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學師資類科教案設計檢測指標與評量準則說明表

格式
docx
大小
45.21 KB
頁數
5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3-09,离现在 3 22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國民小學師資類科教案設計檢測指標、參考檢核重點與評量準則說明

檢測指標

參考檢核重點

內涵說明

優良

通過

待改進

A 教案設計架構清楚且完整

A-1 妥擬各領域課程綱要(領綱)之學習重點與教案中的學習目標。

能依據教材內容正選擇對應之領綱學習重點與教案中的學習目標

能正選擇對應領綱之學習重點與編撰切合正之教學中的學習目標。

能正選擇對應領綱之學習重點與編撰大致符合之教學中的教學目標。

未能正選擇對應領綱之學習重點,且學習目標中的內容也偏離單元主題。

A-2 具備完整三階段基本架構,含:準備活動、發展活動與總結活動等。

教學活動能包含設計準備活動、發展活動與總結活動三階段的教案基本架構。

教案能具備完整的準備活動、發展活動與總結活動三階段的基本架構。

教案能大致具準備活動、發展活動與總結活動三階段的基本架構。

教案缺少準備活動、發展活動與總結活動三階段的基本架構。

B 教學活動符合教學目標,切中教學要點

B-1 教學活動能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所設計之教學活動需與學習目標對應符合,且能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所設計之教學活動能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所設計之教學活動能大致達成學習目標。

所設計之教學活動未能達成學習目標。

B-2 教學活動內容能掌握單元教材的核心概念,並呈現邏輯性的關連性

教學活動內容能切合單元教材的核心概念,且呈現邏輯性與關連性,並符合學習原則。

教學活動內容能有效掌握核心概念,並呈現邏輯性與關連性,有效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活動內容能大致掌握核心概念,並呈現邏輯性與關連性,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活動內容未能掌握核心概念與重點,無法幫助學生學習。

C 準備活動能有效引導學生學習心向

C-1 能設計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學習活動。

能設計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心向。

準備活動設計能有效引學生學習動機。

準備活動設計能大致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準備活動設計未能引學生學習動機。

C-2 能複習舊經驗,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技能或態度。

能依據教材分析或教材地位,設計幫助學生複習先備知識、技能或態度之引導活動,作為銜接新學習的基礎。

準備活動能有效幫助學生複習先備知識、技能或態度,並連結新舊經驗。

準備活動能大致幫助學生複習先備知識、技能或態度,並連結新舊經驗。

準備活動缺乏幫助學生複習先備知識、技能或態度之引導活動,也無法連結新舊經驗。

D 發展活動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D-1 教學活動安排具組織條理。

教學活動安排能考量學生特性引導學習,由易到難、由淺至深的原則,以提綱挈領方式,循序漸進。

教學活動能依學生特性引導學習,由易到難、由淺至深的原則,以循序漸進方式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活動能引導學生學習,由易到難、由淺至深的循序漸進方式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活動缺乏由易到難、由淺至深的循序漸進的安排,無法幫助學生學習。

D-2 設計題提,引導學生思考。

能設計由淺而深、由封閉式到開放式等不同類型題,引導與提升學生主動思考與學習。

設計各式不同類型題提,能引導學生達到高層次思考的學習。

設計各式題提,以引導與提升學生主動思考。

設計題與提次數較少,無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D-3 提供學生適當的實作或練習。

設計提供學生以紙筆、口語、動作操作、報告、展演、實驗、創作等多元活動,讓學生有精熟內容或高層次思考的學習。

設計能運用不同的方式,提供適切實作與練習機會,有效幫助學生達到精熟內容或高層次思考的學習。

設計能提供學生實作與練習的機會,讓學生獲得精熟內容或高層次思考的學習。

未提供學生實作與練習的機會,無法讓學生達到精熟內容或高層次思考的學習。

D-4 引導學生進行小學習或討論。

能運用適切的分,設計提供學生主動思考、相互討論或小練習的機會。

能善用小學習或討論,並且能引導學生充份參與小活動,讓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

能適切運用小學習或分討論的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

並無設計運用小學習或分討論的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

D-5 變化教學活動或創新教學方法。

能設計不同型式的教學活動,或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或策略,提供學生多元學習型態。

設計能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或教學活動,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設計能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適時改變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學習。

無法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或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D-6 適時提醒、清學生易錯誤或迷思概念。

能掌握學習核心概念,在教學活動中視學生學習狀況,適時的提醒、清易錯誤或迷思概念。

教學活動能掌握核心概念,並適時提醒、清易錯誤或迷思概念。

教學活動尚能符合核心概念,適切提醒、清易錯誤或迷思概念。

教學活動中未見有提醒、清易錯誤或迷思概念的設計。

D-7 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能設計與指導一般性學習策略與特定領域的學習策略。

1.一般性學習策略:係指不限定於某一學科領域,皆可適用的學習策略。如:複述、組織、心像、意義化、注意力集中找重點學習監控與調整

2.特定領域學習策略:係指閱讀、寫作、數學、自然、社會藝術等學習領域,各有其獨特適用的學習策略。例如閱讀的「閱讀理解策略」寫作的「計畫策略」數學的「解題策略」、自然科學的「探究策略」等。

能設計適切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有效提升學習的能效。

能設計適切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提升學習成效。

設計缺乏學習策略的指導,無法提升學習的成效。

D-8 教學過程中適時歸納學習重點。

能於學習完一部分重點後,設計該段落教學內容摘要,並歸納學習重點。

教學過程中,能適時於歸納每段落的內容摘要或學習重點,幫助學生達到精熟學習。

教學過程中,能歸納學習重點,幫助學生學習。

未有歸納學習重點,無法幫助學生學習。

E 適切安排教學資源、時間與形成性評量

E-1 規劃有助於學習的教學媒材或遠距教學的工具與線上資源。

能善用教學媒材,包含電腦網路資源(電子書、資訊平台、軟體工具等)和教學媒體(剪報、圖片、影片、教具、模型、補充材料等)的輔助與呈現,強化教學效果。

課程設計中能選用或製作多種教學媒材來輔助教學,以強化教學成效。

課程設計中會利用教學媒材來輔助教學,以強化教學成效。

缺乏利用教學媒材來輔助教學。

E-2 適切分配教學活動時間。

教學活動時間分配需能視教學目標重要性與難易度適切調整。此外,準備活動及總結活動時間分配不宜過長。

能依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適切分配教學時間,有效掌握教學節奏。

能依教學活動內容,適切分配教學時間。

各項教學活動未能分配適切的時間。

E-3 教學過程中,適切安排不同形式的形成性評量,以了解學生學習情形。

在學習完一部份重點後,能安排多元的形成性評量。如:全班或個別口頭答、上黑板練習、座位上習作、小組發表等不同方式,及時檢核學生是否了解與學會預定的學習內容,達到學習目標。

能運用適切且有效的方式,來評估檢核學生的學習情形,且充分掌握與認學生是否學會預定的學習內容。

能運用適切的方式,來評估檢核學生的學習情形,大致能認學生是否學會預定的學習內容。

缺乏運用適切的評量方式,來評估檢核學生的學習情形,無法認學生是否學會預定的學習內容。

F 總結活動能有效歸納與瞭解學習成效

F-1 適切安排綜合歸納本節重點的學習活動。

在一堂課結束前,能歸納重點,設計引導學生再複習一次教學的重點。

在課堂結束前,能引導學生有效複習學習重點,提升學習成效。

在課堂結束前,能引導學生複習學習重點。

在課堂結束前,未能引導學生複習學習重點。

F-2 課程結束前,設計適當的總結性評量或表現任務,以檢核學生的學習成效。

於本堂課結束前,能設計回顧整節課教學重點的隨堂評量(含正式與非正式)或表現任務,檢核學生能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在課堂結束前,能以多元的隨堂評量方式檢核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在課堂結束前,能以隨堂評量方式檢核學習成效。

課堂結束前,未能以隨堂評量方式檢核學習成效,無法了解學習情形。

F-3 適切規劃課後作業或延伸活動,並適時指導學生有效完成的方法。

能規劃配合教學活動之作業或延伸活動,包括習作、學習單、報告、實作、檔案等作業,並適切指導學生有效完成的方法。

能規劃配合教學活動之作業,提供學生再次練習,並適切指導學生完成作業。

能規劃配合教學之作業,並指導學生完成作業之方式。

未能規劃配合教學之作業與指導,學生缺乏練習與應用之機會。


國民小學師資類科教學實務能力檢測

教案設計檢核

師資生姓名:_____________ 科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級班級:___________


教學科目:_______________     單元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檢測評鑑委員________________ 檢測評鑑委員_______________

檢測指標與參考檢核重點

(指標內涵說明參見附錄)

質性評量

(優缺點之文字敘述)

評量

優      

A.教案設計架構清楚且完整



A-1妥擬各領域課程綱要(領綱)之學習重點與教案中的學習目標




A-2具備完整三階段基本架構,含:準備活動、發展活動與總結活動等




B.教學活動符合教學目標,切中教學要點



B-1教學活動能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B-2教學活動內容能掌握單元教材的核心概念,並呈現邏輯性的關連性




C.準備活動能有效引導學生學習心向



C-1 能設計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學習活動




C-2能複習舊經驗,連結學生的新舊知識、技能或態度




D.發展活動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D-1 教學活動安排具組織條理




D-2設計問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D-3提供學生適當的實作或練習




D-4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或討論




D-5變化教學活動或創新教學方法




D-6適時提醒、釐清學生易錯誤或迷思概念




D-7融入學習策略的指導




D-8教學過程中適時歸納學習重點




檢測指標與參考檢核重點

(指標內涵說明參見附錄)

質性評量

(優缺點之文字敘述)

評量

優      

E.適切安排教學資源、時間與形成性評量



E-1規劃有助於學習的教學媒材或遠距教學的工具與線上資源




E-2適切分配教學活動時間




E-3教學過程中,適切安排不同形式的形成性評量,以了解學生學習情形




F.綜合活動有效歸納與了解學習成效



F-1適切安排綜合歸納本節重點的學習活動




F-2課程結束前,設計適當的總結性評量或表現任務,以檢核學生的學習成效




F-3適切規劃課後作業或延伸活動,並適時指導學生有效完成的方法




總評意見

教案設計創意表現:

教案設計整體表現:

檢測結果

等級評定

優 良

通 過

修正後通過

不通過



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