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學師資類科教學演示檢測評鑑指標參考核查重點與評量準則說明

格式
docx
大小
45.97 KB
頁數
5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3-09,离现在 3 22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民小學師資類科教學演示檢測評鑑指標參考檢核重點與評量準則說明

層面

評鑑指標

參考檢核重點

指標內涵說明

A

課堂教學

A-1

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1-1

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教學內容不偏離主題、教授正確的學科知識適時補充新知,協助學生了解學習重點

A-1-2

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或技能

教師教授新教材時,能幫助學生先行複習先備知識或技能,作為銜接新學習的基礎

A-1-3

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教師授課內容所舉的例子,能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並能與教材內容相關

A-2

清楚呈現教學內容

A-2-1

清楚呈現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上課一開始,教師可採口頭、條列授課大綱、呈現組織架構圖、寫出教學目標或待答問題…等方式,清楚呈現這堂課預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重點

A-2-2

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能以提綱挈領方式,運用語言、板書或圖表…等,摘要與凸顯教材內容重點

A-2-3

清楚表達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1. 教導概念,宜清楚表達概念的重要屬性(或特徵、條件),並進一步舉正例和反例,幫助學生掌握該概念

  2. 教導原則,宜清楚解說原則的由來,並進一步多方舉例作練習

  3. 教導技能,宜以條列呈現步驟,清楚示範每個步驟如何進行,並提供練習或實作以達精熟

A-2-4

提供學生適當的實作或練習

  1. 提供學生紙筆、口語、操作性學習活動或進行報告、展演、實驗、創作等活動以讓學生有精熟內容或高層次思考的學習

  2. 教師在提供學生實作或練習時,可透過個別、小組或全班…等方式進行

A-2-5

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或討論

教師可運用異質性或同質性的分組,提供學生主動思考相互討論或小組練習的機會,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與任務

A-2-6

適時歸納學習重點

學生學習完一部份重點後,或在一堂課結束前,可由教師統整或引導學生歸納學習的重點

A-3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A-3-1

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指課堂教學實施之初,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並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學技巧使學生持續參與學習

A-3-2

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方法

指教學活動或方法並非採取單一的講述方式,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穿插講述、發問、討論、練習、小組討論、實驗或成果發表…等不同的教學活動

A-3-3

教學活動能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1. 學習策略:包括一般性學習策略與特定領域學習策略兩種

  2. 一般性學習策略:係指不限定於某一學科領域,皆可適用的學習策略。如:複述、組織、心像、意義化、注意力集中、找重點、學習監控與調整…等

  3. 特定領域學習策略:係指閱讀、寫作、數學、自然、社會、藝術等學習領域,各有其獨特適用的學習策略。例如閱讀的「閱讀理解策略」、寫作的「計畫策略」、數學的「解題策略」…等

A-3-4

教學活動轉換與銜接能順暢進行

教師在轉化下一個教學活動時,能有條不紊的進行,例如:從教師講述活動轉換為小組學習,或是從小組學習再轉換為教師總結的過程

A-3-5

掌握時間分配和教學節奏

教材呈現速度的快慢,能視教材性質作調整。當學習內容涉及重要概念、原則、技能步驟的理解時,教師呈現速度要慢,以便新的概念能深入腦海;當進行精熟練習時,其速度可較緊湊。因此,整堂課的學習活動快慢有序,有如一首音樂的節奏安排

A-3-6

透過發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

發問技巧:指教師設計由淺而深的不同類型問題,且能顧及不同程度與類型學生的參與;先提問再普遍的指名作答;能有適當的待答時間,並能繼續延伸;聽答後歸納整理…等技巧

A-3-7

使用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媒材

  1. 教學媒材:包含電腦網路和教學媒體(剪報、圖片、影片、教具、模型、補充材料…等)。

  2. 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媒材呈現,應大小適中、符合需求、內容正確

A-4

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A-4-1

板書正確、字體工整,布局適切

指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的文字、符號、圖形等、不潦草,並讓學生清楚易讀用字正確大小適中。在黑板書寫的位置與布局,要讓全班學生看得到,出現時能有順序性,如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等

A-4-2

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指說話時能注意音量、速度、咬字、語調、句讀、口頭襌等,並能運用語氣變化,提示學生學習重點

A-4-3

運用有助於師生互動與學習的非口語溝通技巧(含眼神、表情、手勢、教室走動等方式)

運用非口語溝通方式(含眼神、表情、手勢、教室走動…等方式),向個別或全班學生明確傳達訊息,以提升互動與學習成效

A-5

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A-5-1

教學過程適時檢視學生的學習情形

在學生學習完一部份重點後,或在一堂課結束前,教師能以集體或個別口頭問答、上黑板練習、座位上習作、小組實作、口頭報告等不同方式,及時檢核學生是否了解與學會預定的學習內容

A-5-2

根據評量結果提供適切的學習回饋

依據評量結果,分析學生學習情形,錯誤類型或迷思概念,適時給予口頭或書面的回饋,讚許學生學習表現良好,或指導待改進學習之處

A-5-3

學生學習成果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學生對教師的問題回答習題練習、口頭報告、實作表現等,能展現已習得教學設計所擬定之教學目標

B班級經營

B-1

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行為表現

B-1-1

運用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規範

教師能運用課堂規範(如自治組織、班級公約、獎懲制度、作業要求、學習參與等方式)來幫助學生專注學習

B-1-2

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

維持班級秩序所包含的面向包括:

  1. 消極層面:重在班級秩序的維持,不干擾教學,例如學生循規蹈矩,罕見不當行為

  2. 積極層面:是指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學生認真學習

B-1-3

能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與妥善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

  1. 對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行為舉止合於班級常規(如學生主動回答、積極參與小組學習妥善處理),能給予立即讚美、加分或貼貼紙…等

  2. 對學生不當行為(例如打瞌睡、偷吃東西、聊天、傳紙條、吵鬧、打架、走動、作弊、標籤化產生的負向行為…等),能及時有效處理,教學中斷時間越少越好

B-2

營造溫暖與積極的學習環境

B-2-1

教學環境的安排(包括坐位安排、教室佈置、實驗器材、教學設施等),有助於師生互動

因應教學需要,對教學環境(包括坐位安排、教室佈置、實驗器材、教學設施等)進行妥善的安排,以便於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互助

B-2-2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例如:專心聽講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與學習完成交待任務、主動回答或提問..,使學生能投入學習

B-2-3

教師提供學生公平的學習機會

教師提供學生公平的學習機會,並尊重與照顧不同類型(包括性別、文化背景、能力、身心特質、種族等)的學生




國民小學師資類科教學實務能力檢測:教學觀察表

受測師資生資料:

師資生姓名:_____________ 科系:_______________ 年級班級:___________

教學演示課堂資料:

教學演示學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級班級:_______________

教學科目:________________     單元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節次:共____節,本次教學為第____

教學演示日期:____________

教學演示時間:上/下午第____節課,時間_______________

檢測評鑑委員_______________ 檢測評鑑委員________________

層面

檢測指標與參考檢核重點

(指標內涵說明參見附錄)

教學表現事實文字敘述

評量

優      

A

A-1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1-1正確掌握任教單元的教材內容




A-1-2有效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或技能




A-1-3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A-2清楚呈現教學內容



A-2-1清楚呈現學習目標或學習重點




A-2-2有組織條理呈現教材內容




A-2-3清楚表達重要概念、原則或技能




A-2-4提供學生適當的實作或練習




A-2-5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或討論




A-2-6適時歸納學習重點




A-3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A-3-1引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動機




A-3-2善於變化教學活動或教學方法




A-3-3教學活動能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A-3-4教學活動轉換與銜接能順暢進行




A-3-5掌握時間分配和教學節奏




A-3-6透過發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




A-3-7使用有助於學習的教學媒材




檢測指標與參考檢核重點

(指標內涵說明參見附錄一)

教學表現事實文字敘述

評量

優      

A

A-4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A-4-1板書正確、字體工整,布局適切




A-4-2口語清晰、音量適中




A-4-3運用有助於師生互動與學習的非口語溝通技巧(含眼神、表情、手勢、教室走動等方式)




A-5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A-5-1教學過程適時檢視學生的學習情形




A-5-2根據評量結果提供適切的學習回饋




A-5-3學生學習成果達成預期學習目標




B

班級經營

B-1適切引導或回應學生行為表現




B-1-1運用有助於學生學習的課堂規範




B-1-2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




B-1-3能增強學生的良好表現與妥善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




B-2營造溫暖與積極的學習環境



B-2-1教學環境的安排(包括坐位安排、教室佈置、實驗器材、教學設施等),有助於師生互動




B-2-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B-2-3教師提供學生公平的學習機會




總評意見

教學創意或特殊表現:

學演示整體表現:

檢測結果

等級評定

優 良

通 過

不通過


5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