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爸媽也與你一起成長
鄭石岩在他的「親子共成長」談到他搭乘計程車的經驗。司機座位旁邊放了一
些書,這些書都是跟得上時代的作品,或是有關社會趨勢乃至於當代矚目的作
品。
鄭石岩看司機這麼用功,便問他是否受過高等教育。
司機說說:「先生,老實說,我只有國中畢業。很久以前,我的孩子還在讀國
小時,我去聽了一場演講,那個演講者很年輕,他說『只有你自己不斷進修,
孩子才會自動自發的讀書進修。陪孩子讀書並不是坐在旁邊,指指點點教他功
課,而是你讀自己的東西,因為重要的是,你主動學習的態度可以影響孩子。』
所以我就照做,買了一些書跟孩子分享,從簡單的書到現在讀這麼多書。每隔
一段時間,當我經過書店時,我就會停下來進去逛逛,有些新書我就買下來。
我的四個孩子每一個都讀國立大學。就是聽了那一場演講,當時年輕的我慢慢
養成這個習慣,也受惠無窮。我讀過的書就擺在客廳裡,孩子也會拿去讀;孩
子讀過了,也會告訴我這本書值得看,我們就這麼不斷的學習。」
教育孩子的責任,父母本應付出最多。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及他智識
上的需求與不足。因此不該把教導的責任全盤丟給學校,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是
孩子人生智慧的領導人。父母可以將自己的思想精華傳給子女,同時感受他們
的創意與活力;親子共學,也是親子情感交流的好機會呢!
生活就是親子共學最好的主題
有位士林的林媽媽生病了,躺在床上,無法料理家事,心裡著實過意不去。
平日能幹的她,從早午餐、點心到晚餐菜餚都自己親手做,從餅乾、蛋糕、西
式甜點、碗粿、肉粽、年糕,甚至義大利肉醬麵、咖哩飯,樣樣拿手,孩子們
放學一回家,就能立刻享受到媽媽的愛心。
體貼平日辛苦的媽媽,就連向來抱著「君子遠庖廚」的心態,不過問家事的爸
爸,也打定了主意,讓太座好好的休養幾天,至於餐點嘛?可以向附近自助餐
廳購買;但孩子們則有不同的想法。小五的信宇,小聲的跟爸爸建議:「我和
姐姐上菜場去買些東西回來煮,好嗎?」「你們會買嗎?真的會煮嗎?太危險
了!不行。」爸爸說話總是中氣十足。「那爸爸你跟我們一起去好了。」信宇
勇敢的再度表達他的想法。
半信半疑的爸爸跟著孩子們到了市場,平日訓練有素的信宇,對環境相當熟悉,
什麼菜上哪兒買,都難不倒他;碰到不清楚的事,孩子們還會客氣的請問商家
老闆,請求協助,老爸真是大開眼界,看著孩子們的表現,笑著頻頻點頭表示
嘉許。
回到家,親子一起動動手,女兒為爸爸圍上了圍裙,信宇口授平日觀察媽媽煮
菜的心得,女兒們則負責洗菜、包餃子,在大家通力合作之下,熱騰騰的酸辣
湯、水餃,皮蛋豆腐、荷包蛋、涼拌黃瓜,擺滿了一整桌,林太太非常感動的
看著先生和孩子們說:「謝謝你們!」
從那天起,假日裡,還常常看到林爸爸陪著太太上菜場,甚至親自下廚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