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
,离现在 3
年 10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111 學年度嘉義縣東石國民中學特殊教育
集中式特教班
第一二學期
國文領域
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張育菁 (表十二之二)
一、教材來源:□自編 ■編選-參考教材 康軒版、南一版、翰林版國文 二、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4 節
三、教學對象:智障 7 年級 4 人、8 年級 1 人、9 年級 2 人,自閉症 8 年級 1 人、9 年級 1 人,多重障礙(智+肢) 8 年級 1 人、
9 年級 1 人,共 11 人
領域核心素養
調整後領綱學習表現
調整後領綱學習內容
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A 自主行動
國-J-A2
透過欣賞各類文本,培
養思辨的能力,並能反
思內容主題,應用於日
常生活中,有效處理問
題。
B 溝通互動
國-J-B1
運用國語文表情達意,
增進閱讀理解,進而提
升欣賞及評析文本的能
力,並能傾聽他人的需
求、理解他人的觀點,
達到良性的人我溝通與
互動。
1. 聆聽:
1-Ⅳ-3 分辨聆聽內容的邏
輯性,為選出解決問題的方
法。
(簡)
2.口語表達:
2-Ⅳ-2 有效把握聽聞內容
的邏輯,做出回饋。(簡)
2-Ⅳ-3 依理解的內容,表
達意見,並注重言談禮貌。
(簡)
3.識字與寫字:
4-Ⅳ-1 認識國字至少 800 字,
使用 500 字。(減)
4-Ⅳ-2 認識造字的原則,輔
助識字,了解文字
一、文字篇章
1.字詞:
Ab-Ⅳ-1 800 個常用字的字形、
字音和字義。(減)
Ab-Ⅳ-2 500 個常用字使用。
(減)
Ab-Ⅳ-3 基本的造字原則: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無)
Ab-Ⅳ-4 1600 個常用語詞的認
念。(減)
Ab-Ⅳ-5 1000 個常用語詞的使
用。(減)
Ab-Ⅳ-8 各體書法與名家碑帖的
認識與欣賞。(無)
2.句段:
1.以造字原則,認念至少 800
個常用字的形、音、義與 1600
個常用語詞,並能使用 500 個
常用字與 1000 個常用語詞。
2.理解不同文化內涵的說明
內容,表達想法並注重言談禮
貌。
3.分辨聆聽不同文本內容的
邏輯性,選出解決問題的方
法。
4.認識書法名家與欣賞書法
碑帖。
5.透過各類文本中的句子、段
落與主要概念,理解篇章內
容。
6.認識各種書體,並寫出端正
硬筆字。
1.觀察評量
能 專 注 聆 聽 並
回答相關問題。
2.口頭評量
(1)能表達自
己的想法。
(2)在教師提
示 下 能 完 整 表
達自己的想法。
3.紙筆評量
(1)能自行/口
頭提示/視覺提
示書寫生字、語
詞與句子。
(2)能自行仿
寫/口頭提示下
仿寫/視覺提示
C 社會參與
國-J-C1
閱讀各類文本,從中培
養道德觀、責任感、同
理心,並能觀察生活環
境,主動關懷社會,增
進對公共議題的興趣。
的形、音、義。(無)
4-Ⅳ-4 認識各種書體,欣賞
名家碑帖。(無)
4-Ⅳ-5 欣賞書法的風格。
(減)
4.閱讀:
5- Ⅳ -2 理解各類文本的句
子、段落與主要概念。(簡)
5-Ⅳ-3 理解各類文本內
容。(減)
5.寫作:
6-Ⅳ-2 依據取材、組織,寫
出短文。
(簡)
6-Ⅳ-3 運用仿寫、改寫等
技巧,增進寫作能力。
(簡)
Ac-Ⅳ-2 敘事、有無、判斷、表態
等句型。(無)
3.篇章:
Ad-Ⅳ-1 篇章的主旨、結構。(減)
Ad-Ⅳ-2 新詩。(減)
二、文本表述
1.記敘文本
Ba-Ⅳ-2 各種描寫的作用。(減)
2.抒情文本
Bb-Ⅳ-1 自我的感受。(減)
Bb-Ⅳ-2 對社會群體的體會。
(減)
3.說明文本
Bc-Ⅳ-1 具邏輯、客觀的說明,如
制度等說明。
(簡)
4.議論文本
Bd-Ⅳ-1以事實為論據,達到說服
等目的。(簡)
5.應用文本
7.運用仿寫、改寫等技巧,依
據取材、組織,寫出以描述
自
己的特色
的 150 字短文(如飲
食短文、自傳)。
下 仿 寫 完 成 短
文寫作。
4.實作評量
能 使 用 透 過 策
略 進 行 文 本 閱
讀 並 回 答 相 關
問題。
議題融入:
【生命教育】
生 J2:探討完整的人的各個
面向,包括身體與心理、理
性與感性、自由與命定、境
遇與嚮往,理解人的主體能
動性,培養適切的自我觀。
【性別平等教育】
性 J11 去除性別刻板與性別
偏見的情感表達與溝通,具
備與他人平等互動的能力。
【生涯規劃教育】
涯 J4 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
與價值觀。
涯 J7 學習蒐集與分析工作/
教育環境的資料。
涯 J8 工作/教育環境的類型
與現況。
【環境教育】
環 J4 了解永續發展的意義
Be-Ⅳ-1在生活應用方面,以自傳
格式與寫作方法為主。(簡)
三、文化內涵
1.物質文化
Ca-Ⅳ-1 各類文本中的飲食文化
內涵。(減)
Ca-Ⅳ-2 各類文本中表現、生存環
境發展的文化內涵。(減)
2.社群文化:
Cb-Ⅳ-1 各類文本中的親屬關係、
儀式風俗等文化內涵。(減)
3.精神文化:
Cc-Ⅳ-1 各類文本中的藝術等文
化內涵。(減)
(環境、社會、與經濟的均
衡發展)與原則。
五﹑本學期課程內涵:
第一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5 週
豬血糕
1.能在閱讀記敘文本後,瞭解篇章的主旨。
2.能在閱讀記敘文本後,瞭解寫作手法
3.能認識飲食文學特色內涵
4.能從生活周遭觀察傳統小吃的特色,汲取寫作素
材學習並加以描繪,從尋常生活中體察創作。
1.教師介紹英國有票選出全球十大最怪的食物
之一台灣傳統小吃「豬血糕」
,並請學生分享自
己吃台灣小吃的經驗。
2.教師從記敘文本中講解豬血糕的製作流程,
並說明豬血糕的作法及在台灣是很常見的食
物,分享北部及南部豬血糕的不同吃法。
3. 教師介紹作者焦桐及其創作風格。
4. 教師講解美國的飲食文化及台灣的飲食文化
的差別。
5.教師帶著學生以「學校營養午餐」為主題,
創作並發表屬於自己的飲食文學作品。
第 6-10 週
來到部落文
明
1.能在閱讀記敘文本後,瞭解篇章的主旨。
2.能在閱讀記敘文本後,瞭解寫作手法
3.能認識原住民文學特色內涵
4.能透過原住民慶典瞭解原住民儀式風俗內涵的意
義。
5.能尊重不同的文化。
1. 教師介紹關於原住民泰雅語族的神話傳說或
傳統民俗,並請學生回家搜尋其他原住民族傳
統民俗。
2.教師講解文本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原住民
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衝擊下的不同樣貌,表達
對傳統文化日漸式微的隱憂感嘆。
6.能透過休閒娛樂瞭解台灣原住民文化特色。
3.教師介紹原住民文學。
4.教師介紹原住民作者瓦歷斯‧諾幹。
5.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本,並討論我們自身所
面臨的文化衝擊現象(如:東洋、西方)
。
6.教師介紹原住民族相關旅遊景點,學生分享
去過的原住民族旅遊經驗。
第 11-15 週
紙船印象
1.能閱讀抒情文本後,瞭解篇章的主旨。
2.能閱讀抒情文本後,瞭解感受的描述
3.能閱讀抒情文本後,瞭解文本中具體事件表達抽
象情感感受
4.能從生活小事體會親情溫馨。
【生命教育】
生 J2:探討完整的人的各個面向,包括身體與心理、
理 性與感性、自由與命定、境遇與嚮往,理解人的
主體能動性,培養適切的自我觀。
1.教師介紹臺灣古早童玩,並請學生分享自己
兒時印象深刻的遊戲或玩具。
2.教師帶學生閱讀抒情文本文本,透過回答教
師設計的相關問題,讓學
生討論父母對自己的
愛,以及孩子如何換位思考來孝順父母。
3.教師介紹作者洪醒夫的生平事蹟並帶學生摺
紙船,讓學生透過摺「紙船」瞭解文中紙船代
表的涵義
4.
教師分享自己親子互動並在生活經驗中實踐
孝道經驗。
5.讓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愛孝父母」的表
現。
第 16-21 週
漢字結構
1.能認識漢字基本的造字原則:六書其定義及造字
方法。
2.透過閱讀說明文本,能認識漢字書體的流變及特
點
3.能認識書法工具與姿勢及永字八法。
4.能辨識並書寫楷書。
5.能認識歷代書法名家並欣賞具代表性的書法名家
筆法。
1.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文字是何人所創,介紹象
形、指事、會意、形聲的定義及造字的方法。
2. 教師從文本中說明古人造字的依據、相關傳
說及文字從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
行書演變過程。
3.教師介紹書法工具(筆、墨、紙、硯)與姿勢
(擫、壓、鉤、格、抵)及永字八法(點、橫、
豎、鈎、挑、彎、撇、捺)。
6.能運用毛筆寫出透過書法寫春聯
4.老師帶學生體驗寫楷書。
5.教師介紹歷代書法名家王羲之、張旭、顏真
卿、柳公權等名家碑帖書法特色。
6.學生能在老師引導下寫出楷書春聯。
第二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5 週
自我介紹
1.能閱讀應用文本後,瞭解自傳格式的篇章的主
旨、結構。
2.能閱讀應用文本後,聚焦自傳重點的分類。
3.能閱讀應用文本後,展現自傳文句寫法與實作。
【生涯規劃教育】
涯 J4 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與價值觀。
1.教師帶學生閱讀應用文本,瞭解自傳寫法。
2.教師透過曼陀螺九宮格,讓學生了解自我優
缺點,讓學生完成自己的九宮格。
3.
教師帶學生透過自己的九宮格,透過仿寫完
成自傳。
第 6-10 週
別讓地球成
為垃圾場
1. 能在閱讀議論文本後,瞭解篇章的主旨。
2. 能在閱讀議論文本後,瞭解寫作手法
3. 能認識生存環境發展的文化內涵。
4. 能從生活中發現環保議題,瞭解愛物惜物與資源
再生的重要性。
【環境教育】
環 J4 了解永續發展的意義(環境、社會、與經濟的
均衡發展)與原則。
1. 教師帶學生一起欣賞「瓦力」電影,一起討
論機器人「瓦力」如何運用他所回收的廢棄
物?
2. 教師帶學生討論電影「瓦力」中,太空船上
的人們,在「食、衣、住、行」四方面的生活
上有特點。
3. 教師介紹作者李偉文及其作品風格。
4.學生觀察周遭環境說出台灣的環境污染問
題,教師帶出自然環境遭受破壞加速全球暖
化,進ㄧ步探究思索環境污染與健康之相關聯
性。
5.教師講解「
從搖籃到搖籃」的概念
及其產
品,讓學生體會環保的重要。
第 11-15 週
那默默的一
群
1.能在閱讀記人之記敘文本後,了解文本中人物特
質。
2.能在閱讀記人之記敘文本後,了解文本中舉例事
件。
3.能在閱讀記人之記敘文本後,了解文中作者的評
論。
4.能在閱讀記人之記敘文本後,培養堅守崗位認真負
責的態度。
5.能對體會社會上勞動者的重要,給予應有的尊
敬。
【生涯規劃教育】
涯 J7 學習蒐集與分析工作/教育環境的資料。
涯 J8 工作/教育環境的類型與現況。
1.教師跟學生分享其所知的「默默的一群」
,
如:郵差、工人等等,說明他們的工作內容以
及其重要性。
2.教師帶領學生透過閱讀文本「那默默的一
群」
,明瞭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其可敬可佩之處。
3.介紹作者張騰蛟的生平及著作。
4.教師讓學生訪問自己家人親友,讓學生透過
訪問,
了解每一行業所需要的人格特質
。
5.學生透過教師介紹的各總行業後,
給各行業
者該有的尊重,發表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職業
。
第 16-21 週
一棵開花的
樹
1.能認識新詩的文本內容、形式和特色。
2.能透過閱讀新詩文本瞭解作者及其作品風格。
3.能朗誦新詩,體會新詩的節奏和韻律。
4.能透過新詩文本中擬人法、譬喻法、對比法,瞭
解如何利用物象表達情意。
5.能培養面對情愛的正確態度。
【性別平等教育】
1.教師播放影片<海派甜心>中陳寶珠為老人
朗讀席慕蓉詩集「遇見一棵開花的樹」
,講解此
詩,透過想像力的文字與實際元素的連結,讓
學生理解運用物象表達情意。
2 教師播放播放席慕蓉的新詩歌曲<七里香>或<
出塞曲>,藉以介紹席慕蓉及其作品風格。
3.教師帶領學生朗誦本詩,體會其節奏和韻
律。
4.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文本,講解詩中所傳達對
性 J11 去除性別刻板與性別偏見的情感表達與溝
通,具備與他人平等互動的能力。
愛情期待的心境。
5.請學生說說
自己的愛情觀,培養學生面對情
愛的正確態度。
111 學年度嘉義縣東石國民中學特殊教育集中式特教班第一二學期語文領域英語文科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陳怡婷
一、教材來源:□自編 ■編選-參考康軒版教材、網路教材 二、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外加 ■抽離 2 節
三、教學對象:智障 7 年級 4 人,8 年級 1 人,9 年級 2 人﹔自閉症 8 年級 1 人,9 年級 1 人﹔多重障礙 8 年級 1 人,9 年級 1 人,共
11 人
四、核心素養﹑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領域核心素養
調整後領綱學習表現
調整後領綱學習內容
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英-J-A1
具備積極主動的學習態
度,將學習延伸至課堂
外,豐富個人知識。運
用 各 種 學 習 與 溝 通 策
略,精進英語文學習與
溝通成效。
英-J-B1
(一)語言能力(聽)
1-Ⅳ-2 能聽常用的教室用
語及日常生活用語。(簡)
1-Ⅳ-3 能聽基本或重要句
型的句子。(簡)
◎1-Ⅳ-5 能聽簡易歌謠和
韻文的主要內容。(簡)
(一)語言能力(聽)
Ac-Ⅳ-2 常見的教室用語。(無)
Ac-Ⅳ-3 常見的生活用語。(無)
Ac-Ⅳ-4 所學字詞(能聽最基本
的 1,200 字詞)
。(簡)
Ad-Ⅳ-1 所學的文法句型。(簡)
1. 能聽歌謠、故事、影片的
主要內容、常用教室用語
及日常生活用語。
1.口頭評量:
正確回答教師
的問題。
2.紙筆評量:
完成學習單,
且正確率達
80%。
3.觀察:於課
具備聽、說、讀、寫英語
文的基礎素養,在日常
生活常見情境中,能運
用所學字詞、句型及肢
體語言進行適切合宜的
溝通與互動。
英-J-B2
具備運用各類資訊檢索
工具蒐集、整理英語文
資料的能力,以擴展學
習素材與範疇、提升學
習效果,同時養成資訊
倫理素養。
◎1-Ⅳ-6 能聽簡易故事及
短劇的主要內容。(簡)
1-Ⅳ-8 能聽簡易影片的主
要內容。(簡)
(二)語言能力(說)
2-Ⅳ-2 能依情境使用日常
生活用語。(無)
2-Ⅳ-3 能依情境使用教室
用語。(無)
2-Ⅳ-4 能以簡易的英語描
述自己、家人及朋友。(無)
2-Ⅳ-5 能以簡易的英語表
達個人的需求、意願和感
受。(無)
2-Ⅳ-10 能以簡易的英語描
述圖片。(無)
(三)語言能力(讀)
3-Ⅳ-3 能看懂簡易的英文
標示。(無)
3-Ⅳ-4 能看懂簡易的圖表
(無)
3-Ⅳ-5 能看懂簡易的生活
用語。(無)
(二)語言能力(說)
Ab-Ⅳ-1 句子的發音。
(簡)
Ac-Ⅳ-2 常見的教室用語。(無)
Ac-Ⅳ-3 常見的生活用語。(無)
B-Ⅳ-1 自己、家人及朋友的簡易
描述。(無)
B-Ⅳ-2 所學字詞及句型的生活溝
通。(簡)
Ac-Ⅳ-4 所學字詞(能說最基本
的 1,200 字詞)
。(簡)
(三)語言能力(讀)
Ac-Ⅳ-1 簡易的英文標示。(無)
◎Ae-Ⅳ-2 常見的圖表。(無)
Ae-Ⅳ-6 簡易故事的背景、人
物、事件和結局。(無)
Ac-Ⅳ-4 所學字詞(能讀最基本
的 1,200 字詞)
。(簡)
2. 能在老師引導下用圖片、
英文字詞、基本或重要句
型作回應。
3. 能透過閱讀生活中常見之
英文標示、圖表和句型,
了解主要內容。
堂中直接觀察
學生表現。
4.實作評量:學
生實際操作。
3-Ⅳ-6 能看基本的句型。
(簡)
3-Ⅳ-7 能了解對話的主要
內容。(無)
3-Ⅳ-9 能了解故事的主要
內容與情節。(無)
3-Ⅳ-10 能辨識簡易故事的
要素,如背景、人物、事件
和結局。(無)
(四)語言能力(寫)
4-Ⅳ-1 能拼寫國中階段基
本常用字詞。(無)
4-Ⅳ-2 能依圖畫、圖示書
寫英文句子。(無)
4-Ⅳ-3 能掌握正確書寫格
式寫出英文句子。(無)
4-Ⅳ-4 能依提示填寫簡單
的表格。(無)
(五)語言能力(聽說讀寫綜
合應用能力,涵蓋兩種以上
語文技能)
(四)語言能力(寫)
Ac-Ⅳ-4 所學字詞(能寫最基本
的 1,200 字詞)
。(簡)
◎Ae-Ⅳ-2 常見的圖表。(無)
(五)語言能力(聽說讀寫綜合
應用能力,涵蓋兩種以上語文技
能)
Ac-Ⅳ-4 所學字詞(能聽、讀、
說、寫最基本的 1,200 字詞)
。
(簡)
4. 能運用所學字詞填表格及
正確書寫出英文句子。
5. 能依所學字詞及文法,應
用於模擬情境、角色扮演
中。
5-Ⅳ-1 能聽、讀國中階段
基本字詞,並使用於簡易日
常溝通。(簡)
5-Ⅳ-2 能將所學字詞及句
型,適當地使用於日常生
活。(簡)
5-Ⅳ-6 能重述所聽到的簡
短談話。(簡)
(六) 學習興趣與態度
6-Ⅳ-4 樂於接觸課外的英
語文多元素材,如歌曲、短
片、網路等。(減)
(七)學習方法與策略
7-Ⅳ-1 能使用英文字典,
找出適當的字。(減、簡)
(八)文化理解
8-Ⅳ-1 能以簡易英語介紹
國內主要節慶習俗。(無)
8-Ⅳ-2 能以簡易英語介紹
國外主要節慶習俗。(無)
(九)邏輯思考、判斷與創造
力
Ad-Ⅳ-1 所學的文法句型。(簡)
B-Ⅳ-7 角色扮演。(無)
(六) 學習興趣與態度
Ae-Ⅳ-1 簡易歌謠、韻文、短
文、故事。
(減)
(七)學習方法與策略
Ac-Ⅳ-4 所學字詞(能聽、讀、
說、寫最基本的 1,200 字詞)
。
(無)
(八)文化理解
Ae-Ⅳ-4 簡易賀卡、書信、電子
郵件。(無)
C-Ⅳ-1 國內外節慶習俗。(無)
(九)邏輯思考、判斷與創造力
D-Ⅳ-1 依綜合資訊作合理判斷。
(重整)
6. 能從網路搜尋與學習內容
相關歌謠、影片、故事並
與教師及同學分享。
7. 能使用英文字典,找出學
習之字詞。
8. 能以簡易英語介紹國內主
要節慶習俗並以簡易賀
卡、書信、電子郵件呈
現。
9. 能依文章、圖片所提供的
景象選出學習的相關字
彙。
9-Ⅳ-1 能綜合相關資訊作
合理的判斷。(重整)
五﹑本學期課程內涵:
第一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5 週
welcome to our class
生活/教室用語
1.能正確複誦簡單的生活、教室用語。
2.能正確說出簡單的生活、教室用語。
3.適當應用生活、教室用語字彙於生活情境
中。
4.能藉由聽歌謠、故事、影片應用於教室用
語及日常生活用語。
1.喊口令
stand up、attention、bow、sit
down。open the book。
2.能聽說讀寫常見的生活/教室用語,並能
做出適當的動作。
Line up, please. Don’t run.
Let’s go. Watch out!
3.能聽說讀寫常見的生活用語,並能做出適
當的動作。
A: Good morning, Sam. / B: Good morning,
Ms. Lin.
A: Goodbye. / B: See you later.
4.藉由歌曲、遊戲、影片等方式讓學生使用
生活/教室用語。
第 6-10 週
Open the door
英文標示:圖像符號、
建議與規範
1.能閱讀英文圖像符號與規範標誌。
2.能說出常見標誌的英語名稱。
3.能認識不同的標誌意義,進而遵守規則。
4.能使用「祈使句」應用在生活常見場合。
1.實際生活情境中找出生活中常見的圖像符
號與規範標誌。
2.討論不同英文標示出現的情境,從而猜
測、認識簡單的英文標示。
5.能禮貌地以 please 說出指令或提議。
6.能正確使用 could 的疑問句來徵詢他人的
意見。
3.分辨英文標示的異同,如:
push/pull、
entrance/exit,討論並分享在不同的場所有哪
些不同的規範。
4.認識祈使句,能以祈使句對他人表達請
求、命令、禁止、勸告。
5.
Could you …?造出問句並回答,並能把
please 加入至祈使句中適當的位置。
Could you turn down the music/ turn on the
TV, please?
第 11-15 週
Who’s She?
介紹自己和家人
1. 能說出關於個人訊息的字詞(如:姓名、
國籍等)
。
2. 能以課堂中所學的字詞語句簡單地介紹自
己(如:職業、嗜好等)
。
3. 能以課堂中所學的單字和句子簡單地介紹
家人和朋友。(如:性別、年齡)
1. 到新的地方,要怎麼介紹自己?介紹姓
名、國籍。
2. 要認識新朋友時,你會想知道什麼事情
呢?老師介紹職業、嗜好的用語。
I am a teacher.
3.老師示範自我介紹,並讓學生互相練習。
A: Hi, I’m Pete.
B: Hello, I’m Amy.
4. 介紹家人/朋友的稱謂,如 He is male.
5.能將個人的資料依提示填寫進表格,如自
我介紹表格、履歷表、身分證、健保卡、病
歷表。
第 16-21 週
Merry christmas
Happy ~~
英文歌謠、寫賀卡、
寄祝賀電子郵件。
1,能聽唱節慶英文歌謠。
2.能認識聖誕節相關的單字、祝賀詞。
3.能認識新年相關的單字、祝賀詞。
1.介紹英文歌謠,播放影片,跟著練習唱。
2.介紹聖誕節的由來,練習說聖誕節快樂,
說出如何慶祝。Celebrate
、Decorations
Christmas tree、Decorations、Merry
Christmas 、gingerbread
3.欣賞聖誕節的影片並介紹習俗。
4.介紹新年的由來,練習說新年快樂,說出
節慶習俗及會做的事情。red envelope、
staying-up、gift money、fireworks、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Happy New Year
5.寫賀卡、寄祝賀電子郵件。
第二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5 週
I Had a Great Vacation
假期活動
1. 能聽說讀寫關於假期活動的英文。
2. 能使用字典查詢活動相關單字,並根據單
元大意推測其釋義。
3. 能以簡單基本句型表達所參加的假期活
動。
1.請學生分享假期中從事的活動。
go to a music festival、join a science camp、
visit an art museum、swim at a beach、surf the
Internet
2.介紹及欣賞各種假期活動。
A:What activities do you like to do on vacation?
What do you want to do on vacation?
B:I like to _______.
3.透過影片介紹及欣賞嘉義的當地文化活
動。
第 6-10 週
Why Didn’t You See a
Doctor?
感冒照護
1.能聽說讀寫與身體健康狀況相關的英文。
2.能使用字典查詢疾病症狀相關單字,並根據
單元大意推測其釋義。
3.能以簡單基本句型詢問他人的身體感受。
4.能以簡單基本句型表達個人的身體症狀。
5.能分享個人看診經驗並運用至生活情境中。
1.分享與討論近期台灣面臨的重大疾病議
題。
2.觀看英語歌謠”Health Problems”,並學習
歌謠中的疾病症狀單字詞。
3.以英漢字典及線上字典查詢本單元單字詞
的中文釋義。take Medicine、feel dizzy 、
have a sore throat、catch a cold、stay in a
hospital、clinic、have a cough
4.句型教學,問答句型及英語禮貌用語。
A:What’s wrong?”
B:I have a _______.
A:How do you feel?
B:I feel _______.
5.情境演練,以病患就診的模擬情境、角色
扮演,進行單元句型口說演練。
第 11-15 週
My Family Will Take a
Trip to Japan.
旅遊計畫
1.能聽辨與讀寫旅遊地點、建築物相關單字
詞。
2.能使用字典查詢旅遊地點、建築物相關單
字,並根據單元大意推測其釋義。
3.能聽懂英語指令並依指令完成旅遊計畫。
4.能分享個人旅遊經驗。
1.分享與討論家中附近的景點、建築物。
2.觀看英語歌謠、影片,並學習影片中景
點、建築物的單字詞。
3.以英漢字典及線上字典查詢本單元單字詞
的中文釋義。bakery 、department store、
bookstore、supermarket、post office、bank、
shop
4.句型教學,問答句型。
A: What place is it?”
B: It’s_______.
A: Will you visit _______ next week?
B: Yes,I will.
5.情境演練,依據旅遊計畫模擬情境,進行
單元句型口說演練。
第 16-20 週
How Do We Get There
from the Station?
交通工具
1.能聽辨與讀寫交通工具相關單字詞。
2.能使用字典查詢交通工具相關單字,並根據
單元大意推測其釋義。
1.分享與討論搭乘過的交通工具。
2.觀看英語歌謠、影片,並學習影片中交通
工具的單字詞。
問路與指引方向
3.能聽懂英語指令並依指令完成問路與指引方
向。
4.能分享個人搭乘交通工具的經驗。
3.以英漢字典及線上字典查詢本單元交通工
具單字詞的中文釋義。plane (airplane)、
taxi、 scooter、motorcycle、bike (bicycle)、
truck、ship、boat
4.句型教學,問答句型。
A: How do we
get to
the train station?
B: Turn right / left at the corner.
Cross
the street.
Go straight for two blocks.
Go along / past the park.
A: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B: I go there by bus / bike / car / train/on foot.
5.依據情境,進行單元句型口說演練。
備註:請分別列出第一學期及第二學期八個學習領域(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藝術、綜合活動、科技及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教
學計畫表。
111 學年度嘉義縣東石國民中學特殊教育
集中式特教班
第一二學期語文領域-臺灣手語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謝靜怡、蔡巧苓
(表十二之二)
一、教材來源:□自編 ■編選-參考教材 大學校院手語課程初階教材、網路資源 二、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1 節
三、教學對象:智障 7 年級 4 人、8 年級 1 人、9 年級 2 人,自閉症 8 年級 1 人、9 年級 1 人,多重障礙(智+肢) 8 年級 1 人、
9 年級 1 人,共 11 人
四、核心素養、學年目標、評量方式
領域核心素養
調整後領綱學習表現
調整後領綱學習內容
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手-J-A1
具備尊重與欣賞
臺灣手語與聾人
文化的態度與能
力,並持續學習
臺灣手語。
手-J-B3
具備藝術感知與
鑑賞能力,肯定
手語的視覺語言
藝術,進而分享
臺灣手語與聾人
文化之美。
一、理解
1-I-1 在臺灣手語手勢緩慢及
表達清晰的情況下,能理解以
簡單詞彙的表達個人相關資
訊。(無調整)
1-I-2 在臺灣手語手勢緩慢及
語境清晰的情況下,能理解簡
單的詞彙或語句。(無調整)
二、表達
2-I-1 能以臺灣手語表達簡單
的數量。(無調整)
2-I-2 能以臺灣手語簡單地介
紹自己。(簡)
2-I-3 能以臺灣手語簡單地表
達問候、告別及感謝等社交用
語。(無調整)
2-II-2 能以簡單的臺灣手語
詞彙及語句詢問或回應與人事
物相關的訊息。(無調整)
2-III-3 能以臺灣手語簡單地
表達情緒及感受。(減、簡)
2-IV-1 能以簡短的臺灣手語
作回應。(減)
一、語言功能
A-I-2 數字和數量。(無調整)
A-I-3 時間和日期。(無調整)
A-I-4 人稱、姓名及家庭成
員。(減)
A-I-5 問候、感激及告別等社
交用語。(減)
A-II-3 喜好及厭惡。(無調整)
A-II-4 問題的回答。(減)
A-III-1 情緒與感受。(無調整)
A-III-5 過去、現在與未來的
事件時間。(無調整)
二、生活與文化
Bb-I-3 天氣狀況。(無調整)
Bb-II-2 生活禮儀。(無調整)
Bc-I-1 臺灣手語詞彙的由來。
(無調整)
Bc-I-2 與聾人互動的禮節。
(無調整)
Bc-II-1 臺灣手語的歷史。(無
調整)
Ba-II-3 飲食。(減)
Bc-II-4 影視媒體。(無調整)
1.認識臺灣手語的起源,並
具備基本的理解與表達能
力。
2.了解聾人手語表達的禮
節,並以尊重包容的態度欣
賞聾文化的特色。
3.能使用臺灣手語表達人
物、數字、時間、問候等,
進行簡單的回應。
4.能以台灣手語簡單地表達
自己對食物的愛好及厭惡,
並練習以手語詢問及回應他
人。
5.能以台灣手語表達自己的
情緒感覺,以及對天氣的感
受及愛好。
6.能透過欣賞聽人文化與聾
人文化結合的作品表現,來
學習聾人生活方式、聾人文
化及欣賞聾人文化之美。
一、實作評量
(1)能以手語
回答教師提
問,正確率達
80%
(2)完成教師
指定任務,正
確率達 80%
二、口頭評量
(1)能以回答
教師提問,正
確率達 80%
(2)主動發表
生活經驗或觀
察感想
三、觀察
(1)學生學習
態度及課堂表
現、參與度。
三、跨文化溝通
3-I-1 能學習臺灣手語並樂於
了解聾人文化。 (簡)
3-I-2 能了解臺灣手語的表達
禮節。(減)
3-IV-2 能結合聽人文化與聾人
文化。(減)
Bc-III-3 聾人的需求。(無調
整)
Bc-IV-1 聾人的角色與作品。
(簡)
Bc-IV-2 電影。(減)
Bc-IV-3 藝術。(簡)
五﹑本學期課程內涵:
第一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5 週
手語起源知多少
1. 能了解手語辭彙的造詞策略。
2. 能知道與聾人互動時應注意的禮節。
3. 能了解臺灣手語的起源。
4. 能發掘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聾人文化、手
語使用原因。
1.說明詞彙的造詞策略及動機,例如:
「棒
球」是模擬揮棒的動作。
2.與聾人互動時應注意的禮節,例如:引起
聾人注意的方式、交談時話語權的輪替方
式、眼神注視等。
3.說明臺灣手語雖源於日本手語系統,但經
多年發展後,已成為一個完整且獨立於日本
手語的語言系統。
4.介紹日常生活中的聾人文化。
(1)與聾人語言與文化相關的影視節目與傳
播媒體,例如:公視手語新聞、公視聽聽看
等。
(2)說明資訊平權的概念,例如:重大事件
記者會的手語翻譯與即時字幕、各博物館與
美術館手語導覽等。
(3)說明溝通無障礙的需求,例如:大眾運
輸系統的電子字幕、電視的即時字幕、手語
翻譯員、聽打員、導聾犬的協助等。
第 6-10 週
人物我尚知
1. 能手勢緩慢的打出「人物」相關手語。
2. 能以緩慢手勢自我介紹,打出「我是
000」
。
3. 能以緩慢手勢介紹自己在家中的親屬稱
謂,打出「我是哥哥」
。
4. 能以緩慢手勢介紹自己的家中成員,打
出「我家裡有爸爸、媽媽…、我」
。
1.手語動作教學
(1)代名詞的表達,例如:你、我、他、 你
們、我們、他們等。
(2)手語名字與姓氏的表達,例如:酒窩
男、捲髮女、黃、張、王等。
(3)親屬稱謂的表達,例如:父母、兄弟姊
妹等。
2.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學生打出自己的名
字,例如:我是王。並上台互相自我介紹。
3.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學生打出自己在家中
的親屬稱謂。
4.在教師示範下,介紹自己的家中成員。
5.情境練習:教師提供情境,學生抽題並輪
流上台以手語回應該情境的問題。
第 11-15 週 哈囉 你好嗎?
1. 能手勢緩慢的打出「問候」相關手語。
1.手語動作教學
2. 能以緩慢手勢回應他人的問候。
(1)常用社交用語,例如:你好、謝謝、明
天見等。
(2)問句的回答,例如:是,我是學生、好
等。
(3)禮貌用語,例如:請、謝謝、不客氣
等。
2.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學生以手語回應教師
的問候。
3.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學生以手語回應同學
間的互相問候。
4.情境練習:教師提供情境,學生抽題並輪
流上台以手語回應該情境的問題。
第 16-21 週 數學、時間小達人
1. 能手勢緩慢的打出「數字、時間」相關
手語。
2. 能以緩慢手勢回應他人對數量、時間的
提問。
1.手語動作教學
(1)數字,例如:個位數、十位數等。
(2)數量,例如:家中有幾個人、班上有多
少學生等。
(3)時間,例如:早上、中午、下午、幾點
幾分等。
(4)日期,例如:幾年幾月幾日。
(5)有關時式的表達,例如:包含昨天、現
在、明天等時間用語的表達。
2.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學生以手語回應數量
的提問。
3.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學生以手語回應時間
的提問。
4.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學生以手語回應日期
的提問。
5.情境練習:教師提供情境,學生抽題並輪
流上台以手語回應該情境的問題。
第二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5 週
好吃的食物
1. 能手勢緩慢的打出「食物名稱」的相關
手語。
2. 能以台灣手語打出自己「喜歡、不喜
歡」某食物的短句。
3. 能以緩慢手勢向他人詢問喜好或厭惡的
食物,並能以緩慢手勢回應他人的詢
問。
1.手語動作教學
(1)食物名稱用語,例如:麵、湯、漢堡、
pizza 等。
(2)喜歡、不喜歡的手語表示。
2.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學生跟老師一起練習
食物名稱、喜歡、不喜歡的手語動作。
3.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同學跟老師一起練習
我喜歡/不喜歡+「食物名稱」手語的短
句。
4.在教師示範及引導下,每位學生以手語詢
問及回應同學間的互相提問對某食物的喜
好。
5.情境練習:教師提供情境,學生抽題並輪
流上台以手語回應該情境的問題。
第 6-10 週
情緒
1. 能手勢緩慢的打出與「情緒」相關的手
語。
2. 能以緩慢手勢詢問他人的情緒狀態,及
能回應他人詢問自己的情緒狀態。
1.手語動作教學
(1)情緒相關手語,例如:開心、害怕、難
過、緊張、生氣…等。
(2)詢問他人「你怎麼了 ?」的手語打法。
2.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學生跟老師一起練習
情緒、你怎麼了的手語動作。
3.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同學跟老師一起練習
我+「情緒狀態」手語的短句。
4.在教師示範及引導下,每位學生以手語互
相提問對方情緒狀態並以我+「情緒狀態」
手語短句來回應。
5.情境練習:教師提供情境,學生抽題並輪
流上台以手語回應該情境的問題。
第 11-15 週 天氣與季節
1. 能手勢緩慢的打出與天氣及季節相關的
手語。
2. 能以緩慢手勢向他人詢問喜好或厭惡的
天氣/季節,並能以緩慢手勢回應他人的
詢問。
1.手語動作教學
(1)天氣手語,例如:晴天、陰天、雨天。
(2)季節手語:春、夏、秋、冬、季節。
(3)天氣與季節相關手語:涼、溫暖、熱、
冷、下雪、風、颱風、天空、雲、太陽等。
2.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學生跟老師一起練習
和天氣與季節相關的手語動作。
3.在教師示範下,每位同學跟老師一起練習
「天氣+天氣感受」的手語打法。
4.在教師示範及引導下,每位學生以手語詢
問及回應同學間的互相提問對某天氣和季節
的喜好。
第 16-21 週 聾人文化之美
1. 能認識包含聾人角色及以聾人為主題的
作品,及認識聾人的生活方式及聾人文
化。
2. 能認識台灣手語的視覺語言藝術與聾人
文化之美。
1.介紹結合聽人文化與聾人文化的電影作
品。
2.介紹以聾人為主題的電影/動畫作品,並
說明作品中聽人與聾人的生活方式差異及聾
人文化。
3.介紹聽人可以學習手語的多元方式,例
如:手語歌、手語繪本、
聾人幸福食堂、線
上手語教室……等。
111 學年度嘉義縣東石國民中學特殊教育集中式特教班 第一二學期數學領域 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陳怡婷
一、教材來源:□自編 ■編選-參考教材:翰林版、網路資源 二、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外加 ■抽離 5 節
三、教學對象:智障 7 年級 4 人,8 年級 1 人,9 年級 2 人﹔自閉症 8 年級 1 人,9 年級 1 人﹔多重障礙 8 年級 1 人,9 年級 1 人,共
11 人
四、核心素養﹑學習重點﹑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領域核心素養
調整後領綱學習表現
調整後領綱學習內容
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數-J-A1
對於學習數學有
信心和正向態
度,能使用適當
的數學語言進行
溝通,並能將所
學應用於日常生
活中。
數-J-A2
具備有理數、根
式、坐標系之運
作能力,並能以
符號代表數或幾
何物件,執行運
算與推論,在生
活情境或可理解
的想像情境中,
分析本質以解決
問題。
n-IV-2 理解負數之意義、符
號與在數線上的表示,且能
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情境。
(簡、減)
n-IV-3 理解非負整數次方的
指數和指數律,應用於科學
記號。(簡、減)
n-IV-1 理解因數、倍數、質
數、公因數、公倍數的意
義,並於生活中應用。(簡、
減)
s-IV-1 理解常用幾何形體的
N-7-3 負數與數運算:使用「正、
負」表徵生活中的量;相反數。
(簡、減)
N-7-4 數的運算規律:交換律;結
合律;分配律。(簡)
N-7-5 數線:含負數的數線;比較數
的大小;絕對值的意義。 (減)
N-7-6 指數的意義:指數為非負整
數的次方;a≠0 時 a
0
=1。(減)
N-7-8 科學記號:以科學記號表達
正數,此數可以是很大的數(次方為
正整數),也可以是很小的數(次方
為負整數)。(簡)
N-7-1 100 以內的質數:質數和合數
的定義。(減)
N-7-2 質因數分解的標準分解式:
質因數分解的標準分解式,並能用
於求因數及倍數的問題。(無)
S-7-1 簡單圖形與幾何符號:點、
一、能理解負數、符號、
數線的意義,並能將觀念
對應於日常生活的情境。
二、能理解指數、科學記號
的意義並能將觀念對應於
日常生活的情境。
三、.能理解因數、倍數、質
數、公因數、公倍數的意義,
並能將觀念對應於日常生
活的情境。
四、能理解生活中幾何形
體、垂直和平行的意義、線
1.口頭評
量:正確回
答教師的問
題。
2.紙筆評
量:完成學
習單,且正
確率達
80%。
3.觀察:於
課堂中直接
觀察學生。
4.實作評
量:學生實
際操作。
數-J-B1
具備處理代數與
幾何中數學關係
的能力,並用以
描述情境中的現
象。能在經驗範
圍內,以數學語
言表述平面與空
間的基本關係和
性質。能以基本
的統計量與機
率,描述生活中
不確定性的程
度。
數-J-B3
具備辨認藝術作
品中的幾何形體
或數量關係的素
養,並能在數學
的推導中,享受
數學之美。
數-J-C1
定義、符號、性質。(簡、減)
s-IV-3 理解兩條直線的垂直
和平行的意義,並能應用日
常生活的問題。(簡、減)
s-IV-5 理解線對稱的意義和
線對稱圖形的幾何性質,並
能應用日常生活的問題。
(簡、減)
s-IV-16 能理解簡單的三視
圖。(簡、減)
a-IV-4 理解二元一次聯立方
程式及其解的意義,並能以代
入消去法求解以及能運用到
日常生活的情境。(簡、減)
g-IV-1 認識直角坐標的意義
與構成要素,並能報讀與標
示坐標點。(減)
g-IV-2 在直角坐標上能描繪
與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式的直
線圖形。(減)
線、線段、射線、角、三角形與其
符號的介紹。(無)
S-7-3 垂直:垂直的符號。(簡、
減)
S-7-4 線對稱的性質:對稱線段等
長;對稱角相等。(簡、減)
S-7-5 線對稱的基本圖形:等腰三
角形;正方形;菱形。(減)
S-7-2 三視圖:立體圖形的前視
圖、上視圖、左(右)視圖。(減)
A-7-4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意
義:二元一次方程式及其解的意
義;具體情境中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式。(簡、減)
A-7-5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解法:
代入消去法。(減)
G-7-1 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平面直
角坐標系;平面直角坐標系及其相
關術語(縱軸、橫軸、象限)
。(減)
A-7-6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幾何
意義: 𝑎𝑥+𝑏𝑦=𝑐的圖形;𝑦=𝑐的圖形
(水平線)
;𝑥=𝑐的圖形(鉛垂線)。
對稱圖形的意義與性質。
五、能理解理解二元一次
聯立方程式的意義,並運
用帶入消去法進行二元一
次聯立方程式解題。
六、認識二元一次方程式
的圖形與直角坐標。
具備從證據討論
與反思事情的態
度,提出合理的
論述,並能和他
人進行理性溝通
與合作。
n-IV-4 理解比、比例式、正
比、反比的意義,並能運用
到日常生活的情境。(簡、
減)
a-IV-3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意義,使用不等式的數學符
號描述情境。(簡、減)
d-IV-1 理解常用統計圖表,並
能運用簡單統計量分析資料
的特性。(簡、減)
(減)
N-7-9 比與比例式:比;比例式;
正比;反比,教學情境以有意義之
比值為例。(減)
A-7-7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義:不
等式的意義;具體情境中列出一元
一次不等式。(無)
A-7-8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與應用。
(減)
D-7-1 統計圖表:蒐集生活中常見的
數據資料,整理並繪製成含有原始
資料或百分率的統計圖表:直方
圖、長條圖、圓形圖、折線圖、列
聯表。(減)
D-7-2 統計數據:用平均數描述一
組資料的特性;使用計算機的
「M+」或「Σ」鍵計算平均數。
(簡、減)
七、能理解比、比例式、
正比、反比的意義,並運
用於日常生活情境。
八、能理解一元一次不等
式的意義,使用不等式的
數學符號列出不等式。
九、能將數據資料整理、繪
製成統計圖表並加以判讀。
五﹑本學期課程內涵:第一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6 週
整數的運算
1. 能以「正、負」表徵生活中相對的量。
2. 能認識數線的三要素及負數在數線上的位
置表示方式,並在數線上標記指定坐標。
3. 能認識相反數的符號。
4. 能知道絕對值的意義。
1.藉由氣溫的生活情境,介紹負數是小於 0 的數。
2.說明數線,並在數線上操作正、負數的描點。
3.藉由數線的輔助,判別數的大小關係。
4.藉由數線上與原點距離相等、方向相反的兩個點,了
解相反數的意義。
5.藉由數線說明絕對值的意義。
第 7-8 週
指數記法與
科學記號
1.
能理解指數的記法。
2.
了解科學記號的意義,並以科學記號表示
法紀錄指定的數。
1.理解指數記法所代表的意義。
2.透過生活中的實例,認識科學記號,並能使用科學記
號記錄數字。
第 9-12 週
因數與倍數
1. 能理解因數與倍數的定義。
2. 能理解質數的意義,並說出 100 以內的質
數。
3. 能以標準分解式進行質因數分解。
4. 能理解公因數、互質的意義。
1.由生活情境引入因數與倍數的教學。
2.4、3、9、11 的倍數判別法並解決問題。
3.理解質數是除了 1 和本身之外,沒有其他正因數的正
整數。
4.判別 100 以內質數的方法。
5.以短除法將一個數做質因數分解,並以標準分解式表
示。
6.能以標準分解式判別因數與倍數。
7.介紹公因數與互質的意義。
第 13-17 週
生活中的幾
何
1. 能認識直線、線段、射線的表示法及垂直
等的意義。
2. 能理解線對稱圖形的意義及其對稱點、對
稱線段、對稱角、對稱軸。
3. 能理解立體圖形視圖的意義,進而能選出
立體圖形之三視圖:前視圖、上視圖及右視
圖。
1. 教師利用阿美族服飾圖形的介紹,對幾何有初步的了
解,並說明直線、線段、射線的表示法及垂直等。
2. 由空照圖的情境理解生活中存在很多幾何圖形。
3. 熟悉點、線、角與三角形等簡單圖形與其符號,並能適
時使用這些符號。
4. 理解直線、線段、射線的意義,並能以符號表達線段的
長度。
5. 理解垂線與垂足的意義。
6. 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意義。
7. 理解線對稱圖形的意義。
8. 熟悉各原住民圖騰的美。
9. 熟悉多邊形的線對稱圖形。例如等腰三角形、箏形、菱
形等。
10.由生活情境理解視圖的意義。
11.觀察立體圖形的視圖,觀察立體圖形的視圖後,畫出其
視圖。
12.藉由觀察,理解一個立體圖形的前後視圖、左右視圖形
狀相同。
13.理解三視圖的意義,即一個立體圖形的前視圖、右視
圖、上視圖合稱三視圖。
第 18-21 週
二元一次
聯立方程式
1. 能認識二元一次方程式,並將生活情境的
問題以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形式表示。
2. 能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式解的意義,並運用
代入法檢驗是否為其解。
3. 能了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解的意義,並
運用代入法檢驗是否為其解。
4. 能用代入消去法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1.藉由上學期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列式,熟練列出含有兩
個未知符號的式子。
2.已知未知符號代表的數,代入式子,求出式子的值。
3.認識二元一次方程式,並將生活情境的問題記錄成二
元一次方程式。
4.利用代入法得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並能在情境中檢
驗解的合理性或是利用整數解的特性解題。
5.了解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解的意義,並檢驗二元一次
聯立方程式的解。
6.認識代入消去法,利用代入消去法解二元一次聯立方
程式。
第二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7 週
直角坐標與
二元一次方
程式的圖形
1. 能認識直角坐標的意義、點的坐標表示法
及直角坐標系的構成要素:
x 軸、y 軸及
原點 O。
2. 能認識四個象限上的坐標規則,並判別點
在象限上的位置及在直角坐標上描點。
3. 能理解四個象限的符號規則,進而能判斷
某一點之所在象限。
4. 能在直角坐標平面上描繪二元一次方程
式的圖形。
★活動一:直角坐標
1. 教師運用班級座位與隊伍等生活情境說明坐標平面及
數對之意義。
2. 教師說明直角坐標平面,並了解其組成元素與相關名
詞,例如:x 軸(橫軸)、y 軸(縱軸)、直角坐標平
面、直角坐標、原點 O、坐標表示法等。
3. 學生在黑板及講義上畫出直角坐標平面。
4. 教師說明象限上坐標規則、點位置及如何在直角坐標
上描點,例如:爬格子或用尺對照等方式。
5. 學生完成直角坐標的課本及作業單。
6. 教師說明四個象限上的符號規則,並判斷某一點之所
在象限。
7. 學生回應象限問題。
★活動二: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1. 教師說明將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轉換成坐標平面上的
點並在描繪出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例如
y=6 等。
2. 學生能在直角坐標平面上描繪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第 8-11 週
比與比例式
1. 能理解比與比值的意義以及比值的求法。
2. 能理解相等的比的概念,並將一個比化為
最簡整數比。
3. 能理解比例式的意義,並知道「如果 a:b
=c:d,則 a×d=b× c」,並能進行比例
式的運算。
4. 能了解正比與反比的意義,進而能解決生
活中的應用問題。
★活動一:比例式
1. 教師說明比、比值的意義以及比值的求法
2. 教師說明等比以及最簡整數比的概念。
3. 學生能回應比與比值及相等的比之問題,並完成課本
與作業單
4. 教師說明比例式的意義,並教導用「內×內=外×外」口
訣等來解決比例式的運算問題
★活動二:正比與反比
1. 教師說明正比的意義與 x、y 若為正比關係,則 x、y
的關係式為 y=kx(k 為定數且 k≠0)
。
2. 學生能判別 x、y 為正比關係,並用 x、y 的關係式來
解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3. 教師說明反比的意義與 x、y 若為反比關係,則 x、y
的關係式為 xy=k(k 為定數且 k≠0)
。
4. 學生能判別 x、y 為反比關係,並用 x、y 的關係式來
解生活中的應用問題。
第 12-15 週
一元一次
不等式
1. 能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的意義。
2. 能由具體情境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3. 能在數線上畫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1. 教師用常見的交通號誌帶入不等式的概念,透過習慣用
語和不等號的對照表,讓學生能依題目情境,判斷不等
號的使用時機。
2. 學生運用習慣用語和不等號的對照表,並在生活情境問
題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3. 說明不等式的解法,學生在數線上畫出不等式的解。
第 16-20 週 統計
1. 能報讀長條圖、直方圖、折線圖及圓形
圖。
2. 能依據資料製作次數分配表,並繪製成直
方圖、折線圖。
3. 能依據資料製作列聯表。
4. 能理解平均數的意義,進而能計算資料的
平均數。
★活動一:常見的統計圖表
1. 教師教導如何報讀長條圖、直方圖、折線圖及圓形
圖,並提供影片加強概念。
2. 教師教導次數分配表及如何繪製直方圖、折線圖,並
提供影片加強概念。
3. 教師教導列聯表,讓學生依據資料製作列聯表。
★活動二:平均數
1. 教師說明平均數的意義,並提供影片加強概念。(簡化
數據)
2. 計算一筆資料的平均數與由統計圖求得平均數。
3. 認識計算機上的特殊功能鍵,例如「M+」或「Σ」
鍵,並計算分組資料的平均數
備註:請分別列出第一學期及第二學期八個學習領域(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藝術、綜合活動、科技及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教
學計畫表。
111 學年度嘉義縣東石國民中學特殊教育
集中式特教班
第一二學期
社會領域
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蔡巧苓 (表十二之二)
一、教材來源:□自編 ■編選-參考教材 康軒版社會科 二、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3 節
三、教學對象:智障 7 年級 4 人、8 年級 1 人、9 年級 2 人,自閉症 8 年級 1 人、9 年級 1 人,多重障礙(智+肢) 8 年級 1 人、
9 年級 1 人,共 11 人
四、核心素養﹑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領域核心素養
調整後領綱學習表現
調整後領綱學習內容
學年目標
評量方式
社-J-A3 主動學習
與探究人類生活相
關議題,善用資源並
規劃相對應的行動
方案及創新突破的
可能性。
社-J-B1 運用文字、
語言、表格與圖像等
表徵符號,表達人類
生活的豐富面貌,並
能促進相互溝通與
理解。
社-J-C3 尊重並欣
賞各族群文化的多
樣性,了解文化間的
相互關聯,以及臺灣
社 1b-Ⅳ-1 發覺社會領域內容知識對
應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簡)
社 1c-Ⅳ-1 聆聽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與
多元觀點,並提出自己的看法。(簡)
社 2a-Ⅳ-1 察覺人與環境的互動關
係。(減)
社 2a-Ⅳ-2 關注生活周遭的重要議題
及其脈絡。(減)
社 2b-Ⅳ-1 感受個人或不同群體在社
會處境中的經歷與情緒。(簡)
社 3b-Ⅳ-1 適當選用一種管道蒐集與
社會領域相關的資料。(減)
社 3b-Ⅳ-2 利用社會領域相關概念,
整理所蒐集的資料。(簡)
地 Af-Ⅳ-3 臺灣的區
域發展。(減)
歷 Ba-Ⅳ-1 史前文
化。(減)
歷 Eb-Ⅳ-3 新舊文化
的衝突。(減)
公 Ba-Ⅳ-3 親子之間
為何互有權利與義
務?(減)
1.認識臺灣在世界中的位置。
2.了解臺灣的自然環境與氣候概
況,並說明自然資源開發對環境的
影響。
3.認識臺灣人口成長變化。
4.知道臺灣聚落與交通類型。
5.了解臺灣區域發展特色。
6.能了解早期臺灣新舊石器時代、
鐵器時代及原住民生活演進的歷
史發展。
7.能明白臺灣歷史經歷大航海時
代的各方勢力在臺灣的竸爭。
8.能知道清帝國統治時期的政治、
經濟、社會文化變遷,並能欣賞臺
灣多元的文化特色。
9.知道日本統治臺灣時的政治經
1.紙筆評量:學
習單、作業正確
率 80%
2.口頭回答:
(1)能回答教師
提問,正確率達
80%
如:說出自
然 資 源 發 開 對
環境的影響。
如:說出個
人 或 群 體 可 能
面 臨 哪 些 不 公
平處境(2 種)
(2)主動發表生
活 經 驗 或 觀 察
與國際社會的互動
關係。
社 3b-Ⅳ-3 使用文字、照片、圖表、
地圖等多種方式,呈現並解釋探究結
果。(減)
地 1b-Ⅳ-2 連結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
的結果。(簡)
地 1c-Ⅳ-1 認識地理基本概念與技
能,觀察生活中面對的選擇與決策。
(簡)
歷 1a-Ⅳ-1 認識以不同的紀年、歷史
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簡)
歷 1a-Ⅳ-2 認識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
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簡)
歷 1b-Ⅳ-1 運用歷史資料,理解重要
歷史人物與事件間的關聯。(簡)
公 1b-Ⅳ-1 認識社會現象的多種解釋
觀點。(簡)
議題融入:
【環境教育】
環 J1 了解生物多樣性及環境承載力的
重要性。
環 J10 了解天然災害對人類生活、生
命、社會發展與經濟產業的衝擊。
濟及社會文化變遷。
10.知道戰後臺灣政治外交及社會
的變遷。
11.能探討身為「人」的身分資格,
就應享有人權,並以「性別」的角
度探討個人或群體可能面臨哪些
不公平處境,以及如何落實性別平
權。
12.能理解個人在家庭的身分資格
涉及其在該團體的權利與責任,進
而理解家庭平權的重要性。
13.能理解文化差異與不平等的現
象。
14.能知道社會規範與文化的關
係,以及如何變動。
15.能了解社會變遷對弱勢群體造
成的不公平現象。
感想
(3)以指認或配
對 方 式 回 應 提
問
如:指出臺
灣 在 世 界 中 的
位置
配對臺灣
新舊石器時代、
鐵 器 時 代 及 原
住 民 生 活 演 進
的歷史發展
3.實作評量:完
成 教 師 指 定 任
務 , 正 確 率 達
80%
4. 延 長 評 量 時
間、提供口語協
助或動作協助、
給 予 充 足 時 間
反應。
環 J11 了解天然災害的人為影響因
子。
【法治教育】
法 J1 探討平等。
法 J2 避免歧視。
【性別平等教育】
性 J1 接納自我與尊重他人的性傾向、
性別特質與性別認同。
性 J3 檢視家庭、學校、職場中基於性
別刻板印象產生的偏見與歧視。
性 J9 認識性別權益相關法律與性別平
等運動的楷模。(減)
【家庭教育】
家 J1 分析家庭的發展歷程。
家 J2 探討社會與自然環境對個人及家
庭的影響。
五﹑本學期課程內涵:
第一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3 週
地理:
世界中的臺灣
1.了解相對位置與絕對位置的概念
2.判讀方位與認識地圖要素
3.認識經緯線
4.了解經度與時區、緯度與氣候的關係
5.認識臺灣的範圍和行政區
一、我的位置在哪裡
1.位置的表達方式 2.位置與地圖
二、絕對位置對日常生活有哪些影響
1.經緯線座標系統 2.經度與時區 3.緯度與氣候
三、臺灣的位置如何表示
1.臺灣的範圍與行政區 2.臺灣的相對位置
第 4-5 週
地理:
臺灣的地形與海域
1.認識地形的作用力與地形的種類
2.認識臺灣地形的及其分布
3.了解臺灣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育
4.說出臺灣國家公園的特色
5.認識海岸類型
6.認識臺灣的海岸
7.了解臺灣離島的類型及成因
【環境教育】
環 J1 了解生物多樣性及環境承載力的重
要性。
一、臺灣地形的樣貌為何
1.臺灣的地形特徵 2.臺灣的地形分布
二、如何適度利用土地資源
1.設置國家公園
三、臺灣的海岸如何利用
1.海岸的類型 2.臺灣的海岸與利用 3.臺灣的離
島
第 6-7 週
地理:
臺灣的氣候與水文
1.認識天氣與天氣因子
2.了解什麼是天氣預報
3.知道臺灣的氣候特色與氣象災害
4.了解臺灣的水資源與河川特色
5.了解臺灣水資源開發與保育
【環境教育】
環 J10 了解天然災害對人類生活、生
命、社會發展與經濟產業的衝擊。
環 J11 了解天然災害的人為影響因子。
一、今天天氣如何
1.天氣與天氣因子 2.天氣預報
二、臺灣的氣候有什麼特色
1.氣候資料的解讀 2.臺灣的氣候特色
3.臺灣的氣候災害
三、臺灣的水資源夠用嗎
1.臺灣可用的水資源量 2.臺灣水資源的特性
四、如何充分利用水資源
1.臺灣水資源的開發 2.臺灣水資源的保育
第 8-10 週
歷史:史前時代與大航
海時期
1.說明歷史是什麼、為什麼要學歷史。
2.介紹歷史紀年與分期的方式。
3.認識臺灣史前時代分期的依據。
4.知道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
時代的特色與人類生活方式。
5.知道大航海時代荷西、荷鄭等各方勢力
一、序章:學習歷史的 3 個 W
1.歷史是什麼?2.為什麼要學歷史?3.歷史時間如
何劃分?
二、從考古認識史前文化
1.舊石器時代 2.新石器時代 3.金屬器時代
三、各方勢力在臺的競爭
的競爭與合作。
1.荷蘭占領臺灣南部 2.荷、西爭奪臺灣北部
3.鄭氏政權取代荷蘭統治
(1)鄭成功擊敗荷蘭 (2)統治措施
第 11-13 週
歷史:清帝國時期
1.知道清帝國時期在臺灣的行政治理。
2.知道清帝國時期臺灣的經濟發展與商業
活動。
3.認識清帝國時期漢人的社會文化與原漢
互動。
一、初期的治臺政策
1.臺灣棄留爭議
2.為防臺而治臺 (1)渡臺禁令(2)劃界封山
二、行政區劃演變及施政改革
1.清帝國初期臺灣的行政區劃
2.臺灣的行政區劃因應民變及對外事件而有所調整
3.行政改革建設
(1)行政(2)軍事(3)開山撫番(4)交通
三、臺灣與中國的貿易活動 1.行郊組織 2.航運商貿
四、開港後的變遷
1.茶、糖、樟腦的外銷 2.經貿帶動北部崛起
五、變動的移民社會
1.械鬥與民變 (1)械鬥 (2)民變
第 14-15 週
公民:人性尊嚴與人權
保障
1.理解人性尊嚴的意義
2.探討如何保障人權以維護人性尊嚴
一、什麼是人性尊嚴
1.人性尊嚴的定義 2.人性尊嚴的內涵
二、如何保障人權以維護人性尊嚴
1.立法禁止他人或政府侵害人權
2.政府積極提供生存的保障
第 16-17 週
公民:公平正義下的性
別平等
1.認識性別為何存在差異及不公平現象
2.體會不同性別者在社會中遭遇的處境
3.應用公平原則以檢視生活中性別議題
4.理解促進性別平等的重要性以及作法
5.實踐性別平等以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
一、為何會產生性別不平等的現象
1.性別不平等的現象 2.性別不平等的傷害
二、如何檢視公不公平
1.責任承擔 2.貢獻肯定 3.利益分配 4.需求滿足
三、如何促進性別平等
議題融入:
【法治教育】
法 J1 探討平等。
法 J2 避免歧視。
【性別平等教育】
性 J1 接納自我與尊重他人的性傾向、性
別特質與性別認同。
性 J3 檢視家庭、學校、職場中基於性別
刻板印象產生的偏見與歧視。
性 J9 認識性別權益相關法律與性別平等
運動的楷模。(減)
1.消弭性別不平等的觀念
2.修訂符合性別平等的法律
第 18-21 週
公民:家庭協奏曲
1.認識家庭組成及親屬關係是如何形成
2.知道配偶親子間為什麼互有權利與義務
3.了解為何會產生多樣化家庭生活模式
4.感受家庭功能如何隨著社會變遷而改變
5.知道政府如何協助家庭建立平權的關係
6.感受遭受家暴者的處境並給予協助
【家庭教育】
家 J1 分析家庭的發展歷程。
家 J2 探討社會與自然環境對個人及家庭
的影響。
一、法律如何規範親屬關係
1.民法將親屬關係分為三類:
(1)配偶(2)血親(3)姻親
2.民法規範家庭成員間的權利義務關係
(1)配偶間的權利義務關係
(2)親子間的權利義務關係
二、家庭型態為何產生轉變
1.家庭的基本型態
(1)小家庭(2)折衷家庭(3)大家庭
2.多樣化家庭生活模式出現的原因
(1)婚姻價值觀的轉變 (2)生育觀念的變化
(3)居住與就業場域的變遷 (4)女性就業的普遍
三、家庭功能如何改變
1.生育 2.教育 3.經濟 4.保護與照顧功能
四、政府如何協助建立平權家庭
1.配偶間的性別平權
2.親子間的性別平權
3.落實家庭暴力防治
第二學期
教學進度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第 1-4 週
地理:臺灣的人口成長
與分布
1.認識影響一地人口數量變動的要素
2.認識人口遷移的因素與型態
3.認識影響人口分布的原因
4.了解臺灣的人口分布特徵
一、臺灣的人口變動方式
1.人口成長的要素
(1)自然增加(2)社會增加(3)人口成長
二、人口遷移的因素
1.人口遷移的因素:推力與拉力
2.人口遷移的型態
(1)國內遷移與國際遷移(2)暫時遷移與永久遷移
三、臺灣的人口分布特徵
1.平地多於山地 2.西部多於東部 3.都市多於鄉村
第 5-7 週
地理:臺灣的區域發展
1.認識聚落的定義
2.明白鄉村聚落與都市聚落的差異與關係
3.認識交通的類型
4.認識通訊方式的演變
5.了解臺灣主要的運輸方式與特性
6.認識臺灣四大區域與離島地區的發展特
色
一、鄉村和都市有什麼差異?
1.聚落的定義 2.鄉村聚落與都市聚落的差異
3.鄉村與都市的關係
二、來去都市?怎麼去?
1.交通類型 (1)通訊 (2)運輸
2.通訊方式的演變
3.主要運輸方式
(1)臺灣的陸運(2)臺灣的空運(3)臺灣的水運
三、北、中、南、東各區域有什麼特色?
1.北、中、南、東部區域 2.金馬地區
第 8-10 週
歷史:日治時期
1.了解總督府的殖民統治體制。
一、殖民統治體制的建立
2.知道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
3.知道日治時期差別待遇的殖民教育。
4.了解日治時期社會文化的變遷。
1.臺灣民主國的建立與瓦解
2.殖民統治的特色
(1)總督專制體制 (2)警察、保甲與地方控制
二、基礎建設
1.調查工作(1)戶口調查(2)土地與林野調查
2.統一貨幣與度量衡
3.交通建設(1)陸路方面(2)海運方面(3)通訊方面
三、差別待遇的殖民教育
1.初等教育:小學校、公學校、蕃童教育所
四、社會文化的變革與調適
1.傳統文化的變革
(1)倡導放足斷髮(2)鴉片漸禁政策(3)山地警察教
育原住民
2.推廣現代衛生觀念 3.守法守時 4.都會生活文化
第 11-13 週
歷史:戰後臺灣
1.了解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及頒布
戒嚴令的背景、內容及影響。
2.知道白色恐怖時期政府對人民的管控。
3.認識臺灣政治民主化的過程與民主政治
各項改革的成果。
4.知道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的兩岸衝突。
5.了解臺灣社會文化多元發展的背景與影
響。
一、二二八事件
1.背景:行政失當、經濟惡化、文化差異
2.經過:查緝私菸不當引發全臺衝突、政府展開鎮
壓與清鄉
3.影響:對臺灣族群關係產生不良影響
二、戒嚴體制與白色恐怖
1.戒嚴體制: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下令戒
嚴
2.白色恐怖:不依法律程序逮捕異議分子
3.解除戒嚴
三、兩岸關係的演變
1.武力對峙(民國 38~68 年)
2.政治對峙(民國 68~76 年)
3.民間交流(民國 76 年~現今)
四、文化與社會的演變
1.文化發展多元化
(1)強化中華文化(2)美國文化盛行
(3)關注鄉土文化(4)多元文化
第 14-16 週
公民:社會文化中的多
元尊重
1.了解文化的意義與特性。
2.認識多元文化的形成。
3.探究文化不平等現象與產生原因。
4.感受文化不平等帶來的負面影響。
5.認同促進多元文化的方法與原則。
一、什麼是文化?
1.文化的特性 2.多元文化的形成
二、文化不平等如何形成?
1.文化位階產生不平等現象
2.文化不平等的負面影響
三、如何營造多元文化的社會?
1.肯定認同自我文化
2.建立相互尊重與包容的態度
3.制定法律以保障多元文化
第 17-18 週
公民:社會互動中的社
會規範
1.了解社會規範的意義與重要性。
2.認識各種社會規範的主要內涵。
3.知道文化會影響社會規範的形成。
4.體會社會規範會隨時空產生變遷。
一、社會規範是一成不變的嗎?
1.非正式規範有可能變成正式規範
2.正式規範有可能改變非正式規範
3.社會規範之間會互相影響
第 19-21 週
公民: 社會變遷中的
公平正義
1.了解社會變遷的內涵。
2.知道社會變遷與科技發展的關係。
3.探究社會變遷下的不公平現象。
4.反思社會變遷中促進公平正義的因應之
道。
一、科技發展如何加速社會變遷?
二、社會變遷存在哪些不公平現象?
1.族群方面 2.身心障礙者方面
3.性別方面 4.資源分配方面
三、如何促進社會變遷中的公平正義?
1.個人努力 2.團體投入 3.政府施政
備註:請分別列出第一學期及第二學期八個學習領域(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科學、藝術、綜合活動、科技及健康與體育領域之教
學計畫表。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