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用藥教案設計
教學對象 | 國中生 | 教學主題 | 藥不藥由你 | ||
使用時間 | 一節 | 設計者 | 沈佩璇 | ||
設計理念 | 教導學生認識正確用藥的知識,使其在生病、或有人提供藥物時,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的使用藥物,以達到預期效果並預防用藥錯誤可能造成的傷害。 | ||||
教學資源 | 教學簡報、藥品廣告、「心寶的故事」影片、學習單、藥袋 | ||||
參考資料 | 正確用藥互動數位資訊學習網 | ||||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了解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 2.能舉出日常易犯的用藥錯誤。 3.出現用藥疑問時,知道該向醫師或藥師詢問。 |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準備活動 1. 事先請學生將家中的藥袋及藥品帶來。 2. 教師利用報章雜誌出現的藥品廣告引起動機,詢問學生在日常用藥時是否曾產生疑問或不良影響。 1. 教師播放心寶的故事,每段影片皆有錯誤的地方,請學生分組討論出錯誤處,並把它改成正確合理的方法。 2. 教師每段選定一~二組發表,搭配「用藥五要」學習單,適時請學生將重點填入空格中。 3. 教師說明常見的用藥迷思。 4. 教師介紹「正確用藥互動數位資訊學習網」,鼓勵學生可多利用此網站獲得正確用藥相關知識。 綜合活動 教師複習用藥五大核心能力,並提醒學生回家完成學習單(與藥師作朋友部分)。 | 教學簡報、藥品廣告 「心寶的故事」影片、學習單、藥袋、教學簡報 | 10分 35分 5分 | 觀察 學習單完成度、主動提問 |
【單元二】「藥好的朋友」一節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 | 教材教具 | 時間(分) | 備註 |
|
1.教師已於前一堂課發下「用藥小記者」學習單,並指示同學於課餘時間完成,且每組需邀請一至兩位家長共同參與訪問活動。 2.教師已於課前將同學分成若干組,並按照組別坐好。 3.教師準備相關教具(如教學資源所列)。
教師首先播放「用藥安全-祖孫篇」影片,引起學生動機,教師可提問: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
課程總結:教師提出「有任何用藥的問題,一定要詢問藥師」的結論。 | 影片 | 影片30秒 教師提問4分半 7分 10分 5分 20分 3分 |
附錄
附錄1:「用藥安全-祖孫篇」影片
附錄2:「用藥小記者」問題學習單
教學資源:「用藥安全-祖孫篇」影片、「用藥小記者」問題學習單
單元三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 目標 | 教學活動 | 教材 教具 | 時間 (分) | 備註 |
1.教師問:「如果你有十四億,要如何運用?」 「如果全拿來買藥好嗎?」 2.教師將衛生署所做的調查數據公佈「地下電台賣假藥 年削14億元」(附錄1) 3.說明來路不明的藥品,不但不能保證我們的健康,還可能會造成身體的傷害。
(1)分享實例:廣告不能說的秘密。
1.認清地下電台真面目 (1)縱使不是假藥,有些藥也要有醫生處方箋。 (4)如果這些治肝治腎等等等的藥真的沒問題,就不會用地下電台來賣,早就光明正大的上電視打廣告。 2. 拒絕技巧演練 (1)教師請學生上台實際演練,狀況發生時如何搓破業者的謊言。 (2)教師請學生選擇可能被說服買假藥的情境,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出一個3分鐘的短劇,並可混合運用三個以上拒絕技巧,輪流上台表演,並評分。 三、综合活動 1.教師說明為了自己的健康,不在不當場合購買藥品,如攤販、地下電台、遊覽車休息站等,購買藥品時要請教醫師或藥師,凡廣告內容太過神奇的產品,都要特別提高警覺,有病看醫生,用藥找藥師。堅持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五大原則。 |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 5 20 15 5 | 學生踴躍回答 學生認真聽講 學生踴躍參與 |
(二)附錄
附錄1:地下電台賣假藥 年削14億元
附錄1:實例分享
附錄3:廣播不能說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