就可以請爸媽簽
名見證,然後剪下截角貼在完成的區域,可以參加抽獎,增加了這個課程的趣味性。
三、 唱出我的愛、摺出我的家:「愛我們的家」是一首溫馨可愛的歌曲,歌詞裡說明了每個人愛
家、為家付出,家就有美麗的光芒,愛就會住進家裡,讓孩子能從歌詞與旋律中加深愛家的情
感。「摺我們的家與家人」則是透過摺紙的方式,讓家庭成員及家的意像更具體的呈現,孩子
對家的情感都從摺紙中流露出來。
教學流程及學習單使用時機 重要教學內容說明
一、愛家行動與宣言
1.討論家事連連看學習單的記錄結果
2.討論如何進行實際的愛家行動
3.講解「愛家行動我最會」學習單。
4. 進行愛家宣言的意義說明,請孩子回
家在爸媽的見證下將宣言讀出來,也
到教室宣讀一次給同學聽。
二、小手做家事(行動篇)
「小手做家務」活動說明
三、唱出我的愛摺出我的家
1.歌曲「愛我們的家」教學
2.我的可愛家人摺紙教學
從連線中找出家中是否有最辛苦付出的人、自
己幫忙了哪些家務?
聽聽孩子的想法,整理出能實際行動的項目,
歸納出「照顧自己」及「固定負責一項家事」
兩個方法。
●請孩子回家與爸媽討論後記錄。
讓孩子以一個真誠承諾的心去承諾接下來的日
子每天都會幫忙家務。
請孩子回
先一起討論歌詞的內容,了解歌詞的意義,請
孩子說一說看法及最有感覺的句子。
●歌曲唱熟並編動
●回家唱給家人聽
指導如何摺家及爸爸媽媽,如何表現爸爸媽媽
的髮型與表情。再摺出其他家人。
將所
●貼上愛家宣言,帶回家掛在家中。
語文素材內涵介紹:
文字記錄學習單--「愛家行動我最會」:和家人討論後學習擬定固定負責一件家事及照顧自己的
項目。
文字記錄學習單--「愛家宣言」:從學習單的引導中學承諾實踐自己的愛家行動,並在爸媽及同
學面前宣讀愛家宣言。
文字學習單「小手做家務」:透過家務的實做取得家長的簽名認證,可以看出孩子主動選擇從事
的家事項目,也是孩子確實實行的證據。
歌曲「愛我們的家」歌詞欣賞及歌唱:從歌詞傳達的意義及溫馨的旋律加強孩子愛家的情意,從
孩子歌唱及編動作中看見孩子對家的情感。
260
兒童生活課程能力發展之教學促進方案
課程重要紀實及作品學習單成果分析
在寒假作業中有一項新本事的分享,有些孩子選擇洗米、洗菜、切菜、削水果或綁垃圾袋,其
他的孩子聽到了也很想嚐試,從分享中他們知道家事的種類很多,可以從較為簡單且只要細心就能
做得很好的項目來做,所以在「愛家行動我最會」學習單中,孩子們選擇的項目傾向比較容易常常
做的家事,其中照顧自己的項目,也都能從訪問爸媽中,了解到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記錄下努力
的目標。
「愛家宣言」是一個特別的作業,它不僅要孩子決定好要做什麼家事,還要宣示給家人及同
學聽,孩子在教室宣讀時一本正經、帶著自信的神情讓人感動,愛家宣言裡還補充了愛家行動可以
從簡單的幾分面著手:常常告訴家人我愛他們、每天至少給每位家人一個擁抱、每天和家人分享自
己的心情、多用讚美與鼓勵的話,這些提醒是很實際也很容易的愛家方式,孩子每天都可以容易做
到,也獲得爸爸媽媽的熱情回饋,家長會在當天的聯絡本中記錄孩子幫忙的情形。
「小做家務學習單」的最下面有許多家事選項,孩子有完成的部分就可以剪下來貼在格子中
請爸媽簽名,貼滿格子代表完成任務,可以參加抽獎活動,孩子熱烈參加,也獲得家長的熱情回饋
「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主要希望孩子透過歌唱傳達對家人的愛,所以評量的部分分為能有感
情的唱出歌曲及能表演歌曲及動作給家人聽,孩子很能被旋律及歌詞吸引,每個孩子都唱得很有感
情,表演給家人聽後都獲得滿滿的讚美。
整體說來此階段的評量主要是情意的養成,從愛家宣言出發,引導孩子力行家事的分擔,再用
歌曲及摺紙作品將孩子對家的愛引出來、記錄下來,成為孩子愛家源源不絕的動力。
伍、課程中相關生活能力思考
一、教學前期待養成的能力
期待孩子在此課程中能從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家人對自己生活的付出與奉獻,進而
擬定計畫嘗試學習家事與分擔家務。亦即希望在課程能培養出:透過覺察來反觀自己
的能力、試著去規劃及執行家事計畫,並能有多元的情意展現。
261
讓愛住我家
二、教學中能力的檢視
在教學的過程中,孩子透過訪問家人達到關心家中人事物的目標,藉由對家庭的
關心慢慢長出主動幫忙的能力。
1.老師預期能力的檢核
從家長回饋以及學生討論中發現「家事」成為孩子們關心的議題,無論在在計畫
或實作中,親師們皆看到了孩子積極努力實踐的一面。課程最後的多元情意表徵-「愛
我們的家」更有許多家長分享了在繪圖作品及唱歌分享時的感動。覺察反思、積極實
踐、真心呈現,這些部分都是老師在設計課程前所希望達成的學習能力,而在實做中
也看到孩子一一達成。
2.孩子主動發展、習得的能力
孩子在「小手作家事」中,練習了家事新技能,像:垃圾袋打結、洗衣機操作、
獨自倒垃圾,這些行動都讓他們有克服困難的成就感,也因為同學的分享,彼此帶
動,而「挑戰困難」正是孩子在此課程中孩子主動所達成的能力。
三、教學後能力養成的省思
1.意外發展的能力
對一年級的孩子而言,作業型態常是被動的完成指定作業,但在此課程中常需主
動與家人訪問、討論,在這樣的互動中,孩子漸能有主動發問、協商家事計畫以及記
錄的能力。和家人的溝通、彼此理解及交流,成為此次課程意外的收穫。
2.尚未達成的成效
本課程以多元的展演分享形式作為課程的整理及結尾讓孩子與家人的情感緊密結
合,但,然後呢?我們認為這樣的課程需有延續性,除了燃起對家庭的關愛動力之
外,更重要的是要讓愛家護家的行動能持續。
但有些孩子的家事行動,並沒有延續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檢討過後,認為是從
察覺家事分工到動手分擔家務的過程,教師主導性太強,孩子沒有主動意識到家庭需
要他的幫忙或是有他的幫忙差別有多大,孩子不是在一個主動形成的問題意識中尋找
解決方案而形成做家事計畫。
課程的修訂,應從察覺到行動的過程,加入反思,讓孩子從表層的家庭分工中深
入去分析自己所能、所願為家庭付出的項目,感受承擔的成就感與責任心,也就是從
情意出發,延續成一個長久的愛家習慣。
262
兒童生活課程能力發展之教學促進方案
學習單:我們都是一家人
寶貝們,先找到新竹市,並在泡泡圖裡頭,記錄下家裡的成員有哪些人。
接著,訪問爸媽,還有哪些親人住在台灣的哪個縣市呢?一樣請你利用泡泡圖標
示、並加以紀錄下來。親人是「媽媽家的親戚」塗上藍色外框;「爸爸家的親戚」塗
上橘色外框。
小計者:
給爸媽的話:在接受孩子訪問的同時,請協助孩子了解稱謂(例如:阿姨是媽媽的姊妹)
並將「媽媽家的親戚」的泡泡圖外框塗上藍色;「爸爸家的親戚」的泡泡圖外框塗上橘色。
263
讓愛住我家
學習單:親愛的家人最親愛
◎跟我住在一起的成員一共有( )位。(要算自己喔!)
請圈選出來: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哥哥、姊姊、弟弟、妹妹、我自己、
其他______________
你了解你的家人嗎?腦力激盪一下,把你觀察到的、感受到的記錄下來……
我的家人 我所了解的他們……
家人的生日、喜歡吃的水果…你都知道嗎?把自己原本已經知道的答案填在表
格裡。除了原本的項目之外,你還想更了解家人的什麼事情呢?當個稱職的小
記者,回家好好訪問一下吧!
我的家人 生日 最喜歡吃的水果 最厲害的地方 最厲害的地方
爸媽簽名或回話:
小計者:
264
兒童生活課程能力發展之教學促進方案
學習單:愛家行動我最會
愛家行動一:固定負責一項家事
我能負責的家事:我已經長大了,
我想我能固定負責家裡的哪一項家事呢?________________
與家人討論,確定了自己能負責的家事是:_______________
這個家事需多久做一次?□每天□每個禮拜□其他:___________
家人提醒我:負責這項家事時,我需要注意的事情(例如:倒垃圾要先學會打
結,洗衣服要先學會操作洗衣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愛家行動二:讓家人放心
愛家行動除了可以一起幫忙做家事之外,更重要的是常常關心家人,不做讓家
人擔心的事。想一想,自己時常被家人提醒的事情是什麼?或是曾經有過那些
行為讓家人擔心或煩惱:__________________
長高長壯只是身體的長大;能夠照顧好自己、體貼家人,不讓人擔心操煩,更
是證明自己真正長大了!想一想,你可以主動做到哪些事,讓家人可以放心
呢?
我可以主動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給父母的話:
讓孩子養成做家事的習慣,並依孩子的能力做適時適度的調整,是培養孩子的責
任感與信心的絕佳妙方。請您給予機會讓孩子獨當一面的完成他的任務(即便那
項家事在大人眼裡看來十分簡單)
孩子真的在長大,別小看他們唷!        家長簽名:
姓名:
265
讓愛住我家
整體評述
「家庭」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現今的社會,已呈現多元型態,家庭成員亦
不復昔日。如何說清楚講明白「家族」、「家庭」或者「家人」、「親戚」是
什麼?如何分工?如何讓愛常住我家?教師、家長和孩子,如何透過課程共築
一個學習的網絡,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分工和體貼家人辛勞的態度,都是需
要經過縝密的教學策劃,方能朝預期的教學目標靠近。很期待看見本教學案例
能跳脫教科書的框架,走出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符應兒童所需的學習活動。
這裡的學習故事是從「家庭小記者」開始,透過討論,讓兒童整理出所熟
悉的親戚稱謂,再試圖運用台灣地圖,讓兒童看見、比較親戚家與自己住家之
相對位置的遠近,而界定「家族」與「家人」的不同概念。此一故事線從擴散
性的撒網,再緩慢的收網,將重點聚焦於對「家人」這個概念的認識,其實這
是一個勇於嘗試的教學案例。但,我們可以思索一下,對一個低年級的學童而
言,台灣地圖的出現,是否真能感受區域的遠近以及足以提供兒童在真實情境
中直接經驗的場域,是得再進一步思考的。再者現今的家庭型態,有些家人也
會因某些特殊原因而「久久見一次面」,如何運用這個因素來界定「家族與家
人」的不同,需要在教學現場再做細膩的處理。
因為這是一份親、師、生共構而成的教學案例,教師必須借助家人的回饋
得知孩子的表現,因此運用了不少的文字紀錄學習單作為三者間的溝通媒介。
另外也運用了繪本教學,讓兒童從故事中思考家庭成員對家的付出和家庭生活
的優劣是息息相關的。這種適時且充分的將語文素材融入生活課程中,順利的
串接學習活動的脈絡,此乃本案例的特色之一。
特色之二: 與其告訴孩子,父母有多辛苦在維護一個家,不如讓他們透過
觀察、紀錄和參與討論,理出所謂家事的項目和由誰來承擔要來得清楚,進而
領悟到自己能為家庭做什麼樣的分擔。這方面,兩位教學者擅用紀錄單的教學
策略是非常成功的,因為有這樣的鋪陳,故事線才得以順利的延伸到「小手做
家事」的計畫中,讓孩子真正理解付出的重要,心甘情願的將學習做家事和分
擔家事這兩件大事落實在生活,而孩子的行動本身是否符合孩子的生活能力,
而避免讓家事的內容與種類模糊了學習的焦點,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兒童理解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我們還要思考,兒童除了在既有的能力
和經驗上做表現外,能否透過此次的教學活動,讓孩子獲得新經驗,挑戰新的
任務而長出新的能力?這個新的能力,可透過體驗、操作、發現問題、修正解
決問題的策略、然後再練習、再回到家中表現出來。這過程不但能提供教師做
266
兒童生活課程能力發展之教學促進方案
現場的觀察以及評量孩子的表現,也更能符合生活課程的精神,也就是以學生
為主體,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其生活能力,並順利的連接親師生三個點而成
一個完整的教學面。
兩位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省思,亦在案例告一段落之後,自我評量列
出下一次教學可改善的方向,教師對教學的專業態度與精神是值得鼓勵與學習
的。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