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情
單元 名稱 | 祖孫情 | 適用年級 | 低年級 |
教學節數 | 3節 | ||
分段能力指標 | |||
語文 1-1-2能應用注音符號表情達意,分享經驗 2-1-1 能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 3-1-2 能充分表達意見。 健康與體育 4-1-5透過童玩、民俗等身體活動,瞭解本土文化。 生活 4-2 學習體會他人的立場、體諒別人,並與人和諧相處。 綜合活動 1-1-2區辨自己在班級與家庭中的行為表現。 4-1-3樂於參加班級、家庭的戶外活動。 | |||
教學目標 | |||
| |||
統整相關領域 | |||
語文 健康與體育 生活 綜合活動 |
教學活動 | 教學時間 | 指導要點 | 教學資源 | 評量 方式 |
準備活動: 阿公阿嬤照片學習單(附件1-1)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提問,並請兒童自由發表: 1.老師邀請小朋友上台,分享事前所完成的學習單? 2.小朋友向全班介紹自己家裡的家庭圖。(附件1-2) 3.教師說明:每個人都有家庭 ,而且是一代傳一代,才會 有自己,今天透過這個主題 ,除了向小朋友介紹家中的 長輩,同時也知道自己與家 族的關係。 二、發展活動 (一)我家的大寶貝 1.老師邀請班上的小朋友擔任記者,回家訪問家中的阿公或阿嬤,並將答案記錄在 學習單裡。(附件1-3) 2.教師說明學習單裡面的意義。可分為:「快樂、健康、幸福、驕傲」四大類。 3.並請幾位自願者上台,分享學習單的內容,及說一說阿公、阿嬤生活的點滴。 | 5’ 12’ | 老師可於活動前,先發給小朋友回家進行 老師提示:可將事前做好的家庭圖海報,張貼在白板上。(老師從旁說明指導) 教師可以演示動作 | 學習單 附件1-1 附件1-2 附件1-3 | 作品展示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上課參與度 完成學習單 上課參與度 口語表達 |
(二)阿公阿嬤的雕像 1.經過訪問之後,老師請小朋友拿出阿公或阿嬤的照片。 2.接著老師發給小朋友,每個人一塊紙黏土。 3.老師提醒小朋友可依阿公或阿嬤的長相或特色來進行捏塑。 4.視小朋友創作狀況,延長或提前結束時間。 三、綜合活動 1.老師請小朋友將桌面收拾乾淨。 2.請小朋友將作品放在教室的通風處,以利成形。 3.老師建議: (1)可以使用壓克力顏料,將 人物雕像塗上鮮艷的顏 色。 (2)製作相關的小飾品。如: 拐杖、眼鏡…等。 4.教師統整:透過這個活動,讓小朋友與長輩有親近的管道,除此還可以觀察自己和阿公或阿嬤有沒有祖孫臉呢! <第一節結束> | 15’ 8’ | 提醒學生:創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進行彩繪的時候,桌面下要舖上報紙 | 阿公或阿嬤的照片 紙黏土 相關捏塑工具 水彩筆 壓克力顏料 紙黏土 相關捏塑工具 紙卡 | 上課參與度 完成作品 桌面乾淨 上課參與度 創作作品 |
準備活動: 中國傳統童玩圖片或實物。(附 件2-1) 阿公阿嬤玩具調查表。(附 件2-2) 一、引起動機 (一)教師提問,並請兒童自由發表: 1.小朋友,你們知道阿公或阿嬤,小時候是玩什麼玩具呢? 2.現在的玩具和以前的玩具有什麼不一樣? 3.利用這個機會,我們要來認識阿公、阿嬤那個時候的玩具! 二、發展活動 (一)動腦想一想 1.這些古早童玩的玩法,是怎麼操作的呢? 2.邀請阿公、阿嬤到學校進行示範,及說明當時最流行的玩具有哪些? 3.小朋友可以找有興趣的童玩,進行分組操作看看。 (二)童玩闖關 1.請小朋友在學校體驗趣味童玩:竹蜻蜓、踢毽子、打陀螺、玩沙包 | 7’ 28’ | 老師事前先發給小朋友帶回家進行訪問 鼓勵小朋友發表 老師可將小朋友所說的寫在白板,或寫在壁報紙,讓小朋友進行比較 | 附件2-1 附件2-2 附件2-1 阿公、阿嬤 竹蜻蜓 毽子 | 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上課參與度 上課參與度 會操作童玩 |
2.鼓勵分享遊戲的心得。 ◎教師歸納:阿公阿嬤小時 候的童玩種類很多,如: 毽子、竹蜻蜓…等等,然 而這些古早傳統的玩具, 隨著時代變遷有的延續傳 統,有的則隨社會生活的 方式改變而推陳出新。 三、綜合活動 1.認識古早童玩的種類,以及學習操作童玩的方式 。不僅可增加祖孫間良好 互動之機會,而且還可以 增進家庭溫馨和樂氣氛 及家人情感。 <第二節結束> | 5’ | 陀螺 沙包 | 上課參與度 上課參與度 | |
準備活動: 阿公、阿嬤生活紀錄調查表學習單(附件3-1) 一、引起動機 (一)由教師發問: 1平常阿公、阿嬤在家裡都做些什麼事情呢? 2.哪些事情是它們最喜歡做的? (二)教師說明: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阿公、阿嬤在家的生活點滴。 二、發展活動 (一)分享篇 1.請小朋友上台發表附件3-1 的訪問內容? 2.教師歸納學生討論之內容,並設計成一張統計海報。 (二)討論 1.阿公、阿嬤生活中,哪些事情最困擾他們? 2.在家事部分,有哪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協助的?例如掃地、擦桌子…等。 (1)示範掃地方法。 (2)示範擦桌子方法。 (3)示範收拾碗筷。 (4)示範摺衣服。 3.以上基本的家事都會了,可以鼓勵小朋友幫忙做家事囉! | 5’ 10’ 10’ | 老師事前將學習單發給小朋友帶回家訪問 鼓勵發表 老師將小朋友發表的內容逐一寫下來,最後進行統計 老師上課示範動作,也可小朋友出來練習 | 附件3-1 附件3-1 壁報紙 掃把 抹布桌子 碗筷 衣服 | 完成學習單 口頭發表 上課參與度 口頭發表 上課參與度 口頭發表 上課參與度 |
(三)表達感謝 1.展示數張感謝卡片供小朋友觀察 2.設計感謝卡送給阿公、阿嬤。 3展示自己設計的感謝卡片。 4.教師歸納: 除了送卡片以外,還可以幫他們槌槌背或按摩。 三、綜合活動 ◎教師歸納: 1.祖孫週的活動,是這一、二年台灣教育在推廣的目標,希望可以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拉近祖孫之間的親情。 <第三節結束> | 10’ 5’ | 可用注音,將心中感謝的話寫下來 | 感謝卡片 圖畫紙 彩色筆 | 完成卡片 口頭發表 上課參與度 上課參與度 |
祖孫週 ~ 資料來源
順序 | 網站名稱 教材 | 來源 |
1 | 教育部樂齡學習網 -- 各縣市祖孫週活動 | http://moe.senioredu.moe.gov.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09070001 |
2 | http://moe.senioredu.moe.gov.tw/ezcatfiles/b001/img/img/349875525.pdf | |
3 | 台北縣政府家庭教育中心 | http://www.family.tpc.gov.tw/_file/2103/SG/22598/D.html |
附件
附件1-1(阿公阿嬤照片學習單)
※親愛的小朋友!有沒有注意到阿公、阿嬤的臉和你長得像嗎?請你將阿公、阿嬤的照片貼上!
照片 |
時間:年月日 地點:
照片中的人物:
我訪問的對象是我的:□爺爺 □奶奶 □外公 □外婆 □________
他(她)平常說哪一種語言:□國語 □台語 □客語 □________
他今年幾歲了?答:我今年__ __歲了。
附件1-2(家庭圖圖示)
※資料來源:general2.tnc.edu.tw/WORD/960525word.doc
附件1-3(我家的大寶貝)
請小朋友,訪問阿公阿媽,藉以了解阿公阿媽的興趣、過去的生活…,並用圖畫、照片、或文字紀錄下阿公、阿媽的「快樂」、「健康」
、「幸福」、「驕傲」。
☆☆☆☆☆快樂: 阿公阿媽最快樂的事(或嗜好) | ☆☆☆☆☆健康: 阿公阿媽身體健康情況 |
☆☆☆☆☆幸福: 阿公阿媽分享幸福的事(如戀愛史) | ☆☆☆☆☆驕傲: 請阿公阿媽分享最感到驕傲的事 |
附件2-2(阿公阿嬤玩具調查表)
訪問的人 | 小時候最喜愛的童玩 |
阿嬤 | |
阿公 |
小朋友,請你訪問阿公、阿嬤,他們小時候最愛玩的玩具是什麼呢?請你寫在下面的表格中。
陀螺 | 竹蜻蜓 | 風車 |
竹槍 | 鐵圈 | 線軸車 |
沙包 | 毽子 |
附件3-1(生活紀錄調查表)
我們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阿公、阿嬤都在家裡,你知道他們都在做什麼嗎?請依據下面的時間,訪問阿公、阿嬤並記錄在下面的表格裡!
時間 | 在家中 | 戶外 |
早上 | ||
中午 | ||
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